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唐寅百鹤图真迹图片有多少米
扩展阅读
你从哪里回家的那个图片 2025-05-25 19:35:37
搜索光子烧鸡图片 2025-05-25 19:33:17

唐寅百鹤图真迹图片有多少米

发布时间: 2022-06-19 04:23:57

‘壹’ 唐伯虎点秋香华太师家厅堂那幅鹤图

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太师的原型,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刘瑾,位高权重,把持朝政,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贰’ 唐寅的生平和介绍

1、唐寅的生平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结识祝允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结识文征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唐寅结识好友张灵。

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为许天锡之妻高氏作墓志铭。

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后来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苏州的名士文征明的父亲文林、沈周、吴宽等为唐寅求情,方志才同意“补遗”让其参加乡试。

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在他的《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之中写道: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唐寅作《送文温州序》和《金粉福地赋》。

但唐寅中举后并没有收敛,变本加厉的流连欢场。他的朋友纷纷规劝,祝允明对唐寅说:“是千里马不是看表面,还要看他的品质,一时的得意千万别太张狂。文征明写信给唐寅:唐寅呀,我父亲说你有才情,但为人轻浮,恐怕一事无成。

但唐寅并没有把朋友的规劝放在心上,他回信正是那篇《与文征明书》,信中的意思是:我生来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顺眼,那就别和我交朋友。态度十分嚣张,言辞尖刻,对文征明的劝告不但不领情,还要与文征明断决关系。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黜为浙藩小吏,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唐寅归家后夫妻失和,休妻。弘治十四年(1501年),唐寅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唐寅游历归家后得病,医疗很久才见好。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寅与弟弟唐申分家。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谋求建桃花庵别业,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筑桃花庵别业及梦墨亭。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唐寅的侄儿唐长民夭折,年仅十二岁。八月,送别戴昭,作有垂虹诗与图画。注:戴昭,早年跟随唐寅学习《诗》,后改随薛世奇治《易》,正德年间任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四十岁,作《自寿诗》和图画。

唐寅作诗赠苏州府儒学教授朱泰。唐寅作《野望悯言图》,并为陈赜的画题款。正德五年(1510年),唐寅为张献翼的祖父绘《宝鹤图》。正德七年(1512年),唐寅绘《女儿娇水墨牡丹图》。正德八年(1513年),唐寅写信给文征明,两人捐弃前嫌。唐寅为时任吴县知县何炌绘图画。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写有《许旌阳铁柱记》和《荷莲桥记》。同年秋,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聘。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装疯被宁王放还。同年唐寅绘《梅枝图》。正德十一年(1516年),写有《长洲高明府过访诗》,送徐朝咨归乡作《金华序》,为吴德润夫妇写墓志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唐寅为吴县知县李经作诗。十一月望日,唐寅夜宿广福寺(又名光福寺),并留有诗篇。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寅夜晚作梦,梦醒作《记梦诗》。唐寅与孙思和绘《丹阳景图》。唐寅为岳母吴孺人作墓志铭。

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寅的老师王鏊七十岁,作《七十寿序》与《寿王少傅》七言律诗。唐写与沈徵德和顾华玉在禅寺饮酒作诗,有《五十言怀诗》。唐寅为华云绘《山静日长图》。正德十五年(1520年),唐寅有《落花图咏》。正德十六年(1521年),唐寅绘《松涛云影图》,仿郭河阳的山水手卷。

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书《诗翰册》。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2、唐寅的介绍: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着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凉州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2)唐寅百鹤图真迹图片有多少米扩展阅读:

唐寅画作介绍:

《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

《梦仙草堂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桐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班姬团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蜀宫妓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嫦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端端乞诗图》,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榖赠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枯槎鸜鹆图》。

‘叁’ 求武林群侠传单机版武林霸主的全程详细攻略

武林霸主篇:

第四年初左右会在森林听到天龙教要害绝刀门跟天剑门~还有百草门要打毒龙教~~

时间到时选择去然后帮天龙教跟百草门~~之后第五年七月底~师叔问你要不要跟他走~~你就能选择跟他走了~~之后出大地图十五天内~~完成武当事件跟找寻毒物事件~~之后龙王不信任你们能力~师叔打算背叛~然后他会带你去打毒龙教~而后给你丹药叫你去打各门派逼他们吃下~~要在八月底前完成~~~之后时间到时~打败龙王跟其余武林门派~~之后你又杀了师叔~~再杀天王~~结局时~徐子易会跑来跟你说~你真正武林霸主.天下第一大概是这类的话...画面介绍时~~就说你是小虾米大英雄之后另一传奇之类的话~~

前期 跟师叔学毒功 遇百草门的小子(帮他采药)
其余的同上

‘肆’ 中国最有名的名画是那几幅

我觉得莫过于《清明上河图》了
其他的名画有
唐:◎ 八哥图 牧溪 日本京都大德寺
◎ 蚕织图 程璨 黑龙江省博物馆
◎ 春山 赵伯驹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春山瑞松图 米芾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读碑窠石图 李成 日本大阪美术馆
◎ 芳春雨霏图 马麟 台北故宫博物院
◎ 风雨牧归图 李迪 台北故宫博物院
◎ 风雨山水 马远 日本东京静嘉堂
◎ 观梅图 马远 美国私人
◎ 观音图 牧溪 日本京都大德寺
◎ 寒江独钓图 马远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汉宫图 赵伯驹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汉太祖入关图 赵伯驹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 鹤图 牧溪 日本京都大德寺
◎ 猴猫图 易元吉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后赤壁赋图 乔仲常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 花鸟团扇 李嵩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 华灯侍宴图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化妆图 苏汉臣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 黄庭经卷图 梁楷 美国私人
◎ 嘉禾草虫图 吴炳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江山小景图卷 李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
◎ 静听松风图 马麟 台北故宫博物
◎ 九龙图 陈容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兰花图 郑思肖 日本私人
◎ 老君别号事实图 王利用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 临流独坐图 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六祖截竹图 梁楷 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
◎ 罗汉图 刘松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罗汉洗衣图 林庭圭 日本京都大德寺
◎ 梅竹寒禽图 林椿
◎ 模楼俦耕作 程璨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 墨竹图 文同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牡丹图 李迪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暮雪寒禽图 马麟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木禽图 李迪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
◎ 泼墨仙人图 梁楷 台北故宫博物院
◎ 乔柯猿挂图 易元吉
◎ 青绿描金山水 勾龙爽 美国密歇根大学博物馆
◎ 晴峦萧寺图 李成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 秋景山水 李唐 日本京都高桐院
◎ 秋山萧寺图 许道宁 日本京都友邻馆
◎ 秋庭戏婴图 苏汉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山径春行图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山水小景 萧照 美国私人
◎ 山腰楼观图 萧照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山鹧棘雀图 黄居采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诗经画意 马和之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释迦像 陈用之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 双喜图 崔白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图册 马和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天女散花图 刘松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团扇 赵令穰 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
◎ 万壑松风图 李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
◎ 五色鹦鹉图 赵佶 美国波士顿博物
◎ 溪山楼观图卷 燕文贵 日本大阪美术馆
◎ 溪山清远图 夏圭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溪山雪意图 高克明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夏山图 屈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晓雪山行图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
◎ 雪滩双鹭图 马远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渔村夕照图 牧溪 美国私人
◎ 渔父图 许道宁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 渔舟唱晚图 许道宁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 雨中舟 夏圭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猿猴图 夏圭 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
◎ 猿图 牧溪 日本京都大德寺
◎ 猿戏图 易元吉 日本大阪美术馆
◎ 远岫晴云图 米友仁 日本东经国立美术馆
◎ 云山得意图卷 米友仁 日本大阪博物院
◎ 早春图 郭熙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竹雀图 赵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竹石锦鸠图 黄居采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蹊山行旅图 范宽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古松楼月图 佚名 日本大阪美术馆
◎ 观瀑图 佚名 日本大阪美术馆
◎ 湖畔幽居 佚名 日本大阪美术馆
◎ 虎溪三笑图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落花游鱼图 佚名 美国圣路易美术馆
◎ 牧牛图 佚名 日本大阪美术馆
◎ 秋溪待渡图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 人物团扇 佚名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山水 佚名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山水人物 佚名 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
◎ 双鹭图 佚名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 双兔图 佚名 美国私人
◎ 戏婴图 佚名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 子母鸡图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 秋山草堂图 王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雪江渔艇图 姚廷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南枝春早图 王冕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秋水凫□图 任仁发 上海博物馆藏
◎ 松石图 吴慎 上海博物馆藏
◎ 深林叠嶂图 王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虬松图 吴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红衣西域图 赵孟俯 辽宁博物馆藏
◎ 松亭会友图 王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腾王阁图 唐棣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渔父图(轴) 吴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丹崖翠谷图 王蒙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秋林高士图 盛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溪山泛艇图 曹知白 上海博物馆藏
◎ 水村图 赵孟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龙池竞渡图 王振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着色兰竹图 赵雍 上海博物馆藏
◎ 澄江寒月图 赵雍 辽宁博物馆藏
◎ 林下琴图 朱德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莲塘避暑图 孙君泽 私人藏
◎ 松泉图 吴慎 南京博物馆藏
◎ 秀野轩图 朱德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双松平远图 赵孟俯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王维诗意图 唐棣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人马图(局部) 赵孟俯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清影图 吴慎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葛稚川居图 王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扬竹西小像 王绎(与倪瓒合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猿图 颜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秋觅诗图 盛懋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渔父图(卷) 吴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荷花水鸟图 无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桃竹锦鸡图 王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具区林屋图 王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瑶池仙庆图 张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幽篁戴胜图 赵孟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太白山图 王蒙 辽宁博物馆藏
◎ 夏山高隐图 王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秋林渔隐图(页) 盛懋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窠木竹石图 赵孟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青卞隐居图 王蒙 上海博物馆藏
◎ 风寒图 杨维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秋江渔隐图 吴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秋林渔隐图(轴) 盛懋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疏松幽岫图 曹知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雪夜访戴图 张渥 上海博物馆藏
◎ 雪港捕鱼图 唐棣 上海博物馆藏
◎ 秋江待渡图 盛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浴马图 赵孟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墨梅 王冕 上海博物馆藏
◎ 二马图 任仁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买鱼沽酒图 无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秋舸清啸图 盛懋 上海博物馆藏
◎ 采菱图 赵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寒林昏鸦图 无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挟弹游骑图 赵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渔庄秋色图 无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霜浦归渔图 唐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群峰雪霁图 曹知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鹊华秋色图 赵孟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古木飞泉图 张舜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羲之爱鹅图 钱远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断桥香雪图 王冕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院藏
◎ 墨梅图 王冕 上海博物馆藏
◎ 横琴高士图 任仁发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竹石集禽图 王朔 上海博物馆藏
明:◎ 长江万里图 吴伟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溪山烟雨图 倪元璐 上海博物馆
◎ 仿梅道人山水图 文微明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万壑争流图 文徽明 南京博物馆
◎ 春深高树图 文徽明 上海博物馆
◎ 品茶图 文徽明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兰亭修缀图 文徽明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陆阴长话图 文徽明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浒溪草堂图 文徽明 辽宁博物馆
◎ 仿王蒙山水图 文微明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古木寒泉图 文微明 上海博物馆
◎ 孤松高士图 程嘉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仿古山水图 邵弥 上海博物馆
◎ 雪岳读书图 萧云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江垂钓图 唐寅 上海博物馆
◎ 函关雪荠图 唐寅 台北博物馆
◎ 春山伴路图 唐寅 上海博物馆
◎ 湖山一览图 唐寅 中国美术馆
◎ 虚阁晚凉图 唐寅 四川博物馆
◎ 事茗图 唐寅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看泉听风图 唐寅 南京博物馆
◎ 桐山图 唐寅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枯搓鹆图 唐寅 上海博物馆
◎ 水阁松云图 唐寅 上海博物馆
◎ 策杖寻幽图 谢时臣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松溪渔炊图 吴伟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隐居图 王悖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对棋图 钱毅 辽宁博物馆
◎ 江阁远眺图 王谔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江天暮雪图 蓝英 上海博物馆
◎ 仿大痴道人山水图 沈周 台北故宫博物馆
◎ 山亭文会图 王拔 台北故宫博物院
◎ 雪景山水图 戴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洞天问道图 戴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南屏雅集图 戴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春山积翠图 戴进 上海博物馆
◎ 溪堂诗思图 戴进 辽宁博物馆
◎ 关山行陆图 戴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仿燕文贵山水图 戴进 上海博物馆
◎ 桃源仙境图 仇项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 寒塘渔艇图 沈士聪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高山流水图 王线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白云红树图 蓝英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紫薇村图 陈淳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云峰林谷图 陆治 上海博物馆
◎ 大树风号图 项圣汉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松风高土图 文伯仁 辽宁博物馆
◎ 云际停舟图 沈周 上海博物馆
◎ 平湖夜泛图 沈周 上海博物馆
◎ 庐山高图 沈周 台北故宫博物馆
◎ 仿董局山水图 沈周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魏园雅集图 沈周 辽宁博物馆
◎ 枯树八哥 沈周 扬州市博物馆
◎ 春山游骥图 周臣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南湖草堂图 杜琼 台北故宫博物馆
◎ 柳岸停舟图 仇英 上海博物馆
◎ 剑阁图 仇英 上海博物馆
◎ 松泉煮茗图 仇英 上海博物馆
◎ 桃村草堂 仇英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松溪横笛图 仇英 南京博物馆
◎ 清明上河图 仇英 辽宁博物馆
◎ 雪夜仿戴图 周文靖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洛川舟辑图 丁云鹏 上海博物馆
◎ 湘江风雨图 夏旭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湖山书屋图 王拔 辽宁博物馆
◎ 高逸图 董其昌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关山雪霁图 董其昌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夏木垂阴图 董其昌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剪江草堂图 董其昌 广州美术馆
◎ 昼锦堂图 董其昌 吉林博物馆
◎ 和靖诗意图 董其昌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松溪幽胜图 董其昌 南京博物馆
◎ 临梅道人夏云欲雨图 刘钰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萧湘秋意图 王拔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晴川送客图 赵原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云壑高秋图 蓝瑛 辽宁博物馆
◎ 山水图 宋懋晋 朵云轩
◎ 云山幽趣图 陈继儒 辽宁博物馆
◎ 闲看儿童捉柳花句意图 周臣 台北故宫博物院
◎ 秋山黄叶图 陆治 上海博物馆
◎ 春泉小隐图 周臣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山雨欲来图 张路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云山茆屋图 陈淳 上海博物馆
◎ 设色山水图 文嘉 辽宁博物馆
◎ 花溪渔隐图 陆治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仿燕范山水图 赵原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阔诸晴风图 李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仿米山水图 陈淳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渔乐图 吴伟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华岳高秋图 蓝英 上海博物馆
◎ 怡鹤寄书图 邵祢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山水图 赵左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罗浮花月图 丁云鹏 上海博物馆
◎ 仿董源山水图 萧云从 辽宁省博物馆
◎ 松亭试泉图 仇英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山溪放掉图 盛茂桦 上海博物馆
◎ 合溪草堂图 赵原 上海博物馆
◎ 云恋秋色图 吴彬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江堡话古图 蓝英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岩论古图 邵祢 上海博物馆
◎ 百花图 孙克弘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百花图 周之冕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竹溪鸳鸯图 吕纪 上海博物馆
◎ 芙蓉游鹅图 孙隆 北京博物院
◎ 竹石图 徐滑 广东省博物馆
◎ 葵石蛱蝶图 戴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一窗春雨图 夏昶 北京故宫博物院
◎ 设色花卉图 陈淳 台北故宫博物院
◎ 淇渭图 王绂 台北博物馆
◎ 梅石蛱蝶图 陈洪绶 北京故宫博物院
◎ 菊竹图 徐渭 辽宁博物馆
◎ 黄甲图 徐渭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墨松图 戴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山茶水仙图 陈淳 上海博物院
◎ 秋江清兴图 陈淳 南京博物馆
◎ 松石萱花图 陈淳 南京博物馆
◎ 梅花野雉图 周之冕 辽宁省博物馆
◎ 花卉图 徐渭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松荷石图 陈淳 烟台市博物馆
◎ 拒霜秋鸟图 蓝瑛 上海博物馆
◎ 寒鸦夜月图 周臣 辽宁博物馆
◎ 梅茶雉雀图 吕纪 浙江省博物馆
◎ 鹰图 林良 台北博物院
◎ 山荼白羽图 林良 上海博物馆
◎ 柳塘翠羽图 林良 广东省博物馆
◎ 秋坡聚禽图 林良 南京博物馆
◎ 苍鹰图 林良 南京故宫博物院
◎ 要景双雉图 林良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松鹤图 林良 广东省博物馆
◎ 芦雁图 林良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林聚禽图 林良 广东美术馆
◎ 葡萄松鼠图 周之冕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墨竹图 王绂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狮头鹅图 吕纪 辽宁博物馆
◎ 桂菊山禽图 吕纪 北京故宫博物院
◎ 雪禽梅竹图 孙隆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花图 孙隆 上海博物馆
◎ 萤茂栀香图 陈淳 辽宁省博物馆
◎ 残荷鹰鹭图 吕纪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榴花小景图 陆治 台北故宫博物院
◎ 蒲蝶图 项圣谟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桂石图 王谷祥 北京故宫博物院
◎ 荷花鸳鸯图 陈洪绶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虫图 周之冕 上海博物馆
◎ 松兔图 周之冕 常熟博物馆
◎ 浴凫图 吕纪 上海博物馆
◎ 竹石图 王绂 上海博物馆
◎ 牡丹蕉石图 徐渭 上海博物馆
◎ 梅花图 陈纪儒 上海博物馆
◎ 梅花水仙图 陈淳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禽图 蓝瑛 上海博物馆
◎ 榴花双莺图 吕纪 荣宝斋
◎ 墨葡萄图 徐渭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秋鹭芙蓉图 吕纪 台北博物院
◎ 竹鹤双清图 边文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 春花三喜图 边文进 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三友百禽图 边文进 台北博物馆
◎ 双鹤图 边文进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胡糙-山水图 弘仁-山水图 弘仁-秋柳孤棹图 弘仁-松壑清泉图 龚贤-松林书屋图 弘仁-雨余柳色图 弘仁-疏泉洗研图 华□-春水上双鸭图 华□-海棠禽兔图 华□-红白芍药图

‘伍’ 唐伯虎的百鸟朝凤有多少只鸟

所画禽鸟约近三百,有凤凰、孔雀、鹰、仙鹤、绶带鸟、锦鸡、鸳鸯、雁、白头翁、鸭、山鹊、喜鹊、燕、鸠等;所画树木花卉,有松柏、梧桐、杨柳、桂树、桃花、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牡丹、芍药、芙蓉、蔷薇、月季等;衬以四时山川景象,展卷观之,时有一种恢宏博大气息,迎面而来,可谓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陆’ 古诗 牡丹图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的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陆游的《赏山园牡丹有感》:
洛阳牡丹面径尺, 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倨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陆游在山阴时作的。诗人是由赏牡丹花想起了洛
阳等地盛产牡丹,而再次表明他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

洛阳牡丹图 【欧阳修】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
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
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
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
鞓红鹤翎岂不美,妍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
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着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
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
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白居易: 牡丹芳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十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臣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秾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悉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年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无人知, 可叹息。
少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卿干爱花心,同似事君忧稼穑。

白居易: 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
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
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
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
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关于牡丹的诗很多,不过没有找到<牡丹图>这首,希望这些会对你有帮助

‘柒’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此幅全景构图,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宋马远《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宋郭熙《早春图》

宋 郭熙《早春图》-- 此图绘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明沈周《庐山高图》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于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台北故宫藏。

唐寅《落霞孤鹜图》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化多趣。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唐寅 山水 欣赏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

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此图画的是江南雪景。构图采用“一角”的形式,笔法苍劲浑厚,画山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从而使得画面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效果。绢本,设色。

宋 夏圭《西湖柳艇图》--- 画面柳堤回环,可以看到三层。但其疏密、远近、直曲和穿插、点景的木桥、屋宇、小船等,相互配合得丰富、生动而有变化。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动的白云,与烟雾迷朦中的远方树林相接,加强了气候特征。画柳枝的笔法劲健,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

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叠翠,高松小舍。山上云雾迷朦缥缈,殿阁半露。山下小桥横卧,林木葱茏,一人策杖寻幽。用笔筒劲洗炼,笔法苍秀,设色淡雅。构图上较繁密,山头多置矶石,敷以浅绛色彩,正如清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此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面仅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营造出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北京故宫藏。

明 文征明《茶事图》立轴 --- 文征明绘画技艺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兼能,尤以山水着称,与沈周一同奠定了吴门派的基调。他的山水画多描写江南园林景物和文人的生活环境,景致平和恬静,笔墨清秀含蓄,注重抒情味和书卷气,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爱好

明 仇英《枫溪垂钓图》--- 此幅绘深秋辽阔的山川郊野的壮丽景色,楼阁隐现于山间的丛林和流动的云雾中,层峦叠嶂,红枫映掩的溪江上,着素色朝服的士大夫在轻舟上静坐垂钓。画面高嶂巨壁,丘壑深远,笔墨健劲纯熟,设色古朴,采取传统皴、擦、点、染相结合,气势雄阔,景致迷人,予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唐寅《春山伴侣图》--- 此图绘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回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出,冷冷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上海博物馆藏。

米芾《春山瑞松图》 --- 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姿态婉然,山石以“米点皴法”,青翠柔丽,使景物开阔、平静而凄迷,显示出春日润湿而有生趣的意境。此幅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

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台北故宫藏。

明 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 此幅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明 吴伟《渔乐图》--- 图绘湖山相接渔艇栖泊的港湾,布景简略,近处几块嶙峋山石,数株偃蹇老树,三五泊岸渔船,远处是溟蒙的峰岭,布局丰富多变,S形的构图,使近、中、远三景显得曲折起伏又虚实相生,诸景既相互系连,又不显迫塞,富有层次感和深远感。整体境界开阔,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渔港之美。

清 髡残《云房舞鹤图》--- 相传云房寺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此图作于借云关中,时顺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画面上溪水淙淙,松涛歌啸,白云飘飘,仙鹤飞舞,一隐士结茅于此,追寻仙人遗风,“凭栏无限兴,传语去寻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间胜地。构图严谨,笔墨沉着浑厚,特别是湿笔皴擦更添无限幽深。

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 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以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清 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 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征明之细腻为一体。

‘捌’ 最有名的画家

中国古代的着名国画家:

王 冕
王冕(1287-1359)元代着名画家、诗人,字符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放牛,家贫,但好学如痴,读书不倦。常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渐深。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当时会稽一个读书人韩性,韩收他为学生,教他读书、画画。王冕青年时期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愤郁,烧毁了文章,流浪江湖,永绝士途。他曾到过杭州、金陵,又渡长江,过淮……

夏圭
夏圭作品 夏圭,字禹玉, 活动于西元 1180~1230 年前后, 浙江钱塘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只随手画画,奇特突出。山水构图喜欢大胆剪裁,突破全景而仅画半边之景,时人称为“夏半边”。善长卷铺陈。其作品有《溪山无尽图卷》、《溪山清远》、《松溪泛艇图》、…等。作品中画面空白的部分比马远更多,更有辽阔平远的气势。 ……

蓝瑛
蓝瑛作品 蓝瑛(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着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画假沈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 笔力蓊苍劲,气象峻 ,有人许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其作品有:《渔乐图》,仿梅花道人,……

徐渭
徐渭作品 徐渭字文清,号天池山人,又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徐渭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特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工画残菊败荷,皆古朴淡雅,别有风致。现藏南京博物院《杂花院》,全画有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 13 种。情意所至,气势豪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

仇英
仇英作品 仇英(约1509-1551)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他临摹的古画……

唐寅
唐寅作品 晋昌唐寅 伯虎 子畏 六如居士 明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举应天解元.后应进士试,因科场案而被革黜。赋性疏朗,任逸不羁。尝镌其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晚好佛氏,治圃舍于桃花坞,曰桃花盦,日饮其中。其学务穷研造化,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奇趣时发,或寄于画。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自……

倪瓒
倪瓒(1301--1374),江苏无锡人。初名廷,字符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氏等。家豪富。元末卖去家产,浪迹江湖。平生好学,工诗、书、画。其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关,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率荒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王蒙、黄公望、吴镇并列“元季四大家”。书风简淡清逸,有《淡室诗》、《自书诗稿》等多种书迹存世。 ……

燕文贵
燕文贵 北宋画家。文贵-作贵,吴兴(今属浙江)人。擅画山水、屋木、人物。太宗(976-997)时游汴京(今河南开封),于天门道上卖画,为待诏高益所见,荐画相国寺壁,遂入图画院(一说大中祥符(1008-1016)初补图画院祗侯)。所作山水,极富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樯、帆、槔、橹及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

黄公望
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工书法,通音律,精山水画。首创浅绛山水,自成一家,后世尊为南宗画坛圭臬。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深远影响。《富春山居图》为其代表作。 ……

范中立
范中立作品 北宋画家。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所作落笔雄健凝炼,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

董源
董源 (?-约 962 年 ) 五代南唐画家。源-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称江南人。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擅画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多画丛树繁密,丘陵起杖,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为唐代所无。也有设色浓重之作,山石皴纹甚少,景物富丽,近于 李思训 格调,而较放纵活泼。兼工龙、牛、虎和人物。 巨……

顾闳中
顾闳中作品 顾闳中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元宗、后主时任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 ……

荆浩
荆浩作品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所着有《笔法记》。存世《匡庐图》,相传为 ……

巨然
吴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动时期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吴道子出生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幼年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唐玄宗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 ……

米芾
北宋米芾(1051一约1108),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玖’ 唐寅什么年代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时期
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母丘氏,以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日生子畏。
成化十二年(1475年),唐寅的弟弟唐申出生。
成化十八年(1482年),唐寅认识祝允明。
成化二十年(1484年),唐寅认识文征明,并得到其父太仆文林的欣赏。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府学附生。唐寅结识好友张灵。注:祝允明的《唐子畏墓志铭》: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张灵,字梦晋。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唐寅、祝允明、罗圯、白钺、涂瑞与刘机在沈石田所绘的《壑舟园》图上题诗。注:壑舟园为王鏊之从兄王盘的别业。
弘治时期
弘治元年(1488年),唐寅与徐廷瑞的次女徐氏成婚。
弘治三年(1490年),唐寅作《对竹图》。
弘治四年(1491年),唐寅儿时的好友刘秀才病逝,作墓志铭。注:刘秀才名刘嘉德,字协中,年长唐寅两岁。
弘治六年(1493年),唐寅为沈隐君写墓碣文。注:沈隐君名沈诚,字希明,号隐君,姑苏长洲人,死于弘治六年五月,年七十,开馆售业为生,是唐寅的蒙师。
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亲去逝。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在这一两年内去逝。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为许天锡之妻高氏作墓志铭。唐寅年二十六岁,已有白发,故写《白发诗》,文林作诗唱和。唐寅画《桂香亭图》。注:文林时年五十岁。
弘治九年(1496年),唐寅作《中州览胜序》。
弘治十年(1497年),唐寅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宿妓喝酒,放浪形骸。提学御史方志十分厌恶这种行径,唐寅在录科考试中名落孙山。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为唐寅求情,方志录于榜末。注:方志,字信之,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在他的《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之中写道: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唐寅作《送文温州序》和《金粉福地赋》。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罢黜为浙藩小吏,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唐寅归家后夫妻失和,休妻。
弘治十四年(1501年),唐寅失意之余远游闽、浙、赣、湘等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唐寅游历归家后得病,医疗很久才见好。
弘治十六年(1503年),唐寅与弟弟唐申分家。
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
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谋求建桃花庵别业,作《王氏泽福祠堂记》。唐寅作《答文征明书》,由书中意思可见唐寅与文征明二人关系失和。
正德时期
正德元年(1506年),唐寅为老师王鏊绘《出山图卷》。
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筑桃花庵别业及梦墨亭。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唐寅的侄儿唐长民夭折,年仅十二岁。八月,送别戴昭,作有垂虹诗与图画。注:戴昭,早年跟随唐寅学习《诗》,后改随薛世奇治《易》,正德年间任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
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四十岁,作《自寿诗》和图画。唐寅作诗赠苏州府儒学教授朱泰。唐寅作《野望悯言图》,并为陈赜的画题款。
正德五年(1510年),唐寅为张献翼的祖父绘《宝鹤图》。
正德七年(1512年),唐寅绘《女儿娇水墨牡丹图》。
正德八年(1513年),唐寅写信给文徵名,两人捐弃前嫌。唐寅为时任吴县知县何炌绘图画。
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写有《许旌阳铁柱记》和《荷莲桥记》。同年秋,唐寅应宁王朱宸濠之聘。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唐寅装疯被宁王放返。同年唐寅绘《梅枝图》。
正德十一年(1516年),唐寅为吴县知县李经书画,写有《长洲高明府过访诗》,送徐朝咨归乡作《金华序》,为吴德润夫妇写墓志铭。
正德十二年(1517年),唐寅为吴县知县李经作诗。十一月望日,唐寅夜宿广福寺(又名光福寺),并留有诗篇。
正德十三年(1518年),唐寅夜晚作梦,梦醒作《记梦诗》。唐寅与孙思和绘《丹阳景图》。唐寅为岳母吴孺人作墓志铭。
正德十四年(1519年),唐寅的老师王鏊七十岁,作《七十寿序》与《寿王少傅》七言律诗。唐写与沈徵德和顾华玉在禅寺饮酒作诗,有《五十言怀诗》。唐寅为华云绘《山静日长图》。
正德十五年(1520年),唐寅有《落花图咏》。
正德十六年(1521年),唐寅绘《松涛云影图》,仿郭河阳的山水手卷。
嘉靖时期
嘉靖元年(1522年),唐寅送别离任的吴县知县刘辅,作《别刘伯畊》。又作有《元旦诗》。
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自书《诗翰册》。十二月二日,唐寅病逝。

‘拾’ 湖北有什么名胜古迹

湖北的名胜古迹有黄鹤楼、恩施大峡谷、神农架、武当山、宜昌秭归屈原故里、三国赤壁古战场、武汉黄陂区姚家山景区等。具体介绍以下几处名胜古迹: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内,被专家赞誉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3、武当山

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 丹江口水库。

4、屈原故里景区

屈原故里景区,即屈原故里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三国赤壁古战场

三国赤壁古战场,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南岸(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