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三足熊盖黄玉小壶图片价值多少钱
扩展阅读
水瓶座黑色背景图片 2025-09-10 05:09:40
男人脸长发型图片 2025-09-10 04:50:20

三足熊盖黄玉小壶图片价值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2-08-30 11:42:44

⑴ 鼻烟壶干什么用的,多少

鼻烟壶的起源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法等国。干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习,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干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干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鼻烟壶的传说

内画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干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进京办事,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径得到办理。由于 朝廷官员办事效率低,也没有进行贿赂,尽管等了很长时间,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钱粮耗尽,无奈的寄宿 在京城的一所寺庙里,他嗜好鼻烟成癖,当玻璃鼻烟壶中的鼻烟用尽时,他便用烟签去掏挖壶壁上粘有的鼻烟,在内壁上形成许多的划痕,这个鼻烟壶让一个有心机和尚看见,这和尚通过实验,用竹签烤弯削出尖头,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烟壶的内壁上画上图画,这种奇特的画就诞生了。

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鼻烟壶是如何制作的?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原衡水市特种工艺厂)是“冀派”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1972年创建.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在国际上有的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

鼻烟壶从材质上分为:

金属 玉石 有机物 陶瓷 料器 内画

鼻烟壶简介
TAG:

我国鼻烟壶的制作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关于嗅鼻烟的起源,清赵之谦《勇卢闲话》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该书中的记叙,表现了当时身为士大夫,着名书画家、篆刻家的赵之谦对鼻烟和烟壶的看法,其中有很多资料是十分珍贵的。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吸闻此烟,对解除疲劳起着一定的作用。它起源于美洲印地安,后被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带回欧洲,很快流行一时。当时法国宫廷里上至国王、王子、公主,下至仆从,都竟相吸闻鼻烟,把此举当成一种时髦。拿破仑一世也是一个嗜喜鼻烟爱好者 ,据记载他每月耗费鼻烟达7磅多。
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儿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筒吸烟。因此鼻烟传入正适合他们野外吸闻特点,为了让鼻烟壶具备坚固,不怕摔碰,游民们用 各种玉器、金属、骨角材料来制作鼻烟壶。据史籍记载鼻烟在当时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访主人的账蓬时,主人必须鞠躬,用双手捧着鼻烟人给客人,而客人也必须用双手主人的鼻烟过倒出少许鼻烟,放在鼻上吸闻一会儿,然后用双手将鼻烟壶还给主人。这一非常细小的举动,却充满文明的礼仪,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虽然鼻烟和鼻烟壶不是诞生于中国,而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关内外盛行。最初到中国的外国鼻烟壶,均是玻璃制品,王士祯在《晋祖笔记》中写着:“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然而终究舶来数量较少,满足不了百姓需求,聪明的工艺匠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精巧的鼻烟壶,诸如悲翠、宝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属等材料。越是珍贵材料制成的烟壶,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18世纪初中国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并通过欧放商人、罗马教皇的使节、各国的使节和传教士、官员们逐渐流传到国外。当年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朝拜康熙皇帝,献上了彼得大帝送给清皇宫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的礼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场制作的鼻烟壶。到了清代嘉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曾作为国与国交流的最珍贵礼品又流传到海外,名闻遐迩。
曾有人评论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因此,早在19世纪末欧美艺术品收藏家,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壶的集藏。东南亚地区只是在1989年后,才出现收藏鼻烟壶之热潮,至今方兴未艾,促使鼻烟壶价格迅速上涨。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干隆年制的金胎掐丝珐琅仙鹤纹鼻烟壶,以104.5万港元的高价被台湾一位收藏家购得,创下世界鼻烟壶拍卖纪录

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醇化数年就成了鼻烟。鼻烟有紫黑、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鼻烟气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据说在法兰西,拿破仑曾嗜鼻烟如命,他每月要闻吸七磅鼻烟。16世纪末鼻烟流传到中国福建,又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员、商人、传教士经菲律宾传入日本,在日本种植。后来日本的烟叶经朝鲜流传到中国东北地区,满族、蒙族很快就兴起闻吸鼻烟的习俗。同时,俄国商人也将鼻烟、鼻烟盒带入中国东北和内蒙,其后,鼻烟在中国渐渐流行起来。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后来利用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盛具,这种盛具被人们称作鼻烟壶。中国鼻烟壶的制作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在清代曾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礼品。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乐,进献教王所贡方物,上赐嘉乐鼻烟壶一个,火镰包一个,荷包四个……”这说明,吸食鼻烟的习惯以及对鼻烟壶的钟爱,已被纳入当年的国家大事了。
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闻吸鼻烟甚是风行,珍贵材料制成的鼻烟壶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皇宫有专门为皇帝制作鼻烟壶的“造办处”,民间也有制作各种鼻烟壶的作坊。鼻烟壶之盛行可从许多方面得到证实:清代学者赵之谦的“勇卢闲诘”是一本专门谈鼻烟壶的着述;学者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写道:“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据说干隆皇帝的宠臣被抄家的时候,曾被抄出数千个名贵材料制成的鼻烟壶。
鼻烟壶的种类包罗万象,所有贵石类、贵金属类制品中均有鼻烟壶的身影,甚至最普通的果实种核、竹木根茎,经过艺人匠心独运,也能制作成精美的鼻烟壶。
清代产生了许多制壶名家和作坊,例如雕瓷烟壶高手王炳荣,着名内画艺人四大名家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着名的“辛家皮”、“袁家皮”等,都是当年鼻烟壶行业中的佼佼者。
民国初年以后,随着中国的战乱和吸食鼻烟的衰退,鼻烟壶制作行业中断了半个世纪。近年来,中国的各类鼻烟壶制作空前繁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画鼻烟壶和各种料制鼻烟壶,这两大类鼻烟壶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已经大大超过清代的鼻烟壶,涌现出来的制作高手比比皆是。国外有专门的学者、收藏家对现代鼻烟壶进行研究,中国国内也有“鼻烟壶协会”在发扬光大这一传统艺术。

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地道的中国发明。明代时,鼻烟开始从国外大量流入我国,一般是用大玻璃瓶装的,重量从四两至一斤不等。国人为了携带和吸食方便,一般把鼻烟放在盛药的小瓶中。到了清代初年,国人吸食鼻烟风大盛,开始出现了以硬木、贵重金属、珍贵野牛角制作的鼻烟壶。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满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数民族野外生活的时间很长,所以要求鼻烟壶必须坚固耐用,强调实用性。这也是早期鼻烟壶的重要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鼻烟壶逐渐由实用品发展成为工艺品和欣赏品。清代的康熙、雍正、干隆三朝成为鼻烟壶生产的鼎盛时期。

清代,鼻烟壶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辽宁、西藏、内蒙古等地,其制作工艺走得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素面到加彩、加雕的过程。鼻烟壶一般为大中小三类,以满把抓的体轻壳薄者为上品。其料质有水晶、翡翠、玉石、玛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珐琅、瓷、铜、玻璃料等。加工工艺有内画、浮雕、阴刻、阳刻、套色等。可以说,鼻烟壶是中国书画、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珐琅、漆器等艺术、工艺的集大成者。

鼻烟壶中用玻璃制作的为最多。玻璃制鼻烟壶也被称为料烟壶。清康熙朝发明了一种套料制作工艺,就是在白地或藕粉地上再套上红、蓝、黑等其他颜色。在白地套以红、蓝两色则成为红、蓝、绿、黑四彩,这种套法也被称为单套。还有一种重叠套法,如在白地上套红色,在红色上再套蓝色。套料鼻烟壶以康熙、干隆两朝制作的为佳品,其他年代也有精品出现。如苏富比1995年春季拍卖会推出的一件清晚期白地套红金鱼及小鸟纹玻璃鼻烟壶,以120750港元成交,而1997年推出的一件清代玻璃胎画珐琅彩鼻烟壶竟以167万港元成交。

我国是制瓷大国,故瓷制鼻烟壶也非常盛行,数量也很多。瓷鼻烟壶以清干隆年间制造的为上品。道光朝时以绘制蝈蝈图案的瓷鼻烟壶也很名贵。瓷制鼻烟壶种类很多,有三彩鼻烟壶、青花鼻烟壶、红彩鼻烟壶、珐琅彩鼻烟壶等。
玛瑙鼻烟壶多产自辽宁,因为辽宁玛瑙出产较多。玛瑙是贵重矿物质,故此玛瑙鼻烟壶上面的彩雕图案精美绝伦,深受藏家喜爱。嘉德1996年春季拍卖会拍出的一件玛瑙雕钟馗嫁妹鼻烟壶,成交价为人民币68000元。

珐琅彩据记载是从清康熙年间传入我国的,故此,清代的铜胎珐琅彩鼻烟壶艺术价值也很多。苏富比1995年春季拍卖会拍出的一件铜胎画珐琅花卉纹鼻烟壶成交价为48300港元。另外,由于我国制作玉器的历史很久远,工艺精湛,所以玉制的鼻烟壶更是美不胜收。玉制鼻烟壶的制作开始于清干隆年间。如果发现早于这个时期的鼻烟壶,一般为赝品。玉制鼻烟壶的样式最多,可谓千变万化,瓜、果、梨、桃、鱼、蝉、龟等形态各异的壶型很常见。玉制鼻烟壶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就是选用翡翠、碧玺等宝石做壶盖,这也使得玉制鼻烟壶更加名贵。嘉德1996年“春拍”推出的一件清道光年间的白玉素鼻烟壶及烟碟,成交价为人民币70000元,另一件同是道光年间的黄玉刻诗文鼻烟壶,成交价为人民币280000元。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材质的鼻烟壶外,还有用琥珀、大理石、核桃、葫芦、紫砂等材质制作的鼻烟壶,其中不乏精品。鼻烟壶是个大家族,收藏要循序渐进,不可贪全,因为谁也不可能把各类鼻烟壶收集齐了。收藏是一种永远有遗憾的行为,很苦也很累。但当你收藏到一件有艺术价值的鼻烟壶时,面对这个掌中奇珍,心情肯定不一样,那以前苦苦寻觅时的劳累顷刻间无影无踪了。

⑵ 笑樱壶来历

“笑樱壶”发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紫砂壶行家以激昂之态,介绍其冲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心,冲茗热情豪放,醇厚而韵强,香甘温甜,明快果决,壶中英雄也!”

众多的笑樱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顾景舟大师的笑樱壶作品。笑樱壶是顾景舟大师的首创代表作,他的笑樱壶微扁圆折腹隆肩,形体雄健线条流畅,特显丰满柔和之美。选用天然纯紫泥而作,泥质细而不腻,色泽紫而不姹,润泽腴丽,是壶艺光素器的珍品代表。

笑樱,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理论学者解释说:“和”通“合”,都是一种含蓄的“吉祥”文化心理法则。“和”代表顺和、祥和、和气、和谐,表现一种舒展开阔的生活情感;而“合”代表融合、综合、合适、合作,表现一种中庸淡定的处世态度。

⑶ 为什么青铜器古董基本上都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青铜器出土文物鉴定拍卖青铜器正规能上拍卖吗

第一步任务即是对瓷器发展化学赏析,采用的也是科学孝女。恰是科学办法骗了他们。“还有,日后创立仿品的化学因素;”比喻,周道祥说古董,听说前年河南安阳出土了2万多片甲骨文。

⑷ 金丝熊吃什么一天喂几次份量多少

家养的话可以喂点生瓜子,花生,谷物,鼠粮,水果干,面包虫,饼干和坚果之类的东西。

三到五天为一次就好,不宜多喂食。

分量:生瓜子,花生,谷物,鼠粮,水果干,饼干,坚果这些一次20克左右就好了。面包虫的话一次三或四根就可以了。

拓展资料

黄金仓鼠(学名:Mesocricetus auratus):又名叙利亚仓鼠。在生物分类学上是中仓鼠属的中型仓鼠。和许多仓鼠一样,黄金仓鼠有一个钝的口鼻部,相对较小的眼睛,大耳朵和一条短的约1.5厘米的尾巴。毛发金黄,背部中央颜色较深,耳朵下方可见黑色条纹,有些前额上可能有一片黑色的部分,面部两侧各有一条黑色条纹从颊囊延伸到脖子上。

温带陆生夜行性杂食性动物,以作物和昆虫为食,主要存在于一年生作物的可耕地中。野生寿命平均1~2年,圈养寿命平均2~4年。

人工饲养的条件

1、底盘面积大于0.5m2的笼子;

2、提供多个藏身处,材质可以是纸或者木头等;

3、垫料厚度不小于20cm,窝材的原料应该柔软,包括无尘的刨花、稻草等;

4、熊类仓鼠需要的跑轮直径应当大于和25cm,另外合适的跑轮应该拥有一个封闭的奔跑曲面;

5、如果使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笼子,请务必保敞开顶部以便通风;

6、每天清理尿湿垫料、食盆和饮水器,每月清理整个笼子但建议保留一部分旧垫料以便仓鼠适应气味;

7、对黄金仓鼠,整个笼子每14天清理一次,定期放风(需要看护);

8、独居动物,只能单只饲养。

⑸ 钱的历史

最先是物物交换,然后是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等,再发展就是金属货币,金属铸币,最后是现在的纸钞
——————————————————————————————————
1.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 “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方孔无郭或有郭,其形制、轻重与文帝四铢半两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说,这种西汉初期的铁质半两是我国最早的铁钱。

8.中国最早的铅钱

我国各地曾先后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种铅钱,如铅质郢爰、铅质圜钱、铅质大泉五十、铅质五铢等。但是这些铅钱不是冥币,就是民间私铸的伪钱,并非真正官铸流通货币。我国官铸流通铅钱应以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审知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所铸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闽”字三种。

9.中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

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了第一次货币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铢钱继续行使外,又发行了三种新的货币,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钥匙,钱体由刀环和刀柄两部分组成,环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为“平五千”三字,其中环文“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

一刀平五千是我国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错金工艺制成的钱币。由于它制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为钱币收藏者所珍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不少赞美“金错刀”的内容,如杜甫诗:“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11.中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861年7月,清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病危,特封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处理国事。不久,咸丰帝病死,八大臣遵从遗诏,拥立载淳为帝,拟定次年改元“祺祥”并铸造“祺样”钱币。而慈禧则以她和慈安名义,联络当时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于9月30日发动宫廷政变,逮捕八大臣,并将肃顺等三人处死。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不久,慈禧采纳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年号,停铸“祺祥”钱,改用“同治”年号,并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但到当年十月五日即被废除,仅仅存在69天,“祺祥钱”可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短的钱币。

12.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中国帝王使用年号始于西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却是十六国时李寿所铸的汉兴钱。李寿是西晋末年起义军首领李特的侄子,于东晋咸康四年(338 年)在成都称帝,改国号为汉,以汉兴为年号,铸行汉兴钱。汉兴线按钱文排列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排列,俗称“竖汉兴”或“直汉兴”,另一种是左右排列,俗称“横汉兴”。

13.中国最早的国号年号并铸钱

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大夏真兴”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大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

14.中国最早铸有地名的右孔圆钱

零陵先贤传曰:“刘备拔成都,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里所说的直百钱即指直百五铢。有一种背面有“为”字的直百五铢乃刘备在四川犍为所铸,是我国最早铸有地名的方孔圆钱。

15.中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中国钱币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钱背加铸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钱在背面铸一“柒”字,八年的钱在钱背铸上“捌”字,都是大写。从九年以后改为小写,一直到十六为止。这一办法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所以说,淳熙元宝是我国最早背铸纪年的钱币。

16.中国唐朝最初的年号钱

一般人误认为开元通宝是我国唐朝的第一个年号钱,其实这是不对的。开元是唐玄宗于公元713年改的年号,而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开元通宝钱文中的“开元”并非年号,而是取“开创新纪元”之意。那么唐朝第一个年号钱是什么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铸造的乾封泉宝,行用仅一年。

17.中国最珍贵的佛寺供养钱

山西五台山乃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时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钱,黄金质地,成色在90%以上。钱径2.4 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每枚重约12克。正面钱文为行书“淳化元宝”四字,背面铸有左立、右坐两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为韦驮,手持如意。两尊佛像下均有莲花座。佛像造型逼真,体态栩栩如生。佛身立体隆起钱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号。这批淳化元宝金钱,背铸佛像,造型奇特,显然是当时皇室专门铸造并敬奉五台山寺庙的供养钱。像这样成批的金质佛寺供养钱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18.中国最早的对钱

所谓对钱,是指两个钱钱文相同,铸地相同,大小、轮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两种书体。南唐李璟所铸开元通宝小平钱有篆、隶两种书体,是我国最早的对钱。据说篆体开元通宝为大书法家徐铉书写。

19.中国最早的御书钱币

中国古代钱币的钱文有许多都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称为御书钱。如北宋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和背“陕”字宣和通宝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我国最早的御书钱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宝,钱文由宋太宗赵炅(jiong音迥)亲笔书写,分真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书体。

20.中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钱币

南宋嘉定钱是我国历史上名称最繁杂的一种,按面额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种,每一种面额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计有元宝、永宝、之宝、金宝、兴宝、安宝、新宝、洪宝、万宝、正宝、真宝、崇宝、封宝、至宝、隆宝、重宝、珍宝、通宝、泉宝等。

21.中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国宝金匮直万是一种造型很奇特的钱币,钱体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圆形方孔,篆书直读“国宝金匮”四字,下部为一铲形,篆书“直万”二字,此钱被公认为是王莽时期的货币。因金错刀钱文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铢钱五千个,那么此钱钱文“直万”,即一枚值五铢钱一万个。所以说,国宝金匮直万是我国面值最大的金属铸币。

22.中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铅质雕母钱,据史料介绍只有清朝光绪通宝宝苏、宝顿等,其他未见。而元朝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此钱直径4.6厘米,重 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宝当十钱雕刻的。二者在制作风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细等方面完全一样。此钱雕成后准备铸造铜钱流通使用,可能因“国宝”二字不太适合作钱币名称,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故未见此类铜钱行用。这枚大元国宝当十铅质雕母钱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乃我国最早的铅质雕母钱。

23.中国最早的铜质雕母钱

雕母是以铜、象牙、铅、锡等作为币材,用手工雕刻的钱币。用它铸造母钱,再用母钱翻铸流通钱币,因之钱币界也把雕母称为祖钱,言其为钱之始祖也。

我国最早的铜雕母钱应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宝折十大钱。此钱铜色金黄,质地细密,表面光洁滑润,无气孔砂眼,字口如斩,刀痕犹存。我国雕母钱清代尚多,明代仅有万历通宝、崇祯通宝等数枚,而此枚嘉靖通宝时间最早,质量最好,堪称钱币之珍品。

⑹ 这块玉叫什么玉能卖多少钱

建议你首先拿着实物去分析的他的大方向,是不是软玉和硬玉,如果你对这两个种类不了解,我回答得下方有他们的简介,如果看了简介吃不准,就可以去网上去搜索软玉和硬玉的图片,如果你的东西和图片区别很大,那基本就可以排除在这两个玉的大门类的,至于其他的,可能就是玉石了,这个就需要你多多提供资料了,就目前你的问题,建议还是上一张实物图片,最好是室外光线好的图片,能提供细节图片更佳!!!有问题可以留言给我!

通常将玉分为硬玉类和软玉类。

硬玉类:
硬玉即为翡翠。质量优良的翡翠相对来说较为稀有,价格昂贵,能迎合高档消费者的品位,主要产于缅甸。

软玉类:
即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软玉比较便宜,故需求量较大,主要产地在我国台湾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
白龙螭龙带钩,清,香港佳士得2004年春季拍卖会拍品,估价为50,000港元-70,000港元

在中国----玉的分类和产地

1、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闪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才,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干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

①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润泽,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②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干隆时代都极推崇羊脂白玉。

③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着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④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闪透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⑤黄玉:基制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⑥糖玉:氧化铁渗入闪透石或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色的称“粉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殖。

⑦墨玉:闪透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用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其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⑧碧玉: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闪透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2、独山玉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3、岫玉
产于辽宁岫岩县,故又称为岫岩玉。

岫玉属于蛇纹石质玉石,颜色多种多样,以淡绿为主,兼有黄、白、褐等色,质地较细腻,具油腻或蜡色状光泽,半透明。

岫玉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时有发现,说明他的应用历史悠久。岫玉由于颜色美观,硬度低,加工性能良好,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陈设玉时常被列为首选玉种。还被广泛用来制作各种小饰件以及人物、动物等工艺品。

与辽宁岫玉同属蛇纹石质玉石,我国还有如下品种:
①南方岫玉:简称“南方玉”,产于广东信宜,故又称“信宜玉”,颜色暗绿至绿色,透明度低,蜡质感重。为较低档玉雕原料,一般用来制作大型玉雕摆件等。
②祁连玉:又称“酒泉玉”和“酒泉岫玉”,颜色为墨绿色,内含黑色斑点和团块、条带,半透明,质量较差。
③昆仑玉:又称“昆仑岫玉”,玉质与辽宁岫玉很相似,但透明度较差。产于新疆昆仑山麓。
④京黄玉:又称“京黄岫玉”,颜色淡黄至黄色。产于北京十三陵老军堂。
⑤莒南玉:又称“莒南岫玉”,颜色呈黑绿色,产于山东莒南县。
⑥云南玉:又称“云南岫玉”,颜色呈绿色,常含有绿泥石。

4、“八三玉”翡翠

1983年在缅甸北部发现一种新类型的翡翠玉类,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特性的差异,饰品的特殊观感性,定名为八三玉。

民间也有称为“巴山玉”、“爬山玉”,也有的称为“硬钠玉”、“钠长硬玉”,在“种”的分类上,也有将其列为“八三玉种”。

八三玉的岩石学名称为“蚀变硬玉岩”。具半自形―他形粒状变晶结构、纤维状变晶结构,条带构造、碎裂构造、裂斑构造、糜棱构造、角砾构造。硬玉矿物受挤压、变形、波状消光及硬玉的再结晶现象十分明显。硬玉矿物结晶粒度一般在1mm以上,最大的实测达4mm,压碎、糜棱化后的硬玉矿物结晶粒度一般在0.01mm以上。

八三玉的结构、构造、矿物特征,综合反映了蚀变硬玉岩是受到了强烈地质应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八三玉的显微裂隙、微裂隙及晶粒间的晶间隙都十分发育,硬玉解理在变形过程中呈张性裂开也十分普遍。

八三玉料的原始透明度与晶粒大小,裂隙发育程度,蚀变等因素有关,晶粒大、裂隙少、蚀变弱则透,一般不透明―微透状,优化处理过的八三玉呈半透明状。

八三玉的颜色以乳白、灰白、浅绿为底色,底色中常嵌布着绿、暗绿、墨绿色云朵状、浸染状、脉团块色斑,尤如飘花。
蚀变硬玉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硬玉,少量绿辉石、碱性角闪石,次闪石为蚀变产物。
通过大量的八三玉镯检测获得的结论,八三玉应定位于由硬玉为主要(90%)矿物成分组成的翡翠范围,由钠长石组成的钠长石玉不属八三玉范畴。

八三玉由于内在结构的疏松,大部分需要优化处理,用聚合物充填方法使八三玉内部及外表达到完美,但八三玉也不能都认同为“B货”概念。

八三玉“B货”是优化处理中聚合物充填的最佳范例,是使玉感达到最佳境地,是对玉石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八三玉“B货”的一出现就被初识玉的消费者接受,主要原因是八三玉“B货”有很好的外表美,相适应的便宜价格,在边贸地区(腾冲、瑞丽)玉镯的批发价一般200―300元/只。

八三玉“B货”玉镯是主打产品,底色多呈乳浊白色、浅绿色,半透明状,常有绿、暗绿色飘花,紫外下具蓝白荧光,密度3.30g/cm3,具稻田干裂结构,敲击玉体音沉闷。

为使八三玉“B货”玉镯质地、色泽能保持得长久一些,佩戴时应避免与热水浸泡,太阳光的曝晒,经常用湿毛巾擦洗,吹干后在绒布上抛光,切忌用有机溶剂(酒精、香蕉水)擦洗。

5、绿松石
绿松石又称“松石”,是一种具有蔚蓝色的玉料。它是美国西南部人以及世界穆斯林特别喜爱的玉石品种。绿松石象征着胜利和成功,在世界习俗中被定为12月的诞生石。
绿松石的晶体很微小,蜡状光泽,不透明。多呈天蓝色、暗蓝色、绿蓝色、绿色及绿白色,颜色均一的块体上,常分布有白色条纹、斑点或黑褐色铁线。
优质的绿松石主要用于制作戒面、耳坠、胸坠或雕琢佛像、仙女、山水、花卉等作品。

6、玛瑙
玛瑙一词源于佛经,因其纹彩颜色“色如玛瑙”而得名。我国的玛瑙产地分布广泛,几乎各省区都有,主要产地有黑龙江、辽宁、内蒙、河北、湖北、新疆和江苏等地。

质纯的玛瑙呈白色,因往往含有色素离子或其他杂质,而呈红、灰、褐、蓝、绿等色,以红、白两色较多见,光彩夺目,颜色环带相间美丽无比。玛瑙一般都有环纹带,如无环纹带,则称为玉髓,档子比玛瑙要低。

玛瑙和玉髓的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A)缟玛瑙:有很细的直线状平行纹带,红缟玛瑙是最珍贵的品种。
B)水胆玛瑙:天然出产的玛瑙,中空而含有“水胆”称为“水胆玛瑙”。水胆数目可分为“一胆”、“双胆”等,以胆大水多,透明度高为佳,是珍贵的玉材。
C)火玛瑙:在环带中闪现火红的光泽,故称为“火玛瑙”。
D)东红玛瑙:日本产的红玛瑙。
E)绿玉髓:颜色呈粉绿色,无环纹带。
F)红玉髓:颜色呈红色,无环纹带。
G)碧石:颜色呈红、黄褐、灰绿等色,为成分不纯的玉髓,按颜色分为“红碧石”、“绿碧石”等。

7、梅花玉
产于河南汝阳县,又称“汝洲玉”。磨光加工后,呈现美丽的梅花图案或其他花纹,故名。玉质致密,底色有黑、褐红和灰绿三色,以黑底色为佳,梅花纹颜色有红、绿、白三色花纹同时出现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为精品。

8、青海玉
产于青海,故名。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由于其外观与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
翠玉件。

9、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种含钠和钙的铝硅酸盐矿物。颜色呈暗蓝、天蓝或紫蓝,玉质不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5-6。青金石由于颜色庄重,常被制成佛像、佛珠、鼻烟壶、瓶护以及钟表壳上的饰物等,色佳者也用于做戒面。青金石以颜色鲜蓝、质纯和含少量黄铁矿金星者为上品。

10、芙蓉石
芙蓉石又称“玫瑰石英”、“蔷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种桃红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块体,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硬度为7。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优质的芙蓉石出产于巴西。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如近于白色的淡桃红色则价值甚低。

11、马来玉
产于马来西亚,为一种用绿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岩,具玻璃光泽,硬度7。外观翠绿,透明度较高。马来西亚原料丰富,价值低廉,适合制作一些低档饰物。

12、东陵石

11、产于印度,是一种绿色含铬云母石英岩,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布犹如群星的绿色鳞片,十分美观。为石英岩玉石中的优质品种,主要被用于制作串珠项链等饰物。

13、密玉
产于河南密县,故名。又称河南玉。半透明,颜色白色——浅绿色,用作玉料大多经染色而成,主要有苹果绿和橙红色,以绿色绝色为佳,大多用于制作首饰或摆件,属低档玉料。

14、贵翠
产于贵州,故名。又称贵州玉。颜色呈淡绿色,具玻璃光泽,但不纯和,杂质多,似劣质翡翠,属低档玉料。
15、京白玉
产于北京郊区,故名。质地细腻,纯白均一,光润油润,用它制作的玉雕品晶莹剔透,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16、木变石
因其外貌似木质,故名。玉质致密坚硬。硬度7。有黄、黄褐、褐紫、蓝、蓝绿、蓝灰等色,其中黄色而具有猫眼效应的称为鹰睛石,褐蓝相间的则称为斑马虎睛石,以鹰睛石价值最高。
优质鹰睛石,蓝色美丽,主要用于制作手镯、戒面等。具有猫眼效应的虎睛石,则主要用于制作手链珠和项链珠,也有以大粒原料制成蛋形戒面的,但因猫眼死板,价值不高。

17、蓝田玉
产于蓝田,故名。蓝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蓝田玉质地细腻,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颜色主要有米黄色和苹果绿色,被大批用以制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欢迎的低档玉材。

18、灵璧玉
产于安徽灵璧县,故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名玉之一。其品种颇多,最着名的有红皖螺、灰皖螺及碧云石。硬度3-4,硬度较低,经加工磨亮后,光洁照人,适于制作花卉、人物和动物等工艺品。

19、白云玉
产于内蒙古白云鄂博,故名;又称白云鄂博玉;又称白云鄂博玉。质地细腻,加工性能良好。优质的白云玉在灰绿色的内里闪现出绚丽的“金线”或“金星”效果,适于制作成砚台、笔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艺品。

20、百鹤玉
产于湖北省鹤峰县,又称“五花石”。质地细腻,加工后花纹美丽,图案清晰,有圆形、圆锥形、长条形等,颜色呈果绿、奶白、霞红等,制作成工艺品,艺术价值颇高。

21、孔雀石
因其颇似孔雀尾翎的翠绿色,故名。具玻璃光泽,微透明。属低档玉材,其质优者,可制作项链、戒面、鸡心等饰物。但也有极个别颜色鲜艳、构造奇特者,身价不菲,相当昂贵。

22、乌兰翠
产于青海乌兰县,因其色泽翠绿,故名。颜色呈灰绿、暗绿和翠绿等不同程度的绿色。以白底色带浓绿翠斑的乌兰翠价值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于加工成玉镯、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饰件,由于光泽不佳,加工性能差,属于低档玉材。

又即
玉 从色彩上分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黄玉、黄岫玉、绿玉、京白玉等。从地域上分有:新疆玉、河南玉、岫岩玉(又名新山玉)、澳洲玉、独山玉、南方玉、加拿大玉等,而其中新疆和阗玉是我国的名特产。
..关键字玛瑙——从色彩上分有:白、灰、红、兰、绿、黄、羊肝、胆青、鸡血、黑玛瑙等。从花纹上分有:灯草、藻草、缠丝、玳瑁玛瑙等。在我国的东北、内蒙、云南、广西均有出产。且有含水玛瑙,称为水胆玛瑙。

..石——绿松石、青金石、芙蓉石、木变石(又名虎皮石)、桃花石(又称京粉翠)孔雀石、兰纹石、羊肝石、虎睛石、东陵石等,其中绿松石是我国湖北郧阳一带的名产。
..晶——水晶、紫水晶、黄水晶、墨晶、茶晶(又名烟水晶)、软水晶、鬃晶、发晶。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出产。
..翡翠——具有紫、红、灰、黄、白等色,但以绿色为贵,它是我国近邻缅甸的名特产。
..珊瑚——分红、白两色,是一种海底腔肠动物化石,我国台湾省出产的质量很好。
..珠——珍珠(海水珍珠、淡水珍珠)、养珠(海水养珠、淡水养珠)。
..宝——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猫眼宝石、变色宝石、黄晶宝石、欧珀、碧玺、尖晶宝石、石榴石宝石、锆石宝石、橄榄绿宝石、翡翠绿宝石、石英猫眼、长石宝石等。

⑺ 和田玉有哪些种类

和田玉按颜色分类
1.
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其特点是从里到外均为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黄玉十分罕见,古人以“黄侔蒸梨”者为最好。
2.
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比较常见。
3.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多见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纯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见。墨玉大都块度较小,其黑色皆因其含较多的细微石墨(碳质)鳞片所致。
4.
白玉的颜色由白色到青白,多种多样。还可分为羊脂白玉和青白玉。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凝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和田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属于白玉与青白玉的过渡品种,和田玉中较为常见。
开采方式分类
1.
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2.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籽料。
3.
籽料又名籽儿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

⑻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鼻烟壶 鼻烟壶的材料主要是什么

鼻烟壶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铜.琥珀.玛瑙.翡翠等。
希望采纳!谢谢!

⑼ 黄龙玉与黄玉有区别吗区别又是什么

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黄龙玉”是黄蜡石,根本不是玉石,是近年人为说成玉.....黄玉就是玉!两者成分也天壤之别。

⑽ 如何鉴赏黄玉的质地和颜色

玉器鉴赏看什么

人们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因为玉器作品的艺术性是难以估价的。那么,我们应如何鉴赏玉器呢?
首先要看是用什么原料制作的。玉器原料或翡翠、白玉,或玛瑙、水晶,或珊瑚、青金……不同的玉料,产地不同,质地不同,雕琢手法也会不同,价格也就不同。“俏色”,几乎是玉器鉴赏的专用词,即便是低档次玉料,如果有“色”,而且用得“俏”,也会身价倍增;高档次的俏色产品,其价格更是难以估量了。
同一种玉料,又分许多细目。如玛瑙,有生熟之分。熟玛瑙即烧红玛瑙,色彩绚丽;生玛瑙中有蛋青玛瑙、紫玛瑙、杂草玛瑙等多种。近年研究出的染色玛瑙,结束了玉料不能着色的历史,但多是小块,只用于首饰行业。最难得、难琢的是玛瑙水胆,先要将水胆部位安排适当,既要把胆壁琢磨得很薄,充分显出里面的水,又要注意不可把胆壁磨破,漏掉了胆水。自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水帘洞》和《群山巨瀑》这两件水胆作品之后,陆续又有一些佳作问世,这些作品都十分珍贵。
其次要看作品的门类。玉器作品有炉、瓶、熏,有花卉虫鸟,还有人物、动物,有创新的,也有仿古的。不同类型作品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一般来说,工艺比较简单的是楼枝鸟、持花仕女、走兽、盆景;比较复杂的是花卉瓶、人物动物,最难的是炉、瓶、薰等传统造型的玉器,需要慎重选料,开料、出坯、掏膛,然后做浮雕图案。如果是带链子的瓶,带提梁的卤,则需先将链子、提梁做出来,工艺的难度就更大了。
三是看选题、构思和表现手法好不好。玉器题材多为吉祥图案,或是故事、典故,近代也出现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好作品。总之,所取的题材与作者的构思应是相辅相成的,而最终要以琢制技巧来表达。绝大部分玉器作品是量料取材、依材施艺的。一般先要对玉料挖脏去绺,然后进行构思,设计者要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行业知识,找出一个适合的题目。在一件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往往根据情况变化,需要多次修改方案。
60年代一件着名的作品———《珊瑚六臂佛镇蛟龙》,在制作过程中,链子做不下去了,艺人煞费苦心想出个办法,把链子改成一个“马舌子”(另一种连接形式)才解决了问题。这个改路子的设计和做法,挽救了一件艺术珍品,至今传为佳话。
四要看做工。琢玉工具基本上是圆形的,以铡铊、轧铊、勾铊为主,另有弯子、管子、丝子、锃子等。要把玉器琢得线条流畅、弯转圆润、干净利落,是不容易的。此外,造型比例是否适当、动作是否自然,也特别重要。素活、平面、兽头、环子、链子的做工也都是很讲究的,各有不同的要求。
最后,要看“光亮”效果。很好的作品,如果抛光技艺不佳,对观赏效果很有影响,也直接影响作品的价值。

最容易入手的是玉的颜色和质地。两个不二法则是:够色的玉器抢眼,质地好,称为有钢味的矜贵。

玉器的颜色有很多种,绿、白、紫、红、黄、黑,各自有其美丽之处。

最受欢迎的是绿和白,紫和红也有不少人喜爱。

质地指通透度和纯度

玉器行内会有些专有的名词,例如豆青、金丝、老坑、玻璃种等。很大部分都是描述不同的通透度和纯度。很明显,越通透就越靓,同时也越矜贵。玉质够纯表示有杂质,质地一致均匀,都是上佳的品质。够通透的玉器不一定够纯,够纯的也未必够通透,既通透又纯的玉器是很罕有的。

切割师傅会按每件玉石的特点,做出别致独特的题材,同时又将玉器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更现出玉器师傅的雕刻工艺。可以说,每件玉器都是精心的工艺品。决定玉器的大小厚薄,是切割玉器的大学问。玉件太厚太大时会不够通透,但太薄时颜色就会淡。

玉器在地壳深处形成,受地壳变动和天然侵蚀而产生玉纹或石纹。有纹有裂是很自然的,不少玉原石都裂得很厉害呢。最重要是玉纹不太明显。

购买翡翠玉器除了喜爱它的独特颜色,种质和感觉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题材有深远的寓意。玉佩、玉扣、如意、寿桃、六结、葫芦等,各有它们的吉祥意义。玉厄、珠链、玉鞍戒指、玉圆戒指等更是名贵大方。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能够配对和配套的玉器非常难得。试想想要有一对或数件形状、颜色、种质、纯度、大小、厚薄相近是何等困难,何等罕有!

欣赏玉器可以从以上不同角度着手,但购买玉器最重要是合眼缘。每件玉器都是独一无二,要找两件一模一样的玉器比找一模一样的钻石困难不知多少倍。千金难买心头好,此话虽然有点 "土"气, 但却是千真万确。

黄玉因其韧性较差,外力击之,很容易出现裂纹,故不宜制作男用戒指,但黄玉的质地相当硬,硬度为8度。黄玉的比重较高,几乎与钻石的比重相同。只是折射率比钻石低得多。黄玉通常都有些裂隙,但只要其中的瑕疵不能被肉眼发现,这样的黄玉就可视为上品。

黄玉的迷人之处在于它那非同寻常的美丽颜色。名贵的黄玉,颜色应该是非常鲜艳的黄,微带点橙色,整体为黄金色,称之金色黄玉或帝黄玉。微带红色、黄褐色的雪梨黄玉、极浅的淡蓝色黄玉,都是较为贵重的宝石,其它还有粉红至红色的黄玉和无色的黄玉。红色的黄玉通常是以褐黄色的黄玉加热而成的,无色的黄玉价格就很低了。黄玉的价值在于美丽的色彩,其颜色越浓艳,价值也就越大。

黄玉的产地虽比较多,但出产真正上乘黄玉的国家除巴西、斯里兰卡外并不多见,所以黄玉算得上是较为名贵的宝石。人们将它誉为“友谊之石”,列为十一月诞生石。

在选择黄玉时,首先注意观察瑕疵,瑕疵不被肉眼发现,仅在10倍以上放大镜下才可看到的就视为上品。另外要看它的颜色,要选择那些含有悦目的色彩 外观如同丝绒状或天鹅绒状的黄玉,并鉴别它是否有优良的抛光工艺。

黄玉与黄水晶看上去十分相似,很容易相混。黄水晶是一种相当普通的宝石,其光泽远不如黄玉,但由于其价格便宜,加工精细也很漂亮,极易以假乱真,所以常被作为黄玉的代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