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干隆皇帝的手下有哪些
干隆时期的重臣主要有以下一些:
高斌干隆十年授命协办大学士,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嵇曾筠干隆年间官位为文华殿大学士。
嵇璜,嵇曾筠之子,干隆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
王杰干隆五十一年,命为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
傅恒干隆年间累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刘统勋干隆年间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
阿桂(阿贵)干隆年间累官至武英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和珅于干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干隆五十二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步军统领(属军机大臣)直至嘉庆四年获罪被革职。
刘墉于干隆五十年由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干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协办大学士降为侍郎阁学,直至嘉庆二年才被再授体仁阁大学士。
纪晓岚干隆年间任礼部尚书,至嘉庆十年正月被授协办大学士。(电视剧中干隆年间称纪晓岚为“纪大学士”是不正确的)
蔡新于干隆四十八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程景伊干隆干隆三十八年任协办大学士,四十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
梁国治干隆四十八年命协办大学士,五十年晋授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于敏中干隆二十五年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后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
英廉干隆四十二年任协办大学士,后寻授东阁大学士兼直隶总督。
彭元瑞干隆五十五年任协办大学士。
舒赫德干隆年间官拜武英殿大学士。
刘纶干隆授为协办大学士,三十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来保干隆十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命为军机大臣。
徐本干隆元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三年授办理军机大臣。
陈宏谋干隆二十八年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⑵ 在影视剧中的干隆皇帝可以说后宫嫔妃繁多,那他真正的后宫是有多少人了,民间女子真的有吗
我个人认为干隆皇帝的后宫应该真的有几千的嫔妃的,可以说是真正的后宫佳丽三千。
我们在影视剧中会发现皇帝的妃子们很多,但是皇帝真正意义上的妻子只有皇后一个,皇后才是他们用八抬大轿迎娶入门的,所以后宫们的那些其他妃嫔们说到底只是妾而已。
干隆其实多次下过江南,要知道江南最盛产美女,而当时的君王最喜欢那种柔柔弱弱,梨花带泪的江南女子了,她们有的时候唱着江南小调,不自觉的就让人身临其境,让人想要投入她们的怀抱,所以当时他也宠幸了不少的民间女子,当然也有不少是官员们有心安排的,毕竟他们为了升官发财当然要讨好君王啦。而干隆也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毕竟将她们带入宫中随便册封个什么妃嫔的还是可以的。
⑶ 干隆有多少个儿子多少个女儿他们的母妃分别是谁列表回答
有17个儿子,11个女儿。
皇子: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母哲悯皇贵妃。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母孝贤纯皇后。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母纯惠皇贵妃。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母愉贵妃。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母孝贤纯皇后。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9、皇九子,爱新觉罗·永瑜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10、皇十子,爱新觉罗·永玥,幼殇,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字镜泉,母淑嘉皇贵妃。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母继皇后。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
16、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永㻇,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母孝仪纯皇后。
公主:
1、皇长女,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2、皇次女,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母孝贤纯皇后。
4、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母纯惠皇贵妃。
5、皇五女,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6、皇六女,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7、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母孝仪纯皇后。
8、皇八女,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9、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母孝仪纯皇后。
10、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母惇妃。
(3)干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图片扩展阅读:
干隆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干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较繁荣,但主要物品产量还是没有赶上明代。
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发生白莲教起义,文字狱之风比康熙时更严酷,束服了人民的思想,闭关锁国,骄傲自大的思想,使清朝国力日益衰败。庙号"清高宗",葬于清东陵裕陵。
据说康熙年间的一天,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弘历当时只有十二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雍正元年,雍正手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驾崩,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继承皇位,以明年为干隆元年。
⑷ 干隆有多少个孩子 干隆的儿子们的结局
干隆皇帝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个女儿。
干隆儿子们的结局: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干隆元年(1736年)七月,弘历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干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干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干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9.皇九子:爱新觉罗·永瑜(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
10.皇十子:爱新觉罗·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
16.皇十六子,爱新觉罗·永㻇(1762—1765),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干隆女儿们的结局:
1.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纯皇后。
2.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3.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贤纯皇后。干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4.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母纯惠皇贵妃。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
5.皇五女(1753—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6.皇六女(1755—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7.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母孝仪纯皇后。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
8.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9.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仪纯皇后。干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乌雅氏札兰泰。
10.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4)干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图片扩展阅读: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
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弘历在胤禛诸子中排行第四而实为第二子。
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康熙六十年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当时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 失欢于乃父。
而弘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宠爱,而使其父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𫔎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由于雍正帝忙于争夺储位的斗争,因而,弘历接受启蒙教育比其他皇族子弟为晚,直至九岁才入学读书 。
雍正帝即位并决定弘历为储君之后,才加强了对他的教育除原来教师福敏之外,还选派了朱轼、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蔡世远等着名文臣辅导弘历学习文化知识和儒家经典。
又以宗室重臣允禄、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 在雍正帝的精心培养下,短短几年的时间,弘历便兼通满、汉文,遍习文武。
雍正二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替父“祭景陵” 。雍正五年七月,赐成大婚弘历与出身满洲名门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结为夫妻。
居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是年,三阿哥弘时因放纵不谨,被削宗籍,弘历的有力竞争对手不存在了。
干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干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干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干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
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干隆帝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干隆年间。但是干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⑸ 干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图里竟有谁
干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图里的二十四位功臣是:多尔衮、洪承畴、范文程、鳌拜、吴三桂、明珠、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鄂尔泰、刘墉、纪晓岚、和珅、林则徐、肃顺、僧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欣,翁同龢、荣禄,袁世凯。
1、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干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
2、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3、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4、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5、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着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6、明珠: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7、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干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干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8、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9、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10、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
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子太傅,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
11、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干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着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12、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干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13、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干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14、林则徐, 福建侯官县人,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5、肃顺,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16、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17、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8、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19、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着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0、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1、奕欣,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22、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着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23、荣禄、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
辛酉政变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编有《武毅公事略》、《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女瓜尔佳·幼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
24、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⑹ 干隆皇帝的卫士有多少
清朝干隆皇帝有3个密室,密室放着他的宝贝,他派了18个武艺高强的卫士守护。到了晚上,干隆皇帝命令手下卫士轮流守护3个密室。他调出第一密室的一半人去守护第二密室,第二密室的1/3人去守护第三密室,天亮前,又将第三密室的1/4人调到第一密室,这时,3个密室的卫士相等。
请问,晚上3个密室各有多少卫士守护?
[答案:6名。]
⑺ 干隆的后宫有多少人
干隆后宫一共有41个妃嫔。
1、皇后(3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2、皇贵妃(5位):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纯惠皇贵妃苏氏、庆恭皇贵妃陆氏;
3、贵妃(5位):忻贵妃戴佳氏、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颖贵妃巴林氏、婉贵妃陈氏;
4、妃(6位):舒妃叶赫那拉氏、豫妃博尔济吉特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容妃和卓氏;
5、嫔(6位):仪嫔黄氏、怡嫔柏氏、恂嫔霍硕特氏、诚嫔钮祜禄氏、慎嫔拜尔葛斯氏、恭嫔林氏
6、贵人(12位):白贵人柏氏、金贵人柏氏、慎贵人柏氏、新贵人曾氏、瑞贵人索绰洛氏、福贵人索淖洛氏、秀贵人索绰洛氏、寿贵人柏氏、顺贵人钮祜禄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武贵人索绰洛氏、陆贵人陆氏;
7、常在(4位):张常在张氏、宁常在宁氏、揆常在揆氏、平常在平氏。
干隆简介
干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的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
在这期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还进行《四库全书》的编撰等。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于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干隆”,寓意“天道昌隆”。
干隆,爱新觉罗·弘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1799年干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干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清裕陵。
(7)干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图片扩展阅读
干隆后宫嫔妃生的儿子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153]子二,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干隆元年(1736年)七月,干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干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谥号纯。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干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谥号悼敏。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在此不予赘述。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⑻ 干隆皇帝的继位者是谁他一共有多少个儿子后来都干什么去了
干隆的继承者是永琰,后改名颙琰,即嘉庆帝。
干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干隆十三年(1748年),干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干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干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干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干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干隆元年七月,干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干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干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干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干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干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干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干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干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干隆帝疼爱,干隆帝欲立为太子。干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干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
拓展资料
清仁宗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干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干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干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干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干隆帝驾崩,开始亲政。
面对干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干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⑼ 干隆皇帝有多少卫士
清朝干隆皇帝有3个密室,密室放着他的宝贝,他派了18个武艺高强的卫士守护。到了晚上,干隆皇帝命令手下卫士轮流守护3个密室。他调出第一密室的一半人去守护第二密室,第二密室的1/3人去守护第三密室,天亮前,又将第三密室的1/4人调到第一密室,这时,3个密室的卫士相等。
请问,晚上3个密室各有多少卫士守护?
【答案】
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