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五甲皮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酒醉的女人图片带字 2025-08-18 07:52:35
女人穿着女士衬衫图片 2025-08-18 07:31:22

五甲皮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5-30 03:49:08

Ⅰ 它生长在崖边上有小刺、春天新长的叶子可以吃、味道有点中药味道、老人叫它为五叶、它的真名叫什么

五叶鸡爪茶
Rubus playfairianus Hemsl. ex Focke
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
别名:五叶鸡爪茶普莱肥莓五加皮五叶鸡爪菜

Ⅱ 刺五加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刺五甲、五甲皮、五加。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状落叶灌木,高2~3米。根皮黄黑色,内面白色。枝灰棕色,软弱而下垂,蔓生状,无毛,节上通常蔬生反曲扁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常有细刺,叶片膜质至纸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先端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夏、秋开花,伞形花序。花瓣5片,雄蕊5个,子房2室,花柱2枚。果实扁桃形,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半圆形而扁,淡褐色。夏、秋采挖根,抽去木心晒干或干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多生长于山坡路旁、村落中或灌木丛林中。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祛瘀。

【验方精选】第一方:刺五加30克,杜仲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腰痛。第二方:刺五加15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5克,威灵仙10克,两面针根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疼痛。第三方:刺五加叶30克。

用法:水煎当茶饮。

主治: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糖尿病,高脂血症。第四方:刺五加15克,刺老苞、仙鹤草、黄芪、白毛藤、枸杞各30克,三七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癌。第五方:刺五加15克,肉苁蓉10克,山药10克,熟地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阳痿,早泄,遗精。第六方:刺五加15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第七方:刺五加鲜根皮、鲜冬青叶各适量。

用法:捣烂,加酸醋适量,外敷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第八方:刺五加30克,大力王12克,九龙藤25克,鸡血藤35克,五指风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腰腿酸痛。

Ⅲ 五甲皮的果实有何用处

五加皮拼音Wǔ Jiā Pí别名:南五加皮、刺五加、刺五甲。

刺五加(拉丁学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

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 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Ⅳ 香加皮和五加皮的区别是什么

一、名称不同:五加皮又名南五加、真五加、刺五加、刺五甲、五谷皮、红五加皮;香加皮又名北五加、香加皮、杠柳皮、北五加皮、羊奶藤、羊桃梢、羊奶子、杠柳皮。

二、来源不同:《中国药典》载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香加皮来源于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三、产地不同:五加皮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香加皮主产于山东,陕西等。

四、性状不同:五加皮呈长筒状,多为双卷,少数为片状,筒径0.3~1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纵向稍扭曲的竖沟及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淡灰黄色或灰黄色;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辛而苦。

香加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直径1~2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五加皮和香加皮鉴别要点在于气味不同,香加皮有特异香气,而五加皮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五加皮;网络-香加皮

Ⅳ 中药;(五甲皮)功效是什么谁知道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性味苦,寒。清热燥湿中药。

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平喘止咳。

用于热毒泻痢、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Ⅵ 有谁知道五加皮是什么酒吗介绍一下

五加皮(五皮风、刺五甲、南五加皮)
[药物] 为植物五加科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无梗五加A.sessiflorux Seem.和刺五加A.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根皮。产于河南、河北、浙江、湖南、云南、四川、陕西、辽宁、吉林等地。
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生用。
[药化] 五加的根皮含挥发油(4—甲氧基水杨醛等)、维生毒A与B、亚油酸等。
无梗五加的根含丁香树脂酚葡萄糖甙(五加甙)、挥发油、多糖、麻毒等。
[药理] (1)水、醇提取物注射,能抑制大鼠肉瘤ssk及瓦克氏癌的转移性扩散;并能延迟小鼠肺腺癌等的发生,降低动物自发性肿瘤的形成过程。
(2)乙醇提取液皮下注射,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火及镇痛作用。
(3)对歇蜍离体及在位心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麻醉兔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4)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对受孕子宫则更为敏感。
(5)刺五加流浸膏、五加甙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因素的抗病能力,兴奋性腺、肾上腺的内分泌,加速体内糖元的形成,对放射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并有调节病理过程,调整血糖、血压,使趋于正常化等作用(此种抗病及调节作用刺五加强于人参,五加甙强于人参甙)。
(6)刺五加流浸膏还具有降低人体的基础代谢及抗疲劳等作用。
[药性] 辛、温。归肝、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祛风除湿、强筋壮骨。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胃癌 五加皮、沙参、生地、麦冬、玉竹各15克,石斛、天花粉、核桃青皮各9克 水煎服,日1剂。有35~65%能缓解并减轻临床症状。亦宜于食管癌及肝癌。
(2)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腰腿酸痛 五加皮15克,老鹤草12克,苍术、秦艽、稀莶草各9克 水煎或泡酒服。囊湿阴痒 五加皮15克,黄柏、菖蒲、蛇床子各9克 水煎,内服外搽。
(3)强筋壮骨,用于筋骨软弱:脚痿行迟 五加皮、地木瓜各等份 研末,每服6克,米汤送下。外伤骨折 五加皮、地骨皮各30 克 研末。另取小鸡1只,将肉捣烂与药末调匀,于骨折复位后,将药敷上,夹板固定,周后去药。
[药量] 煎剂:6~15克。酒剂:18~25%,15~90克。散剂:2~4.5克。外用:适量。

酒在这里:
http://www.ydgwjp.com/cpjs.htm

Ⅶ 五加皮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五加皮

又名:南五加皮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善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名医别录》记载,五加皮“疗男子阳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赢、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五加皮还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另须注意,五加皮与北五加皮不同,二者科属不同,功效不同,北五加皮强心利尿而有毒,切不可视为一物。

【五加皮小档案】

五加皮又叫做五皮风、刺五甲、南五加皮,生于林缘、路边或灌丛中。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属五加科落叶小灌木,其中细柱五加的根皮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一般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趁新鲜时剥取根皮,晒干。现代研究发现,五加皮中主要含有刺五加苷、棕榈酸、亚麻酸、鞣质、维生素、挥发油等。根皮含异贝壳杉烯酸、紫丁香苷、异秦皮定苷、β-谷甾醇、棕榈酸、亚油酸、维生素B1等。

【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症。2.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小儿行迟等症。3.用于水肿、脚气等症。4.可用于降低自发性肿瘤的形成。5.用于缓解关节疼痛。

【真伪鉴别】

1.五加皮,呈细卷筒状,单卷或双卷,少数呈碎片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灰黄色,略平坦;香加皮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

2.五加皮的主要作用是祛风寒湿邪,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寒湿痹、筋骨软弱、四肢拘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五加皮还能治疗水肿、脚气浮肿等症;而香加皮则有毒。对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善治水肿、小便不利。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用。

Ⅷ 东北常见树,满身是刺

五加皮:别名川加皮
(《本经》)

【异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态】①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分枝无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单生于叶柄的基部。叶互生或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少有3或4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或仅沿脉上有锈色绒毛;小叶无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长1~3厘米,果时伸长;花多数,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花柄柔细,光滑,长6~10毫米;萼5齿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开放后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离,柱头圆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向压扁,直径约5毫米,熟时紫黑色,近中央有纵脉3条。种子2粒,细小,半圆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Ⅸ 五加皮有多少

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干燥的根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以湖北所产之“南五加皮”品质最优。中药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1.细柱五加
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2.无梗五加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纵裂纹,枝无刺或疏生粗壮刺,平直或弯曲。掌状复叶;柄长3-10cm,无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叶3-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为椭圆形,长8-18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以,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数个至10个头状药序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30mm,必生短柔毛;萼绿色,密生白色绒毛,具5小齿;花深紫色或近于黑褐以,花瓣5,放形,长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后毛脱落;雄蕊5,长于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仅柱头裂片离生。核果浆果状,卵椭圆形,成熟时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3.刺五加
灌木,高1米许。小枝密生细刺毛或刺。掌状复叶,小叶3~5枚,椭圆状倒卵形至矩圆形,长6~12厘米,有双重锐锯齿,上面散生毛,下面幼时沿叶脉有带褐色细毛。伞形花序球形;花紫黄色;花梗长1~2厘米。果近球形,径约8毫米。花期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地林下、林边。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河北、山西等地。
4.糙叶五加
灌木,高至3米.小枝细时有粗糙细毛,后变为黄灰色,渐脱落,有粗壮微反曲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几无柄,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6厘米,有细锯齿,上面粗糙,下面有细毛;叶柄长4~7厘米,粗糙。伞形花序数个生枝顶,总梗长1~3厘米,有毛;花梗长8~15毫米,微有毛或无毛。花期8月。果期10月。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5.轮伞五加
灌木,高2~3米。枝棕褐色,枝和叶柄基部有小倒刺。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掌状复叶,小叶3~5片,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端有小刺毛,基部楔形或斜形,叶脉上有刺毛,主脉于下面稍突起。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多成轮状排列;花小,多数;花瓣5,黄绿色。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内有种子2粒。 多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西藏等地。

Ⅹ 五甲皮树上的寄生草有什么用途

五甲皮树上的寄生草有什么用处?无甲皮树上的寄生草,他能做医疗的作用,能给您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