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黄鸟尾多少种图片
扩展阅读
图片缩小电脑用什么软件 2025-08-18 17:45:03
假笑孤独图动态图片 2025-08-18 17:37:44

黄鸟尾多少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28 23:35:56

㈠ 黄鸟是什么

黄鸟(学名:Carelis spinus )又名黄莺、金衣公子、黑枕黄鹂,是一种候鸟,体长20-26厘米,体重60-100克,夏天飞到中国东部地区繁殖,冬季南迁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等地越冬。主食是对农林有害的昆虫,也吃些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叫声犹如流水般的婉转动听。

鉴别特征
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 。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春羽):额、头顶和枕部黑色,枕羽略带灰黄;眼先灰色;眉纹鲜黄;贯眼纹短,呈黑色;耳羽暗绿色;颊黄色;后颈和翕绿色,羽缘黄色;腰亮黄色,羽尖色较深,近背部有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褐色,具亮黄色宽缘;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带亮黄狭边;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网基段及内啊亮黄色,外翈末段及内翈羽端褐色;其余尾羽基段亮黄,末段黑褐,并带黄色边缘;小覆羽、中覆羽均褐色,带亮黄绿宽缘;大覆羽黑褐色,羽端亮绿;小覆羽黑色,羽缘黄而尖端白;初级覆羽暗黑,羽缘绿黄;飞羽基段亮黄,末段黑褐,外缘黄绿;所有飞羽羽端均灰褐色;颏和喉中央黑色,羽尖沾黄;胸亮黄色;腹灰白色,微沾黄;两胁及尾下覆羽灰白色,有黑褐色羽干纹,翼下覆羽和腋羽淡黄,前者羽基发黑。

雄性成鸟(秋羽):体羽的黄、绿和黑等色泽不如春羽那样鲜明,但羽干纹反较明显。
雌性成鸟:额、头顶、头侧和翕概褐色沾绿,而带黑褐色羽干纹;腰部绿黄,亦具条纹下体淡绿黄或黄白色,并具些较粗的褐色羽干纹,胁部尤甚;余部同雄鸟。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较褐而少黄色,因此腰、眉纹和颊侧淡皮黄色;上体条纹粗着,下体多呈白色,具有黑色点斑;翼斑带皮黄色。
虹膜近黑;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 。

㈡ 大家帮我看看这是什么鸟,谢啦!

说实话你这鸟很像黄雀,所以我找了关于黄雀的资料

黄雀(学名:Careli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

黄雀身长12 cm,体重10 -14 g,寿命11 年。[1] 雄性成鸟(春羽):额、头顶和枕部黑色,枕羽略带灰黄;眼先灰色;眉纹鲜黄;贯眼纹短,呈黑色;耳羽暗绿色;颊黄色;后颈和翕绿色,羽缘黄色;腰亮黄色,羽尖色较深,近背部有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褐色,具亮黄色宽缘;黄雀(图3)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带亮黄狭边;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翈基段及内翈亮黄色,外翈末段及内翈羽端褐色;其余尾羽基段亮黄,末段黑褐,并带黄色边缘;小覆羽、中覆羽均褐色,带亮黄绿宽缘;大覆羽黑褐色,羽端亮绿;小覆羽黑色,羽缘黄而尖端白;初级覆羽暗黑,羽缘绿黄;飞羽基段亮黄,末段黑褐,外缘黄绿;所有飞羽羽端均灰褐色;颏和喉中央黑色,羽尖沾黄;胸亮黄色;腹灰白色,微沾黄;两胁及尾下覆羽灰白色,有黑褐色羽干纹,翼下覆羽和腋羽淡黄,前者羽基发黑。 雄性成鸟(秋羽):体羽有黄、绿和黑等色泽不如黄雀(图4)春羽那样鲜明,但羽干纹反较明显。 雌性成鸟:额、头顶、头侧和翕概褐色沾绿,而带黑褐色羽干纹;腰部绿黄,亦具条纹;下体淡绿黄或黄白色,并具些较粗的褐色羽干纹,胁部尤甚;余部同雄鸟。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较褐而少黄色,因此腰、眉纹和颊侧淡皮黄色;上体条纹粗着,下体多呈白色,具有黑色点斑;翼斑带皮黄色。 虹膜近黑;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2]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黄雀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中国东北(北部、南部)、内蒙古(东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四川(南充、万县)、贵州(惠水)。

生活习性
黄雀(图5)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 黄雀最典型的叫声是一种似铃或似锡的“toolee”和“tsuu—ee”声,还有一种纯的 “tet"或“tet—tet”声;飞翔时发出一种黄雀(图6)“tirrillilit”或‘‘twillit”,“tittereee”的颤音;歌声是更多的金属声、颤音相混杂的旋律,同时缀以喘息音调。雄鸟在其领地内,总是站在高的有利之点或缓慢鼓翼像蝙蝠样炫耀飞翔时进行鸣唱的;在冬末到回迁之前,它经常以短促的爆破音或亚歌形式进行鸣唱。 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在河北则食大量种子、浆果和昆虫。春、秋季旅经中国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贵州12月剖检5只鸟胃,其中树果占55.6%,草子22.2 %,稻谷22.2%。[2]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黄雀(图7)黄雀的繁殖区较为广泛,从欧洲至西伯利亚东部和日本,在中国大兴安岭根河和阿龙山以北地带进行繁殖。初到繁殖区的黄雀,雄鸟立即发出悦耳的歌声,而且十分活跃,常在枝间或树间来回飞舞。不久,雄鸟即展开尾羽,急剧地扇动两翼并追逐雌鸟。黄雀(图8)多在松树平枝上营巢,或在林下小树上。巢十分隐蔽,由蛛网、苔鲜、野蚕茧、细根和纤维等缠绕而成,颇为精巧,呈深杯形;内垫以细纤维、兽毛、羽毛和花絮等。雌雄均参与营巢,但以雌鸟为主。每窝产卵4—6枚;于5月末或6月初产出。每巢约产14枚,卵呈鲜蓝到蓝白色,缀以红褐色线条和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16.3(14.3—18.2)mm× 12.2(11—13.3)mm。由雌鸟孵卵。两性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黄雀在大兴安岭每年可产两窝,9月初有集群现象。在长白山于9月间见到成群漂泊的情况。冬季它在中国南方各地越冬。[2]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黄雀(图9)黄雀是中国有名的笼鸟之一。它的羽色鲜丽,姿态优美,并有委婉动听的歌声,又易于驯养,因而为人们所喜爱,因此南北各地都在春秋两季捕养它。此鸟虽食些松杉种子和一些谷物,但为数较少;并能啄食大量害虫和野生草子,而有益于农林。[2]
[编辑本段]人工饲养
1、鸟种选择
黄雀(图10)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中国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因为它容易驯熟,省事,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2、鸟笼特点
黄雀每年春、秋两次迁徙时途经我国北方,常可捕获,容易饲养和驯熟。黄雀笼有多种多样,但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因为其主食粉料或干粉料,粪便少面干,不易污湿笼底。还应有较高底圈,防止粒料壳乱飞以及鸟糟踏食物。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黄雀(图11)养,多数为直架。
3、饲料喂法
黄雀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来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它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苏子(3:1:1)研磨成粉状,再加少量砂粒,并经常给些叶菜(白菜、菠菜、油菜、马齿苋)。另外,也有喂鸡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实。
4、管理调教
笼鸟中,饲养黄雀是最省事的,管理只要保证食水充足、新鲜,每周清理1—2次笼子就可以了。秋、冬、春三季常让黄雀晒太阳,夏季将笼子挂凉爽地方。换羽期多给叶菜、补充些苏子。黄雀羽毛换得快,“开叫”早,羽毛闪银灰色光,显得十分漂亮。 北京地区对黄雀的鸣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叫喜鹊、油葫芦。如杂有其他鸟的叫声,常被认为是“杂口”,特别忌讳有太平鸟、金翅雀、燕雀的叫声。因而培养一只真正“三大口”黄雀(图12)的黄雀是很困难的,除能得到“麻鸟”并严格隔离外,须经常早起窜入小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书包里,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拿出,并打开笼套。如此经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让其学油葫芦叫口,一般是在自家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喜鸣,就把黄雀置灯下听。 至于黄雀的技艺,无非是“叫远”、“撞钟”、“抽签”(过去算命先生常用)等简单动作,全是用苏子引诱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黄雀在人工饲养下的繁殖问题,应引起养鸟爱好者的广泛注意。人工繁殖能得到满意的“麻鸟”,不必去野外捕捉,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种群。国内已有繁殖成功的,须先在大笼中饲养几对,细心观察,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草巢,就有可能产卵。[4]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黄雀(图13)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㈢ 什么样的黄鸟最好

条子(从嘴尖到尾尖)一定要大,至少得12厘米以上。
身形
身形要好,也就是比例对称,削肩、长脖、长尾。
尾形
尾形要好好,是棒槌形不能是分叉的燕子尾巴。
头羽
挑选时要选麻头鸟,羽毛一定要干净,最好是麻头麻脸。
品种
一般河北的黄毛鸟爱唱,可以用作唱鸟(压口山喜鹊、红子、油葫芦);东北青毛鸟聪明漂亮,可以用来训练技能。
羽色
羽色尽量纯净好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而对于差毛鸟儿,无论公母都要留下,那可是千金难求,欣赏性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㈣ 有没有大神知道这是什么鸟吃什么

,麻雀的一种。体全长约12厘米,全身羽毛以黄绿色为主。雄鸟头部和喉部中央呈黑色,背部暗绿色,下体前半部为黄色,后半部分为米白色,并有褐色条纹;翅和尾的末端为黑褐色。雄性黄鸟头顶为暗绿色,喉部羽毛无黑色斑,身体下部分的羽毛为淡黄色。黄鸟的嘴嵴为黑色。其余为红褐色;脚也是红褐色。

中文学名黄鸟拉丁学名Carelis spinus别称金雀、芦花黄雀、 黄雀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鸟纲亚纲今鸟亚纲(新鸟亚纲)目雀形目亚目鸣禽亚目科金翅科亚科雀形亚科属金翅属分布区域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目录

1物种分布

2形态特征

3生活习性

4雌雄鉴别

5饲养与管理

▪ 饲养 ▪ 管理 ▪ 训练飞行

6诗词描写

▪ 《山海经·大荒南经·巫山黄鸟》 ▪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 《秦风·黄鸟》 ▪ 《黄鸟歌》 1物种分布编辑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2形态特征编辑

黄鸟属物种(9张)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雀鸟。特征为嘴短,翼上具醒目的黑色及黄色条纹。成体雄鸟的顶冠及颏黑色,头侧、腰及尾基部亮黄色。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翼斑多橘黄色。与所有其他小型且色彩相似的雀的区别在嘴形尖直。成鸟体长110-120毫米,体重12-14克。雄鸟头顶及喉部中央为黑色;背部暗绿色,腰部羽色金黄;翅羽黑色而具有金黄色斑;下体前黄后白,并有黑褐色纹。雌鸟头顶暗绿色,喉部无明显黑色斑,下体黄色并不明显。 当年幼鸟,背部羽色甚似雌鸟,但其后颈部有淡赤褐色横斑;眼后方、颈侧、喉及胸微具黄色横斑,但并不相连;下体纵纹较成鸟更多。幼鸟雄性的背部纵纹明显,幼年雌鸟的头及背羽褐色较重。第二年夏末秋初,幼鸟体羽全部换齐,羽色全同于成鸟。约20种具褐色条纹的黄色小鸟,主要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金翅科(Carelidae)金翅(Carelis,亦包括Spinus属)。 世界性分布,从寒冷的北部地区到好望角和合恩角。嘴圆锥形,尾短叉。在田间成群觅食杂草籽,飞行时常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北美的松金普通金翅(Carelis Spinus)翅(C. pinus)体长11厘米(4.5英寸),翅和尾有黄横斑。欧洲的普通金翅(C. spinus,又称黄雀)黑顶,淡黄色胸3生活习性编辑(1)喜欢结群活动,常可结成数百只的群体。性格较温顺,巢区占领性不强,愿相聚一起嬉戏,和睦相外。性情活泼,鸣叫时姿态优美。(2) 黄鸟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食各种植物种子及嫩芽。在松树、槐树或杨树的树杈上筑巢,其巢呈碗半途而状。巢的外层多由草茎,草根、苔藓、蛛丝、蚕茧纤维等编织而成,巢内铺垫羽毛、兽毛和花絮等。每年4-6月繁殖,每宣窝产卵呈淡蓝色。

黄鸟

(3)黄鸟飞翔能力强。飞速快,可长途飞行。在越冬迁徙时,能横飞半个地球。曾经有人捉到一只腿上带有英国某地符号脚环的黄鸟,这表明该鸟飞行过数万里。真可谓玩常鸟中的空中旅行冠军。(4)黄鸟的歌声婉转,悦耳动听,音调多变,模仿能力强,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声,并能学会表演各种杂技。黄鸟是着名的歌唱观赏鸟黄鸟的鸣叫声虽然不及百灵鸟的画眉那样动听悦耳,但也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它还有其他玩赏鸟类望尘莫及的几种技艺绝招;它会“戴面具、提吊桶”、叨钱、叨牌、叨卡片、拉抽屉等技艺。自古以来,它是城乡广大养鸟爱好者赏养的着名观赏鸟。黄鸟的外号叫“三大叫口”有的地区认为,黄鸟只要会模仿灰喜鹊、沼泽山雀、油葫芦(大型蟋蟀)的叫声,就称它为“三大叫口”,会叫这“三大口”的才是佳品。叫多了,叫少了都不是佳品。若偶尔学会了燕雀、朱雀等的叫声;就一落降为次品。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尽然。4雌雄鉴别编辑一般人

黄鸟(20张)喜选雄黄鸟饲养,因雄性的羽色和鸣声较雌性为好。雌雄鉴别如下。(1)羽色。雄鸟头顶中央为黑色、雌性头顶为暗绿色;雄鸟下体羽毛前黄后白,并带有褐色带条纹。雌鸟下体全部羽毛这淡黄色,无条纹。(2)头形。雄鸟头较小,略为随圆;雌鸟头较大,略带三角形。(3)鸣声。雄鸟叫声为双音;而雌鸟叫声为单声。雄鸟的叫声婉转动听、音调多变;雌鸟叫声单调。(4)体形。雄鸟体形细长,雌鸟短较胖,雄鸟全身羽毛比雌鸟油亮。(5)技艺。雄鸟杂艺技巧比雌鸟高超,动作利落敏捷。5饲养与管理编辑饲养黄鸟的饲养比较简单,适合初养者喂养。从饲料来讲,主要喂粟谷、粟米和稻稗,添加少量菜子、苏子即可。在换羽期适量增加点苏子、芝麻,多喂些青绿饲料如蔬菜、水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喂点鸡蛋黄和其他色素饲料,如番茄、红萝卜等。管理在管理上注意笼具的清洁卫生,水要添足并保持洁净。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阳光的照射,多晒太阳可使鸟体健壮。但在夏季温度不宜过高,不宜直晒,应放在树荫下或屋檐下。平时不要让鸟受到惊吓,另外笼具要光滑,以免鸟被刮伤致残。训练飞行训飞一般都选用雄鸟,可训练它学会叼钱、叼牌、戴面具等技艺。训飞的关键是使之先学会回飞,就是放出去再收回来,这一工作可先在室内进行。放飞之前先让黄鸟学会落架,黄鸟在木棍上落好后,解开脖锁从近到远训练放飞,每放飞一次喂苏子一粒,鸟为吃食便一次又一次地飞出再飞回。如果训飞要领掌握得好,一般3周左右,一只听话聪明的黄鸟就训练成了。训练黄鸟戴面具,先用硬纸板做成凹形,也可将白果剖成两半,除去果肉,内部用铜丝串成横条,作为黄鸟衔叼部位,外部涂成各种脸谱,训练时可将面具内放几颗苏子做诱饵,让饥饿的黄鸟啄食,使它逐渐熟悉脸谱,形成衔取面具就可吃到苏子的条件反射。训练叼钱等技艺也用此方法。训练黄鸟时可同时训练几只,从中选取聪明能干的充当“演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诗词描写编辑《山海经·大荒南经·巫山黄鸟》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另注:帝即天帝,药指神仙药,即长生不死药。 《山海经·北山经·北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 ,食之不妒。黄鸟栖息于轩辕山,形像枭,头白色。相传,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产生妒忌心理。诛仙亘古凶兽之一,被鬼王以伏龙鼎所擒。《诗经·小雅·鸿雁之什》

诗经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榖。言旋言归,复我邦族。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莫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注释黄鸟,黄雀。麻雀的一种。榖(gǔ),楮树,叶似桑,树皮有白斑。毂(gǔ),善。不我肯毂,不肯与我相善。言,乃。旋,回还。复,返。这句大意是,返回我原来邦族。今人或谓黄鸟指异国的统治者。梁,同“粟”。明,犹言晓,为晓谕之意。不可与明,不可晓谕。诸兄,兄弟辈。栩,柞树。处,犹言相处。诸父,伯叔父辈。《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注释交交:鸟的叫声。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卒于周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1 年),死时以177人殉葬。子车奄息:人名。子车为姓,奄息为名。惴惴:恐惧的样子。针虎:人名。译文黄雀叽叽,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说起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说起这位仲行,一个抵得五十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黄雀叽叽,息在牡荆树。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针虎。说起这位针虎,一人当百不含糊。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赏析《黄鸟》描写秦穆公死时,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子车氏的三兄弟都被殉葬。诗描写三兄弟殉葬时的情景,表现了对三壮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现了对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诗以黄鸟止于棘树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车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这样的能勇士临穴也“惴惴其栗”,正在控诉殡葬的残酷。诗的写实性很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黄鸟歌》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赏析《黄鸟歌》相传是类利的继室雉姬与禾姫争宠,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类利追之不及,有感而发所作,流传至今。《黄鸟歌》原载《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琉璃王》。作者琉璃明王,姓高氏,讳类利,或云孺留。类利,是高句丽朱蒙王(东明圣王)的长子,母亲为扶余国礼氏夫人。他在东扶余出生长大,后来由于在东扶余受到压力,与母亲一同前往高句丽投奔朱蒙。朱蒙逝世后,类利于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继任为高句丽的第二代君主,称琉璃明王。鸿嘉四年冬十月,王妃松让氏薨,便娶高句丽人禾姬和汉家女雉姬为继室。二女争宠不和,类利于今五女山城造东西二宫,使两妃分居而缓和矛盾。后来,类利外出狩猎七天未归,于是二妃又争斗起来,禾姬骂雉姬:“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雉姬含恨而离宫出走。类利知道后便策马急追。雉姬性情刚强,百劝不归。类利只身回宫,途中歇息一树下,望天长叹。此时正有一对黄鸟飞来,栖树而鸣,类利甚有感慨,于是咏叹了这首《黄鸟歌》。诗中说,黄鸟飞翔得多么轻松愉快,成双成对十分亲近,而我却这样孤独,我心爱的人不能跟我一起回家啊!此诗用比兴手法,作者用自己与黄鸟相比,衬托出了自己的孤独,表达了与爱妃分离的苦楚,抒发了对爱妃雉姬的眷恋之情。 ……三国魏时曹植《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肝肺。”

㈤ 黄雀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黄雀

黄雀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该鸟的嘴巴比较短,体型比一般鸟儿要小,雄鸟与雌鸟在体色上有区分。幼鸟与雌鸟较相似。翼斑多橘黄色。与所有其他小型且色彩相似的雀的区别在嘴形尖直。成鸟体长110-120毫米,体重12-14克。
成体雄鸟的顶冠及颏黑色,头侧、腰及尾基部亮黄色。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雄鸟头顶及喉部中央为黑色;背部暗绿色,腰部羽色金黄;翅羽黑色而具有金黄色斑;下体前黄后白,并有黑褐色纹。雌鸟头顶暗绿色,喉部无明显黑色斑,下体黄色并不明显。 当年幼鸟,背部羽色甚似雌鸟,但其后颈部有淡赤褐色横斑;眼后方、颈侧、喉及胸微具黄色横斑,但并不相连;下体纵纹较成鸟更多。幼鸟雄性的背部纵纹明显,幼年雌鸟的头及背羽褐色较重。第二年夏末秋初,幼鸟体羽全部换齐,羽色全同于成鸟。
约20种具褐色条纹的黄色小鸟,主要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金翅科(Carelidae)金翅(Carelis,亦包括Spinus属)。 世界性分布,从寒冷的北部地区到好望角和合恩角。嘴圆锥形,尾短叉。在田间成群觅食杂草籽,飞行时常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北美的松金普通金翅(Carelis Spinus)翅(C. pinus)体长11厘米(4.5英寸),翅和尾有黄横斑。欧洲的普通金翅(C. spinus,又称黄雀)黑顶,淡黄色胸。

㈥ 黄鹂、黄莺、黄雀是同一种鸟吗

不是同一种,黄莺和黄雀具体指某种动物,黄鹂是动物属,有31种动物。

黄雀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体重9.5-16克;体长106-122毫米。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

黄莺外形大小和金黄鹂相似,体长23-27厘米。通体金黄色,两翅和尾黑色。头枕部有一宽阔的黑色带斑,并向两侧延伸和黑色贯眼纹相连,形成一条围绕头顶的黑带,在金黄色的头部甚为醒目。

黄鹂属共有31种。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



(6)黄鸟尾多少种图片扩展阅读

黄雀栖息环境: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

黄莺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混交林,也出入于农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园的树上,尤其喜欢天然栋树林和杨木林。

㈦ 一种小黄鸟,和麻雀差不多大小头,是黑的,全身颜色黄的,背上有两个对称白斑,请问是什么鸟

北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auroreus)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 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㈧ 黄鸟是什么样的

黄鸟又名黄莺、金衣公子、黑枕黄鹂,是一种候鸟,体长20-26厘米,体重60-100克,夏天飞到中国东部地区繁殖,冬季南迁印度、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等地越冬。主食是对农林有害的昆虫,也吃些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叫声犹如流水般的婉转动听。

特征:

嘴短,翼上具醒目的黑色及黄色条纹。成体雄鸟的顶冠及颏黑色,头侧、腰及尾基部亮黄色。雌鸟色暗而多纵纹,顶冠和颏无黑色。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翼斑多橘黄色。与所有其他小型且色彩相似的雀的区别在嘴形尖直。成鸟体长20-26厘米,体重60-100克。雄鸟头顶及喉部中央为黑色;背部暗绿色,腰部羽色金黄;翅羽黑色而具有金黄色斑;下体前黄后白,并有黑褐色纹。雌鸟头顶暗绿色,喉部无明显黑色斑,下体黄色并不明显。 当年幼鸟,背部羽色甚似雌鸟,但其后颈部有淡赤褐色横斑;眼后方、颈侧、喉及胸微具黄色横斑,但并不相连;下体纵纹较成鸟更多。幼鸟雄性的背部纵纹明显,幼年雌鸟的头及背羽褐色较重。

㈨ 这是什么鸟

是黄雀。

别名:黄鸟、金雀、芦花黄雀。属雀形目,雀科。这种鸟夏季在我国大小兴安岭地区繁殖,春秋迁徙至江、浙、福建和台湾地区越冬。北方饲养较多,人们训练它叼物等技巧,是一种有悠久饲养历史的鸟。
【形态特征】黄雀体长约12厘米。全身羽毛黄绿色,翅膀有黄色的花斑。区分雌雄主要看头部,雄鸟头顶、颊部及喉部黑色;雌鸟头顶灰绿色,喉部无黑色。
【生活习性】喜吃树木的种子。群居生活,数量在30只左右。用枯草、羽毛、和其他纤维物筑成杯状巢,每巢产蛋4~6枚,蛋呈浅蓝祝厦娴阕涸由叩恪4颇癖眩勰窀颇裎故常趸?3天左右。雌雄亲鸟共同担任育雏工作。
【饲养管理】黄雀是初学者养鸟和训鸟的选择。容易学会其他鸟的叫声和做一些叼物技巧。一般选择嘴尖、腰长、尾长而善鸣的雄鸟饲养。饲养雄黄雀,用专门的黄雀笼;饲养雌黄雀主要训练叼物,可架杆饲养,栓脖锁。黄雀最爱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食物,为了不至于过肥,在训练时作为奖励用。平时喂给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即可,并经常喂一些蔬菜和砂粒。 黄雀应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饲养,但避免曝晒。食物与水要充足。黄雀的鸣叫,在北京地区讲究“三口”。即喜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