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大镜要求物距多少
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让放大镜远离手指,所以选项A、B、C都不正确.
故选D.
2. 佳能镜头用在600D上35/1.8 50/1.8 85/1.8那个更适合拍全身
都可以拍全身,只是物距不一样,虚化不一样而已
焦距越短,在狭小的空间内才伸展得开;在室外的话都行
影楼为什么用长焦拍人?因为长焦可以压缩背景,更容易使背景虚化
不同目的与条件决定所选镜头,在室外为了追求高虚化效果就选85/18,站个十来米拍全身
室内空间不够要照全身只能35/18
相同视角,焦距越长,物距也就是离主体(人)更远
3. 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具座只有80厘米,物距等于50厘米,能在光具座上找到合适的像吗,焦距为10厘米
能找到所成的像。
光具座长度L=80厘米。
物距u=50厘米,焦距f=10厘米(凸透镜取正值)。
由透镜成像公式 (1/u)+(1/v)=1/f 可得像距v。
(1/50)+(1/v)=1/10 得 v=12.5(厘米) 。
显然 u+v=50+12.5=62.5(厘米)<L ,只要物体位置放的合适,在光具座的光屏上是能得到所成的实像。
4. 不知道光学显微镜的物距最大可达多少呢(要能够清晰成像的情况下)电子显微镜呢
你说的物距严格来说是工作距离
PLL5X/0.1工作距离:17.9mm
PL L10X/0.25工作距离:20.2mm
PL L20X/0.40 工作距离:8.80mm
PL L50X/0.70 工作距离:3.68mm
PL L100X/0.85(干镜Dry)工作距离:0.40mm
以上工作距离是长工作距离物镜的,还有普通物镜的,普通物镜比这个长工作距离的要再小些。
光学显微镜的物镜最高是100倍,物镜按成像品质分,消色差物镜、平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复消最好,按工作型式又分油镜和干镜,100倍干镜就是不需要滴油了,但再怎么分,光学的最高只能是100倍了。关于电镜接触的不多,但是电镜是没有物镜的,成像原理跟光学的不一样,建议网络里查查关于电镜的成像原理。光学显微镜物镜最大100倍,目镜有10倍 12.5倍 16倍 20倍,高大25倍,常规的是10倍的或是16倍的,再大镜意义不大。,电镜都是放大几万几拾万倍的。
5. 定焦镜头焦距50mm,物距是1m,成像的宽度是多少怎么计算
定焦镜头可看做透镜,焦距可以看做像距是50mm,物距是1000mm。
像距是像到平面镜(或透镜的光心)之间的距离·(物理中用v表示像距)
像距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您所说的还缺少一些必要条件。透镜的大小,物体的大小。
6. 镜头 物距
你眼睛能看到月亮,那么你觉得你眼睛的焦距难道很长么…
所以焦距和能拍到的物体没有关系,只是“反映”该物体最终成像的大小。
哪怕6mm的镜头,也一样能拍摄数十亿光年之外的星星吧。
所以你一定要纠结于“物距”,那么你可以去看镜头的焦距标尺,这个才是反映镜头能清晰拍摄的距离。
当然,一般你都会发现,焦距标尺的最大值,都是“无穷大”。——所以就是一楼朋友说的,可拍摄无穷远的物体。
7. 摄像头焦距怎么选求推荐
摄像头焦距怎么选,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某人距离摄像机10米,要看清人脸,用20mm左右的镜头;要看清人体轮廓,用10mm左右的镜头;要监控人的活动画面,用5mm左右的镜头。总结起来,如果物体离摄像头距离为X米,要看清细节特征(如人脸等),选2Xmm的镜头。要看清楚体貌特征(如人的轮廓),选Xmm的镜头。看清行为特征(如人的活动),选X/2mm的镜头。
要弄明白焦距跟实际拍摄成像之间的关系,根据成像原理,镜头的焦距和水平视角成反比,也就是说,看得“远”跟视角“宽”相当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样的产品下,会提供3.6mm、4mm、6mm、8mm、12mm等等不同规格的镜头指标。3.6mm焦距的镜头属于广角镜头,视角很宽,但因为焦距短所以视角拍不远,稍微远一点就会看不清了。因此这种视角宽广但是拍不远的摄像头就很适合狭小的、距离近的空间,比如电梯间。
8. 摄影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
摄影总是从选择拍摄点开始。拍摄者从各个角度四处寻找对象,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对象,以最有利的视角确定对象的视点。要拍摄出美丽自然的照片,您需要了解如何根据特定条件选择合适的拍摄点。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者还必须了解观看者的眼睛随后如何感知和分析他所拍摄的照片。如果不解决与选择拍摄点相关的许多问题,就无法创建自然,正确的图像构图。
一、拍摄点
值得注意的是,从极低或极高的地方拍照通常会使您获得真正不寻常的效果。
五、拍摄风景,人像和建筑时选择拍摄点
在风景摄影中,重要的一点是摄影师想要捕获特定空间的高度的最佳选择。如果天空成为建筑物或自然环境的背景,通常会使用较低的测量点。它使您可以在照片上反射美丽的暴风雨天空或蓝色背景上的蓬松白色云彩,从而使整个场景具有一定的氛围。但是,如果在拍摄时的天空看起来不太富表现力(例如,在沉闷,多云的天气中)并且没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则最好拒绝较低的拍摄点。
拍摄的高点使风景摄影师可以传达整体规划,物体的大部分。选择拍摄点时,必须记住镜框中地平线的位置。它不应严格穿过图像的中心,以使图像不会被分为两个相等的两半。也就是说,您应该避免将框架除以地平线完全对半-最好将其放置在框架中间的上方或下方。画面中央下方的视线非常适合以天空为背景的图像。反过来,画面中间上方的视线使您可以强调一定的限制和空间隔离。
在拍摄建筑时,摄影师需要处理静态物体,因此,要拍摄出有趣,吸引人的照片,您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以新的方式用相机镜头观察建筑结构熟悉的轮廓,选择不寻常的拍摄角度和拍摄点。例如,使用广角镜并靠近建筑物,您可以使照片更具动感,并强调特定的设计功能。
对角线构图可以恢复静态照片图像,并使用非常明显的视角。在拍摄建筑物时,摄影师经常采用远距离拍摄,强调空间深度以及以一定角度拍摄的技术,以便一次打开两面墙壁向观察者的眼睛。照明在选择拍摄点时也起着重要作用。必须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和一个可以使光线以一定角度落在建筑物上的拍摄点,进一步关注装饰建筑物的细节。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顶角进行建筑摄影可让您在图片中添加浪漫的色调。
在人像拍摄中,通常将相机靠近主体以获取最大可能的图像并传达照片中各个面部特征的表现力。在拍摄人物时,通常将相机镜头放在拍摄对象的水平位置。任何其他拍摄点都会过低或过高。丢弃所有不必要的细节时,特别是在非常近距离的拍摄范围内进行拍摄,以传达眼睛的表现力。但是,在此必须小心,因为从过近距离拍摄会导致被拍摄者的比例严重失真这一事实。
拍摄点的选择对于创建框架的构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图像的艺术表现力和摄影师的创意意图的体现。因此,摄影爱好者需要练习和尝试使用某种静态图来选择拍摄点。评估情况并慢慢选择合适的拍摄点,我们可以在实践中研究拍摄方向,高度和距离的某些变化如何影响构图。理想的拍摄点不应破坏故事情节,相反,应有助于改善图片的构图并传达摄影师的意图。
9. 当物距在多少时呈现最清晰的明亮的像
达到最清晰的像不是只有“物距”这一个条件,因为“物距”、“焦距”与“像距”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只有说明成像过程中,透镜“焦距”、“像距”才能估算得到最清晰的像时的“物距”。至于“明亮”的像,那就要看光源的亮度、透镜的大小等因素影响,与“物距”没有多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