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圆周率日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腹部主动脉在哪里图片 2025-05-03 01:08:31
qq群背景图片沙雕 2025-05-03 01:08:23

圆周率日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5-05-02 14:23:08

⑴ 六年级科技手抄报

今天已经星期一了!回答如下:

素材: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让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所以说,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

图片:

⑵ 作文素材之“传统文化”

关注公众号:九图大语文,每日更新最专业、实用、新颖的作文素材及语文学习资料。

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兴文化才能兴国运、强民族。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潮流,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华传统文化热潮。如今,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了年轻人肩负的使命。以下内容,将从多个角度提供一些作文素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传统文化的价值。

好句积累

1.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
可用于表达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应变通趋时,把握时机,与时俱进。

2. “合则强,孤则弱。”——《管子》
可用于表达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吸收融合不同文化优点,将自身文化发扬光大。

3.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可用于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时,应继续发扬包容特性,这样方能发展壮大。

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可用于表达不同文化间虽有差异,但仍能和谐共存。

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可用于表达在学习不同文明时,应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

6.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
可用于表达传统文化中仁爱友善的特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7.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可用于表达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

8.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
可用于表达不同的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9.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
可用于表达传统文化应随时代变化而创新,焕发新色彩。

10.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无名氏
可用于表达任何文化文明都有其长处和优点,值得尊重和珍惜。

1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可用于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繁荣成长的根本。

12.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原道》
可用于表达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开拓视野,以包容的心态接触并接纳更多文化。

1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可用于表达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中长大,可能无法意识到其全面。

1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可用于表达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必然会有新的创新。

15.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观书有感》
可用于表达我们今天形成的文化氛围,是传统文化持续提供养分的结果。

16.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格言联璧》
可用于表达文化的传播交流不会受山海限制。

17.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默觚下·治篇》
可用于表达文化传统具有独特性,不同文化国家应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18. “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也。”——《致秋壬林书》
可用于表达传统文化是爱国之心形成的土壤。

好用观点及素材

(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土壤,是最深厚的软实力

1. 人物事例素材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在科学知识水平上领先西方。中国有许多早于西方的重大发明和发现,如勾股定理、子午线测量、圆周率计算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观点论述素材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未曾中断,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其“根”“魂”延续至今。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与日俱新。

(二)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抗击风险挑战的强大力量

1. 人物事例素材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的效果显着。央视网制作的特别节目展示了中医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2. 观点论述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撑。它倡导的家国情怀、关爱生命、自强不息和守望相助等价值观,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彰显。

(三)在创新中发展,在保护中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时代风采

1. 人物事例素材
通过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将新技术新理念与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巧妙输送给观众。故宫等机构通过多种创新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如制作综艺节目、发行音乐专辑等。

2. 观点论述素材
在创新中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在继承和创新中接着讲下去。既要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影响力。

(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态度

1. 人物事例素材
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历史。《论语》等儒家经典远播海外,影响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2. 观点论述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心态,与世界文明进行交流和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