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水墨画唯美人物图片
扩展阅读
ps怎么把图片贴到花瓶上 2025-08-17 13:19:03
数字符号5图片有哪些 2025-08-17 12:59:05
灵动清新动态图片 2025-08-17 12:40:22

水墨画唯美人物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01 09:13:40

㈠ 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有哪些

[宋] 苏 轼 《枯木竹石图》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清] 石涛 《梅花图》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清] 郑板桥 《石壁兰竹图》 “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是郑板桥。他有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郑板桥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学徐渭,石涛,八大的画法,擅长水墨写意。在创作方法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郑板桥特别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他笔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弧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 在艺术手法上,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笔法疲劲挺拔,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具有“清癯雅脱”的意趣。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尤其是将书法用融于绘画之中,画竹是“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画兰叶是“借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画的特点。 《竹枝图》卷,元,倪瓒(纸本,墨笔,纵34cm,横76.4cm。) 本幅自识:“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干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 倪瓒的《清閟阁全集》卷九中有一段着名的《跋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耐览者何……”。观此图,竹干与枝节形态宛然,竹叶偃仰疏密布置得当,生意十足,可知作者并非真的不求形似,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神似,追求笔墨的逸趣,并借以抒发自己的心性。正如倪瓒自己所说:“下笔能形萧散趣,要须胸次有筼筜!”图中用笔峭劲灵动,似懒实苍,实已得墨竹画萧散清逸的旨趣。只有真正做到“胸中有成竹”并辅以高超的笔墨技巧,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艺术作品。 《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墨缘汇观》卷五着录。

ps中将人物照片P成水墨画的全过程

大意很简单:模糊、线稿、细微修饰 主要就看你的操作啦,人物转手绘很麻烦,问问管理员SB。一般人喜欢用手绘把人物转手绘,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试试。我一般只转那些风景,比如:江南水乡。在我空间里有样图:花10秒做的

㈢ 怎么用ps把人物照片做成水墨画效果

可以在Photoshop里面点滤镜,下拉框中有一个“滤镜库”,滤镜库里有一个画笔描边的文件夹,打开后选择“墨水轮廓”就可以实现了。如果只是做局部的水墨效果,需做好选区后操作。

㈣ 谁有简单的国画人物图片

特别简单,才花了三的小时

㈤ 我需要一些人物画画的图片

www.aayuan.com
唯美意境网
有啊

http://www.aayuan.com/content.asp?id=203
这个是法国的油墨
还有唯美的花朵图。
http://www.aayuan.com/content.asp?id=323
http://www.aayuan.com/content.asp?id=250
这个是动漫的
http://www.aayuan.com/content.asp?id=329
希望有你喜欢的。

㈥ 人物图片转水墨画

用PS

㈦ 水墨画图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B%AE%C4%AB%BB%AD&z=3

往后翻番,还有很多!

㈧ PS怎么把人物变成水墨画效果

1.复制图层。

2.执行< 滤镜 - 风格化 - 查找边缘 >,将山水画的边缘提取出来。

3.执行< 图像 -调整 -去色 >,将图片的彩色去掉了。

4.执行 < 图像 - 调整 -色阶 > ,设置 输入色阶 分别为 136、1.0、255,确定。增加黑白对比度。

5.将【图层】面板保持刚才编辑的图层不变,将【类型】更改为叠加,不透明度改为80%。

6.复制刚才的图层,效果不变。

7.执行 <滤镜 - 模糊 -方框模糊> ,半径为23,确定。

8.执行 <滤镜 - 滤镜库>,打开滤镜库,选则【画笔描边】- 【喷溅】,设置喷色半径为15,平滑度 9。

9.确定,将该图层 类型 选为正片叠底,透明度 80%,完成。

㈨ 水墨画名家排行榜

“中华国宝书画文化复兴工程”的前十名书画艺术家--刘咸宜、张为熙、梁兆金、刘玉妹、霍玉山、潘世钊、高瑀、刘奇新、吴凤、李家原
(排名不分先后)
5.1 刘咸宜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师从崔子善、李可染、傅抱石等名师,是这些着名国画大师的得意弟子。刘咸宜大师作品多次应邀赴美参展,曾为美国前总统卡特当场挥笔作画并赠送,受到卡特总统的赞赏,并亲笔写感谢信表示感谢和高度赞扬。其多幅作品还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政界、商界、艺术界等着名人士,受到当地媒体热评。
5.2 张为熙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院会员。张为熙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承国画名家崔子范(国画大师吴昌硕嫡传弟子)。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画展参赛并获奖,在全国各大展赛中入选并获金、银、铜奖,其中作品《水清鱼壮》获全国老年书画比赛金奖,作品《挚友相会》获得“感动中国・魅力夕阳”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多幅作品被入编世界权威书画典籍,入选个人书画大展赛典籍。
如今,张为熙先生的作品,市场价值已高达1.5万元/平方尺。张为熙先生创作的作品相继在国内美术作品大赛中获奖,分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及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国际友人收藏。
5.3 梁兆金
出生于1957年,于80年代中期拜张大千得意门生俞致贞为师。他秉袭张大千所创“大风堂画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的创作风格,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作品不拘泥于一技一派,追求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被其师褒扬为:“最接近恩师张大千50岁时期的‘瑰丽’画风”。纵观梁兆金的画作,所显现的胸襟、气象、境界,正是历代画坛许多国宝级大师所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
张大千老师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长期置身故宫与敦煌临摹古画与壁画,不仅完整的吸收了前人技艺,更造就了他独特的画风。梁兆金今天的成就得益于他严格遵循张大千艺术之路,对基于中国画传统之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等无所不能,无一不精,无愧于当代实力派全能型画家之称号。其多幅作品被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等其他多位两岸领导人也多有收藏。
梁兆金在国外举办多次个展,回国后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称其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画的魅力” 。如今,其大部分书画作品真迹已被“中华民族友好促进会”选定为国际交流礼品而不再进入国内书画市场。
5.4 刘玉妹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研习书画。她的作品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她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她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深得中外书画收藏家的喜爱。刘玉妹大师师承国画名家刘立杰,是中国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嫡传弟子,深得齐白石大师真传,其绘画作品多有齐白石大师的神韵。多幅国画作品被所属书画研究院以及中外友人收藏。多幅作品入选《当代中国文艺家大辞典》等全国各大书画典籍。
刘玉妹作品《寿三千》曾引起藏界极大反响,此国画中的桃子,又称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处之仙桃。《山海经》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相传西王母寿辰常举行蟠桃盛会,各方神仙群往祝寿。所以蟠桃又称寿桃,寓意幸福、富裕、长寿。此作风格大气,颇有齐白石大师的神韵,被当代着名书画家评价为:“此桃丝毫不逊色于齐白石大师的风格”。
5.5 霍玉山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师承朱乃正,国画大师吴作人嫡传弟子。其绘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他禀赋深厚,学贯中西,刻意探求,大胆创新。他以“法由我变,艺为人生”的艺术观,循着“师造化,夺天工”的创作道路,继承和发展传统,为“中国水墨画”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可谓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霍玉山是继吴作人之后中国国画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作品《秋雨过后》《远方的呼唤》《闲着没事》《清爽的风》分别获“金色秋天--油画艺术精品展金奖”,“迎新春·中国画·精品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迎新春国际美术精品展”银奖,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所搜求。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举办个展或联展、参观访问、文化交流等活动。
霍玉山作为国画界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在书画市场炙手可热。2005年前,霍玉山先生六平尺的绘画作品大约在8000元左右,2010年,其六平尺的书法作品在多家拍卖公司上拍,作品底价50000元,最后都以15万元以上价格成交,霍玉山先生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当代最美国画”,他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国画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更预示了书画投资市场的美好远景。
5.6 潘世钊
中国着名国画艺术家,美协会员。师承国画名家纪云梓,国画大师张仃嫡传弟子。作品屡获国内外各大书画展金奖,其中作品《福禄同享》《福寿延年》分别荣获山东省老年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北京东方兰亭国际书画艺术中心--感动中国魅力夕阳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典藏编委会”金奖,并入编此书,被授予“感动中国·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荣誉称号,同时被中国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永久珍惜收藏。
潘世钊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他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现其花鸟作品均价每平尺近15000元人民币。其作品多次被中国最具权威的拍卖公司以较高的价格拍出,并多次获得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许多作品被各地政府机构及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足以说明潘世钊的作品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
5.7 高瑀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中心副馆长,中国第六种字体《茝巅文》书法研究院副院长。高瑀先生书法风格与欧阳中石书法风格一脉相承,是欧阳中石最得意门生,书风妍婉秀美,潇洒俊逸。笔落在纸上,龙蛇游走,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气韵飞动,极尽刚柔相济之大美。厚重处,泼墨积水,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苍古豪放,极具书法气势。结构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高瑀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平移绞转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中《骏嶪腾飞》、《医者仁心》、《龙马精神》等作品被国家多个重要单位永久珍稀收藏,参加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书画展并荣获金奖,受到全世界书画艺术家及收藏单位的高度赞誉。
5.8 刘奇新
当代着名书法艺术家,师承书法名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刘金才,为王子元、于右任门下嫡传弟子。十几年前就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扎实的书法功力,以及卓然的书法作品《清平乐.六盘山》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上荣获金奖。十几年来,刘奇新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大步迈进,艺术造诣深得恩师刘金才以及王子元、于右任真传,并在继承和发扬恩师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突破创新。
业内着名书法专家曾对刘奇新有过这样的评价:刘奇新是当代书坛难得一见的书法奇才,他能够在继承家师真传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这是十分难得的,未来几十年之后必将成为和他的恩师刘金才、王子元、于右任一样优秀的书法大家。
5.9 吴凤
中国着名书法艺术家,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梅花组合篆书”创始人。
2007年创作了八仙过海、毛主席诗词等“梅花组合篆书”,2008年又创作了迎奥运贺词组合篆书,这些作品分别受到了书法专家和书法大家的称赞和认可,从此奠定了他自己独有的书法艺术--“梅花组合篆书”,使得其作品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梅花篆字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吴凤是近几年书法界的“红人”,其独创的“梅花组合篆书”让其声誉海内外,独领风骚。其书法作品广受书法专家及书法界同仁的称赞和认可,更被广大书法爱好者争相追捧。
5.10 李家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长、北京当代东方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介的“中国书法50家”之一、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首席评委、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首席嘉宾,热衷于公益书画事业。
李家原公开出版的专着有《毛笔行书实用对联精选》,《优秀散文诗硬笔书法字帖》等,主编出版了《中国书法艺术大观》、《中国老年书画家大典》等大型书画作品集。2001年9月,李家原入选中国书协会员,其书法创作历程在中央电视台“翰墨飘香--中国书法50家”专题节目中播出。2006年5月,李家原丈二巨幅《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悬挂。更值得称颂的是,多年来,李家原一直坚持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和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他专注于小楷创作,字形端妍秀美,书体清新雅逸,30米长卷《金刚经》《道德经》等深受好评。作品曾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全国政协礼堂、美术馆、艺术馆等多方收藏。作品获国际书法大展、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等国内外各大画展金奖。

㈩ 中国着名山水画欣赏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着录。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宋元两代,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
几乎所有着名的画家,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画,远远看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元代着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印鉴,是干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