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清代朝珠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ps圆弧角图片 2025-08-03 03:52:53
模特秀后背景图片 2025-08-03 03:27:56
手机图片另存看不出ps 2025-08-03 03:23:04

清代朝珠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6-08 17:49:37

⑴ 清朝皇帝胸前的朝珠是什么材质做的

皇帝朝珠用东珠,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绿松石珠,均明黄绦。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 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

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

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


(1)清代朝珠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配挂规定:

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皇帝朝珠用东珠,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绿松石珠,均明黄绦。

皇后、皇太后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均明黄绦。

皇贵妃、贵妃、妃朝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明黄绦。

嫔朝服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盘,金黄绦。

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金黄绦。

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石青绦。

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蜜珀随所用,石青绦。

皇子福晋朝服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盘,金黄绦。亲王福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均同。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石青绦。

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盘,吉服朝珠一盘,珊瑚、青金石、蜜珀、绿松石随所用,石青绦。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妇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卫均可用朝珠,以杂宝及诸香为之。

礼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鸣赞,光禄寺署正、署丞、典簿,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在庙坛执事及殿廷侍仪时准用,平时及在公署则不许用。

内廷行走人员不分品级均可用。这种制度到后期逐渐放松,晚清时连捐纳为科中书(从七品)者也挂朝珠。

⑵ 清朝的官员上朝都戴一串“朝珠”,这个“朝珠”有什么含义

清朝的官员上朝都带着一串“朝珠”。这个“朝珠”的含义就是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官员的品级。

朝珠的材质不同代表的尊贵之处不同



朝珠的含义不仅仅是一些好的寓意,同时也是为了体现身份,这样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谁的品级高,谁的品级低体现出了地位高的优越性。

⑶ 清朝黑色朝珠是什么级别官员佩戴

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 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

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
清代皇后穿朝服时,要身挂三盘朝珠,中挂东珠朝珠,两侧为珊瑚朝珠;穿吉服时则挂

一盘,珠宝杂饰随意。而皇贵妃、贵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时,中间佩戴一盘蜜蜡或琥珀朝珠,左右斜挎肩挂两盘红珊瑚朝珠;嫔以下乃至贝勒夫人、辅国公夫人、乡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间佩戴一盘珊瑚朝珠,另两盘为蜜蜡或琥珀朝珠;民公夫人、五品命妇身穿朝服时所挂的三盘朝珠,则在青金石、绿松石、蜜蜡、琥珀、珊瑚中随心选用,无严格定制。
清代的朝珠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沉香、

青金石、玉、绿松石、宝石、碧玺、伽楠香、桃核、芙蓉石等世间珍物琢制,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朝珠的材质珍稀高贵,一般都以光素的形态出现,着意表现它的材质,以显其气质非凡。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皇帝朝珠用东珠,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用蜜珀珠,朝日用珊瑚珠,夕月用绿松石珠,均明黄绦。
皇后、皇太后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均明黄绦。
皇贵妃、贵妃、妃朝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明黄绦。
嫔朝服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盘,金黄绦。
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金黄绦。
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石青绦。
民公、侯、伯、子、男朝珠,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蜜珀随所用,石青绦。
皇子福晋朝服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盘,金黄绦。亲王福晋、世子福晋、郡王福晋均同。贝勒夫人、贝子夫人、镇国公夫人、辅国公夫人石青绦。
民公、侯、伯夫人朝服朝珠三盘,吉服朝珠一盘,珊瑚、青金石、蜜珀、绿松石随所用,石青绦。
品官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命妇五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卫均可用朝珠,以杂宝及诸香为之。礼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鸣赞,光禄寺署正、署丞、典簿,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在庙坛执事及殿廷侍仪时准用,平时及在公署则不许用。内廷行走人员不分品级均可用。这种制度到后期逐渐放松,晚清时连捐纳为科中书(从七品)者也挂朝珠。

⑷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必须佩戴朝珠 都有哪几种形状

原标题:古代官员的朝珠有哪几种形状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我们文化中对珠子的认知程度应该说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愿意说珠圆玉润、珠光宝气、珠联璧合。只不过我们今天对珠子的理解跟古人有一点差异今天一般认为珠子一定是圆的,而实际上还有方珠子;另外圆也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圆的,还有一种是扁圆的,比如算盘珠。再早期的珠子,比如说辽代盛行的管形珠,就是长形的。 清代朝珠清代规定官员上朝的时候必须佩戴朝珠 上图是一串标准的朝珠,大家看清宫戏可能都比较熟悉。上朝的时候,从皇帝到大臣都必须佩戴朝珠,这是清代的规矩。 这三小串珠子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纪念,名字具体的来历我们不是很清楚。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除了纪念的含义外,108颗琥珀珠代表一年12个月;4颗翡翠大珠子叫节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垂下来三串,是不对称的:一边双串,另一边一串。有人说一串代表十天,那么这三串就代表一个月,也是一种纪事方法。男性佩戴的时候要求双串的在左边,一串的在右边;女性正好反过来,也就是男左女右。注意看皇帝的画像,双串的都在左侧,一串的是在右侧;但是皇后佩戴的是反过来的,一串的在左侧,双串的反而在右侧。用黄带子穿的部分叫背云,就是佩戴的时候它在身后。材质是琥珀的,大概是三品官佩戴的,相当于省一级干部。 珠子的材质与官级相关,皇帝才能佩戴东珠 珠子的材质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对什么身份的人佩戴什么样的朝珠是有严格规定的。史书上记载,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以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佩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东珠。此外,朝珠还有青金石、碧玺、玛瑙、红蓝宝石、猫眼石等多种宝石材质。 现在已经很难买到成串的朝珠了,因为清代灭亡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那个朝代是腐朽的,所以它的很多东西就被人为剪断了,然后拆分了挪作他用。现在很多朝珠的绦带都不是原来的,而是按照古制后配的。 我们对珠子文化的研究远远不够。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只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特性的珠子而已。但实际上,在中国乃至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珠子文化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珠子也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是圆润之美、柔光之美、温和之美,可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美态。 辽代玛瑙水晶珠辽代天河石簪花金珠赏析这串辽代的玛瑙水晶珠(上图),距今1000多年了,但是它的装饰风格是后来新加的,那时候珠子的穿法不是这样,这是按照现代的穿法重新穿的。契丹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对身上的装饰都比较讲究,他们对珠子的感情有时候高于农耕民族,到今天为止也是这样。 这是一串辽代的天河石簪花金珠(下图)。它和那串玛瑙水晶珠明显不同,它非常暗淡。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石材,叫天河石,穿制的方法也是现在新的设计,古代也不是这样。注意看,它的耳环是不对称的,就要求做成这样。这个珠子看上去暗淡无光,但是很多人就喜欢这种暗淡无光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希望它发出光芒的。 A。大蛇相赠B。渔人献宝C。祖传之宝D。大蚌遗落 马未都评:这里的隋侯不是隋代的诸侯,而是隋国的诸侯。战国时代,除了我们大家已知的七国,还有很多小国,隋国就是其中之一。隋侯姓姬。据古籍上记载,他有一次出行时碰见了一条受伤的大蛇,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很爱护动物,给大蛇涂了药,并帮它包扎起来,然后就把它放掉了。过了若干年,有一次他在船上,赶上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这时候河就开了,出现了一条口衔宝珠的大蛇。大蛇把宝珠举起来,送给了隋侯。隋侯遇到这条大蛇的时候是傍晚,天已经昏暗了,这颗珠古籍上记载叫明月珠,就是夜明珠。 A。珍珠B。银珠C。金珠D。石珠 马未都评: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碧、明月珠等。夜明珠在中国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珍宝,并为皇家私有。夜明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史前,神农氏就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有悬黎和垂棘之碧,价值连城;秦始皇以夜明珠陪葬,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最着名的要数慈禧口含的那颗为保尸身不化的夜明珠了,据说此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那么为什么把夜明珠说得这么玄呢?这个很简单。历史上,黑暗中的光源必须用火,火有一个特性是不能直接触摸,一摸人就灼伤了。而只有这种夜明珠可以攥在手里,它没有温度却又有光线,这个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试过拿着一个不大的夜明珠贴在纸上,它的光线足以让人看见纸上的字,所以古人就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 A.99颗B.101颗C.108颗D.180颗 马未都评:朝珠是清代独有的一种礼仪,上朝时才佩戴,它是从佛珠演化过来的,所以它的珠子的数量就保持了佛珠本来的数目,即108颗。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朝珠的品级。最高品级就是皇帝佩戴的,这在清宫档案里记载得非常清楚,就是东珠。东珠就是珍珠,满族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黑水珠就是指黑龙江流域生产的珍珠,他们认为是家乡出产的,所以认为东珠最好。东珠也叫北珠,因为它产于东北方。 A。屈原B。傅玄C。白居易D。曹雪芹 马未都评:首先看屈原,我们查遍屈原的着作,也没有找到过这个概念。再看晋代的傅玄,他写过一首《短歌行》,其中说昔君视我,如掌上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意思就是说,过去你看我的时候像掌上明珠似的,而今天怎么又把我扔到沟渠里了呢?这是一个很悲哀的概念。我们今天说掌上明珠一般是指女儿,而傅玄那时的概念跟我们今天的意思还不大一样。 第二个引入这个概念的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香山九老之一,活到了75岁。但他人生有一个遗憾,他58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个儿子,他取名叫阿崔,结果这儿子在3岁的时候也就是白居易60岁的时候夭折了。白居易写过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提出了掌上明珠这个概念,而且他不止一次在诗歌中提过。他在《哭崔儿》中写道: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说的是我的儿子才三岁就去世了,跟掌中珠似的,但是我已经60岁了,头发都已经白了。 最后是曹雪芹。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 我们从这整个过程的排列中可以看出来,掌上明珠最早是一个珍重的概念,慢慢由男孩子演化到女孩子身上。今天我们一般说掌上明珠就单指女孩。

⑸ 清朝官员带的朝珠怎么分等级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另外侍卫和京官一串在左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可有东珠、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胸前。朝珠的质料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外有一串珠垂于背翡示身份和地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等,均为女。另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称背云.
朝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品。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
朝珠 据说象征着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同
清代朝珠拍卖纪录排行榜:
1.清十八世纪 御制东珠朝珠 估价800-1200万 成交价6786万 2010-04-08
2.清 御制翡翠朝珠项链(“黄仲涵项链”) 估价1600-2600万 成交价2300万 2011-06-05
3.清干隆 御制东珠朝珠 估价600-800万 成交价1322.5万 2011-06-06
4.清中期 伽南香朝珠串 估价50-70万 成交价316.25万 2013-06-02
5.清干隆 伽楠香朝珠串 估价60-100万 成交价230万 2013-12-06
6.一品朝珠 估价100-100万 成交价220万 2007-12-01
朝珠中以东珠最为珍贵,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所谓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河珠,质地圆润,色泽晶莹,极为稀罕。清太祖努尔哈赤曾说:“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松花江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其特产东珠受到格外珍视钟爱,将其用于朝珠,是清朝统治者籍此以表示对发祥地和祖先的尊崇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支流)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三江孕奇毓异,所产承。珠玑为世宝重。”可见东珠何其珍贵。

⑹ 清朝黑色朝珠是什么级别官员佩戴

清朝黑色(就是石青色)朝珠是“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级别官员佩戴

资料链接:

1、朝珠的质料多用东珠(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蜡、水晶、青金石、玉、绿松石、碧玺、伽楠香、芙蓉石等宝石琢制,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由项上垂挂于胸前。

2、皇帝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杂饰,各惟其宜,大典礼御之。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饰惟宜。绦皆明黄色。

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

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朝珠不得用东珠,朝珠绦用石青色。

民公、侯、伯朝珠,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杂饰惟宜。绦用石青色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子、男、文一品、武一品、文二品、武二品、文三品、武三品、文四品、武四品、文五品朝珠,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杂饰惟宜。绦用石青色。

⑺ 在清朝时期,朝珠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官员都要带着

根据史料记载可知,清代的朝珠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做礼品进贡。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脱胎于藏传佛珠。



朝珠非常的美观,清朝的朝珠用材选料都是很讲究的,通常可能会用到沉香木,雕瓷,翠玉猫眼石,南红玛瑙等较为名贵的玉石,再经过一些大师的加工,自然显得无比美观。朝珠并不仅仅好看,它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属于清朝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⑻ 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主要是因为清朝信奉佛教,佛教的装饰就是佛珠!

清朝官员的脖颈上,所佩戴的串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这串珠子叫做“朝珠”,是清朝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文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海天仙鹤;

武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青蓝麒麟;

文二是鸣天锦鸡,武二是金毛狮子; 文三是向天孔雀,武三是斑斓猛虎; 文四是褐背云燕,武四是黑斑花豹; 文五是海涯白鹇,武五是白腹黑熊; 文六是蓝嘴鹭鸶,武六是金眼花彪; 文七是锦毛㶉𫛶,武七、八是蓝角公牛; 文八是无尾鹌鹑; 文九是双尾练鹊,武九是蓝海白马。

⑼ 为何清朝流行戴佛珠,清朝的“朝珠”内有何干坤

在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举行朝会时,通常会发现臣子与皇帝的脖子上都佩戴有一串长长的佛珠,在清朝也叫朝珠。而这种朝珠却未在其它朝代出现过,是清朝时期所独有的。它的作用除了装饰之外,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用来区分佩戴者的等级,同时也表示了一种信仰,代表着对于佛教的虔诚和上天的敬重。

除此之外,朝珠起源于佛珠,代表着一种信仰,表现了清朝皇室对于上天的信奉和虔诚之心。据有关史料显示,在举办祭祀活动时,如祭拜天地日月时,皇帝就会佩戴与平时材质略有不同的朝珠,以表虔诚和敬重。依靠这种信仰,也有助于统治者对于百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