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荸荠长在水里图片马蹄每亩多少株
扩展阅读
ps图片加入毛玻璃 2025-05-16 13:52:08
搞笑女生图片唯美高清 2025-05-16 13:17:41

荸荠长在水里图片马蹄每亩多少株

发布时间: 2022-07-10 06:59:24

‘壹’ 荸荠是不是长在水里的

严格来说,是生长在有浅水的水田里.

‘贰’ 马蹄在什么时候种植好呢马蹄栽植深度多少合适呢

马蹄是荸荠的俗称,是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荔浦马蹄品质非常好,其个大、体形扁圆、色紫红、皮薄蒂平、肉嫩无渣、松脆爽口、多汁清甜,淀粉含量又适中,荸荠是以地下球茎先育苗,一般长江中下游在清明前育苗,将留种球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OO倍液浸泡消毒一天,将球茎排入苗床,排时芽尖朝上,覆盖层细土,:在立夏前后当苗长到25厘米左右时,移入育秧田,行株距为35×50厘米,深6厘米左右,一穴一株。大暑过后移栽到大田,行株距为40×50厘米,深7厘米左右,一穴一株。

‘叁’ 荸荠在什么时候栽植用种量多少

荸荠喜高温湿润,不耐霜冻,需在无霜期生长,全生育期为210~240天。荸荠是严格的短日照植物,它所抽生的匍匐茎只有在秋季日照转短后才能膨大形成球茎,因而早种并不能早收,一般都根据前后茬的衔接来确定育苗的时间。江浙一带一般在7月下旬移栽大田,9月底结粒,从而延长球茎膨大期,可增加大粒比例。移栽苗要求高20~25厘米,主丛带10~15根叶状茎,带土起苗,带药下田,细拔轻放,防止折秆断根。

荸荠按栽植季节可分为三种:小满~芒种栽植的为“早水荸荠”,小暑至大暑栽植的为“伏水荸荠”,双季稻收割后栽植的为“晚水荸荠”。每亩大田的用种量视栽插的方式来确定,一般早水荸荠与伏水荸荠采用分株移植,亩用种量在20~50千克,晚水荸荠采用带个的母株栽植,亩用种75~100千克。

‘肆’ 马蹄子是长在水里的吗

不是,马蹄是生长在泥中。

1、荸荠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匍匐根状茎瘦长。秆多数,丛生,笔直,细长,圆柱状,高40-100多厘米,直径2-3毫米,灰绿色,光滑,无毛,有横隔膜,干后秆的表面现有节,兼有许多纵条纹。叶缺如,仅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

2、分布于中国、日本、琉球群岛、南洋岛(吕宋岛为该种最先发现的产地)和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江苏、广东、海南。生长在有水的平地。

3、荸荠是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通常以地下膨大球茎供食用,可以生食、熟食或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并可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性寒滑,味甘凉,能益气安中。同时地上部的管状叶状茎具有止渴、解热等功效。


(4)荸荠长在水里图片马蹄每亩多少株扩展阅读

荸荠性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常生长在浅水田中,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及长日照,如萌芽适温为15-20℃,分蘖分株最适温为25-30℃。

而在生长后期,缩短光照时数(宜少于13小时)能促进球茎形成,较低温度(20-25℃)也有利于球茎膨大。土壤则以土层浅薄,pH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

‘伍’ 种植马蹄亩产量多少公斤

马蹄就是:荸荠。种植马蹄亩产量1000-2000公斤。
主要品种
1.桂林马蹄
广西桂林市地方品种。株高100-120厘米,开展度20厘米。球茎扁圆形,高2.4厘米,横径4厘米,顶芽粗壮,二侧芽常并立,故有“三枝桅”之称。皮红褐色,肉白色,单个重30克。以鲜食为主,也可熟食和加工,糖分较高,肉质爽脆,品质优。生势旺盛,抗倒伏力较强。6-7月用球茎育苗,苗期25天,生长期130-140天,亩产1500-2000公斤。
2.水马蹄
广东地方品种。株高70-90厘米,开展度15-20厘米。球茎扁圆形,高2厘米,横径2.5-3厘米,顶芽较尖长,皮黑褐色,肉白色。单个重10克。淀粉含量高,以熟食和制作淀粉为主。生势旺盛,抗逆性较强,耐湿,不耐贮藏。6-7月用球茎育苗,苗期25天,生长期130-140天,亩产1500公斤。
3.韭荠
原产菲律宾。株高110-120厘米。球茎大,椭圆形,横径4厘米,纵径2.6厘米,单个重25克,质脆味甜,品质好,以鲜食为主,亩产2000公斤以上。
4.孝感荠
湖北省孝感市地方品种。株高90-110厘米。球茎扁圆,亮红色,平均单个重22克,皮薄,味甜,质细渣少,以鲜食为主,品质好。亩产1000-1500公斤。
5.苏荠
江苏省苏州市地方品种。株高100-110厘米。球茎扁圆形,顶芽尖,脐平,皮薄,肉白色,单个重15克左右。适于加工制罐头。亩产750-1000公斤。
6.余杭荠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地方品种,球茎扁圆形,顶芽粗直,脐平,皮棕红色,皮薄,味甜,单个重20克左右。适于加工制罐头和鲜食,亩产1000-1200公斤。

‘陆’ 一亩田可以育多少颗马蹄苗

一亩田通常是可以产1500-2500公斤荸荠。
精选良种:在选种的时候,要选个儿大、表皮红润光滑、味道清甜细嫩的做为种子,并用沙土贮藏好。到了次年4月底5月初时,将贮存的种子取出运到苗田间埋种。每亩用种量为每亩水田用100粒荸荠。种子埋下去后,苗床田上面用小拱棚和薄膜覆盖严实,以达到增温促其早发芽的目的。出芽后,要将芽苗儿扩宽面积适时移栽,使它有一个可以发蔸长苗的生长环境。
整地施肥:到了7月中旬,将早稻田收割结束后就可以将准备栽荸荠的田整烂耙平,并确保不窝水。然后以每亩田用进口复合肥50公斤、菜饼肥50公斤的标准一次性施足底肥。
移栽管理:在移栽荸荠苗时,以行距50厘米、窝距40厘米的间距最好,刚移栽的田块要保证有高出田地20厘米高的水面,以让其成活。栽种10天后,就要用多菌灵、三唑灵防锈病和红杆病的发生,同时还要在一开始发蔸时用乐斯本等农药防治螟虫。在生长期间,要根据田间长势情况追施适量尿素,特别要注意少施勤施。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最好每隔十天半个月就用药防治一次,确保荸荠的稳产高产,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柒’ 一棵马蹄可以结多少个

一般是10个-20个

‘捌’ 马蹄的生长环境

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它的繁殖采用球茎亦称果球进行无性繁殖。荸荠喜温爱湿怕冻,适宜生长在耕层松软,底土坚实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层,这样既利于球茎的生长发育,又不致球茎深钻 ,个体发育大小均匀整齐一致,也有利于掘收。耕层过粘,不利于球茎的膨大,腐殖质过多,球茎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适宜在浅水中生长,在营养需求上,要求氮肥较少,磷肥较多。 在整个生长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其全生育过程如下:
(一)萌芽:气温达10~15℃时,80%以上球茎可萌芽,同时抽生发芽茎,并向上抽生叶状茎,当幼苗有5~6根叶状茎时,便向下萌生新根。
(二)分蘖与分株:7月底~8月初移植的荠苗,3~5天返青后,发芽茎顶端的保质茎,向上抽生叶状茎,经不断分蘖,形成母株丛。与此同时其侧芽向四周发生若干根匍匐茎,伸先3~4节10~15㎝后,其顶端肉质茎的顶芽,继而向上萌生叶状茎,连续分蘖,又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复地分株和分蘖,株丛随之逐渐扩大,叶状茎数直线上升,一株地上茎数可扩大到300~400根。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进入9月份后,气温逐渐下降,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则逐渐增多,匍匐茎的生长由水平方向转而朝土下斜向生长,俗称“下带”。10月上旬以后,不再产生叶状茎,此时所有的匍匐茎先端开始膨大,球茎开始形成。 荸荠的产量取决于球茎的数量和大小,而后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数及地上茎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正如前述,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一个分株约10~15天发一档分株。在我地一般可发生分株2~3档,多的可达5~6档,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9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明显,不再发生分蘖。因此,争取在适宜气温下,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数,保证地上叶状茎的数量和质量,荸荠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最晚的移植也不能迟于立秋。
(三)开花与结荠:当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蘖,地上茎的同化物质便大量向地下贮藏器官即球茎运送,这时叶状茎顶端抽生穗状花序,进入始花期。与此同时,地下部也相应抽生结荠茎,地上开花盛期,也是地下结荠期。寒露(10月上旬)时球茎已成形,小雪(11月下旬)后,地上茎逐渐由上向下枯黄,球茎此时充分成熟。球茎皮色也由白色转变成黄棕色至红褐色。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球茎内糖分含量最高。(四)对水、肥的要求:荠苗定植后,要求较高土温以利返青分蘖,宜灌浅水稳苗。随着分蘖分株增多,蒸腾量加大,应逐渐加深水层,促进地上茎群体形成。封行后灌深不,控制分蘖分株形成,提早结荠,球茎增多、增大,但应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荸荠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长不应搁田断水,特别是球茎膨大期,更不宜缺水。 荸荠株丛多而大,结球荠期所需各种养分及同化物质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蘖分株时段要求充足 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证荸荠够苗株足。进入结球期后,则不宜再施氮,否则徒长,引起倒伏,影响结球,并加重病害的发生。钾素对改善球茎的品质,促进氨基酸、蛋白质析合成和糖分、淀粉的运转积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还要在荸荠生长期追肥钾素,此外,充足的钾肥还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对荸荠也有类似的效应。所以种植荸荠一定要氮磷钾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结荠期前后不可缺少磷钾肥。此时如能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等,都可收到球茎粗大、提高产量的效果。

‘玖’ 种植马蹄亩用苗多少

    一、品种选择
    应从高产、无病马蹄田里,选取外形完整、无病虫伤口、球茎饱满、芽头粗壮的马蹄作种,大小在每斤30个以内,每亩需种120—150斤。
    二、育苗
    育苗前用好来思800倍浸种10小时,预防杆枯病,苗床选择无渍水,土层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菜园地。育苗前苗床需施足基肥,将种球按4—5厘米的间距排列在苗床上,顶芽向上,盖好土,浇透水,齐苗后如果苗叶色黄,可淋粪水或0.5%尿素,移栽前喷施送嫁药,用好来思加锐劲特喷雾,防治杆枯病和白螟,育苗时间需25—30天。
    三、基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20-30担,钙镁磷肥50公斤,硼锌镁铁肥5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
    四、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在7月中下旬前移栽,移栽密度:瘦田宜密,肥田宜稀,一般株行距为40×50—60厘米,亩栽2500—3300株,扦植深度5-6cm,移栽时可用用生根粉5号沾根。
    五、水的管理
    马蹄回青后到分蘖期,保持浅水层,利于马蹄分蘖,重施结荠肥后,要保持深水层,避免马蹄中肥毒。
    六、施肥
    马蹄施肥分四次施用:
    1、回青肥:在马蹄扦后5—7天,亩用尿素3.5—5公斤点蔸。
    2、分蘖肥:马蹄分蘖所需肥料,在马蹄扦后15—20天,亩用尿素10公斤加上硫酸钾复合肥10公斤撒施。
    3、结荠肥:重施结荠肥,在9月中旬,亩施菜子麸50—75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9月底亩施壮秧剂10—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
    4、球茎期彭大肥:10月中旬施用,是马蹄膨大重要肥料,亩施马蹄沃根膨大神力钾肥20公斤。
施肥注意:不施含氯复合肥。
    七、巧用激素
    9月底看苗施用,如苗旺盛施多效唑(每亩100—150克)加生根粉5号(每亩每次4包,连用2—3次),生根粉要用助溶剂溶解,如苗不好只施生根粉。
    八、病虫防治
    1、白螟(钻心虫):移栽前用锐劲特喷施一次,9月中旬结合施肥,用杀虫双粉或杀百虫粉等闷杀。
    2、马蹄杆枯病、白粉病、霉蔸可选用香格丽、森美或者天冠喷雾,每星期一次,喷药时加入展着剂效果更佳,并注意补充叶面肥。
    3、生理性红尾是由于缺乏硼、锌、镁等微量元素引起,亩可施硼、锌、镁、铁肥3—5公斤。
    喷药注意:不能施用井岗霉素或含有井岗霉素的药物。

‘拾’ 荸荠是什么东西,有那些价值,这个易于久存吗是在水中生长吗有雪可以种植吗

荸荠(拼音:bí qi 英文:water chestnut 学名:Eleocharis lcis),又名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地梨,是莎草科荸荠属一种。莎草科荸荠属浅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古称凫茈(凫茈),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称它马蹄,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
古称凫茈(fúcí),又称乌芋。今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主要种植地区是中国南方的平乐县和荔浦、钟山、平南等县,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水田中。地下茎为扁圆形,表面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白色,可食。荸荠“味甘、微寒,滑、无毒”。其功能“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因为荸荠生长在泥中,外皮和内部都有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不宜生吃,一定要洗净煮透后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荠更甜。
李时珍所着《本草纲目》对其植物形状及栽培法有详细描述。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安徽无为、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湖北汉口及当阳的双莲为着名产地。用球茎繁殖。萌发后,先形成短缩茎,其顶芽和侧芽向上抽生的绿色叶状茎细长如管而直立。叶片退化成膜片状,着生于叶状茎基部及球茎上部,光合作用靠绿色叶状茎进行。自母株短缩茎向四周抽生匍匐茎,尖端膨大为新的球茎。穗状花序,小花呈螺旋状贴生。小坚果,果皮革质,不易发芽。
种荠于15℃萌芽 ,25℃ 开始分蘖 ,30℃植株旺盛生长,气温降至20℃以下时球茎形成。一般在早春选顶芽和侧芽健全的种荠在室外苗床育苗,经常保持湿润。约15~20天即可成苗,供大田栽植。株行距一般 30 厘米×60 厘米,亩栽约3000穴。分蘖和分株期间保持一定水层并追施氮肥。球茎形成前追施磷肥和钾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有显着效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螟虫等。
荸荠球茎约含碳水化合物21%,蛋白质1.5%,可生食或熟食。也能加工罐藏或作提取淀粉的原料。中医药学认为有止渴、消食、解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