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隶书主要有些什么种类比如什么碑,好像有几种,哪位大师指点一下~
隶书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秦隶、汉隶、魏隶。
一、秦隶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牍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
秦隶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在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但秦朝初创的隶书,结体和用笔都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波磔也不明显,可以说只是篆书的潦草写法。
二、汉隶
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五凤元年简(汉22)和定县汉简(汉23)是其成熟的形态。代表作如下:
1、《曹全碑》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碑高约1.7米,宽约0.86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2、《张迁碑》
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
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
3、《礼器碑》
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
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4、《乙瑛碑》
《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 ,简称乙瑛碑,书风颇谨严,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清代万经“分隶偶存”中评论此碑称:“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何绍基评论此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5、《史晨碑》
又名《史晨前后碑》,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
末行字原掩于石座中,旧拓多为三十五字,新拓恢复原貌三十六字,字径三点五厘米。碑文记载当时鲁相史晨及长史李谦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
三、魏隶
魏隶是介于魏碑与汉隶的交界体,字形基本上承袭汉隶,但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其特点是较汉隶方严规整,结体、运笔都比汉隶矜持滞重,缺乏汉隶那种古雅雄逸的自然风韵。代表作有:《孔羡碑》。
《孔羡碑》又称《魏鲁孔子庙碑》、《孔羡修孔庙碑》,隶书,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立。22行,行40字,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6字。碑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
2. 中国书法八大字体分别是什么
中国书法八大字体分别是:宋体、燕书、楷书、草书、隶书、行书、黑体、仿宋等。
1、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3. 隶书书法作品有哪些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字形优美,扁而较宽。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燕尾。这一运笔又称为波磔。
4. 隶书新字怎么写隶书新字有几种写法
新隶书见图:
5. 请问这是哪种隶书字体谢谢
这种字体,属于隶书字体。
有两种:
一种是方正祥隶简体;
一种是方正祥隶繁体。
下载下来装到电脑中,就可以在设计中使用了。
如图,最后一行就是方正祥隶简体。
6. 中国书法字体有几种,中国书法的字体有哪些
中国书法字体共有5种。
1、行书
行书源于隶书,其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行书作为一种特殊字体,其介于楷书、草书之间,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又不如草书那么难于辨认,有其特殊的优点。
2、草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草书属于汉字的一种字体,其具有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特点。草书具有书写简便的特点。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3、隶书
隶书,又名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体和篆体相比,书写效果隶更加稳重、秀丽。结构扁平,笔法奇纵,有自然浑厚之风,也有古朴感略微宽扁。
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源于秦朝,由书法家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4、篆书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书法印章最常使用的字体为篆书书体。篆书书体适用范围广。
5、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
(6)隶书有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书法起源: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
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7. 隶书有哪5种字体
隶书的5种字体:
一、秦隶
秦隶是由小篆走向今隶的过渡字体,也是古文字时代向今文字时代过渡字体,相传由程邈所创。它的特点是把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撇、捺、挑、勾等的笔划,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例如小篆的圆形笔画很难写,古隶就把它写成平直方正的田,就好写多了。而且它放弃了小篆随实物画出来的象形文字的形体。
使得在秦代以前象形兼表义的文字转变为表义兼表音的文字,并使从这以后二千余年来的汉字形体开始定型。
二、汉隶
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 ,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以别于“唐隶”。
汉隶的特征为:有波磔,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如《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
三、八分书
八分又称为楷隶。其字体似隶而体势多波磔。相传为秦时上谷人王次仲所造。
关于八分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或以为二分似隶,八分似篆,故称八分;或以为汉隶的波折,向左右分开,“渐若八字分散”,故名八分。
四、草隶
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率写法,流行于后汉至西晋间,特点是存隶意,但少顿挫,多圆转连属。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章草、今草,近代出土的西北汉晋简牍上常可看到这种书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书法求新求变,草隶风潮因此再起,流派纷呈,代表人物有崔学路、张海等。
五、魏隶
魏隶是介于魏碑与汉隶的交界体,盛行于三国曹魏时期。它的字形基本上承袭汉隶,但在结构上有一定变化。
其特点是较汉隶方严规整,结体、运笔都比汉隶矜持滞重,故而缺乏汉隶那种古雅雄逸的自然风韵。
8. 隶书有几种名称书体图片显示吧
隶书 相关名词
古隶
今隶
秦隶
汉隶
佐书
八分
草隶
魏隶
隶书,
亦称汉隶,
是汉字中
常见的
一种庄重的字体,
书写效果
略微宽扁,
横画长而直画短,
呈长方形状,
讲究
“蚕头燕尾”、
“一波三折”。
隶书
起源于秦朝,
由
程邈
整理而成,
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对后世书法
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
之称。
隶书
基本是由
篆书
演化来的,
主要
将篆书圆转的笔划
改为方折,
因为在木简上
用漆写字
很难画出
圆转的笔划,
所以
隶书的
书写速度
更快。
9. 字体有哪几种
宋体、燕书、楷书、草书、隶书、行书、黑体、仿宋。
字体均由人工设计。字体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它们是由各个字体设计师设计,即绘制或构建而成。这些设计师通常默默无闻地劳动,但其作品却被我们每天使用。字体设计是技术限制与人类阅读需求之间的不断对话。在金属活字时代,需要将每个字符嵌入固体金属板内。
设计风格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使用类型,文字的设计风格大约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秀丽柔美。字体优美清新,线条流畅,给人以华丽柔美之感,此种类型的字体,适用于女用化妆品、饰品、日常生活用品、服务业等主题。
2、稳重挺拔。字体造型规整,富于力度,给人以简洁爽朗的现代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个性的字体,适合于机械科技等主题。
3、活泼有趣。字体造型生动活泼,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色彩丰富明快,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儿童用品、运动休闲、时尚产品等主题。
4、苍劲古朴。字体朴素无华,饱含古时之风韵,能带给人们一种怀旧感觉,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传统产品,民间艺术品等主题。
10. 隶书是怎么形成的隶书为什么叫八分
隶书是由秦代的小篆演变形成的一种字体,是在秦朝时期起源的。之所以会叫他八分,主要是因为他的形态接近隶书,但是笔顺和钻比较相似。所以它是介于篆和隶之间的一种字体。更符合秦汉时期,隶书成型的结果。
并且汉代的隶书,最结尾的地方有条法的人,所以秦朝时期的篆字更容易认识,但是笔上和篆更像。用篆的笔法写隶的字体,就得到了八分的名字。
隶书的三个阶段
所以说隶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有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时期。在东汉时期的时候,墓碑上所刻的隶书,字体更加的生动多样。而唐人所使用的隶书字体大多都非常的刻板,8分就不同了,八分是一个简单的字体,能够更快速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