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坐禅静思
佛教讲因缘,即内因,外在条件,因此,要想坐禅有成就,对初学者,要有个好的因缘。最要紧的,一要发愿坚持修炼,二要持戒,戒除一切不良生活习惯。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环境
要选空气好,相对安静,不易被人干扰之处,该开的窗门开;电视、收音机关;关好门,免得他人闯进打扰。这是自然环境。同时,心情要在比较平静时,身体状况要在心比较正常时,如果是心乱如麻时,或身心病痛很严重的,请勿禅从,这是身心的环境。
2、饮食
从佛教角度,称吃饭为药食。食物,是作为药来用,药用的种类不对、无益身心,药用的量多少不对,也有害身心,因此,要注意,如准备坐禅时,不要吃刺激性强的东西,如葱、蒜、酒等。吃饭亦不可过饱、或过饥。这些,皆不利气血的稳定运行、保持人的清醒,会使四大不调。
3、睡眠
睡眠是无明的一种,但是凡夫的身心有这规律。因此,要保证睡眠时间,但过犹不及,睡眠过多,使人昏沉,也浪费时间,少睡眠、太疲惫,也无法禅坐。曾经阿那律“一睡一千年”,遭佛批评,被批评后,又七天七夜不睡,以致瞎了眼,犹如琴弦,太紧太松都不行。
步骤:
1、坐姿可全结跏跌坐,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左脚安于右膝上,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可半结跏跌坐,以左脚置右脚上,令左脚指与右膝齐,右脚指与左膝齐,亦可胡坐,即盘着双腿,两双脚都贴在地上,如果以上方法皆不合适,就象平常一样,坐在椅子上,亦可。总之,以舒适,自己觉得合适为原则。
2、要宽解腰带,却除手表,眼镜等紧扣在身上的有碍物,衣裤不可太紧身。
3、以左手掌放右掌上,或右手掌放左掌上,手掌朝天,放大腿上,大约在肚脐下两寸的地方,手掌微弯,两大拇指相触。
4、手臂要放松,肩应稍下垂,双臂不要紧贴身体,应离身体两寸,使空气可以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与身体互相挤压。
5、背挺直,且放松,不可弓着。
6、眼睛:一曰微闭,以轻松为度。一曰,不可全开,不可全闭,微微的张开,使少量的光线进入即可,眼睑不下垂,意识中看向丹田方向,或两眉之间(高血压者不可看两眉之间)。依自身实践感觉,清净圆融、轻松放松即好。
7、颚要保持松弛,不要咬紧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双唇轻贴,以能自由出入气息为宜。
8、舌轻顶上颚,接通气脉。
9、头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
② 感悟禅静是什么意思
感悟禅静这个词其实是做学问人搞的,这不是禅,更不能修。有感有悟就是取着,禅讲放下,所感之静,是取静尘,着相了,禅讲离相。外不着相是谓禅,内不动心是谓定。要想修禅需到寺庙请出家师指导,不要自己乱来。
③ 慈悲喜舍遍法界, 惜福结缘利人天,禅静戒行平等忍, 惭愧感恩大愿心
这是佛光山星云法师做的回向偈,赞叹星云法师!
第一句,是佛家的四无量心。表示你愿意对遍法界的一切有情众生发出无量的“救苦、施乐、随喜、离俗”的心愿来,这也是观音菩萨的一个化身四臂观音的本义。
第二句,依旧讲付出和奉献。平时注意用光盘行动、不乱买奢侈品来减少自己
福报的耗散,把自己的物质精神不断的帮助施舍给身边亲友同事或需要帮助的路人,让他们每一天都更安乐,与他们结下善缘。
第三句,讲八宗里的行门,就是禅宗、净土宗、律宗这三个注重行持的三宗,以及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平衡自己的心态和观点。没有坚固的执着,也不卷入争论,如果别人非要你向南去,你就先随顺他,再慢慢柔和持久的感化他,最终一起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四句,是自我定位后的反思,知道了自己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尘,应该感谢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可以呼吸、饮食、上学、旅游的鲜活生命,感谢马路上司机们的聚精会神防止你受伤的用心,感谢地铁工作人员认真的安检让你顺利到家,感谢环卫工人没有马马虎虎给了你多一点整洁,感谢政府起码还正常运作,没有让社会瘫痪,感谢佛法僧能舍弃俗务,一心精研,给你趟出了一条路来,菩提之路、成佛之路!你也想为他人多多少少做一点事,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解脱困苦烦恼,这是你的心愿,也是你的大愿!
随喜你的提问!感谢网络这个平台!
《观音菩萨皈请文》
嗡!嗡!嗡!
四臂观音大怙主,
福慧光严我顶尊!
祈赐甘露净三障,
加持五明六度能!
微妙本心澄契念,
安乐解脱众相缘!
嗡嘛呢叭咪吽!
④ 禅静的含义是什么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禅,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禅也是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⑤ 描写禅.静的诗词或句子有哪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诗人戴叔伦在《送虞上人游方》:“律义通外学,诗思入禅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
柳宗元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灸人口的绝句,如只以写景诗欣赏,亦无不可;但因诗中的意境与禅宗悟道的境界契合,从禅诗的角度欣赏就更有禅味.渔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独自垂钓于寒江之上,周围一片白茫茫,他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无别,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禅者找到归宿、找到本心、发现自性的禅境吗?
唐代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松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冷然心境中.”诗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钟声,构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环境,以“禅子”的主观“心境”排除了物境,写出禅僧进入禅境的神妙状态.因此,我们说“意境”是禅诗诗味的灵魂.一首好的禅诗,即使没有“佛”“禅”的字眼,但它所创造的意境——禅境,同样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贯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灵澄《山居》诗:“因师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计年.草鞋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由于诗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体验到的环境,是清新而又宁静的,所过的生活是潇洒自如的.这就是禅诗所表达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禅诗的诗味之所在.
⑥ 禅静瑜伽好不好 我减肥 别人说禅静瑜伽挺好的 有谁去过啊 说说怎么样呗
其实任何运动只要持之以恒都可以达到锻炼和减肥的效果。例如太极拳。瑜伽也很好,但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没有毅力很难达到效果。听说一中国人专门到印度学瑜伽,印度的瑜伽大师说,我还想到中国学太极拳哪。
⑦ 静禅静心,静心之所,静心之念,静悲悯之心。禅思明己之过,禅鸣明厚
《中论》有一句非常直截了当的话︰‘何故生戏论,谓有生老死?’更彻底的说,大小显密、染净浮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苦、集、灭、道、智、得、无明、无明尽,这一切的一切,也统统都是戏论!
这个心也是虚空的 不存在的 妄想的~~~~~~~~~
⑧ 禅静是什么意思
【禅静】
--------------------------------------------------------------------------------
(术语)梵语禅那Dhya%na,译曰静虑。谓寂静审虑而摄乱意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或乐禅静者,则以礼拜为粗疏。”
--------------------------------------------------------------------------------
FROM:【佛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