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古诗伤感图片唯美
扩展阅读
用什么软件图片转换格式 2025-09-08 10:17:44
头顶有书的唯美图片 2025-09-08 10:05:19

古诗伤感图片唯美

发布时间: 2025-09-07 17:58:29

① 找几个这样的图片(越多越好)。诗词最好优美。

我汗,这不是游戏中的图片吗?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② 卜算子咏梅的插画-为《卜算子咏梅》配上插图

古诗卜算子咏梅的诗配画<pstyle="text-align:center;">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杂咏·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着衣单。

雪里觅梅花·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宋·苏轼

...........

赠岭上梅·宋·苏轼

..............

墨梅·宋·朱

................

题杨补之画·宋·楼钥

................

雪梅·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干坤万里春。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干坤。

梅花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地遮。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明·方孝孺·画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明·陈道复

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明·薛暄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明·李日华

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清·普荷

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清·金农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清·恽寿平

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清·宁调元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清·吴淇

奇香异色着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干坤属画家。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题画梅·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梅花诗·清·俞樾内子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和内子梅花诗·清·俞樾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清·宋荦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落梅·清·律然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梅花诗·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赠范晔·南北朝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王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杂诗》之一·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欹穸前,寒梅着花未。

初识梅花·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梅·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

词的要不要?也一起给你算了。

----------------------------

暗香疏影·姜夔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江仙.梅·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人娇.后亭梅开有感·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孤雁儿·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玉楼春.红梅·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临江仙·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

为《卜算子咏梅》配上插图

我给的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图片

这个图片蛮好的是梅花不论哪个的卜算子都能用的吧

这张是毛泽东手书的不清楚你到底要那个

这张是图文并茂看在本人辛苦的份上好歹看完哈

卜算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卜算子,是一个常见的词牌。

相传,唐代诗人骆宾王写诗喜爱用数字,于是得了一“卜算子”的外号。

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因此,调名本意即为歌咏占卜测算的小曲。

在宋词中,词人们喜爱填《卜算子》,留下许多名作。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卜算子》,一起来体会宋词中的欢喜与哀愁吧!

最深情的《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如一曲深情的告白,直到今天,依然打动着读者。

最不舍的《卜算子》: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历来以来,写离别的名作数不胜数,但读这首《卜算子》,仍觉清新俊逸,百看不厌。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却期。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高潮。

最悲愤的《卜算子》: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是宋代名妓,她被人诬告,严刑逼供下,却宁死不屈。后来,她冤屈被伸,终被释放,有人问她的归宿,她写下此词作答。

上片书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苦闷。下片则承上不能自主命运之意,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无限渴望。全词笔墨轻灵,一气浑成,表现出词人的才气和个性。

这是一位身处卑贱但尊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的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最感慨的《卜算子》: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这是词人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写下的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片言情,从江北到江南,几度春秋,人世沧桑,从而感叹人生易老;下片借用比喻,以孤云比人,以孤雁自比,感叹人生飘零,聚散无常。

全词没有像常见的送别词作那样借场景烘托情感意绪,而离别深情寓在其中,也折射出当时人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代生活。

最凄楚的《卜算子》: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这首小词写惜花而又不止于惜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屡遭压抑的凄楚情怀。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

全词以寻常语入词,自然有致含蓄深婉。巧妙的语词重复,反词作常规,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耐人寻味。

最寂寞的《卜算子》: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旷达面对生活。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最伤感的《卜算子》: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明·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这是一首表达思念的词作。

词上片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片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情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二句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伤感。

最妙趣横生的《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词人构思别致,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最遗憾的《卜算子》: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卜算子·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杭妓乐婉写给情人施酒监的一首诀别词。

乐婉与施酒监相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来,施酒监要调到别处,可他无法为乐婉赎身,诀别之际,施酒监写了一首《卜算子》表达不舍之情。

乐婉回了这首《卜算子》,“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一句将无奈、悲伤、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到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最高洁的《卜算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的咏梅绝唱,他以梅花自喻,表达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③ 十首最经典的《古诗词》,惊艳千年之美!

喜欢的点点关注

诗人说,古诗词是一瞬临风落泪、对月伤心,倾一尊薄酒,吟一首黯然销魂断魂篇;乐师说,古诗词是一刹心如止水、倏然弦惊,挑一丝清弦,奏一曲离合悲欢错杂弹;画者说,古诗词是一眼万水千山、回眸成卷,云一滴墨染,临一副水墨嫣然点睛乱;剑客说,古诗词是一世天涯为伴、地炉穹背,挽一朵剑花,斩一段红尘牵绊姻缘。

打开网络App,看更多图片

1.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

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以驱除敌寇、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去朝见皇帝。作品写出了岳飞与敌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为国报仇雪耻的坚定信念。

上阙抒报“壮怀”,下阙叙雪耻“壮志”,全词构成一曲爱国壮歌,真可谓气壮山河、威慑敌胆、震古烁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奋起抗争、勇者一往无前。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何等气概!何等忠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词中的爱国情怀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2.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陆游是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尤其是死前的最后一首《示儿》,更是家喻户晓,表达了陆游的强烈爱国之情。这首词一反以往的情调,以梅花自喻,表现他孤芳自赏的孤独情调,坚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3.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欢醉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4.水调歌头·中秋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方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5.鹊桥仙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伤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词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6.雨霖铃·寒蝉凄切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这首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7.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8.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赏析】

喜欢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权词所透出的真挚的“情”让人看了便有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样的难舍。

所有的字都藏着一个名叫赵明诚的人,从“独上兰舟”由景而生的孤独,到“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盼望,从“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遗憾,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伤感,直到最后,才坦白地写出了自己的思念。构思迂回辗转,语言却又明白如画。

每一个字,都盛满了思念;每一个对偶,都工巧到完美。又何止是一首词?

词人笔下清婉的几声慨叹,荡气回肠,道不尽情丝千千缕,诉不完离愁事事休。一首千古不绝的词,牵出深深切切缱绻不断的缠绵,一声咏叹,缕缕相思。远古的忧愁,似一泓不息的脉流穿透千年的逆反时光,踏破沧桑沉默的烟尘岁月,清晰哀怨般缓缓而来,就这么生灵灵地占据了女人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世间情,醉了过往,醉了今生。

在风月两相清的寂寥里,在极目而视的彷徨里,令人一遍一遍地吟诵起李清照的千古佳作《一剪梅》。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赏析】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10.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方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宵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没人形象。没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