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宁波文化长廊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高清图片雏田与鸣人 2025-07-15 21:44:54
电脑怎样显示手机图片 2025-07-15 21:43:16

宁波文化长廊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5-03 18:05:33

⑴ 急,新宁波十景是什么

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新貌的宁波新十景,近日闪亮登场。
新十景包括月湖景区、三江口景区、梁祝文化公园、城隍庙商贸步行街、雅戈尔服装工业城展销中心、启新高尔夫俱乐部、灵桥路音乐广场等。

以海曙中心东路商业街区为中心的现代风,以江北天主教堂、英国领事馆旧址等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欧陆风和以江东庆安会馆、安澜会馆为主要内容的古典风格组成的市区三江文化长廊是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在全国首家服装专题博物馆,游客可了解从先秦,历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服饰演变过程;官宅博物馆则可见清代官宦人家的生活风俗。

还有月湖、南国书城天一阁、全国地方志陈列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和富丽堂皇的秦氏支祠等历史文化史迹。

此外,庆安会馆作为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也非常值得一看。它是江南现存惟一融天后宫和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和行业聚会的场所。

夜色降临时,结伴畅游三江口,足以让人沉醉。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区的各大文保单位也为春节出游的人们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其中有保国寺的冬季登山活动、腊月赏梅游园、观日出撞钟击鼓、“宁波花轿”陈列开放、天一阁精品藏书展等。

⑵ 宁波的历史背景

宁波简称“甬”,位于东经120度55分至122度16分,北纬28度51分至30度33分。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与台州相连。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证明宁波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宁波的名称为“鄞”,春秋时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宁波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下辖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和象山、宁海两个县。全市陆地总面积98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71.02万。其中市区面积246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1.83万。宁波市树为樟树,市花为茶花。

宁波,历来是一座商贸名城。

唐宋时,宁波“商舶往来,物货丰衍”。至清初,则成“百货咸备,商号林立”的繁荣景象。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宁波的钱庄、南北货号、鱼行遍布于市,世人称“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商贸都会再一次迸发了活力,成为长三角南翼一颗闪亮的明珠。

关键词:宁波帮

在繁荣的商事活动中,逐渐孕育形成并发展起在中国商帮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宁波帮”。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在清末,宁波人在上海创下诸多“第一”:上海第一家中国自办的银行、第一家华商交易所、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第一家新式毛织厂,拍摄中国第一部无声短故事片、成立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等。目前仍有30余万“宁波帮”及其后裔分布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港、澳、台的“宁波帮”举世闻名,他们中不乏工商巨头和世界级的名流,如“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影视大王”邵逸夫,“棉纱大王”陈廷骅,“毛纺大王”曹光彪等。在香港的十大富豪中,“宁波帮”曾占三席;在八个“世界船王”中,“宁波帮”也占有两名。美国十大华人财团和日本十大华侨财团中,“宁波帮”也各占一席。

老一辈“宁波帮”诚信务实、开拓进取,同时又爱国爱乡,报效桑梓。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的宁波商人继承了老“宁波帮”的优秀传统,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各地。

关键词: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是商城宁波的最大特色,也成为“宁波活力”和市场机制的主要源泉。

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人致力于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宁波已经成为东部沿海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并在众多行业中创造了辉煌,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截至2009年底,宁波私营企业11.44万家,个体工商户27.46万户。有103家企业的135只工业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同类第一位,成为行业“单打冠军”。经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累计已有20件,“中国名牌”产品61个。

目前,宁波的服装产值已占到全国的1/12,成为全国三大服装主产地之一和全球最主要的男装产地;文具产值占到全国的1/4,已成为“中国文具之都”;塑机产值占全国的1/3,被国家认定为“中国塑机之都”;宁波是“中国模具之都”,慈溪、北仑、宁海都是中国着名的模具生产基地;宁波还是全国三大家电主产区之一,全国1/8的空调和1/3的小家电都是宁波制造。

目前,宁波民营经济创造的GDP接近全市总量的80%,创造的利税约占全市的70%,创造的就业岗位接近全市的85%,其经济活力指数在全国位居前列。

关键词:百万外贸大军

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百年的通商口岸。1984年,宁波被列为中国大陆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中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宁波成为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城市。至此,宁波拥有了外贸自营进出口权,获得了直接与外商打交道的机会,开放型经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国家及时赋予了宁波更多的开发开放权限。1984年,国家级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宁波保税区。2002年,国务院批准宁波设立出口加工区,享有特殊优惠政策。2004年,国家又批准宁波设立保税物流园区。200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梅山保税物流港区。这无疑为宁波新一轮深度对外开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目前,宁波全市与外贸相关的制造行业和进出口企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达到140万人。这意味着,每4个宁波人中,就有1人的就业与外贸息息相关。

2009年,宁波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12927家,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608.1亿美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4.2亿美元。

能商善贾的宁波人,踏着开放的脚步走出国门,把世界变成了自己的舞台。目前,宁波企业已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69家境外企业和机构。2009年,宁波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8.8亿美元。

关键词: 信息服务产业

2009年年底,全球娱乐业巨头迪士尼公司登陆宁波,建立了迪士尼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网络动漫制作基地。

近年来,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宁波的重点优势产业。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成为宁波优先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年均增幅超过40%,增幅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2009年,宁波软件业务实现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42.4%,增幅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

在去年高速增长的软件业务收入中,软件出口额为7000万美元,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亿元,其中软件外包出口1400万美元。宁波的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8%提升到2009年的16%。

去年,我市举办了东京“服务外包合作交流会”、第二届电子服务大会、第四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会等大型活动。今年5月,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将在宁波举办。这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后的第一个主题论坛,将围绕城市信息化,深度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及城市融合问题,展望信息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提升”

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启动了“中提升”战略。“中提升”即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重点是推进城市功能由生产性为主向服务性为主转变,大力发展国际商贸、运输物流、金融结算、科技创新、聚才兴教、宜居宜业等六大功能,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力。

根据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确定了重点开发建设的十大功能区块: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湾头休闲旅游区、三江中央商贸区、科技文化创业区、长丰滨江休闲居住区、南部商务区、都市文化旅游商贸区、铁路南站客运枢纽区、镇海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区和宁波保税港区。其中,东部新城将建设成为集商务、会展、行政、文化、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地区,并将与以三江口为核心的老城区一起,形成“一城二心”的总体空间格局。

“中提升”战略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许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成果。如和义大道滨江休闲区、万达广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块的建设,改变了这些地块原来的破旧面貌,建成了适合各类消费群体的现代化商场、旅游景点。

市民的出行也越来越便捷,形成了从宁波到上海、杭州、金华、温州2小时交通圈。轨道交通1号线去年开工建设,2号线也计划于今年年底开工建设。

关键词:文化大市建设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波正在勾画未来城市的“文化形象”。

近年来,宁波市健全了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基本满足文化及健身需求。三江文化长廊展示了“文化大市”的新风采。包括老外滩、城建馆、美术馆、音乐厅、宁波大剧院、时代广场、江滨公园等标志性的文化休闲场所,以及在建和延伸中的宁波书城、湾头休闲旅游区、群众艺术活动中心、各类水上体育健身设施,与历史遗迹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宁波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高雅艺术和大型文体节庆赛事活动。去年全市共举办25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文艺精品创作也硕果累累,长篇纪实文学《家国书》、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歌曲《钢筋班的棒小伙》、甬剧《典妻》、电视剧《北风那个吹》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全市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鲁迅文学奖、群星奖等全国常设性文艺大奖的作品累计达100余件。

今后,宁波将着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战略、着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战略、着力实施“文化品牌提升”战略、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升级”战略、着力实施“文化人才支撑”战略、着力实施“文化创新推动”战略,兴起文化大市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增强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⑶ 宁波三甲医院有哪些

宁波三甲医院有:

1、宁波市中医院

宁波市中医院创建于1977年9月,是宁波市唯一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宁波市第一医院

宁波市第一医院创建于1913年,为浙江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3年11月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开展医学合作,医院正式挂牌为“浙江大学宁波医院”。

3、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

1843年由美国基督浸礼会传教士马高温(D.J.Macgowan)兴办,迄今有175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医医院之一。

医院坐落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地处三江文化长廊源头的姚江河畔,与护城河北斗河相邻,临江伴水、环境优雅宁静,是浙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3)宁波文化长廊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医院综合实力及各专科诊疗技术在浙东地区位居前列。2017年,医院诊治的疑难病例数跻身全省前10,肿瘤、骨科等多个病种的诊疗量名列前茅。

医院是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心的建设单位及市心脏大血管疾病诊疗中心的共建单位。肿瘤学科、感染学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是省级区域专病中心;

传染病学是省市共建重点学科;肛肠外科、胸外科、骨科、肝科是宁波市首批临床特色重点专科;急诊医学、烧伤外科学、肿瘤学是宁波市重点学科;肾脏病学、骨外科学、风湿免疫病学是宁波市重点扶植学科;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宁波市重点实验室。

⑷ 宁波南塘老街的作用及意义

南塘老街是宁波旅投的开篇之作,在成功将宁波城市核心商业区域进一步向南拓展的同时,也对宁波城市三江六岸开发进程与鄞奉片区的商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南塘老街开街,街区内共计约近30个品牌也同步进行正式营业,将为众多甬城市民提供一个生活休闲的全新区域。 在南塘老街的规划建设中,宁波旅投借鉴自身的成功运作经验,按照原有街区的城市肌理,保持了南郊路、南塘河、老南门三市这“一街一河一市”相依相辅的整体格局,强化脉络清晰的“鱼骨型”街巷结构,保护了古建筑群的历史风貌,并在新的街巷与老街巷的衔接中实现协调,赋予历史街区全新的生命力。
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记载:“南门有三市,西门有八市……船舶争集,人民杂遝,夹道商铺,鳞次栉比,一如江东。”南塘老街将旧宁波商韵与新宁波商业模式成功结合,将重现往年南门三市的繁盛情景。 南塘河历史街区内,保留了500多米的传统街巷,拥有文保单位一处,文保点6处。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及其后代世居于此,此外还有着名电影艺术家袁牧之的故居、古明州通向浙南和浙西的咽喉要道甬水桥、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永善亭,以及关圣殿、同茂记、余氏宗祠、多处石砌的河端口头、众多的沿街店铺作坊等众多城市人文历史古迹。
宁波旅投在南塘老街的规划建设中,采用了“保护、修缮、改建、迁建”等多种方法,最大程度上保留并体现出原有街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恢复和构建原有的如老街市店铺、石板路、马头墙、河端口头等建筑空间意象,同时在保留与传承悠久甬商文化的同时,恢复和重现极赋宁波本地特色的沿街店铺与兴旺市集,旨在发掘老宁波人的城市记忆,打造起原汁原味的宁波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打造大众休闲生活新体验
南塘老街一期A区在业态规划上采用了以餐饮美食为主体,同时复兴而传承部分宁波老字号商家的整体结构,引入了宁波一副、赵大有、汲浭斋、草湖食品等传统餐饮老字号,也汇聚了宁波本地及周边县市区极赋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小吃:宁海五丰堂、余姚黄鱼面、慈城四季香年糕、慈溪豆酥糖、奉化牛肉面、东钱湖十六格馄饨、鄞州全丰记等;同时通过对街巷结构布局的合理规划,构建出包括涌上外婆桥、三市里胡同、心灵鸡汤、城市桃花、全丰记等众多品牌在内的多业态商业文化风情街区。市民不仅可以在这里品尝甬地餐饮文化的饕餮盛宴,又可以淘到纯正的街巷小吃;或商务洽谈犒劳同仁,或好友聚会宴请亲朋,或者是独自怡然走在悠悠的石板路上,感受器嫩双颊的习习河风,让忙碌在都市的心慢慢沉淀;跨过高高的宅院门槛,一颗汤团,一碗馄饨,一块年糕,每一口都是回忆中的宁波味道。
特别打造的位于南塘老街中心的主题文化广场,将为众多甬城市民呈现多元的历史民俗文化体验;文化广场在布局上有机地将甬水桥、关圣殿等文保点与特色餐饮休闲街区结合起来,并且这里亦将成为展示宁波传统文化精粹的风尚窗口:民俗风情展演、老宁波手工艺展示、民间文化交流……主题文化广场将成为宁波古城的艺术文化缩影,体现出南塘河历史街区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复兴。 随着南塘老街未来多个功能片区的完善和开启,一条完整的、多样化的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将呈现在甬城市民眼前,形成涵盖老字号餐饮、传统特色美食小吃、特色创意餐饮、文化特色零售、风尚休闲娱乐等业态的综合性格局,不仅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演绎出现代生活的惬意休闲情调,更是将宁波城市文化的标识与新商业模式完美结合,焕发出强大的商业气场与文化吸引力。
南塘老街的开街,为宁波城市核心的三江文化长廊建设以及宁波城市旅游的开发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打造出了历史文化与商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又一商业运作成功典范。

⑸ 宁波电大在宁波的哪个

海曙区,在文教路1号,育才家园那边,你坐3,510,908,517能到那边的

⑹ 南塘老街导游词怎么写

南塘老街秉承宁波文化之本,以“宁波传统文化之窗口,南塘河江南水乡之特色,袁氏文化之区域”为主题,通过完整保留500多米的江南传统街巷,再现百年来宁波人经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浓厚风气。南塘老街内拥有文保单位一处,文保点6处,并在设计建设中成功将老街的历史神韵、建筑特色以及名人文化完美融入街区布局,实现“历史融入生活,商业融入古迹”
河南旅行社www.khly8.cn 导游和你熟悉 南塘老街未来多个功能片区的完善和开启,一条完整的、多样化的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商业街区将呈现在甬城市民眼前,形成涵盖老字号餐饮、传统特色美食小吃、特色创意餐饮、文化特色零售、风尚休闲娱乐等业态的综合性格局,不仅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演绎出现代生活的惬意休闲情调,更是将宁波城市文化的标识与新商业模式完美结合,焕发出强大的商业气场与文化吸引力。
南塘老街的开街,为宁波城市核心的三江文化长廊建设以及宁波城市旅游的开发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打造出了历史文化与商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又一商业运作成功典范。

⑺ 宁波大矸有多少人口

大碶地处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城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下辖50个行政村,6个社区,于2003年9月撤镇改为街道,是目前浙江省面积最大的街道。先后荣获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乡镇、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示范镇、浙江省百强乡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宁波市综合经济廿强镇、宁波市首批六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2007年GDP达到26.5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

⑻ 传统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族蒋是什么概述内容

忠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形神具备的完整体系,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周时期,我国就确立了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儒家的《孝经》,把“孝”这一传统道德提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到今天,慈、忠孝,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更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没有父母,怎有我们?没有我们,哪来儿女?“善事父母”,不仅在父母生前,也在父母生后。《韩非子·解云》:“人始于生而卒于死”,没有人能逾越大自然的规律,谁都会有告别尘世的那一天。人有终,但人走,茶不凉。一家人在好天气好环境的墓前坐下来,一柱香,一杯清茶,追忆父母的养育天恩,告诉自己的儿女:人不能没有回报之忱。以“忠、孝、礼、义”的理念作为规划建设墓区的同泰嘉陵在园林建设上下足了功夫,为的就是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明节向父母尽孝、向儿女传教的好环境。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国内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特点日趋明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应该认真对慈孝文化探本溯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赋予其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宏扬慈孝传统美德。
宏扬家族精神
树有根,水有源。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天性。
一篇《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发表在中国博客网上,这封题记为《致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封公开信》的发起人,是号称柳下惠子孙柳涛的第27代传人的柳哲。宣言中说道:“最近10多年中,中华大地出现了一股重修家谱的热潮,先是海外到海内,由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家谱整理出版接二连三,家谱研究书籍层出不穷,各地宗亲活动不计其数。”如今,寻根已成热潮,重修家谱已成一项喧哗而热闹的任务,你方唱罢我登场。
泰国总理他信到广东梅乡寻根,台湾的连战来到陕西西安怀旧,宋楚瑜来到湖南湘潭返乡祭祖,这些政治人物以个人身份掀起的寻根认祖,在民间也对家族有了重新的认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一些地区就开始出现零星的新修家谱,他们主要出现在地理上比较封闭、且明清以来宗族文化发达的地区,往往以修地方志的名义隐蔽地进行。90年代初,继之而起的是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湖建闽南等一些经济非常活跃、与海外交往非常密切的地区。随后,各地的修谱开始高调进行,有学术机构、收藏机构的介入,也在不自觉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的家谱文化的风生水起,也让人疑惑,家谱文化、百年寻根的真面目到底如何?它的意义何在?
千百万海内外华人,都忘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的传人。每年清明不忘祭祀炎黄,更不忘祭祀我们逝去的父母。家,因族而兴;族,因家而成;家族的血脉在延续,一个家族的善行与打拼的升华凝聚成家族的精神在宏扬。今天,同泰嘉陵所以敢为天下先,创造出“宗祠”这样一种全新的墓葬形式,就是弥补许多家族成员的遗恨:生前为生存、为理想,为事业奔走天涯,生后就归宗,能与亲人长相厮守;不仅是骨灰落叶归根,更是把家族的精神凝聚在“宗祠”里,作为家族的文化,留传给自己的子孙,激励他们继往开来。
沉淀当代文化
改革开放春风,激活宁波文化,如大剧院、音乐厅等三江文化长廊上的“明珠”成了群众得以欣赏到更多高雅艺术的“梧桐树”;活跃在社区和乡镇的数千支业余文化队伍,不仅丰富了农村父老乡亲的文化生活,而且改变了“城里人送戏下乡”的传统,“乡下人送戏进城”扩大了城乡文化交流的内涵;“文艺甬军”打造的精品文化,成了宁波一张与外界交流的“文化名片”;文化遗产保护留住了宁波文化之根,展现了甬城独特的文化魅力;文化体制改革让民营企业与文化建设,为打造文化大市引入了一股“活水”……近年来,宁波市文化大市建设快速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而人生一世,风风雨雨几十个春秋,成功者在成功路上的拼搏与辉煌,失败者在失败途中的痛苦与彻悟,都是社会的文化财富。贤愚与共,每个人生的尽头,都是一堆黄土。但黄土只能掩埋逝者的骨灰,不能让黄土消失了逝者用成功和失败换来的财富。几十年漫漫人生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那一个个脚印里,没有几多酸、甜、苦、辣?几多情思哲理?几多“醒世恒言”?几多“警世通言”?焉能随逝者而逝?今天,同泰嘉陵就是要把这些眼看就要随逝者骨灰葬入黄土的社会财富,沉淀在所创建的墓园里,传给子孙后人。
怎么做?做殡葬,更做文化。逝者已逝,留下一个故事、留下一点感悟或一段墓志。故事与感悟,就是这个时代的生活与精神,就是这个时代的文化。这个时代的生活、精神和文化,不就是未来的历史?短短的一段墓志,也许就可以让后人在瞬间打开心智。一段佳话,几句遗言,刀刻斧凿,沉淀在同泰嘉陵,让同泰嘉陵成为后人接受生命教育的校园。这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宁波文化。
打造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载体反映。但社会在进步,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进步。从文化角度说,大众文化之所以存在,正是为了满足公共空间的文化需求。群众性文化活动具有浓烈的民族化、大众化、通俗化特点,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对公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而目前,宁波的又一个公园,一个亲情扬溢的人文纪念公园——同泰嘉陵从创新公共文化出发,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精深的文化内涵,成功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延续与发展城市文脉,增强城市凝聚力、影响力、开放度,从而彰显出城市独特的城市魅力。
“追忆当年魂梦断,为云为雨为风。”逝者已矣,但年年春带清明来,长坡山林,一家人团坐亲人坟前,烧一柱清香话一段往事,喝一杯水酒道一阵亲情,其情依依,其乐融融,已成风俗。何以今天的宁波陵园,这样让人忌之讳之,视之以不祥回避退三舍?是今日之甬城人情淡了迷信了?还是今天宁波的墓园不如荒山野岭,让人压抑生畏?同泰嘉陵人在苦苦思索,墓园是我们亲人归宿的家园,更是我们常常要去看望亲人的地方。我们居住的小区要讲究环境,我们劳累一世付出一生的双亲,能让他们在让人生畏的墓园长息?我们生活的环境要求像公园,我们双亲长息的净土也要像公园,公园的景色公园的氛围。公园!同泰嘉陵人的规划设计理念。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与城市的个性差异,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文化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造就着扑面而来、鲜明可感的印象、感受、记忆,赋予城市特有风骨和气质,折射出城市人的价值共识、生活态度、审美水准。再说,公共空间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从文化角度而言,就是如何将一个地方打造成兼容不同群体可以共同参与和表达的空间。
同泰嘉陵结合了宁波城市本身的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营造让人轻松不会感到压抑生畏的氛围!从否决落伍的“排排坐”开始,到革新“立式”、“卧式”的墓式;一定要让逝者在公园的环境里居住,让他们的儿女在人文的氛围中探亲!使另一种景象的公共空间成之为真正有意义的公共休闲空间。
正因为优美的环境宜人,深厚的文化养人,所以同泰嘉陵才在环境优美上使劲,在文化内涵上用心,目标就是要把同泰嘉陵打造成宁波的城市公园,宁波的文化广场,宁波的城市公共空间。山前水后,氛围宁静祥和,在亲人的墓前歇歇,让儿女们自己去看看那些墓碑,自己去体悟碑上的哪些墓志。这是一种休闲,也是一种教育——生命的教育,家庭的教育。

⑼ 宁波书城的书城简介

通过对原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它以“甬江边的城市书房”为主题,兴建了一组独特风格的建筑,总共有8幢建筑。使之成为充满浓郁港城历史文化韵味的建筑群落。是宁波文化大市建设和实施中提升战略的重点工程,是三江六岸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年多的建设(2007年6月9日奠基),宁波书城于2010年5月8日举行落成典礼。同日,市新华书店中心店也将正式入驻宁波书城,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单体图书零售市场。
宁波书城项目是以书市、书展、书的阅读交流为主题,媒体传播为平台,聚集文化创意产业,辅之以文化消费、文化传播、文化生产、休闲观光等诸要素的城市创新项目。整个项目围绕“书”为核心,配置四大功能板块:综合图书销售、图书阅读的书城图书流通中心,强调购书与阅读结合、浏览与休闲结合;包括书友俱乐部、图书媒体发布中心、国际品牌书店、出版博物馆、空中艺术长廊的书城传播中心,强调销售与推广结合、人文商品和人文传播结合;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工业区、主题书店、书城信息中心、书城媒体邮局的书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强调买书和卖书互动,人文商品和人文产业互动;包括滨江平台、庭院广场、阅读休闲餐饮咖啡、工业遗存博物馆、古董书店的书城阅读休闲中心,强调阅读中休闲,休闲中阅读。
宁波书城由国际着名的建筑设计团队主持整体设计,设计师刻意保护和加强原有的工业性特征,并通过“一本打开的书”的构想,结合原有的面粉厂区内的筒仓、楼梯塔以及锅炉房的烟囱,使原有的城市印象得以保留,并构成强烈的建筑标志感。该项目通过对滨江水岸原太丰面粉厂工业遗存进行独具匠心的改造,兴建了一组独特风格和充满浓郁书香气氛的建筑群落。总共有8幢建筑,其中只有1号楼和8号楼是新建建筑,其余的基本是老的工业遗存,每一幢遗存都被赋予新的生命。
宁波书城以“江边的城市书房”为主题,着力营造“书香宁波”氛围、打造宁波城市新形象、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