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0年代服装风格有哪些
60年代的代表人物,绝非崔姬 (Twiggy)莫属,作为超模的先驱,崔姬的娃娃妆、俐落短发和瘦削身形,都深深影响着后世,事实上去年秋冬和今年的流行妆容,都颇受到崔姬影响,笼罩一股60年代风
前面提到50年代是公认“最优雅的年代”,当时流行高腰单品,并强调女性身材曲线,裙长多半及膝或过膝;但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年轻人到了六零年代,成为时尚产业的主要客群,导致这时候的时尚单品,多半
60年代的疯狂,从当时女性的“裙长”就能得知,迷你裙之母─Mary Quant在当时发表了第一件“迷你裙”,掀起一阵轰动,在年轻人之间大受欢迎。不过,这项单品却引起保守人士抗议,甚至激动到砸破Mary Quant的店玻璃,但当时的年轻人绝没有要低头的意思,一个一个穿上迷你裙,逼得保守派只能乖乖听话。(我们现在能自由地穿上迷你裙,可以说是当时人们努力而来的
现在极度普遍的比基尼,就是六零年代的产物,对比五零年代的连身高腰泳装,六零年代就连泳装也要耍点叛逆呢。当时的“性感代名词”超模Brigitte Bardot就很常拍摄比基尼型录。
四、活泼用色+
六零年代的服饰往往用色大胆、前卫(是的,现在看还是相当前卫),当时的洋装都非常显眼,乐于使用各种活泼的颜色色块。
六零年代的时尚风格,说穿了就是个被“欧普艺术”统治的时期,刚刚提到的大色块,其实也在欧普艺术的应用范围内,甚麽是欧普艺术呢?指的是使用线条、几何线条创作出视觉错乱效果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服装上相当普遍。
B. 中国60.70.80.90年代服装变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国人的服装色彩与款式十分单调,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2)60年代服装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当时物资紧缺,商品供应匮乏。这种服饰上的统一,也倒映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当时的社会,集体主义与艰苦奋斗氛围浓重,强调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服务。因此,那种标榜个性、明媚艳丽的服饰,在那个时代并不为社会主流思想所认可。
时间来到90年代,时尚风潮一夜吹起。年轻人纷纷以追求“个性”为自己的服饰指导原则。不仅服装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选择,染发、耳钉、文身等配饰亚文化也开始兴起。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不再随波逐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购物的便利,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不同的风格之间,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是因为,更加发达的经济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更为分散的互联网信息环境,让人们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审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声音之间也逐渐学会了尊重和包容。
C. 60年代到现在,有多少种类的衣服,每个年代的衣服多少钱
50年代服饰主要以简朴和实用为特点。人们还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人民装”。
60年代随处可见,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这时期服饰特点的写照。70年代西服、喇叭裤。80年代T恤衫、牛仔衣裤、风衣、超短裙、运动服、皮装、羽绒服等外国的服装款式在国内流行起来。90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D. 有哪些上世纪40-60年代的夏日泳衣,现在看着也很潮
这个,还是有很多的。
我觉得过去的泳衣毫不夸张的说有的比现在的泳衣还要好看。虽然不知道在过去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穿上那种好看的泳衣,但是通过网上的图片看到的,每一个穿泳衣的人都特别的精致好看。
60年代受到“性革命”(The Sexual Revolution)思潮的影响,比基尼终于在60年代被“平反”了。Brian Hyland 1960年的一首风靡歌曲《黄色小圆点比基尼》(Itsy Bitsy Teeny Weeny Yellow Polka Dot Bikini),让一直不太接受比基尼的美国人也似乎被“洗了脑”,而随后007“邦女郎”Ursula Andress更推动了比基尼在60年代的风靡。
E. 60年代大家都穿什么样式的衣服还有面料呀
一,60年代不管大人小孩穿的衣服面料大部分都是棉线的,也有极少数人的衣服是羊毛的,那时候没有更先进的面料供给人们享用;
二,60年代冬季穿的棉衣基本都是一个样式,就是“黑色”大人小孩穿的基本没有区别,而其他季节就有点区别,由于年龄不同、穿的衣服也不尽一致,一般的情况下大体可以按照以下分类:
1,60年代少年上衣白色的、裤子是蓝色的制服样式
2,60年代中年人上衣黑、蓝、黄色的,裤子就是黑色的,一般都是人民服或很少很少的中山服
3,老年人一般没有什么职位的工人、农民就是黑上衣、黑裤子
F. 建国六十周年,中国的服装发展和变化,具体的文字与图片说明。
建国初期比较杂,男人是袍子加圆帽或者西装,女人旗袍
60年代—70年代是65式军装加红袖章
70年代—80年代是全国一片青灰,中山装为主
80年代—90年代,的确良的衬衣具有代表性
90过后,衣服就跟澳洲鹦鹉一样绚烂了
附图80年代初的的确良服装(白色)
G. 20世纪40、50、60年代的男装特征以及代表图片
哥特艺术风格与服饰: "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 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 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巴洛克”艺术与服装: 艺术上的变化也引起了服装款式上的变化。从服装的外形线上可以看出受巴洛克影响的曲线条,尤其是17世纪早期的服装。文艺复兴之后带来的思想解放,古典建筑理论的发现.古希腊和罗马纪念性建筑的发掘和测量。导致了对古典雕塑和装饰艺术的崇拜。随着新权贵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古代帝王的物质和享乐生活的发现和向往.使古典艺术成为附庸风雅的华丽外衣.并目趋雕琢和繁琐。由于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暖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巴洛克风格”一词。是指代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巴洛克在富丽堂皇中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使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宫廷贵族中得到大力提倡。巴洛克风格作为一种主导风格.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1.巴洛克服装风格的形成之一:17世纪的男装 在17世纪的头二十年里,男装仍延续着16世纪末的特征。男装的装束由以下内容构成:衬衣(shirt)、紧身上衣(doublet)、夹克(jacket)、宽松短罩裤(tfunk hose)以及及膝的短裤(breeches)、威尼斯短裤(venetians)。人为化的造型和装饰仍然存在。如松垂和鼓胀的宽松短罩裤(trunk hose)。有男性主宰的社会变革。体现出男性对自身的自信,男人通过“超越自然”的服装样式.折射出“大男子主义”的豪迈和扩张感。 自然风格的出现: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是减少过去人工制作的衬垫、框架和填充物,使衣服向着较为自然的形态发展。上衣肩部已不见文艺复兴时期的横宽和衬垫效果。代之而来的是溜肩。整体效果是由僵硬变得柔和,由紧缚变得宽松,由支立或膨起变为下垂或自然合体,两性对立的造型被男女装统一的胖乎乎的外形所取代。领子、袖口和裤角开始用大量丝带和花边作为装饰,代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金、银、珠宝。2.巴洛克女装 17世纪早期。女装仍流行车轮状的裙撑(farthingale)。后来逐渐地,裙撑在前身部分变得平坦。整体的服装外形变得平缓、柔和和浑圆。领子开得很低,圆领。在西班牙和荷兰,裙子在腹部处用鲸骨拉长为一个僵硬的u形。裙袍的外侧仍很宽松。在吊袖下有合体的袖子,整个袖子看上去一层一层的。ruff轮状领变得更加庞大。30年代末后,尽管裙撑仍在西班牙宫廷里逗留,但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它都过时了。一种全新的样式代替了它。 自然倾向的产生:这一时期女士穿戴,裙子仍是女服装饰的重点,衣裙松垂、多褶、曳长,比文艺复兴时期柔和、自然、大方、富有革命后的浪漫气息。更显出女性自然的妩媚。女性除了外边的罗布以外。还要穿三条不同颜色的裙子(即衬裙、内裙和外裙),以代替有碍身体活动裙撑架。下裙穿多层肥大而多褶的裙子,来使下体显得鼓大。以增添体积感和层次感。 巴洛克女装(1635) 巴洛克女装(1637)自然形象的恢复(1660—1680年的女装):这一时期。服装上不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
H. 60年代女排运动服什么样子求图
这是大松博文当年指导中国女排时的图片,当时的队服,无袖、鸡心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