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护法有多少位图片
扩展阅读
男人腿好看图片 2025-08-15 20:06:53
电脑儿童简易图片大全 2025-08-15 19:56:58

护法有多少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08 22:28:29

A. 佛教都有哪些护法神

藏传佛教的护法分世间护法和出世护法两类。

世间护法指处在见道位以下,有神通能量的世间神灵,如大梵天,因陀罗之类。出世护法指处在见道位以上的十地菩萨和诸佛化现为护法形象的各种神灵,《楞严经》中讲佛陀讲完楞严咒后无量百千金刚、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

1、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是错误的,应该叫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2、韦陀菩萨

韦驮,也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在我国汉族地区佛寺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弥勒佛之后,面对释迦牟尼像,其形象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刚杵。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代高僧道宣梦见一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盘,教弟子守护赡部(南瞻部洲)遗法。

3、长寿五仙女

长寿五仙女原为西藏民间所奉神,又称"吉祥长寿五神女"、"神勉长寿五姊姝"或"具祥空行母五姊妹"。她们是:祥寿仙女、翠颜仙女、贞慧仙女、施仁仙女、冠咏仙女。公元八世纪时印度莲花生大师进藏,将她们降服,从此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师降服五仙女的故事至今在西藏地区广为流传。

4、善金刚

善金刚又称"具誓善金刚","多吉来巴",原为西藏地方神,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受到降伏,变成佛教护法神。据宁玛派典籍介绍,善金刚是最高等级的世间护法神之一,它比白哈尔还具有法力。被宁玛派列为9组护法神之首--阳曜三神之一。

5、金刚具力神

金刚具力神的形象特征是:一面二手。头戴五骷髅冠,肩挂50人头骨串,以人骨和蛇作耳环。上身穿象皮衣,下身以虎皮围腰,以人皮为坐垫,右手挥舞冒火剑,左手置胸前持骷髅碗,左臂弯上卧一只吐宝如意兽和金刚钩。骑在一只大鹏翅膀上。

(1)护法有多少位图片扩展阅读:

藏传佛教中的世间护法分三类:

第一类,出自从印度梵文翻译的显密经典。

第二类,出自伏藏经典(前弘期时由连花生大师、无垢友、赤松德赞王、耶协措杰、鲁·南喀宁布、白若咱那、鲁·桑结耶协等人,先后将密乘经典法门埋藏于山岩土石之间。到后弘期时,逐渐有人将这些经典发掘出来,弘传于人,这些经典便称为伏藏)。

第三类,来自原始的苯教信仰。八世纪前在藏地形成的民间信仰世间神灵有:水神、火神、土地神、星宿神、方域神、本地神、生地神、战神、财神、助运神、道路神、风神、灶神、随身五神、护男神、护女神、护命神等。这类出自民间信仰或苯教信仰的神灵,也被后来传入的佛教所吸收,改造成了佛教的世间护法类神众。

B. 佛家的全堂佛都是那几位

一、佛主: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

二、菩萨:

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韦驮菩萨、伽蓝菩萨。

三、护法天神:

四大天王及诸护法。

人物列举介绍:

1、弥勒佛

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着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3、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梵名音译为私建陀提婆,意为阴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梵文:Skanda 。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还有另外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有很多人把韦驮天和韦天将军相混),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为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

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相传,浙江临安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

4、伽蓝菩萨

伽蓝菩萨,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代表形象。

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十八伽蓝神”。 以伽蓝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5、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C. “天龙八部”本来指8位护法,金庸以此为小说名,有何深意

金庸以“天龙八部”为小说标题,主要是突出人物,增加英雄主义色彩。众所周知,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的着名武侠小说。故事的背景是宋哲宗时期,描写了混乱时期许多侠义人物的爱恨情仇。整部小说以“没有人是不公平的,所有有感情的人都是邪恶的”为核心,描写了许多侠义人物的爱与恨。


3.书中的道德

另一方面,金庸先生在创作《天龙八部》时深受佛教的影响。“天龙八部”的名称来源于佛教,全文本身充满了佛教的慈悲,有些故事甚至直接来源于佛教。整本书中的各种“怨”、“恨”是佛教“贪、恨、痴”三种外在表现,最终成为整本书中各种人物悲剧的外在根源。因此,事实上,天龙八部不仅是书中最具特色的八个人物,而且寓意着金庸先生将佛教的慈悲渗透到整部小说的方方面面。

D. 佛堂一共有几个护法

这个不看你的佛堂,而看你是否皈依佛门三宝。皈依三宝者,都有三十六位善神护法。三十六位护法神各有其名,将名字抄完于卡片,装入锦囊,带在身上,是很好的护身符。

E. 道教护法神有那些

护法四元帅是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神系中四位十分有名的护法神,其说不一,大致有三。比较流行且较为正统的一种说法,就是道教神系中的四位护法天神,《道法会元》中称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

一、天蓬玉真寿元真君

北极天蓬真君是四圣之首。他“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

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

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考“天蓬”一名,本为星宿神之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谓顺支辰,总御阴阳,契合天地,主张造化,乘三明以应四时,随月建以定八节,历九宫也进退。”即是以天蓬为北斗九宸之首辅,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二、天猷仁执灵福真君

北极四圣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说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领天罡之次帅,列下土之诸侯。”

“上佐北帝,下临九州,肩生四臂,项长三头,身披金甲,手执戈矛,云随步发,海逐身流,红光杳杳,紫气悠悠,雄风,猛雾飕飕,真气宛转,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游,金童鼓吹,玉女歌讴,名列金阙,位镇丰幽,苍禽狮子,巨海蛟虬,三十万兵,从我周游,逢妖即斩,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无休,降临福气,涤荡无忧。”

《道法会元》卷一七四谓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领玄都蛟龙金龙驿吏万千,执印施符,救助万民,“气浊者以印上之,灵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镇山川大泽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运动灵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帅,游行太空。”

三、翊圣保德储庆真君

四圣的第三位是翊圣元帅,亦名黑杀元帅、黑煞将军。《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妙经》说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天庭位列,总三洞五雷之号令,掌八天九地之权衡,悯造化之枢机,僚真仙之将吏,无邪不断,何鬼敢当。

摄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华日月,威震干坤。”其《黑杀咒》曰:“走符摄录,绝断鬼门,行神布气,摄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雷公霹雳,电激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把帝钟,头戴昆仑,行绕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许拒逆。”

《道法会元》卷一七五谓翊圣元帅主治元照灵虚府,有元照灵虚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传世。《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杀神符,并曰:“若黑杀真君闻龙蜃触符,即亲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纸书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镇宅,除灾驱怪。”

这位翊圣元帅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为护佑宋室的大神。据王钦若《翊圣保德传》记载,建隆初年(960年)太宗命于终南山中筑上清太平宫,每逢三元、诸圣诞节,致醮祀神。于是翊圣真君经常降临,为人祛殄驱怪,灵验不可胜纪。

故官吏民众不远千里,“或驰诚遥祷,或斋洁朝拜,以祈真受,时有所闻。大抵多随其性习,加以训助。人臣依于忠,人子依于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贪酷者警以要道,词甚平易,颇叶音韵。”如降言曰:“尽力事君以为忠臣,浊财勿顾,邪事莫闻,整雪刑狱,救疗人民,动合王道,终为吉人。

积愆为咎,必有沉沦。众生本无形之性,配有形之躯,旷劫以来,不能自悟,自有无极世界不夜之乡,混合太虚,杳冥同理。”凡此类降言,内容涉及广泛,有讲修心观空,有论炼气养生,有劝善君臣民众,充分显示了道教度人济世的一贯作风,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与祭礼。

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

北极四圣的最后一位即真武元帅。《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谓他乃“虚危分宿,壬癸孕灵,化身自金阙之尊,居位极玉虚之奥。玄妙极至,奚止于辅正除邪;正一所生,岂但于消魔护国。保劫终而制劫始,护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备德。”

其《真武咒》曰:“干元有将,顶戴三台,披发圆象,真武威灵,助吾大道,龟蛇合影,身如山岳,四气朗清,金光赫赫,努目光明,牙如剑树,手执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见吾为血,化为紫尘,魁罡正气,是吾本身,天符通现,大保干坤。”

自明代随着民间对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与高涨,真武元帅后来又升格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在民间几乎成为与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

(5)护法有多少位图片扩展阅读

护法四帅:道教四位十分有名的护法神。其说法大致有三:一指马、赵、温、周四大将,此为清代说法。

马为马灵耀、赵为赵公明、温为温琼、周为周广泽。《北游记》称周广泽原为斗隔山中的一妖,号广泽大王,生得赤发獠牙,脚着风火轮,手持大月,见物好人美,即兴风作怪,卷入洞中。后被真武阵伏,玉帝封其为“风轮周元帅”,随真武行道。

二指岳、赵、温、康四元帅。岳为岳飞,世称岳穆王,死后祀之为神,赵即赵公明,温为温琼,康为康席。《北游记》称康节为“仁圣康帅”,曾是西安府黑松林中一妖,在仁圣岩兴妖怍怪时,被妙乐天尊降伏,玉帝敕封为“仁圣康元帅”,手执金芹,助真武降魔。

三为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道教神系中的四位护法天神,《道法会元》中称四元帅之名号为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卷十五云:“天蓬元帅宝印照我,天猷元帅仗剑卫我,翊圣真君持戟守我,玄天真武水火助我。”

说明玉印、玉剑、大戟、水火分别为四位护法元帅的神器。此外,该书卷三十九还用四圣来命名四元帅,称天蓬玉真寿元真君为天蓬元帅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为天猷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为翊圣黑煞真君,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为紫皇天一天君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这是道教对护法四帅的又一种称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护法四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极四圣

F. 一共有多少位佛,分别是多少位罗汉,分别是多少位菩萨,分别是

有20位佛,18罗汉,18位观音。

注: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即是佛也是菩萨)

1、诸佛

(1)三世佛

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现实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佛诞。

药师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农历九月三十日佛诞。

(2)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燃灯古佛。

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未来佛——弥勒佛。

(3)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4)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东方不动佛﹙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5)华严三圣

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6)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2、罗汉

十八罗汉是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骑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3、诸菩萨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准提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手菩萨、金刚拳菩萨、除盖障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救脱菩萨、宝檀华菩萨。

(6)护法有多少位图片扩展阅读:

一、佛教其他神灵

1、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的十个着名门徒。传说他们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2、十九伽蓝

十九伽蓝神原为十八伽蓝,都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神祗,后增加了关羽,成为十九伽蓝。伽蓝作为佛教护法神,维护寺院僧事活动的正常开展。

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彻 视 、遍视、关羽

3、二十四诸天

一大梵天、 二帝释天、 三多闻天王、 四持国天王、五增长天王、 六广目天王、 七金刚密迹天、 八大自在天、九散脂大将天、 十大辩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韦驮天神天、十三坚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树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宫天子天、十八月宫天子天、 十九娑竭龙王天、

二十阎摩罗王天、二十一紧那罗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二十三东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4、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故名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5、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二、观世音三十三化身

1、杨柳观音, 2、龙头观音, 3、持经观音

4、圆光观音, 5、游戏观音, 6、白衣观音

7、莲卧观音, 8、泷见观音, 9、施药观音

10、鱼蓝观音,11、德王观音,12、水月观音

13、一叶观音,14、青颈观音,15、威德观音

16、延命观音,17、众宝观音,18、岩户观音

19、能静观音,20、阿缛观音,21、阿摩提观音

22、叶衣观音,23、琉璃观音,24、多罗尊观音

25、蛤蛎观音,26、六时观音,27、普悲观音

28、合掌观音,29、一如观音,30、马郎妇观音

31、不二观音,32、持莲观音,33、洒水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