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竖琴,扬琴,古琴,古筝,谁能帮我区分一下,最好有图片辅助。
竖琴是弹拨乐器,外形像弓,张弦很多,没有共鸣箱体,顾名思义要竖起来弹。扬琴是击弦乐器,要靠一个小棍子一样的东西(琴棒)来敲击琴弦发声,有共鸣箱体,大致程扇形,但有多种形制。古琴,又叫七弦琴,总共7跟弦(最早5弦,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比较小巧,没有码子,形制很多。古琴最早使用的是文字谱。古筝,比较大,现在多为21弦,也有25弦的。古筝有共鸣箱体,并且有码子,琴弦与面板通过码子传声,声音洪亮,音域广,表现力强,有东方钢琴之称。古筝最早使用工尺谱还有二四谱。
⑵ 求故宫古琴扫描图 斫琴之类的 详细图 数据要清晰
故宫古琴:
《故宫古琴之宝琴峨嵋松.doc》
《故宫古琴之龙门风雨.doc》
《故宫古琴之清籁.doc》
《故宫古琴之万壑松.doc》
《故宫古琴之月明沧海.doc》
《故宫古琴之云外钟声.doc》
《台北故宫藏古琴考辨.pdf》
《郑珉中先生说古琴.pdf》
《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蠡测偶录集——古琴研究及其他(郑珉中).pdf》
《【琴文珍萃】故宫专家说——郑珉中先生说古琴.txt》
《《与古斋琴谱》卷二 斫琴.doc》
全部文件已发,请收。
⑶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图片大全
琴和筝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为了区别其它乐器,故在前面加个“古”字,称为“古琴”、“古筝”。琴和筝除了是器乐外,更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
一、认识古琴和古筝外观
九 、古琴和古筝价格
初学者在购买琴或筝时,宜选择中档价位的琴,太便宜的琴音色不好,且用的时间不长,而太贵的琴对于初学者来讲又没有太大必要,此类琴的购买者大多为专业演奏者。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常情况而定,价格越贵,肯定乐器的各方面条件都要好一些。
古琴的价格差别较大,尽量购买知名斫琴师的琴,如倪诗韵的琴。
古筝的价格大至分为一千至五千多,购买时尽量选择专业厂家。
选购买时若有专业人士帮着挑选是最好了。如果没有,建议购买时以音色好坏作为考虑的条件,而不要太多的注重外表装饰。
十、古琴和古筝哪个好学?哪个更容易?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琴与筝都是中国的传统器乐,但两者之间的音色差别非常大,古琴沉静古朴,古筝婉转清越,因此有“古琴悦心,古筝悦耳”一说。在选择学习前,建议多听一听曲子,多看一看演奏视频,看看自己到底喜欢哪个音色。只有自己喜欢,才能坚持学下去。
对于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来廛,在工作学习之余,花点时间去学习琴或筝,是自身追求完美、表现自我的过程。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而且对自身良好气质与修养的塑造也有极大的帮助,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两者入门都非常简单,通过简单的识谱和指法入门,即可掌握些基本技巧,演奏些好听的曲子。如果想演奏的更好,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不断练习。除了纵向的技法上的突破,更需要横向的文化修养。弄清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的放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也很容易找到相关教学视频。但不管学琴还是学筝,水杉建议尽量找老师学,自学容易走弯路,以后很难纠正。
古琴和古筝学习其实也并非单选题,两者有不同,也有相同。现在不少琴家即会弹古琴,也会弹古筝,更有还会弹瑟琶、二胡等等多种器乐的。不过初学时应选一门器乐学,到掌握到一些技巧后,在考虑学习另一件器乐。
⑷ 李清照的中禾琴和正吟琴分别是什么种类的古琴,有图片吗
中禾琴:全琴题刻书法潇洒得体,琴面与琴底衔接处有33裂过重修的痕迹,琴音色清纯明亮,实为难得的珍品,收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名琴荟萃"中。资料表明,很可能是的清照的琴。
2.正吟琴,神农式,据传此琴原为李清照遗物。琴背原刻两行阴文鎏金隶书楚词体诗句:“囗山之桐,斫其形兮,冰雪之丝,宣其声兮。囗囗囗囗,和性情兮,广寒之秋,万古囗兮。”文字十分俊美。("囗"指不能辩识的字)
⑸ 谁能帮我找一张古风图片,阴雨天,一人在树下(或者什么什么的地方)弹着古琴。。。要图片上没有什么多余
这些图片希望你满意,望采纳!O(∩_∩)O~
⑹ 求 古琴制作图纸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斫琴我的体会:一是先择自己喜欢的名琴,然后琴面琴背都扫瞄成图片文件,用图像软件,按介绍的尺寸进行原大还原,然后分割成A4纸能装下的数段分别打印出来,事后再拼接成整图,如你有宽幅打印机此步可免:
二、通过设计的古琴琴型尺寸、琴体全长和隐间长度的两个数据弄准;然后依设计的古琴琴型尺寸长宽,在底嫌薯板材制出琴底芹锋者,依底板尺寸制琴面板,其次要精确十三个徽位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琴面孤度和琴内艚腹的深浅厚度,要根据制琴的木材桐、梓、松、杉、杨、柳、楸、椴、桑、柏等木材的特点而定;
去分享文松老师的基吵古琴制作纪实
http://dahtai.com.tw/donsiau/kuchnmake/make1.htm
⑺ 中国古代所有乐器的名称和图片
古琴
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参见网络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为五弦之琴,或云为神农(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纲鉴易知录》:伏羲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绠桑为瑟。《说文》:琴,苞牺氏所作弦乐也。《帝王世纪》:神农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琴发明的地点在今鲁西豫东地区(伏羲之都在今河南淮阳,神农之都在今山东曲阜)。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 “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古代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⑻ 古琴是什么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着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着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着”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最后给你一个古琴的图片吧,希望能帮助你对古琴有所了解。
⑼ 中国古典乐器有哪些 附带图片谢谢~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
“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包括钟、铃、镈(bo)、镛、铙(nao)、笙钟、颂钟等;
“石”类包括玉磬(qing)、、笙磬、颂磬、鸣球等;
“土”类包括埙(xun)、缶(fou)等;
“革”类包括县(xuan)鼓、鼗(tao)、应鼓、搏(bo)拊(fu)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木”类包括圄(yu)、柷(chu)等; “匏”类包括竽、笙、簧等;
“竹”类包括箫、龠(yue)、笛、篪(chi)等。
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金”类包括铃钹、铁板;
“贝”类包括螺贝;
“丝”类包括大匏琴、独弦匏琴、小匏琴、鼍(tuo)首筝、凤首箜篌、龙首琵琶、云头箜篌;
“竹”类包括横笛、两头笛;
“匏”类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类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类包括牙笙;
“角”类包括三角笙、两角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