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常服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健美男人身体图片 2025-09-05 03:26:32
素描路飞图片高清图片 2025-09-05 03:25:04

常服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5-09-05 00:59:13

1. 古代历史小说写作素材各朝服装介绍

秦汉

秦尚黑,大气古朴。秦始皇以他的雄才大略统一了中国。刘邦又以他的任人唯贤建立汉室。在政治经济法度方面汉王朝基本承袭秦的体制,东汉时正式制定了“章服制度”,各层官吏的服装从颜色到图案都有了严格规定,不得越雷池一步。经过先秦的理性思索后,秦汉人表现出征服世界的自信,衣饰趋向精美奢华。汉童谣唱:“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皆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由此可见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相当自觉。

汉代皇帝冕服、冕冠、赤舄图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汉代妇女的襦裙图。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套服饰在出土时已经粉化。本图展示的襦裙样式,即根据该墓发掘时的形象记录复原绘制而成。采用的纹样,主要依据新疆民丰出土的“长乐明光锦”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豹首纹锦等。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清代,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隋唐

隋唐服饰富贵典雅,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处处洋溢着人世的富足快乐。大唐海纳百川的襟怀使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悍利落。“纤罗寸缕见肌肤”,贵族妇女在华美艳丽内衣裙外罩透明宽松长纱袍,披帛飘曳,,那份对自身的自信率真坦然让今天的人也赞叹不已。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本图为唐代文官大袖礼服。

隋唐普通的妇女装束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隋唐妇女服饰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

宋代

宋代朝服

宋代官服分为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宋代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使用。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着白绫袜黑色皮履。这种服饰,以官职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以下就没有中单、佩剑及锦绶。中单即禅衣,衬在里面,在上衣的领内露出。

宋代官吏公服

宋朝百官常朝视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礼及隆重朝会时穿着祭服或朝服。公服基本承袭唐代的款式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公服所佩的革带,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比服装颜色分得更细。

宋代士人服饰,以襕衫为尚,形制为白色细布,下有一横襕,腰缀襞积。另有紫衫、凉帽衫等。紫衫本为军校服饰,因穿着比较简便,成为士大夫的常用服装,以后成为文武官员的便服。凉衫,形制如紫衫,亦称白衫,先是官庶便服,后来成了丧服。帽服,帽以乌纱,衫以皂罗,为士大夫交际常服。士人服装除圆领之外,大多为大袖交领。也有对襟的。

宋代妇女襦裙

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明朝

明代皇帝服饰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决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此图为戴冕冠的皇帝。冕,前圆后方,前后各十二旒

明代龙袍

明朝建立以后,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皇帝服饰有冕服、通天冠、皮弁服(弁为男子戴的一种帽子)、武弁服、常服等。同时还制定出后妃的礼服、常服,文武官员的常服基建士庶巾服。此图为织金缎龙袍,是山东邹县明鲁王朱檀墓出土的柿蒂膝襕五爪行龙袍,亦称“腰线”或“曳撤”。

明代官吏常服

明代男子的便服,多用袍衫,其制为大襟、右衽、宽袖,下长过膝。贵族男子的便服面料以绸缎为主,上绘有纹样,也有用织锦缎制作的。袍衫上的纹样,多寓有吉祥之意,比较常见的团云和蝙蝠中间,嵌一团型“寿”字,意为“五蝠捧寿‘。这种形式的图案在明末清初特别流行,不仅在服装上使用,在其他的器皿及建筑装饰上也大量反映。用实相花纹作便服的装饰,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个特点。另一种,为实相花是一种抽象的装饰图案,通常以莲花、忍冬或牡丹花为基本形象,经变形、夸张,并穿插一些枝叶和花苞,组成一种既工整端庄,又活泼奔放的装饰图案。这种服饰纹样在当时深受欢迎。从唐代开始,宝相花大量进入服饰,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艺术图案。到了明代,宝相花还一度成为帝王后妃的专用图案,与蟒龙图案一样,禁止民间使用。但很快解除禁律运用于各种服装上。本图即为缠枝宝相花纹织锦袍展示图,面料是织“宝相花”纹样的织金锦。

明代妇女服饰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其中霞帔、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袍服是由背子演变而来,特点为低领、对襟、宽袖,领、袖花边较少或不用,衣长及足。

明代背子穿窄袖背子穿戴展示图。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其中霞帔、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成年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普通妇女服饰比较朴实,主要有襦裙、背子、袄衫云肩及袍服等。明代背子,有宽袖背子、有窄袖背子。宽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背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明代襦裙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饰,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宫绦的具体形象及使用方法如图所示,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

清朝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后,也实行了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清代把胸前的这块方布也叫“补子”或“背胸”,把缀有这种补子的袍服称为“补服”。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补子图案与明代的相同,八品则改明代黄鹂为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绣练雀。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监察御史皆绣獬豸。武官补子图案区别较明代为细,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清朝官员在袍服外面要罩一件襟褂,叫作补褂。补褂的前胸和后背各有一块绣成的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的图案是文官为鸟类,武官为兽类;御史监察系统的官员则不分官品,都绣獬豸(xièZhì),因为传说这种神兽能辨曲直。此外,清朝高级官员帽顶后面还拖着一束孔雀翎毛,称为花翎。翎上的圆圈状花纹叫眼,于是又以眼的多少显示等级,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

皇帝的朝冠有冬夏之分,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戴的礼帽。冬朝冠面为熏貂和黑狐,夏朝冠面为玉草。无论冬夏朝冠皆帽檐上仰,覆以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每层间饰以一等大东珠一颗,环绕金顶周围,饰以四条金龙,龙的头上、脊背各镶嵌一颗一等大东珠,四龙口中各衔一颗大东珠,帽后饰一等东珠七颗,皇帝的朝冠上共饰有二十二颗大东珠。

皇后、皇太后朝冠亦以一、二、三等东珠为主要饰物。完顶为三只重叠的金凤,凤间饰三颗一等大东珠,每只金凤的头部、翅膀各饰二等东珠三颗、三等东珠一颗,金凤的尾部各饰小珍珠十六颗,三只金凤的口中各衔三等东珠一颗。朝冠的檐部缀七只金凤,每只金凤各饰二等东珠九颗、小珍珠二十一颗,猫眼石一颗。冠后部饰金金一只,猫眼石一颗,小珍珠十六颗。金尾垂珍珠横二排竖五行共三百零二颗四等东珠。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每27颗东珠又用4粒红珊瑚结珠等距间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结珠呈葫芦形称“佛头”。佩戴朝珠时,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108颗东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红珊瑚结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纪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持两盘红珊瑚结珠,以示身份特殊。

官员帽顶镶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东珠),但珍珠数量有严格区别,即官衔愈高,珍珠数量愈多,但最多不超过9颗,具体规定:亲王朝冠饰东珠9颗,邵五朝冠饰东珠8颗,贝勒朝冠饰东珠7颗,贝子朝冠饰东珠6颗,镇国公朝冠饰东珠5颗,辅国公朝冠饰东珠4颗,候朝冠饰东珠3颗,伯朝冠饰东珠2颗,子朝冠饰东珠1颗,其余非高官厚禄的没有资格使用东珠。

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后来北洋舰队则较为特殊,一年四季均为暖帽)。暖帽多为圆形,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质,也有缎质、呢质、布质,视气候而变,暖帽中间装饰有用红色丝绦编成的帽纬,俗称“红缨”。帽纬之上装有顶珠,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凉帽为圆锥形,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湖色及黄色。凉帽顶上也装有红缨、顶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顶珠之下,装一支两寸长的翎管,用来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则用鹖羽制作。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I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㶉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另:京官支双俸。每正俸一两兼支米一斛。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俸米再加倍支给。武官还有不少的养廉银。

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绶、革带、笏板等具体安排如下:

品级梁冠革带佩绶笏板

一品七梁玉带云凤四色织成花锦象牙

二品六梁犀带云凤四色织成花锦象牙

三品五梁金带云鹤花锦象牙

四品四梁金带云鹤花锦象牙

五品三梁银带盘雕花锦象牙

六品、二梁银带练鹊三色花锦槐木

八品、一梁乌角带㶉𫛶二色花锦槐木

文章来自个人图书馆:鬼点点

2. 我想要一整套关于花卉的菜谱

鲜花入珍馐唇齿留香

鲜花入美馔。越来越多的新式菜谱中的花卉菜肴让人只看一眼图片就要垂涎三尺,再加上新兴的各式私房菜馆也将鲜花作为菜品原料,更让人不仅钟情于鲜花的美色,还钟情于鲜花的美味。夏季燥热,居室中摆放的鲜花除了给你带来视觉和嗅觉的清凉,还能给你美好的由内而外的清透味觉体验,解暑散热、健脾利胃,周到保护帮你安然度夏。

食用花卉知多少

食用花卉如外形华丽的石榴,鲜红饱满的枸杞,不仅营养丰富还有驱虫、止泻、补肾、明目的作用。黄实、莲子是补脾去湿、益肾涩精的上等补品,百合、玉竹等株形优美、花朵宜人,秋后收获其地下鳞茎也是可供食用的佳珍。近几年来以花卉做原料制成的保健饮料有几十种。常见的如:玫瑰保健饮料,白菊茶、罗布麻茶、草决明茶、金银花茶、金莲花茶等等。以野生花卉和人工栽培的花卉为基础制成的清凉饮料、保健饮料正在形成高潮,引起世界各国普遍注意。其他用途如利用玉兰、茉莉熏制茶叶;利用桂花、玫瑰做成糕点;利用栀子、紫罗兰提取香料;魔芋、蕉藏叶片肥大,块茎可加工成淀粉,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特别提醒

并不是每种花都可以食用,有些花是有毒的,例如:夹竹桃、虞美人、杜鹃花、水仙、长春花、曼佗罗、海芋、金花石蒜、嘉兰百合、软枝黄蝉等,这些花是不能吃的。常见可以食用的花:菊花、玫瑰、茉莉、桂花、荷花、樱花、兰花、金针花、油菜花、康乃馨、花椰菜、洛神花等。

花卉食用三步走

首先,选择新鲜纯净的鲜花。

1.尽量选用未经农药污染的鲜花,若已经农药污染,则一定要清洗处理干净;

2.应尽量选择刚刚盛开的鲜花。

其次,烹调前浸泡鲜花。将整朵花拆开,去除花萼,再将花瓣一片片取下,浸泡在清水中2-3小时。

最后,选择适当烹调方法。

花茶:将花朵烘干后冲饮。

做法:将花苞或初开的花朵,摘除花萼、花梗,把花冠向下摊成薄层,以文火或烤箱烘干。烘干时要不时翻转,以使受热均匀。烘干后放在密封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冷藏。饮用时直接用热水冲泡,可加入冰糖、蜂蜜等增加甜味。

适用花种:玫瑰、菊花、荷花、桂花、睡莲、茶花、茉莉、梨花、栀子花、薰衣草花、樱花、玉兰花等。

花酒:以鲜花或烘干的花瓣泡入酒中。

做法:将花瓣先以盐水浸泡2小时,去涩杀菌,然后捞起阴干,加入白酒中,同时加入适量的冰糖。密封后,置于阴凉处2-3个月后,让花的香味、颜色充分与酒融合,即可开封饮用。适用花种:菊花、蒲公英、桂花、茉莉花、玫瑰、兰花、梅花、茶花、樱花、荷花、木兰花、三色堇等。

花粥:将花瓣与米饭、水,煮成粥。

做法:将花瓣先以盐水浸泡2小时,去涩杀菌,再加米和水熬煮。

适用花种:玫瑰、荷花、桂花、梅花、玉兰花、菊花、百合、金针花等。

腌制蜜饯

做法:将花瓣以盐搓揉后,以冷开水洗净、沥干,以花瓣与糖1:2的比例加入糖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3天即可食用。适用花种:玫瑰、菊花、洛神花、茉莉、兰花、朱槿、木芙蓉、栀子花、荷花、茶花、梅花、玉兰花、金针花、樱花等。

炖煮:具有药性或富于口感、香味的花卉,均可以炖煮的方式处理。做法一:将水或高汤、主材料(鸡、鱼等)、调味料等直接倒入锅里,以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起锅前,加入花瓣后熄火。做法二:将花瓣和其他材料一同放入锅中炖煮,这种方法会使汤汁充满花香,但花瓣会被煮烂。做法三:将花瓣放入小锅置于蒸笼内蒸炖,待入味后加入煮好的汤汁中。适用花种:百合花、菊花、荷花、金针花、桔梗花、蓟花、玉兰花、昙花、金荷花、晚香玉等。

火锅:做火锅的添味料。

做法:将花瓣先以盐水浸泡2小时,去涩杀菌,放入火锅汤中。

适用花种:花椰菜、昙花、晚香玉、油菜花、朱槿、菊花、野姜花、蜀葵等。

凉拌

做法:先以盐渍,通常将花瓣以盐搓揉后,放入容器内,食用前取出,以白开水冲去盐分,加入一些调味料,如麻油等。烫的时候,为避免变色,应尽量减少时间。将花朵投入热开水后,迅速取出。适用花种:玫瑰、菊花、兰花、桂花、紫罗兰、康乃馨、梨花、荷花、茶花、茉莉、金针花等。?筝油炸

做法:将花瓣先以盐水浸泡2小时,裹上用面粉、蛋汁、清水调制成的面糊,放进油锅中热炸至金黄色即可。适用花种:玫瑰、玉兰花、金盏花、丝瓜花、菊花、桔梗花、木芙蓉、朱槿、荷花、紫藤花、金针花、晚香玉、栀子花、金荷花、美人蕉花等。

不适合花种:桂花。

快炒

做法:先将里脊肉、鸡肉、蔬菜等以油炒熟,等起锅时,混入新鲜的花瓣,然后大火快炒数下即可。

花糕点

做法:以花瓣当成调味素材,加入糕点中。

鲜花菜谱

仙人掌

仙人掌什锦沙拉

主料:仙人掌150克,菠萝、甜瓜、樱桃等水果200克。可依个人爱好增减。

辅料:沙拉酱150克。

制法:把去刺仙人掌茎片及各种水果都切成小块,加入沙拉酱拌匀即可。特点:酸甜适口。

仙人掌拌豆腐

主料:豆腐250克,仙人掌150克。

辅料:熟植物油10克,精盐2克,味精2克。

制法:将仙人掌洗净去刺,切成小丁,再将豆腐切成小块,依个人口味加入精盐、味精、熟植物油调好口味即成。

特点:鲜嫩香可口。

茉莉花

茉莉花可以舒胆明目,清凉解毒,做菜时放上一小撮,便清香宜人。

紫藤花

紫藤花的鲜花瓣用糖浸渍制饼,就成了北京着名的糕点“藤萝饼”。把花采下晒干,食用时再用清水发开洗净,把腊肉切成薄片覆盖花上,上锅蒸熟,芳香的味道可以整整保留一年。

杜鹃花

杜鹃花有润肺清喉、益气宁神、调和经血、强健大脑神经的功效。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是白族人用以待客、婚丧嫁娶筵席的材料。

菊花

“菊花炸鲮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菊花菜肴,就是将鲮鱼肉做成球状用花生油炸了拌着鲜菊花吃。在日本,油炸菊花是一道名菜,它选用菊花、桔梗、木槿等花,在花的背面裹上薄薄的蛋衣,入锅油炸就成了松脆可口的美餐。

桂花

桂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香料,桂花糖渍香甜可口,有让人愉悦的气味。可以用桂花做桂花汤圆、桂花月饼、桂花全鸭、桂花干贝等。

荷花

在中式点心中常被用作香料或者馅料。采其花瓣阴干煮成荷花粥,能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皮肤光滑细腻,最补女人。北京旧鼓楼大街有一家云南菜叫做“凤凰竹”,这个馆子就是做“有机菜”的,其中有一道菜是“炸荷花”,做法与名菜炸玉兰类似。

牡丹花

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牡丹花那浓郁的香气终不改变。在菜谱中,有牡丹银耳汤、牡丹花熘片、牡丹花里脊丝、牡丹花瓣酒等。

链接

自古食花出美女

慈禧

相传慈禧为美颜养身,常以鲜花为食。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她令宫女们采摘最完整、妖艳的荷花带回御膳房,将花瓣浸在鸡蛋、蛋汤调好的淀粉糊里,再炸至金黄酥脆作为点心。她还将玫瑰花捣烂,拌以红糖,经过特殊的配料加工,制成一种花酱,涂在面食点心上,食后齿颊留香。由于慈禧太后常用鲜花提取精粹用于美容、美发、润肤,她的肤发老而不衰。香香公主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塑造的香香公主,天生喜欢吃草原里的花卉,所以她成了金庸小说中最漂亮、最好闻的女人。

古代鲜花食谱养俏佳人

据科研机构测定,鲜花含有22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并含有维生素A、B、C及铁、镁、钾、锌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功能,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如菊花能安肠胃、利血气;金银花清热解毒、养血止渴;茉莉花长发养肌;梨花清热化痰;栀子花清肺凉血;玫瑰花活血理气,驻人容颜;芍药花能行血中气;月季花能消肿疗疮。

食用花卉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句就是关于食用菊花的最早记载。我国各地也有许多用花作配料的名菜,比如,广东的菊花龙凤骨、芋花烧茄子、菊花鲈鱼、桂花汤,上海的玉兰炒鱼片、霜打玉兰、桂花栗子、菊花糕,北京的炒桂花干贝、茉莉鸡脯,河南、山东等地的酱醋迎春花、茉莉花豆腐、牡丹花汤、桂花丸子等。其实用花作菜离我们并不遥远,饭桌上常见的金针菜晒干前就是一种橘黄色形状类似百合的小花朵。这里我们就从古代的食谱中选取一些经典的鲜花食谱,介绍给大家!

茉莉花食谱

茉莉花可以舒胆明目,清凉解毒。明《饮馔服食笺》记载:“茉莉花嫩叶采摘洗净,同豆腐熬食,绝品”。茉莉花的香气可上透头顶,下去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陈腐之气,对精神也有轻度镇定作用,做菜时放上一小撮,便清香宜人。

紫藤花食谱

紫藤花的鲜花瓣用糖浸渍制饼,就成了北京着名的糕点“藤萝饼”。齐云山上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人,把花采下晒干,食用时再用清水发开洗净,把腊肉切成薄片覆盖花上,上锅蒸熟,春天的味道就这样整整保留一年。

玉兰花食谱

早春,白玉兰满树白玉似的香花,仿佛阳春白雪;白玉兰的花瓣肥厚且大,若用湿面粉裹着它和豆沙放在油锅中炸,香甜可口,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玉兰片”。“玉兰片”香甜又脆,十分可口,据说还有解毒镇痛之功能。

玫瑰食谱

玫瑰花瓣单吃起来微微的甜又带少许苦味。玫瑰花用糖渍了就是着名的玫瑰糖糕,用它可做各种甜食馅的配料,其味香甜可口。红玫瑰花可与鸡腿菌、鲜笋、喇叭菌等一起炖汤,是冬季的滋补佳品。

杜鹃花食谱

花色洁白、花冠大而肉质的大白花杜鹃,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是白族用以待客、婚嫁娶丧筵席的材料。杜鹃花含有氨基酸和维生素,有润肺清喉、益气宁神、调和经血、强健大脑神经的功效。

桃花食谱

桃花是一种天然的润肤品。《太清方》中写道:“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此时采摘下桃花瓣阴干,放入粥内,常服可添娇色。

南瓜花食谱

南瓜花在乡土菜中十分常见,花朵硕大,漂洗切碎后,拌在面粉之中,煎成饼食用,或者煮粥。有些人可能觉得南瓜花素炒不够好吃,上加一点皮蛋、杞子、高汤,煮开做成汤就会鲜得多了。

菊花食谱

在诸款菊肴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莫过于“菊花炸鲮球”,就是将鲮鱼肉做成球状用花生油炸了拌着鲜菊花吃。在日本,油炸菊是一道名菜,它选用菊花、桔梗、木槿等花。在花的背面裹上薄薄的蛋衣,人锅油炸就成了松脆可口的美餐。

桂花食谱

《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能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桂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香料,桂花糖渍香甜可口,有让人愉悦的气味。可以用桂花做桂花汤圆、桂花月饼、桂花全鸭、桂花干贝等。

荷花食谱

在中式点心中常被用作香料或者馅料,在荷花盛开的时节,采其花瓣阴干煮成荷花粥,能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皮肤光滑细腻,最补女人。北京旧鼓楼大街有一家云南菜叫做“凤凰竹”,这个馆子就是做“有机菜”的,其中有一道菜是“炸荷花”,做法与名菜炸玉兰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