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书法新作·隶书·四幅对联
近日,写了四幅对联(严格讲没有写成对联形式,行间统称“联语”),尺寸为尺八屏对裁仿古描金龙纹宣纸,即116X53厘米。写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即对对联的深刻涵义进行一番解读,于是便有了下文。
——武锋(一峰)
一、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汉字底蕴深厚,涵义深广,可以下文作一个例证。
解析两个字即成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单纯从字面讲,“若”和“苦”字的差别很小,即“若”字那一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了;“各”字和“名”字的区别,就是那个“捺”笔中途停住了,只有“收得住”才会成为“名”字。
但这幅对联有着极深的涵义,那就是这幅对联的横披:“撇捺人生”!只有撇开杂念、包袱,才能不受苦楚折磨;该舍的就要舍,该收的必须收,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B. 我想请书法家写四个字的书法,都是那些
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风拂面、春意盎然、 百花盛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万木争春、 万象更新、万紫千红、阳春三月、乍暖还寒、 风和日丽、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气象万千、 欣欣向荣、莺歌燕舞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春风拂面 春意昂然 春光融融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东风送暖 大地回春 雪化冰消
春风宜人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春和景明 莺歌燕舞
百花盛开 柳暗花明 草长莺飞 含苞欲放 花枝招展
阳春三月 春寒料峭 姹紫嫣红 春光满面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着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着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 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 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 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着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远千里 不敢告劳 兢兢业业 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驽马十驾 勤勤恳恳 身体力行 事必躬亲 手足胼胝 手足重茧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浑身是胆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能征惯战 排除万难 前仆后继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舍死忘生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视死如归 所向无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铜头铁额 万死不辞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降龙伏虎 一往无前 一身都是胆 一以当十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勇者不惧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军 浴血奋战 斩将搴旗 猪突豨勇
奋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气 一马当先 纵横驰骋
坚强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死不足惜 死而无悔 至大至刚
其他
沉潜刚克 胆大如斗 胆大包天 威风凛凛 余勇可贾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义灭亲 秦镜高悬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偏无党 先自隗始
严明
秋毫无犯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明辨
爱憎分明 褒善贬恶 火眼金睛 信赏必罚 羞与为伍 彰善瘅恶
⑽节俭
俭朴
布衣蔬食 粗衣粝食 粗衣淡饭 粗茶淡饭 恶衣恶食 饭糗茹草 荆钗布裙 克勤克俭 牵萝补屋 轻车简从 食不重味 因陋就简 饮冰茹檗
节约
节衣缩食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宽打窄用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 省吃俭用 细水长流 修旧利废
⑾善良
善良
设身处地 于心何忍
安分
规行矩步 浑俗和光 既来之,则安之 乐天知命 绳趋尺步 束身自好 随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温柔敦厚
仁慈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心仁闻 万家生佛
和善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菩萨低眉 善气迎人
温润
平易近人 软玉温香 温良恭俭让 温润而泽
忍耐
忍气吞声 忍辱含羞 忍辱负重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其他
人弃我取 山高水长 知书达礼
⑿团结
团结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坚如磐石 精诚团结 磐石之固 铜墙铁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
和衷共济 戮力同心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 一体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众擎易举
帮助
博施济众 打抱不平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阴阳 抑强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张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运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关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连 意气相投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⒀才能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着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老练
曾经沧海 胆大心小 老成见到 千锤百炼 少年老成 身经百战 深谋远虑
C. 此心安处是吾乡说的是什么
我有一幅《随遇而安》字画,是书法家乐丁所题。每每凝视,思前想后,品味人生,感悟颇深。
记得那是1991年仲夏一日傍晚,几位同仁与乐丁先生小酌。酒酣耳热之际,同行求乐丁赐字。乐丁欣然说,你们出词,我写字。我沉吟片刻说,“随遇而安”吧。乐丁愕然相视后命笔。他哪里知道,当时,我正为能否破格晋升职称而心情不宁呢?适才,几杯浊酒入肚,心境平和许多,蓦然就“随遇而安”了。
“随遇而安”条幅便这般挂在家中。数月后,职称晋级如愿,望着条幅、倍感亲切。斗转星移,世事更迭,我越发领悟到“随遇而安”内涵。
凡到我家的亲朋好友,对此条幅皆为赞赏,偶有感知者,难免叹息人生。酒性大发时,我便炫耀不知是谁杜撰出来的“随遇而安”的典故来,卖弄一番。
说的是很久以前,有座寺院,住着一老一少和尚。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一些花种,让他种到院子里去。小和尚拿着花种走时被门槛拌了一下,花种洒了满地。就听老和尚说:“随遇”。小和尚刚拿起扫帚收花种,一阵风,又把花种刮的满院都是。老和尚又说道:“随缘”。小和尚赶忙收各处花种,不料,下雨了,把花种冲得无可收拾。老和尚微笑说:“随安”。一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发现院子里开满各种鲜花。老和尚说:“随喜”。
其实随遇、随缘、随安、随喜就是人生的缩影。人生一世,很不容易。风风雨雨,沟沟坎坎,苦辣酸甜都可以遇到,因此,要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平常心态。这种心态并非消极的,而是提示人们在不断进取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车水马龙,还是门庭冷落;无论是辉煌夺目,还是默默无闻,都要有个良好心态,笑对人生,继续拚搏。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涨潮落,一青一黄。人生有开幕的那天,也有闭幕之日,要坦荡荡的过好每一天,无愧一生。
“随遇而安”亦作“随寓而安”,平时,不少人爱用“随遇而安”一词来批评他人或自嘲,以致使其成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同义词。如今,细细品味这四个字,觉得不但含义颇深,而且包含着两层意思。
“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于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之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庄子有言:“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庄子·大宗师》)。”真人者,道家心目中的圣人也,而若在任何处境中都能做到睡觉时不做梦,醒来时无忧愁,饮食不求精美,呼吸均匀深沉,就要能够随遇而安。这种“安”,当然是心灵之安,而非安于现状之安了。这种心灵之安,不仅可以使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而且可以使人乐观处世,长葆青春。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直到今天,仍然被无数漂泊者当作自况、自慰之语。多少“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因能随遇而安,故而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均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
抗日战争期间,世居北平,生活优裕的梁实秋先生,为避兵燹,南迁重庆,在城郊租住陋室两间,这两间临时居所其陋如何,先生在《雅舍》一文中有所描述,不仅是“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而且夜晚鼠子猖獗,夏夜聚蚊成雷,但这并不妨碍梁公安然,怡然,潜心写他的文章,并将自己在这陋室中创作的作品,冠以《雅舍小品》之名。我客居北京六年,七迁其家,虽然后三年半租住了一套条件尚可的两居室,前两年半却住过七平方米的斗室、破陋不堪的农家院,且一度以鬼为邻(门前屋后皆有坟墓,附近数十米便是坟场),但每次迁入“新居”,睡时难免有梦,醒来却无忧烦,于张罗必备家用,整理生活杂物之后,便架起电脑,读书写作,或曰“开张营业”。而所写文章,或剑拔弩张,嬉笑怒骂,或幽默闲适,平和恬淡,有匕首投枪,亦有风花雪月,随想随写,不拘一格。为什么呢?只因心境不为环境所扰也。“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梁公在《雅舍》中之夫子自道,正合我心。
D. 书法,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历代名家名帖的写法(因你没有说书体,默认只能提供行书体)。如图所示:
E. 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什么意思
意思是因为心里没什么奢望,所以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心无所恃,指心里没什么倚仗的,心里不奢望。恃是有依赖、依靠或矜持的意思。
随遇而安,指处于各种环境都能安心自在。
出自: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译文:碰到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这人确实成了一个地道的隐士了。
(5)随遇而安书法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随遇而安的近义词
1、安然若素
拼音:ān rán ruò sù。
释义:(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出自:清代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译文:贪恋闲情和追求欲望,但是懒惰,遇到吃苦的事情就躲避,不知廉耻而经常去阿谀奉承,这样甘居人下,却仍然是毫不介意。
2、随俗浮沉
拼音:suí sú fú chén。
释义: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译文: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俯仰地活下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
F. 顺其自然 ,随遇而安这句话配什么图片好
G. 王羲之的书法为顺其自然之态,为何当今有些学书者还刻意要求法度呢
王羲之书法着作有随遇而安之态是由于功力深厚,撰写做到极高质量,因此无拘无束不逾距。才会出现随遇而安之态。随遇而安并不等于挥笔狂舞,书法艺术也注重传统式法度,例如章法、构造、拿笔、气韵、墨法等标准。古人有“清静无为”的观点,用在中国书法上也十分可用。造型艺术自身来自原创者的经验、手法的把握,但并非是随意撰写,自然界成就天地万物、各具神情,那也是书法家终身寻求的总体目标,因此在我国传统书法和美术绘画有“师法当然”的观点。
书法艺术,做为一种沟通交流方式,首先是撰写,次之才可以升高到造型艺术。撰写的第一要素便是横平,整齐清晰,各大书法家的正楷基石全是非常坚固的。王羲之看鹅,仅仅领悟到了“之”这一个字的多变性书写,绝不允许领悟到书法艺术的法度来。王羲之是把技法专业化的一个人,但凡掌握了这一法的莫不是书法史里的重量级人物。我们今天看王一脉的书法艺术,莫不是法度里的天人合一的巨作。全是个人情感,人生价值观,人生观,见识这些的外在表述。
H. 陶亚明的陶亚明书法艺术
中国水墨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是一个在笔墨纸砚载体上把线条韵律和架构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过程,是一个在心灵和艺术交流中涅槃的过程,书法艺术更是能够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当代书法家有许多在各种层面上有不俗表现的人,然而,真正能同时在这几个方面表现地更加真实的人却屈指可数,陶亚明先生就属于这一类人。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艺术中的线条作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基本载体,她赋予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创作外延,在这样的条件下,书法从三代以前的象形文字,到三代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篆书,以及隶书,到草书、行书、楷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檀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有着每一个时期专有的特质,陶亚明先生的书法由唐楷入手,从汉隶中吸取了博大厚重的气势,再学宋四家的行楷行草,特别对米芾的书法研究颇深,同时具备了米芾书法的潇洒雅逸,在构字造型上与当代书法大家尉天池有着神似,经过几十年的笔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本质,达到了真的这一层次,用陶先生自己的话说:“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达到真的程度,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汉字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表情言志的载体,而把汉字表现的淋漓尽致的则是通过线条抑扬顿挫,用书法的平圆留重变来表现,然而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不仅仅是对字意的表达,从本质而言,书写内容不仅能够表达情感,书法的架构、章法、墨法、飞白等内容,却把风骨、气韵、情趣与美感等对真、善、美的创造和对崇高精神的凝聚与释放蕴含在笔墨浓淡与风格气度之中。如果书法没有这些内容的完美融合,那么书法只能够作为简单的书写而已,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因为书法是表现书家艺术境界的,是有着超越性意义的,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陶亚明先生的作品中蕰含的情趣、理念、神韵、意境大气磅礴,气势雄浑,稳健遒劲,让人心旷神怡。
书法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悟”在佛家的理论研究中分为渐悟和顿悟两种,渐悟要经过漫长的苦行僧的修炼达到悟道的过程,而顿悟则是在平时的体会和实践中突然明悟,陶亚明先生的书法作品则是先生在平时的研习书法中达到顿悟的过程,先生的书法不仅具备渐悟的浑厚,又不失顿悟的明晰。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在平时研习书法的过程中,神来之笔顿悟后的酣畅淋漓是让人心神愉悦的”。这种心神愉悦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使欣赏者在欣赏时通过先生的作品这一心灵沟通的桥梁感受到同样的心神愉悦,这样的作品才是当代艺坛所需要的,也是先生现在一直在做的。
在笔墨表现上,先生的书法作品除了厚重雄浑之外,还具备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笔墨的深刻认识。先生一直认为艺术作品是为人类服务的,这样的观点在当代艺术圈中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不多,因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如果没有深刻的人为关怀在作品中呈现的话,即使他的艺术作品在当代的润格很高也是在艺术史上站不住脚的,更不会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陶先生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正是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这些。
陶亚明先生的字意境深邃,格调高古,逸气昂扬。这在先生写字的过程中墨蕴心生,心随笔动,这是通过与先生不多的几次见面时看到先生写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的最深的体会,先生在书法作品的创作时,笔墨纸砚准备停当后总是会在创作前在构思作品的间架结构与章法笔势的运行,而作品创作完成后总是会看到先生的额头冒出隐约的汗晕。先生常说:“书法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练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全身的气血溶于笔端,现于纸上”。从这一层面上来讲先生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心血的凝结,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耐看,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到市场的认可。
先生的字气韵大度,无论是巨副的榜书,还是条幅对联,经过他的构思,呈现在人眼前的就是笔墨韵律的舞蹈,好看极了。这种作品带给人的震撼力、优雅和阳刚并蓄的男人特质让人不能不为之倾倒。这与先生的家庭修养和一位表亲和导师尉天池的点拨、指教有着直接的原因。少时耳闻目睹,后天的悟性和勤奋,加上米芾等宋“四家”及怀素、郑文公等先贤书风的影响,以及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感悟,造就了先生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逸气,霸气和文人之气。俗话说“字如其人”,先生的字大气,与他做人大气是相一致的。读陶亚明的书法,第一视觉印象便是粗犷豪放,大气磅礴,稳健遒劲,气足神备。字的结体气度严谨,正中含奇,骨健形美,奔放潇洒。纵观他的作品,笔意淡远,每一个点,每一条线的起伏转折、轻重缓急、张弛幅度,无不以心绪为主宰,表现出书家的心路历程,凝聚其心中情感的触发,使作品显得十分飘逸灵动,沉稳秀美,笔意无尽。在章法处理上,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融为一体,缜密无间。他注重线条、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结字的腾挪避就,注重点画纵横结合,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笔下的书法线条曲与直,刚与柔,方与圆,枯与湿,虚与实,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变化多样,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如老树枯藤,或藏或露,欹正相生;有如溪水奔涌,连绵不断,时徐时疾;让人观后思绪万千,感慨不绝,浮想联翩。他为人豪爽,没有市井俗气,没有下笔就论“润格”的概念,他写字就是为了修炼自己的个性,他创作就是赏玩,给自己一个空间,能使自己在这样的空间中更好的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悟。正是这样一种平和低调的做人方式,使他结交了许多圈内外朋友。他经常挥毫相赠,分文不收,他曾说:“一个写字的人一味谈钱,是不会有朋友,字也是写不好的”。所以,书法艺术在他的心中永远是一块净土,是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保留给自己的一块自留地,在这块土地上他笔耕不辍,创作属于他自己本心的成果。虽然现在购藏他“墨宝”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依旧是那样宠辱不惊,随遇而安,写他的字、喝他的酒、交他的朋友。
在当代中年书法艺术家中先生的为人,为艺都是令人敬佩的,他的为人谦和大度,为艺则是在笔体结构中每一个线条都像是舞蹈般优美,雅俗共赏,清丽脱俗。这样的艺术家必将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也必将能够得到历史的认可,先生的艺术之路也必将越来越好,我们期待着......
(龚广飞:青年艺术评论家)
I.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随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
详细解释
1.【解释】: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2.【出自】: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
3.【示例】:不过能够~——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 ◎鲁迅《两地书》六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安然若素, 安之若素 ,隐世无争 ,与世无争
反义词:愤世嫉俗 ,悲观厌世, 悲天悯人 ,愤愤不平
拓展资料
造句:
1、随遇而安,不图名利,不做亏心事,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2、他的性格很安静,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3、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能随遇而安。
4、她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的随遇而安。
5、人生在世,不要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而要做个事业有成引人注意的成功人士。
J. 李鸿章对联享清福书法
如图:
晚清名臣李鸿章在晚年曾撰并书一幅发人深省的对联,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李鸿章大半生在清廷为官,威名显赫,享尽荣华富贵。但其晚年却好像看透了人生,良心发现而“顿悟”了,这幅对联说明他的“幸福观”发生了变化:享福不一定做官,只要口袋里有钱,仓房有粮,肚子里有文化水。
身体无病不须服药,心无忧虑,没人上门讨债,就是“山大王”或“地上神仙”了,这就是典型的平民意识。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追求,但奋斗目标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虚幻的目标,要适可而止,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注意事项
李鸿章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庞大国度的宰相级别的人,一定是有他过人的才华和能力的。李鸿章是淮军的创始人、北洋水师的创始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李鸿章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他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由此来说,至少他应当有点经济学头脑,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这个当然是历史时势使然)。
他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这些条约的直接签订者,在当时的国势之下,他是一个超级大国、弱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屈辱历史阶段的经手人。国弱之下,再强的个人都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