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墙绘素材.黑白头像
找剪影图片就可以
2. 海贼王索隆的黑白素描素材 大图 就像这种的 要大要清晰
索隆黑白素描图:
相关介绍:
索隆人称“海贼猎人”。2年前登陆香波地群岛的11位“超新星”其中的一员。同时也被人称作“极恶的世代”中的一位。
东海霜月村出身,是使用三把刀战斗的三刀流剑士。立志成为世界第一大剑豪。之后加入“草帽一伙” ,随着“草帽一伙”以成为世界第一大剑豪的目标旅行。
(2)国粹黑白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素描通常采用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等。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和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素描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带色彩的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
3. 求PS达人将实物图P为黑白的素材图(花纹和镜子边缘为黑,其余为白)
转黑后,再使用最大值,最小值,可以提出线条状效果吧
4. 最漂亮的纯黑白抗疫手抄报 最漂亮的手抄报
我在抗疫中成长手抄报
2020抗疫防痨守护健康手抄报图片素材大全
童心抗疫手抄报黑白
《抗疫稿橘手抄报》
小学生抗疫英雄手抄报简梁掘单又漂亮
童心抗键渣团疫手抄报黑白
童心抗疫手抄报黑白
5. 黑白图形
黑白可闷颤迅以翻作 black-and-white
图形的翻译太多了,要看你翻的这个词具体是什么领域的
图形:
graph
graphics
logo
patterning
figure
delineation
trace
epure
artwork
drawing
pattern
diagram
figures motif
这些词都是表示图形的
但是,每个词蚂此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最常用的应该是:
black-and-white drawing 一般表示画面的
black-and-white figure 一般表示影像 印象 之类的
还有问题也可发信息给洞谈我
6. 初学者求木版画素材,要简单的黑白两色的,谢了
你是初学者,可以临摹一下。你在网络图片搜索黑白木刻,就可以了。我是版画专业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参考网址:网络图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word=%BA%DA%B0%D7%C4%BE%BF%CC&s=0#pn=0
7. 国粹麻将已席卷国外,为什么说麻将是中国的国粹
因为麻将不但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所以说它是我们的国粹之一。
我国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着的“麻将经”。其中的内容和现今的麻将差不多。
麻将的发展过程不在赘述,从这里已经看出,麻将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将他称为国粹也就一点也不过分了,不过,从另外一方面看,中国人好赌,也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的。
麻将,起源于中国,粤港澳及闽南地区俗称麻雀,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娱乐用具,一般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北方麻将每副136张,南方麻将多八个花牌,分别是春夏秋冬,梅竹兰菊,共计144张。
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的戏娱用具。纸牌开始共有60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7)国粹黑白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玩法过程
洗牌:把牌全反扣过来,使牌面朝下。玩家双手搓动牌,使牌均匀而无序地运动,称为“洗牌”。
码牌:洗均匀之后,每人码36张牌,两张牌上下摞在一起为一墩,各自为18墩,并码成牌墙摆在自己门前,四人牌墙左右相接成正方形。
开牌:国标麻将中,庄家掷骰,两颗骰子的总和所得的点数就是开牌的基数。以庄家为第一位,按逆时针方向顺序点数,数到点数的位置为开牌的牌墙。从右向左依次数到与点数相同的那一墩,由庄家开始抓下两墩牌,下一家再按顺时针方向顺序抓牌,直到每个人抓3次共12张牌,再由庄家跳牌(隔一墩)抓上层两牌,其他人依次各抓一张。庄家共有14张牌,其他人各有13张牌。
理牌、审牌、补花:分类整理手中的牌,整齐排列,审视牌势。如手中有花牌,首先由庄家补花,即是从牌墙的尾端取一张牌。另外三家依次逐一补花,若补回来的是花牌,则待该轮完结后再补。
行牌:行牌即是打牌进行过程。由庄家打出第一张牌开始,此过程包括抓牌、出牌、吃牌、碰牌、开杠(明杠、暗杠)、补直至和牌或荒牌。
8. 儿童画教程|色彩与图案的设计与搭配《国粹京剧的魅力》
1.课程类型 创意装饰练习课程
2.参考课时 90分钟
3.工具材料 记号笔、水彩笔、卡纸、剪刀、胶水
课程构思
小朋友们,你们有看过京剧吗?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是我们东方艺术的瑰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价值。你知道吗?京剧的服饰色彩继承了民族艺术的色彩装饰传统,具有纷繁华丽、和谐鲜明的艺术特色;京剧的头饰也是美的让世人惊艳,有美丽花朵、宝石等等装饰,运用五彩缤纷的光缎、绫、绢及丝绒做成,是不是非常的漂亮呢!每一件服饰、每一个配饰的制作过程是经过精心打造的,体现出了京剧艺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以京剧里的人物为主题展开创作,仔细观察人物的服饰、头冠以及其他装饰花纹的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并添加不同的图案装饰,注意色彩搭配、人物神情动态。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小朋友们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也锻炼了小朋友们的综合创作能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参考的教程吧!
情景描述
京剧的表演五彩纷呈,精彩奇特,深深的受到人们的喜爱。你瞧!舞台上的京剧演员正在表演呢!她画着精致的妆容,穿扮着美丽的服饰、华丽的头冠,每一个神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画面郑仔中,你会表现一个怎样的京剧角色呢?她穿戴着怎样的服饰和头饰呢?服饰上有哪些漂亮的花纹呢?展开大胆的创作在喊历汪画面中进行表现吧!
课程重难点
1、欣赏京剧的图片素材,感受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
京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欣赏京剧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感受京剧中人物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让孩子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文化素养。
2、欣赏京剧人物的素材,感受其造型、色彩美,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
通过参考京剧的人物素材,说一说人物的特点,观察他们的服饰、头冠以及其他装饰花纹的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大胆的表现出服饰上不同的花纹,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表现出京剧人物的艺术特点。
绘画教程
准备一张白色素描纸
用铅笔画出一个圆形
在画面中表现出京剧人物的形象
装饰出人物的头饰
以及其他装饰
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
准备蓝色、红色的水彩笔
将头饰进行描绘
注意色彩的深浅变化
然后对人物服饰进行描绘
表现出服饰鲜艳明亮的色彩
对画面的色彩进行整体描绘
注意色彩的变化
突出京剧人物的艺术特点
准备高光笔
在头饰上画出大小不同的点进行装饰
让画面更加精彩、美观
组织不同的线条
表现出人物服饰以及折扇上的花纹
调整画面细节部分
呈现出丰富、美观的画面
将表现好的画面沿着边线剪裁下来
然后粘贴在一张正方形的红色卡纸上
在中国红的衬托下
画面的色彩感和装烂粗饰感更加强烈浓郁
课后点评
9. 我国有哪些国粹
1、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2、中国画
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国画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
3、中医
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四诊”;中医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纲来辨证,就是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归纳和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印证彼此力量消长等情况。
(9)国粹黑白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中国四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和武术。
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者绝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李嫌如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武,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我们修习武术,是让我们从身哪启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满安全感,精壮神足,具有安然自胜的实力。这是我族历代沉淀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宝。
10. 国粹有哪些
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共有20大国粹,这20大国粹是:
1、《易经》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创制(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伏羲所创的八卦称之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农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殷商末年出现了《周易》。由此可见,《易经》这部哲学经典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三位伟大始祖伏羲、神农、轩辕黄帝共同开创完成的。《易经》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孔子为易经作《易传》。《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着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2、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或聃(因而人称老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着有《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共81章。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着作,老子的《道德经》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老子的《道德经》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也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所着的《道德经》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老子的《道德经》是宇宙中的最高智慧。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老子为中国、为全世界所奉献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财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继伏羲、神农、轩辕黄帝之后,中国的高智慧圣人。老子也是世界最高智慧者。我认为: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中国2500年前的老子那里汲取智慧。
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着。《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因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态耐氏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就是中医的鼻祖。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
4、中华衣装(汉服或华服)
中华衣装,也称华夏衣冠,也就是“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帆散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随后各朝代的汉服虽有局部变动,但其主要特征不变,均是以汉代为基本特征。汉服(华服)是非常美丽的服装,汉服(华服亩弯)最能体现汉族人儒雅内秀、神采俊逸、雍容华贵、美丽端庄的气质。
5、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聪明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创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代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限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认识中国是从认识丝绸开始的,因而最早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认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
6、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叶的饮用和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着《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因此,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是中国的茶叶鼻祖。神农不仅是中国的茶叶鼻祖,同时,神农也是全世界的茶叶鼻祖。茶叶,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饮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饮料。茶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
7、瓷器的制做技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8、中国画(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9、书法
中国的文字(汉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朝时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从东晋到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到了唐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到达成熟,并且繁荣。中国的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中,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正楷。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书。中国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大书法家。其中,东晋时代的王羲之是中国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流传千古,天下闻名。《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10、古琴、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音乐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必修之艺。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孔子酷爱弹琴;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古琴是最高雅的乐器。古琴十大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兰。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11、围棋、中国象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围棋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围棋是我国古人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因此,围棋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中国人所发明的围棋,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令人惊奇的是,中国的围棋也非常符合现代科学(天文学、宇宙学)的原理与自然规律。围棋的规则是非常简单的,在所有的棋类中,围棋是规则是最简单的。但是,围棋的棋局又是非常复杂的,千变万化,以至无穷。中国的围棋包含着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中国的围棋奥妙无穷。围棋是非常绝妙的发明。
12、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一般是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文房,也就是书房。笔、墨、纸、砚这四种基本用具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之为“文房四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质量最优的当属: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因此,“文房四宝”一词也可以是专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位于浙江省的最北端、太湖的南岸。湖州自古就生产优良毛笔。自元朝以来,湖州生产的毛笔为天下最佳者。也就从那时起,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湖州毛笔简称“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毛笔的代名词。徽墨,产于安徽的徽州。徽墨的制造中心在绩溪、歙县、屯溪这三个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尤其是绩溪县,徽墨制造业极盛。
“天下墨业在绩溪。”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泾县古时属宣州管辖,所以,泾县所产的纸称之为“宣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制造宣纸的原料是生长在安徽宣州一带的青檀树的树皮,因青檀树皮的纤维非常洁白,因此,造出的宣纸非常洁白细密。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再加上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就是宣纸中的珍品,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传说宣纸的发明者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宣纸的生产中心是泾县,制造宣纸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配以部分稻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宣纸是中国古代文人进行书法、绘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用品。中国古人有“敬惜字纸”的良好传统,表现出中国古人对文字、文化的尊重和对宣纸的爱惜。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广东肇庆在唐代时设为端州,所以把出产于广东肇庆的砚称之为“端砚”。歙砚,产于安徽省古歙州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等地。歙砚与端砚齐名。洮砚,洮河砚的简称。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一带。澄泥砚,是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的,因此,澄泥砚的制造材料是泥,而不是石。实际上,澄泥砚是一种用泥土烧制的陶器,这是与前三种砚不同的地方。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唯有绛州澄泥砚是泥砚。它与端、歙、洮砚齐名,称为“三石一陶”。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历史悠久,当时曾被列为“贡砚”。后来明朝灭亡后澄泥砚制作工艺就失传,失传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艺人历经千辛万苦终将澄泥砚恢复生产后,绛州澄泥砚又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重新成为古城绛州的一大地方特产。中国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中国的文房四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13、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于中国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创立者为张道陵,张道陵原名张陵。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后代。张道陵创立了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师道”),因此,张道陵也被尊称为“张天师”,其后代世袭者也被称为“张天师”。道教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祖,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道教的理论指导思想。
14、中国建筑、中国园林、客家民居
15、武术、太极拳、气功
16、昆剧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属明代四大声腔之一。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江苏昆山)、弋阳腔(江西弋阳)、海盐腔(浙江海盐)、余姚腔(浙江余姚)。这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剧是在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昆剧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剧(昆山腔)的创始人为顾坚。顾坚,元末明初戏曲家,昆剧鼻祖。顾坚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明末伟大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是江苏昆山千灯镇人)。元朝末年,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剧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腔。江苏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梁辰鱼对推广和改革昆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为昆剧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昆剧的上演剧目中,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其次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世后代。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昆剧的唱腔委婉细腻、新丽流畅,非常好听!有“水磨腔”之称。昆剧艺术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许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17、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筷子
中国烹饪(中国菜):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八大菜系:粤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闽菜、鲁菜。中国节日饮食文化: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18、针灸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19、对联、灯谜、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取杯饮酒。曲水流觞这种游戏非常古老,有数千年的历史。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记录的就是在浙江绍兴兰亭一带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过程。
20、中国结、剪纸、刺绣、黎族织锦(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