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平安河南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图片上画半径的软件 2025-07-27 14:00:20
ps给图片上标尺寸 2025-07-27 13:55:50

平安河南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5-07-27 07:13:51

❶ 【推荐】3个中国城镇。

桂林山水
广西桂林市是世界着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山水是指广西东北的漓江沿岸,北起兴安南至阳朔,以桂林为中心的岩溶风景区。地貌上属于峰林溶蚀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地带,是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在江岸和平坦地面上,矗立着一座座峭拔奇特的峰峦,“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这些山峰有孤峰拔地而起,如独秀峰,犹如擎天大柱矗立于桂林市中心,高60余米,古人题之为“南天一柱”。伏波山屹立江边,大有迂波回澜之势。桂林诸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象鼻,似飞龙;如军舰,似芙蓉;如卧佛,似书童;如玉女梳妆,似耕作老农等自然雕塑。因此,它们多以形象得名,如象鼻山、老人山、猴山、骆驼山、宝塔山等。秀丽的漓江发源于桂林市北苗儿山,自北而南流经石灰岩地区,泥沙含量极低,据测每吨水含泥沙仅67克,因而清澈碧透,逶迤流转于千峰万壑间,映得群峰碧翠,倒映清明,舟行江中宛如画中游。溶洞幽雅深遽,仅桂林市区144平方千米内竟有洞穴300余处,大小、深浅、形状各不相同,以芦笛岩、七星岩最为着名。洞内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古人用“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洞相通”来形容桂林的奇穴异洞。同时,洞内又有许多历代诗文题刻等人文景观,更增添了游览内容和情趣。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风景,随着季节、早晚、晴雨的不同,又能变幻出各种意境不同的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无怪乎历代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诗句来描绘赞美这里的山光水色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就这点在东西方上认识是大致一样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在中国也同样是如此,那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香格里拉最先兴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一战过后,二战待发的时候 ,此时的西方经济不是很繁荣,人民普遍处在一种心灵迷漫的状态中,这点可以从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会背景方面的佐证。人们普遍希望富强、繁荣,只是现实中 却还不能够得到这种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灵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线》出现并引起轰动的深层次社会背景。一如当今现实的社会中反腐巨片及清宫秘史的热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心情。话题撤远了。回归正题,这当中首先要说的是:A、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实。因为詹姆斯·希尔顿是个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他的小说的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而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的研究的,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国的丽江古城里,只是被当地的淳朴人文、厚重历史、多样民俗所深深吸引,一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恋恋不舍的离开。C、还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说的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那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无法返回了,无法找到旧时的道路了。D、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为其,因为藏传佛教在中国的雪域高原上广为流传。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静观。基督教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 同样存在,西方的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从事此项活动,现今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着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文中也提到他的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综合以上几点,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其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段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概因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此川滇藏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峡、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亚丁)、四川泸沽湖、贡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阳谷(四川得荣)、乡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脱、雅鲁藏布江这一大片域。这一带的风景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总体一致,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很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体提到某个地点。
现在云南有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于2001年批准更名而来的。这倒不是说书中说的香格里拉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当地政府出自开发旅游经济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策。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云南可以说是很早就认识到开发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会。他最早提请中央政府批准香格里拉的更名,当四川政府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的时候,香格里拉的名称命名已经不可更改了 ,于是四川政府就 在四川境内的稻城亚丁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这还不够,还将稻城亚丁加个前缀—最后的香格里拉,这还不够,还将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称授予稻城亚丁,因为县级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该,于是就在四川境内以香巴拉的名称来称呼稻城亚丁。这是一段国内香格里拉的纷争的由来及内幕。当然说这么多的香格里拉,将我们本土生产的桃花源给遗忘在一旁很不 应该,当然中国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能够左右世界经济的时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优势不一定能够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国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天涯海角
门票说明:
散客65元,对旅游团队或持有效证件的教师及60——70岁老人实行团队门票60元;对大、中、小学生、1.2——1.4米儿童实行优惠票35元;对1.2米以下儿童、70岁老人、残疾人不随团的现役军人、记者凭本人有效证件免费入景区。每天早七点至晚七点开放。景区内观光电瓶车15元往返。
交通指引:
自驾导航:
天涯海角风景区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背包指引:
[1]有3路公交车可到:
1、市区任何一地点乘当地2路、4路中巴车至终点站,再转乘泰和旅游专线巴士(5元/人)
2、可在市内乘座“天涯”“南山”等字样的中巴车直达(3-4元)
3、由市区乘出租车(25-30元);包车(150元)。
自助提示:
从大门走到南天一柱约有2.5公里多,可步行或乘坐景区内的电瓶车,游览需要2小时。
天涯海角气候与最佳旅游时间:
三亚阳光充足,长夏无冬,素有天然大温室、绿色聚宝盆之称。这里气候温和,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5度,年平均海水温度25.1度,冬季海水最低温度22度,适宜四季潜水和开展各类海上运动。
最佳浏览线路:
进大门直走到海边的八角广场,沿海边向右走到电瓶车的终点站下海滩,沿海滩往前走,就是“海判南天”、“南天一柱”,再沿沙滩前行约300米就是“天涯”、“海角”石。返回时可走“天涯路”林荫小道。
景区介绍:

天涯海角风景区位于三亚市区约23公里的天涯镇下马岭山脚下,前海后山,风景独特。步入游览区,沙滩上那一对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长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两石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样,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 这里融碧水、蓝天于一色,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诗如画。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滨,为海南一绝。
在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的,“天涯海角”在中文里的意思是世界的尽头,代表遥远的地方,所以这里被帝王当做流放地,很多犯错的官员都曾流放到这里,这片曾被认为是荒凉、遥远的土地现在却是美丽、浪漫的代言词。
来到天涯海角景区,除了游览观赏到自然与人文景观外,相信每个人都会触发各种各样的联想和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亲情,“爱你到天荒地老,陪你到天涯海角”的爱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悲哀,“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慰籍,“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的超然,以及“海阔天空”的心态等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正是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所在。
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有胜收,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电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什么古人把这里定为天涯海角呢?长期以来,一直是难解的历史之谜。近年经过多方考察,这一历史之谜已经揭开。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 “ 海判南天 ” 四个大字, “ 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 ” 。由此 “ 海判南天 ” 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间,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亚)知府程哲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另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了。
传说:“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天涯石天涯海角除了有闻名遐迩、让人抚今怀古的摩崖石刻群外,现在还包括历史名人雕塑园、笆篱凝霞景区、滨海摩崖石刻和 “ 天涯路 ” 等几大区域,以原始、自然、古朴为主要特色。历史名人雕塑园建有十几尊塑像,缅怀追思对海南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笆篱凝霞景区,婀娜摇曳的椰树在艳阳、晴空和大海的衬托下,展示着海岛特有的热带风情。海天自然景区,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塑造出千姿百态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于海天之间,笑傲惊涛骇浪,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拾级而上登台望远,但见沧海泛波高天流云,一派海阔天空的景象。穿行于林荫 “ 天涯路 ” ,观石、赏花、听溪,各种奇石异木和高山流水、百川归海等园林景观营造的生态氛围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连忘返。
每年一度的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都会在天涯海角景区举行,2008年已经是第12届了

❷ 邮票上都有哪些凤文物

作者:张雨义

7月29日,中国邮政发行《凤(文物)》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图案内容分别为:新石器时代玉凤、西周晋侯鸟尊、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唐金凤、明缂丝凤穿牡丹团花、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邮票规格为30×40毫米,齿孔度数13.5度,整张枚数为16枚,整张规格为150×195毫米,全套邮票面值为7.80元。

凤,即凤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鸟禽和太阳、风等多种元素融合而创造的,具备达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洁、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代表,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喙、孔雀的尾。《尔雅·释鸟》郭璞注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凤居百鸟之首,是吉祥、美好、和平的象征,亦是封建时代皇后的代称。

2017年为中国的农历鸡年,民间传说中的凤是一种仅次于龙的图腾动物,在“血统”上,也与鸡近缘。《山海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凤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从形态类别分析,如果真有凤的话,它只应该属于鸡形目的禽类,凤是鸡的文化转型,鸡是凤的世俗化身。

凤是中华先民的古老图腾,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演进,承载了不同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内涵,发展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性符号。凭借华美的外表和刚健的品格,凤成为传说中的神?祥瑞,现身世间,寓意天下安宁。

中国是凤文化的发祥地。凤鸟图案在历代器物中常见,至今尚有众多凤鸟造型、纹饰的文物存世——从红山文化的玉凤,到盛唐时代的灞桥金凤,再到清中后期的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凤文物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产地遍及南北数十省份,材质包含玉器、金银器、陶瓷、书画、织绣等各项门类,功能覆盖礼器、乐器、生活用品等不同类别,正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凤文化凭借着历代文物源远流传、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ps://iknow-pic.cdn.bcebos.com/0df431adcbef7609687eea5625dda3cc7dd99e85">

《凤(文物)》特种邮票是2000年发行的《龙(文物)》的姊妹篇,因为龙与凤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这两套邮票堪称一个系列,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邮票选取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中国凤文化的六件文物,并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特征,首次在同一套邮票中使用六种不同的印制工艺,将凤文物的精彩风貌予以完美再现,使这套邮票极具美感和特色。

第一枚玉凤,使用玉石粉工艺还原票面玉器的自然光泽和温润效果,体现了古玉独特的东方神韵。这是中国邮票第一次抹上粉。第二枚晋侯鸟尊,特别邀请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雕刻师进行创作,用细腻的雕刻线条将青铜器斑驳的纹饰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枚青釉凤首龙柄壶,使用三维压凸工艺以突出瓷器的质感和体积感。第四枚金凤,使用压凸和热烫工艺将金属膜附着于上,还原了文物的华贵风貌。第五枚缂丝凤穿牡丹团花,使用局部冷烫工艺,再现了团花“通经断纬”的高超技艺。第六枚青花凤穿牡丹纹罐,使用了光油工艺,画面细节丰富、层次清晰,呈现出完美的“宣德蓝”。

此套邮票体现了凤图案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展现了不同材质上凤图案的表现形态,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另外,该套邮票综合采用了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和荧光喷码等多种防伪方式,由王虎鸣设计,白金雕刻,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

《凤(文物)》特种邮票上的玉凤,1955年出土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距今约4800—4400年,开启凤纹之先河,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凤体形修长、造型秀美、姿态活泼、技艺精湛、构思巧妙,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琢玉技艺的最高水平。

晋侯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是西周时期第一代晋侯的宗庙祭器,古青铜器中的精品,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被誉为该院的“镇馆之宝”。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

青釉凤首龙柄壶,是国内波斯风格图案凤首壶中唯一完整的孤品,唐代宫廷御用瓷壶,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灞桥金凤,通体由黄金打造,造型与工艺堪称唐代金银器之翘楚,现藏于西安博物院。金凤头顶花冠,昂首挺胸,双翼展开,两足蹬地,羽毛随风飞拂,尾部勾卷,尾羽为串枝叶形,层层向上。凤首、翅、尾、足极富动感,将金凤腾空欲起的瞬间刻画得生动形象。

缂丝凤穿牡丹团花,通经断纬的明代缂丝技艺造就出一派云天福海的场面,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对凤凰在牡丹花与桃花丛中遥相呼应,上接云天、下连福海,一派富贵喜庆之气。地部以捻金线织造,纹部运用了“缂鳞”、“掼”、“勾”、“木梳戗”等技法,配色鲜艳明洁,构图饱满,是一件难得的缂丝佳作。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罐高37.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5.4厘米,是凤纹展示面积最大、图案最完整的清代青花瓷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底款。此罐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把凤看成是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的象征,把它视为吉祥鸟,因此凤也就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经常出现在绘画作品或各种器物上,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中,可窥见一斑。

1954年8月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是“漆奁、漆羽觞·战国漆器”,邮票的左侧(邮票名标为漆奁)是1952年长沙市颜家岭乙35号墓出土的狩猎纹漆樽,该器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构图分为五栏,其中第一、三、五栏为变形凤纹图案,第二栏左侧有两兽在搏斗,右侧两猎人持箭,第四栏有一人牵猴,两兽前后追逐。这是我国邮票中最早出现的凤凰。

1979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的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其中有1949年出土于长沙战国楚墓的《人物夔凤帛画》图案。凤凰造型十分优美,举颈扬首,张喙开目,展翅翘尾,前肢弓,后肢蹬,呈现一种朝气充盈、勃勃向上的矫健之美。

1992年12月4日,正值现行宪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编号为1992-20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992)》邮票,由卢天骄、潘可明设计,影写版印刷。画面为一对金色凤凰在广阔天地间由东向西,由西向东地围绕着宪法上下飞舞,寓意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2017年4月9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红山文化玉器》特种邮票,第二枚“玉凤”和第三枚“玉人”均出土于辽宁牛河梁遗址,属于首次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新器型,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中,玉凤曲颈回首,羽翅层次分明,线条优美流畅。玉质为淡青色软玉,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羽毛以阴线刻划,整体雕刻非常精细,体态表达有层次,线条优美流畅。

从上古时代到文明时代,龙凤文化始终是各民族共同信仰的标志,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更是老百姓寄寓美好愿望的精神依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龙的地方就有凤,两者在一起事物就更加和谐完美,如我们所说的“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

1979年3月29日发行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特种邮票第一枚“龙凤引魂升仙帛画”、1981年2月19日发行的《宫灯》特种邮票第三枚“龙凤灯”、1985年2月28日发行的《花灯》特种邮票第二枚“龙凤呈祥”,图案中都绘有龙与凤。

1981年4月15日,为弘扬我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T62),全套六枚,其中第四枚和第五枚分别是元代的《双凤纹罐》及《龙凤纹扁壶》,面值分别是8分和10分,两件文物均属于稀世珍品。器皿造型上的龙纹,张牙舞爪,矫健有力,再配以旁边绘就的云纹,宛若矫龙戏云海,十分生动,使人有云气扑面而来之感。而凤纹则线条简朴而酣畅,尾翼飘飘,翅击长空,在云纹的衬托下,更显其潇洒大方的姿态。

凤凰崇拜是建立在动物崇拜之上的神物崇拜,是动物崇拜的升华。鸡、鹰、燕、鹤、乌鸦、鹌鹑、孔雀、鸳鸯、天鹅等许许多多的鸟禽,都进入了凤凰的融合过程,成为凤凰的取材对象。2004年至2006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鸟》普通邮票九种(枚),2008年又发行同主题特种邮票一套六枚。这些邮票上印的都是中国特有鸟种,而且是珍稀鸟类、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红腹锦鸡、白尾地鸦、黄腹角雉、黑额山噪鹛、藏?、台湾蓝鹊等。这些中国鸟,都是凤凰的融合对象,以其形象为图案的邮票,也都堪称“凤凰邮票”。

❸ 任长霞丈夫45岁去世后与妻子合葬,他们唯一的儿子如今怎么样了

今天我们不谈演员导演,也不谈歌手明星,我们要谈一位英雄人物,她就是中国警察界的英雄——任长霞。

当时任长霞去世时,她唯一的儿子还不及17岁。如今16年过去了,她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如今的他怎么样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的儿子卫辰尧,如今也当上了一名人民警察。在任长霞去世后的一年,他就选择了任长霞所学专业,他的儿子想要继续为母亲完成她的梦想,继承她的事业。希望他可以像他母亲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