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中国铁路桥梁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男的玩手机睡觉图片 2025-09-19 19:23:18
中秋图片唯美真实 2025-09-19 19:06:44

中国铁路桥梁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3-03-24 04:19:05

❶ 中国桥的资料(包括在建,建好有代表性的,毁灭的等)

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省蓝田县蓝峪水上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一个代表。《诗经·大雅·大明》第一次记叙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专供帝王使用的浮桥。长江、黄河上曾设过近二十座浮桥。第一座黄河浮桥建于公元前541年临晋关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杀害,乘车逃奔晋国途中所建。第一座长江浮桥是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建造的,桥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间的江上。

吊桥首创于我国,吊索由藤索、竹索发展到铁链。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铁链吊桥,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桥始建于东汉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为世界少有。

灞桥、洛阳桥、安平桥、虎雹顷扒渡桥、绍兴八字桥、阴平桥、程阳桥等是木、石梁桥的代表。西安灞桥建于汉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桥,它用四段圆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间还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组成一座轻型桥墩,墩台上加木梁并铺设灰土石板桥面。是石柱墩的首创者。

“闽中桥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别是南宋)闽中地区大量建造石梁桥的真实写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桥,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长桥就有四五座。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宋绍兴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长约2.5公里,故又名五里桥,用花岗石砌筑,为我国现存最长古桥。1240年建成的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它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吨,即使在今天要开采、运输、架设这样的石梁,也是源昌十分困难的。1979年5月,我国有关部门发现现存最古老的石梁桥——晋江县大桥和小桥,这两座桥均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绍兴八字桥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桥,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证了水陆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桥,建于1916年,全长64.4米,分四个桥孔,每孔净跨12.2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桥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而上,如翼欲飞,宏伟壮观。整座桥梁建筑不用一颗铁钉或其他铁件,均采用榫槽结合或竹木梢钉,但结构联系却十分牢固。程阳桥精湛的建桥技术充分显示我国侗族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川灌县的珠浦桥是竹索桥的代表,它位于着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江的内外两桥,长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径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细竹篾编织而成,桥的两端和中间石室中,安放绞竹索和木绞车等设备,桥始建于宋代以前,历代时毁时修。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建成于1706年4月,净跨100米,净宽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铁链9根底索承重,两边各放二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平均由890个扁环扣联而成,重约一吨半。1935年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它在国际桥梁展览活动中多次展出。据调查,跨径不小于泸定桥的铁链桥或铁眼杆桥,在四川、云南山区不止一座。由于它结构简单、用料节约,当地人民又有世代相传的建造经验,因此解放后这种桥型不仅没有淘汰,还有所发展。

赵州桥、宝带桥、卢沟桥、枫桥以及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等都是拱桥的杰出的代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

解放后,桥梁建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胜利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选自《旅游天地》1980年第3期)

2.桥梁审美观(樊凡)

桥梁主乎模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正确的桥梁审美观是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一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桥梁美十则(樊凡)

关于桥梁美,很多人早就关心了,并提出过很多设想和措施,关于桥梁美的形态规律、审美标准等等,从一些文献资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类多不一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现参考这些资料,并结合我国桥梁工程中习用的一些原则,以简单明了的形式拟以下桥梁美十则,并列举桥例分别论述。这十则是:1.环境的协调;2.主从与对称;3.韵律;4.均衡与稳定;5.统一;6.比例与尺度;7.连续与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色彩;10.风格。这些法则也可以说是达到“协调”的法则。

(以上两则资料均选自《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桥名谈往(茅以升)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移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地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桥出了名,它的名字还会跟着多起来,除了正名,还有俗名、别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学名,还有别号、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间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的,有的却是文人学士,要借此而为自己题名的。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桥的题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样,一般都是两个字,有时只有一个字。就只这一两个字,而能显示出桥的特征,正是我国文字的妙用。这是由于我国历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学里的成语丰富的缘故。文史里的财富,大为桥名增光。然而桥多了,关于它的典故和成语也反过来为文史服务。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着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断桥”在杭州西湖,唐张祜诗:“断桥荒藓合”,明朝莫仲有《断桥残雪》词等。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其中有的以材料为名,如“石桥”,梁简文帝即有《石桥》诗:“写虹便欲饮,图星逼似真”;“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竹桥”,杜甫有《观造竹桥》诗等。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江桥”,唐杜甫诗:“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野桥”,唐刘长卿诗:“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斜桥”,宋朝欧阳修诗:“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画桥”,宋朝范与求诗:“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朱桥”,唐朝郑谷诗:“朱桥直抵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天桥”,山西太原保德州及云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断上连,石梁跨之,两岩激水溅珠,宛如梅绽,人呼为不谢梅”等。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桥烟雨”之称;“柳桥”,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彦词:“水涨鱼天拍柳桥”等。有的比较特殊,如“草桥”,在北京右安门外;“席桥”,在山东东平县,“相传宋真宗东封泰山,车驾经行,以席铺藉”;“瓜桥”,浙江富阳县,“世传孙钟设瓜于此桥”;“鸭桥”在陕西陕城。“金桥”在山西上党,唐潘炎有《金桥赋》。更有事涉怪诞的,如“暗桥”,在安徽建平县,“旧传伍员奔吴,避于山中,追者至此,云气护之,员及桥而天暗”;“鬼桥”,《初学记》“上方有鬼桥”;“赤桥”,在山西太原晋水北渠上,“宋太宗凿卧龙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桥名用两个字是最普遍而又标准化的,单名的桥已经不少,双名的更是多得多。试思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然而在这成千上万的单名和双名中,重复的究竟不多,如果把这所有的桥名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中国桥名录》,该是够洋洋大观的了。

现在再来举一些双名的例,说明桥名的丰富多彩。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的,如“安济桥”,即“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河上,一名“大石桥”,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万安桥”,即“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灭渡桥”,在江苏吴县,桥成“南北往来者踊跃称庆,名灭渡,志平横暴也。”“安平桥”,在福建晋江,建成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全长2070米,俗名“五里桥”,旧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传说。其次是表扬造桥人物的,如“绩麻桥”,在湖北孝感县,“世传居民女绩麻所建”;“夫妇桥”,即四川灌县竹索桥,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续成之;“葛镜桥”,在贵州平越,明万历间葛镜建,“屡为水决,三建乃成,靡金巨万,悉罄家资”。

第二章是“纪事”,记载有关桥的流传下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唐陆肱有《万里桥赋》,宋吕大防有《万里桥》诗,杜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张籍诗:“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宋苏轼诗:“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宋陆游诗:“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马桥”,即“升仙桥”,在四川成都北,西汉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做官,“尝题柱云,大丈夫不乘马车,不复过此桥”,唐岑参有《升仙桥》诗:“及乘马车,却从桥上归”,宋京镗有《马桥记》云:“兹建桥以马名,自是长卿之遗踪亦不泯矣。”“兰亭桥”,在浙江绍兴,“晋王右军修禊处,桥下细石浅濑(lài赖),水声昼夜不绝”。“洗耳桥”,在河南汝州,相传尧要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桥所在“即许由洗耳处”。“虎渡桥”,在福建漳州,亦名江东桥,“江南桥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桥,有虎负子渡江,息于中流……乃因垒址为桥”。“宵市桥”,在江苏扬州,即“小市桥”,“相传隋炀帝时于此开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唐王之涣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明葛一龙词:“桥上飞花桥下水,断肠人是过桥人。”“思乡桥”,在河北丰润,“宋徽宗北辕过桥,驻马四顾,泫然曰,吾过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还乡矣……人乃谓思乡桥也”。“至喜桥”,在四川广安,“昔欧阳修自吴入蜀,喜路险至此始平”。“情尽桥”,在四川简阳,唐雍陶《题情尽桥》诗有序云:“阳安送客至情尽桥,问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桥”,在陕西西安,“中官初入选,进东华门,门内有桥曰皇恩桥……俗呼曰忘恩桥,以中官既富贵,必仇所生,盖耻之也”。

第四章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春波桥”,在浙江绍兴,贺知章诗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取此名桥。“海棠桥”,在湖北黄州,“宋时桥侧海棠丛开,秦观尝醉卧于此,明日题其柱”。“胭脂桥”,在江西饶州,鄱阳王萧俨生活奢华,宅中宫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桥下水都染红了,故名。“月样桥”,在山东青州,“采石凝结如天成”。“绿杨桥”,在湖北蕲水,“因东坡醉卧桥上,有‘解鞍欹枕绿杨桥’之句,遂名”。按苏轼《西江月》词自序云:“春夜行蕲水中……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书此语桥柱上”,即是桥也。

第五章是“神异”,把神仙和桥梁联系起来,大多与道教有关。如“圣女桥”,在陕西白水,传说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鹤桥”,在江苏句容,“汉永元间茅氏兄弟三人,乘鹤至此,有白鹤桥,大茅君驾白鹤会群仙处”。“集仙桥”,在江西安福,“相传居人夜闻桥上仙乐缭绕,旦往视之,惟见书吕洞宾字于桥柱”。“乘鱼桥”,在江苏苏州,“昔琴高乘鲤升仙之地”。“照影桥”,在湖北石首,“相传有仙人于此照影”。

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三字桥名中着名的有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唐杜牧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二十四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云是二十四座桥,并列举其名,但据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则又似一座桥。后来清朝梁章巨在《浪迹丛谈》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桥上,有“二十四桥”的题名榜,可见“二十四”已成为一座桥的专名。不过这种用数目字当专名的桥,并无他例,有的只是以数为序而已,如杜甫诗“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四字或以上的如“旧浣花桥”、“杨柳河桥”、“德阳王桥”(以上均在成都)、“新学前桥”、“建富木桥”(以上均在南昌)、“新饭店石桥”(四川温江县)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关系,其余都是把单名或双名的桥加以解释,并非完整的专名。因此,中国桥名,基本上只有单名和双名两种,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但是,我国古桥并非个个都有专名。有的本来并无名称,后来有人随便叫它一下,逐渐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长桥”“短桥”“南桥”“北桥”等等。这些“俗名”,时间一久,就成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桥”,因在“万寿桥”的大桥附近而得名,就此成为专名。有的“桥”,名气非常之大,但实际上并无此桥,如“陈桥”,在河南开封,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处,实系“陈桥驿”,“唐为上元驿,朱全忠纵火,欲害李克用之所”,但更多的桥,却是不声不响地在那里服务,而它们的名字是早就湮没不彰了。可见,桥和桥名,都有幸与不幸,有的是有名无桥,有的是有桥无名。然而,虽是无名,难道就不是“英雄”!

(选自1962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5.世界各地名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英国伦敦塔桥、加拿大魁北克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英国恒比尔大吊桥、西班牙卢纳巴里奥斯桥。

一、关于桥的知识

1�梁桥:梁式又称梁柱式,是在水中立桥柱或桥墩,上搭横梁,连而成桥,有单跨多跨之分。

浮桥:用舟或其他浮体作中间桥脚的桥梁。

吊桥:古时设置在城壕上的桥,现在为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统称。

拱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桥。

立交桥:线路(如公路、铁路等)交叉时,为保证交通互不干扰而建造的桥梁。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者又称跨线桥,在地下穿过者又称地道桥。

2�我国古代桥梁的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造型上,如曲线的柔和多变;其次,我国古桥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由于桥的存在,又增加了环境的美;第三,我国古代桥梁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附属建筑和石作雕刻上,许多古桥上都有桥屋、亭、阁、栏杆以及牌坊等。

二、桥话

1�桥与山水山水本来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桥与园林园林里有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着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着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桥的历史故事建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1937年9月26日通车,12月23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三、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桥

1�中国古代桥梁之最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苏州宝带桥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扬州五亭桥

2�立交桥给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北京市兴建最早的道路立交桥是位于昌平路上的白浮桥、蓝靛厂路上的八里庄桥和车道沟桥三座跨路、跨河立交,均建成于1966年。1974年在城区建成第一座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复兴门桥。

四元桥位于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京顺路与四环路交叉处,是四层全互通式大型立交桥,共有大小桥梁26座,总长度2�6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立交桥。玉蜓桥位于南二环路与东浦路交叉处,是三层互通式蜻蜓型立交桥。

北京玉蜓桥

3�建造海底隧道耗资巨大,施工期长,因而人们更多地选择了跨海大桥。目前,世界上较大的跨海大桥已达三十多座。位于波斯湾上的巴林—沙特阿拉伯跨海大桥全长25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厦门跨海公路大桥

意大利墨西拿大桥把状似皮靴的本土与状似足球的西西里岛连为一体。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跨度虽然只有1560米,但它却是一座架在欧、亚两大洲上的洲际桥梁。
参考资料:http://www.gde123.com/keti/chengguo/nanshan/web/bridge/kcxx/chuzhong/sbjdq.htm

❷ 铁路桥梁有哪几种常见形式

1.板式梁 板式梁截面形式一般为矩形、I形、T形、□形和箱形,适用于中小跨度的简支梁及较桐敏大跨度的连续梁。常用的有混凝土板梁、钢板梁、结合梁、箱形梁和槽形梁。
①混凝土板梁。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可采用工业化和机械化施工,砂石骨料一般可就地取材,用钢量小;维修工作简单;行车时噪声小;使用寿命长。对中小跨度的铁路桥梁,各国都基本上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并实行标准化、系列化和预制装配施工。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制订出全国铁路统一的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包括先张法、后张法)标准设计。1956年在东陇海线新沂河桥建成中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目前,无碴无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及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串联梁正在不断发展,两者最大跨度均达到40米。
②钢板梁。其主要承重结构是两片 I字形截面的板梁。上承板梁的构造较简单,钢料较省,可以整孔装运,整孔架设。下承板梁是将桥面布置在两片梁之间,列车在两片梁之间通过。一般将桥面搁置在纵梁上,使建筑高度(自轨底至梁底)大为缩小。下承板梁与上承板梁相比,结构复杂,用料较多,制造和施工都比较费工。但由于具有较小的建筑高度,适用于桥下净空受限制的地区。
中国从20世裂散纪50年代初期即开始制订出铆接钢板梁标准设计。郑州黄河桥新桥即采用40米钢板梁标准设计,其桥孔为71个,每孔梁长40米,双线共采用142孔。70年代制订出上、下承焊接板梁标准设计,跨度分别为24~40米及20~40米。
③结合梁。用钢筋混凝土道碴槽板和钢梁结合起来共同受力的桥跨结构。适用于曲线或陡坡地段的钢梁桥。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京广铁路十字江桥上修建了一座跨度32米的结合梁试验桥。1956年制订出跨度28~44米铆接板梁的结合梁标准设计。
④箱形梁。主梁局源枝截面为箱形结构。多用于较大跨度的连续梁桥。箱形梁的优点是抗扭刚度大,适用于曲线桥及承受较大偏心荷载的直线桥。箱形梁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和钢箱形梁。

❸ 中国的现代桥梁有哪些

中国的现代桥梁有:
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在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畔,有一条古老凉山分裂成的长达几里的大裂缝,名叫老昌沟。沟的两边平行相峙,山壁陡峭,直插云天,沟深达200余米,宽仅50余米,沟里云飘雾绕,从沟底仰望天空,好象一条蓝色的绳索悬在空中,人称“一线天”。1964年修建成昆铁路时,桥梁建设者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1965年,西南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在制订成昆线铺轨进度计划时发现,倘若集中采用预制的梁部结构,仅架桥时间就需一年多,于是决定把一些梁桥改为石拱桥,以缩短架梁的工期和减少水泥长途运输,达到提前通车的目的。本桥就是由简支梁桥改为石拱桥中的一座。
一线天石拱桥位于成昆线北段,在关村坝和长河坝之间,跨越大渡河支流老昌沟。桥址地质,沟底为冲积漂石土、卵石土、夹砾石土、粉粗砂,总厚度达25米以上;两侧沟壁为震旦系灰岩,岩层局部形成平缓褶曲,节理发育,石质坚硬。
本桥孔跨54米,是我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全长63.14米,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全桥总圬工量l600多立方米,各类拱石计4930块。拱石从乌斯河至毛头马一带沿大渡河采集的花岗片麻岩加工而成,与附近山石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观。
石拱桥位于直线3%o纵坡上,主拱圈应力按固端无铰拱原理计算,主拱跨度54米,矢高13.5米,拱宽4米,拱顶厚1.6米,拱脚厚2.815米,拱轴线用倒悬链线。拱上结构选用等截面悬链线小拱,每端布置小拱三孔,跨度5米,矢跨比1:2,拱厚为0.5米,外观较为协调。外小拱一端伸入隧道内支承于岩石地基上,一端支承在主拱圈的支承墩上。为了使拱上结构与两岸岩层隔开,起伸缩缝的作用,中间一跨用三铰拱,内外两跨用无铰拱。主拱圈于1966年7月开始砌筑,同年10月建成,历时99天,施工较为快速。全桥共使用45615工天,平均每成桥一米用722.4工天。
在施工中,工人们凿栈道,登绝壁,埋地龙,架缆索,用简单的设备巧装钢拱架,在三个多月的建筑安装过程中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几十年来运营的考验,石拱桥各部位完好无损,结构性能良好。“一线天”石拱桥建设的经验说明,在深沟峡谷、地形地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钢材水泥,避免深基高墩,修建大跨度石拱桥是适宜的。石拱桥坚固耐用,无周期性大修作业,养护维修费用低,在山区修建中小跨铁路桥,可以充分发挥石拱桥的长处和作用。
万宜铁路万州长江大桥
铁路桥。万宜铁路是国家“八横八纵”路网通道之一的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宜铁路万州长江大桥位于万州城区长江上游7公里处,是万宜铁路连接达万铁路的重要跨江控制节点工程。该桥主孔桥型采用168.7+360+168.7m的单拱连续钢桁梁,左边孔采用2×46+2×5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右边孔采用5×42.7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长1106.3m。其主跨360米的跨度将在世界上同类型铁路桥中创造纪录。该桥于2002年12月3日破土动工,这是三峡库区第一条长江铁路大桥,它的开工拉开了万宜铁路建设的序幕。整个大桥全长1106米,总投资2亿元,目前进展顺利,正在进行主桥钢桁梁安装施工,预计2005年5月竣工(铁路桥一般不会在竣工就通车,而要等到全线轨道工程及电气化工程全部竣工后才能全线通车)。
成昆~黑熊沟桥
重庆白沙托长江铁路桥(双线)
海子铁路网
铁路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位于靠近重庆的白沙沱和江津珞璜镇之间,是一座双线铁路桥,北接成渝铁路,南接川黔铁路,全长820米。该桥于1958年9月10日开始施工,1959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
我国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桥简介
中国铁路桥梁的建设者,在长江上共修建了8座铁路大桥(其中4座公铁两用桥)。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芜湖市的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16米,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跨江主桥长2193米,公路在上层,铁路在下层。
大桥由铁道部和安徽省合资建设,1997年3月正式动工,2000年5月16日大桥合龙,9月30日建成开通。芜湖长江大桥主体工程,铁路部分为Ⅰ级,双线,北接宁芜线,南联芜铜、皖赣线,东与宣杭线、西与淮南线相通;公路部分为4车道,双人行道,联接合芜、芜宁、芜杭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
芜湖长江大桥作为本世纪末的标志性工程,融人了当代桥梁建设的最新技术,采用了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的诸项第一。
大桥主跨312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公铁两用桥中跨度最大的桥梁。
为提高桥梁刚度,改善公路面的行车条件,降低工程造价,跨江正桥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与主桁结合共同作用的板桁组合结构。建成后的公路桥面具有刚度大,噪声低,行车平稳等优点。
混凝土用量约53万立方米,结构用钢约11万吨,工程量相当于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总和,居国内桥梁第一位。
受飞行净空、通航净空和线路高程的限制,大桥因地制宜采用低塔、斜拉索加劲的连续钢桁梁新桥型。将常规的200米高的主塔压缩至84.2米。像芜湖长江大桥这样主跨312米的公铁两用桥,采用低塔斜拉桥型,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正桥钢梁全部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强度、韧性和焊接性能优异的14锰铌钢。采用厚板焊接整体节点新技术,其工艺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而承载力超过50000千牛的大型箱型杆件,结构先进,技术难度很大。
大吨位斜拉索疲劳应力首次采用250兆帕的国际标准,即每平方厘米承受力达25000牛的变化量,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
正桥首次采用3米大直径双壁钢围堰钻孔桩基础和高桩承台基础,攻克了大嵌岩和厚沙层带来的施工难关。而双壁钢围堰低柱承台基础,抽水深度达43米,创造了深岩层抽水新纪录。
铁路引桥采用40米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一次灌注完成,这是我国目前铁路大桥中箱形简支梁跨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首次研制和使用大吨位全旋转架梁吊机和附壁式旋转270度吊机,提高了施工速度。
总之,芜湖长江大桥可谓集中国桥梁科技之大成。它的建成使我国铁路桥梁的总体水平(设计、制造、安装),步入世界公铁两用桥的先进行列。人们自豪地把芜湖长江大桥称为“世纪之桥”。
丰沙铁路永定河7号桥
亚洲第一的同类型钢筋混凝土拱桥
中国最伟大最大胆的铁路桥
青藏铁路那曲特大桥
杭州钱塘江大桥
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1999年5月动工,2001年8月建成。全长486.2米,主拱跨度236米,单铰转体重量10400吨。桥面与江面高差为280米,是我国首次将钢管混凝土拱用于铁路的桥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最大单铰转体重量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
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
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兴义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峰丛山区,跨越南盘江上游支流清水河峡谷,山高谷深,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呈现V形,两岸相距百余米,岸坡坡度约为80°,桥址地质复杂,除存在岩溶、岩堆、危石等不良地质现象外,尚存在桥址河谷岸坡建桥后的稳定问题。我院在设计招标中中标并实行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本桥桥型为2×32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72+128+72)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全长360.6米。清水河大桥集深基、高墩、大跨于一体,是西南山区铁路桥梁的典型代表。桥面至谷底高达183米,是当前我国最高的铁路桥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铁路桥梁,4号主墩墩身高100米及主跨128米,居当前同类型铁路桥梁前列。主桥连续刚构的梁体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体,刚构两主墩采用300号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单柱墩,顶部与梁体采用两箱体正交连接。其基础均采用埋置较深的嵌岩基础,其中昆明侧主墩基础从原地面开挖深达49米。本桥于1995年8月完成设计,1995年2月16日主体工程开工,于1996年6月6日全桥合拢。96年8月26日建成通车,该桥施工中创造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被南昆指挥部评为样板工程。清水河大桥的建成使我国预应力砼铁路桥梁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国铁路发展谱写出新篇章。 该桥科研项目《铁路百米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建造技术》于1998年3月5日通过铁道部鉴定:本成果设计及施工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铁路百米高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1998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获1998年度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获2000年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获2001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❹ 世界上最着名的桥和中国着名的桥有哪些带图片的!

1.苏通长江大桥 位于南通农场至苏州(常熟)徐六泾之间,全长7600米,其中双塔斜拉桥主跨1088米,通航净高62米,能满足第四、五代集装箱船舶全天候通行。大桥和引桥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面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引桥120公里/小时,南北接线全长约32.4公里。由于该桥的主跨比目前世界第一斜拉桥日本多多罗大桥宽198米,比正在设计中的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还宽出70米,所以该桥的建成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属于世界第一斜拉桥。

2.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总投资约107亿元

3.世界跨度最大的桥:澳门西湾大桥 世界首创设计
从远处看西湾大桥,其外形的确很优美,即壮观又具气势,据知这条大桥采用十分先进的建筑技术兴建。桥主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双向六线行车道,下层为箱式结构的双向四线行车道,以确保在八级台风下交通仍能安全运作,桥内还另设轻型铁轨。
但说到整条桥最独特之处,莫过于两个主桥趸的横向三柱式结构,犹如两个巨大的M形字母,与澳门Macau的第一个字母不谋而合,蕴含一种象征意义。此外,两个主桥趸跨度达一百八十米,这种“竖琴斜拉式”的设计,不但造就独特的外观,更是世界首创。

4.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清水河大桥(西 藏)
清水河大桥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兴仁县和普安县三地交界处。跨越云贵高原南盘江上游支流清水河峡谷。全长 360.5M ,全桥设四墩两台,4号墩为明挖扩大和嵌岩基础,挖深 54M ,墩身为矩形空心墩,墩高 100M 。箱梁最大跨度 128M

清水河大桥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桥梁,全长11.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清水河大桥位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青藏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的特大桥,修筑此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野生动物穿越青藏铁路提供通道,被誉为是“环保桥”。春夏季,成群迁徒的藏羚羊便可以通过此桥。

5.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霁虹桥
在距保山市50公里的澜沧江畔,在古老的博南古道兰津渡口上,有一座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修建的霁虹铁索桥。此桥用铁链连接,其长约106米,宽3.5米,高20多米,跨径为60米,所用铁链15根,绞链176扣,铁链环扣每扣长一市尺,重七、八市斤。桥面铺垫横直两层木板通行。经有关专家考证,霁虹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铁索桥。在古代,此桥是“蜀身毒道”的要冲,是我国与缅甸、印度乃至西亚交流的重要通道。

桥东岸建有雄伟的御书楼,悬挂着清康熙皇帝的手书“飞虹彼岸”的金匾。其旁有武侯词,曾塑有诸葛亮的烫金铜像。桥西岸建有观音阁。这些建筑,或就悬岩起檐,或于陡坡立亭,蔚为壮观。

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霁虹桥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的是1986年10月20日,江水大涨,桥头关楼被毁,铁索落入江中,历代修桥碑记和桥头古树荡然无存。但仍有不少游人慕名至.

6.世界上最大的拱桥:卢浦大桥

卢浦大桥北起浦西鲁班路,穿越黄浦江,南至浦东济阳路,全长8.7公里,是当今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大桥主桥为全钢结构,全长750米,采用一跨过江,主桥按六车道设计,引桥按六车道、四车道设计,设计航道净空为46米,通航净宽为340米。主拱截面世界最大,为9米高,5米宽,桥下可通过7万吨级的轮船。它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2003年建成通车。
卢浦大桥像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湾大桥一样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与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不同,“世界第一拱”卢浦大桥将观光平台按在巨弓般的拱肋顶端,不但使观光高度更高,而且需要游客沿拱肋的“斜坡”走300多级台阶步行观光,增加了观光性,趣味性和运动性。游客乘坐高速观光电梯直达50米高的卢浦大桥桥面,沿大桥拱肋人行道拾级而上,在“巨弓”背上大约攀登280米,登上100米高的拱肋顶端,站在篮球场大小的观光平台中眺望,浦江美景尽收眼底。 由于卢浦大桥位于上海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会址的中轴线上,因此,镶嵌在卢浦大桥拱肋上的“桂冠”--拱肋顶部观光平台,将是鸟瞰世博会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最佳景点。

7.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里永·安蒂里永大桥 云中★漫荹〃编辑
数千年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希腊的伯罗奔尼萨半岛和大陆的分离,而今年8月建成的、横跨科林斯海湾里永-安蒂里永大桥将被自然界分离了几千年的这两块陆地连接在了一起。它不仅仅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桥面直接用悬索吊在龙门架上,而且还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桥梁之一。

尽管在一个世纪之前意大利人就提出了修建这样一座大桥的计划,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直到今年这个计划才得以实现。科林斯海湾的水深超过了60米,而且岩床位于海湾下面松软的泥土的深处—这些都是修建大桥的阻碍因素。为此,工程师们在桥墩下面的泥土中打入了大量的钢管来对这些泥土进行强化,这些巨大的钢管可以在地 震发生时将海床连接成一个整体—过去的40年中,在科林斯海湾附近有7次地 震的震级都超过了里氏6级。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桥的抗震能力,设计者们让桥面像钟摆一样悬挂在龙门架上,并在桥面底部安装了阻尼器以减弱地 震时桥面的晃动。这些设计使得里永-安蒂里永大桥能抵抗住速度超过240千米/小时的大风、里氏7.5级的地 震和18万吨的油轮以18节航速的撞击。

8. 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濑户大桥(日本
日本濑户大桥是世界最长的桥。它横跨日本濑户内海、连接本州的冈山县和四国的香川县。日本濑户大桥1978年10月10日动工,1988年4月10日通车,历时9年6个月,耗资11000多亿日元(约84.6亿美元)。 银色的濑户大桥全长37.3公里,海面部分13.1公里,由三座悬索桥、两座斜拉桥和一座桁架桥组成。大桥以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在世界铁路和公路并用桥中名列第一。为了不影响船只航行和景观,桥墩基本上建在海中的5个小岛上,形成6座相连的大桥,它们是:下津井濑户大桥、柜石岛桥、岩黑岛桥、与岛桥、北备赞濑户大桥、南备赞濑户大桥。濑户大桥的桥面为上下两层,上层通行汽车,时速设计为100公里,辟有并行4条车道,日通过能力为4.8万辆。下层为双线铁路,时速设计160公里。考虑到自然灾害和船舶碰撞等问题,根据设计,大桥可抗里氏8.5级大地 震和风速为每秒60米的大风。为了防止船舶碰撞桥墩造成相互损伤,桥墩的外层选用了不软不硬和防海水腐蚀的材料。
建造濑户大桥共使用钢铁70万吨,混凝土280万立方米,钢缆线290600公里。6桥中最长的桥为南备赞濑户大桥。它的两座桥塔高194米,跨度1100米,使用的钢缆直径达1.07米,长约1780米,可承受9万吨的拉力。桥梁高出水面65米,50万吨巨轮在桥下可畅通无阻。

9.世界最高的大桥:法国米约大桥
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桥面距地面高270米,索塔最高点距地面高34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而桥面的高速公路成为连接巴黎和地中海地区的重要纽带。
米约大桥(Millau bridge)因位于法国西南的米约市而得名,它是斜拉索式长桥。尽管桥全长达2.46公里,但只用7个桥墩支撑。其最高的一个桥墩高343米,令320 米高的巴黎埃菲尔铁塔也相形见绌。米约大桥超越了高321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皇家峡谷大桥成为世界第一高桥。米约大桥总重29万吨,仅横架空中的钢结构桥面就重达3.6万吨。由于大桥实在太高太大,为了稳妥起见,建设大桥的准备工作耗时10年,施工耗时3年。

附图: 杭州湾跨海大桥

❺ 中国十大桥梁

1、武汉长江大桥 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州物车。其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 详细>>】
2、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着名景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3、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大桥,是成千上万设计、工程学家和施工人员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建成的壮丽奇观。该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继上海浦东东海大桥之后,中国改革后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桥。从宁波到上海即可经过此桥。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现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三长的跨海大桥。

4、青岛海湾大桥

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2青兰高速公路的起点段,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上框架的组成部分,是青岛市规划的胶州湾东西两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册镇液”。大桥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经红岛到黄岛,大桥全长36.48公里,投资额近100亿,历时4年完工。大桥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旅乎车。

5、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原称伶仃洋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也是最长的跨海大桥。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计划收费50年。

6、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东海大桥是上海市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长桥,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中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7、金塘大桥
舟山连岛工程金塘大桥项目位于舟山金塘岛与宁波镇海间的灰鳖洋海域,起点为金塘小岭(K28+957),在客运码头南约200m下海,跨越沥港水道、灰鳖洋,然后南偏前进至宁波镇海,于新泓口闸西北侧登陆前行,上跨镇海测新海塘、镇海测老海塘(规划化工区主干道),斜交庄俞路并沿庄俞路中心线向前延伸,终点位于老海塘西侧426m(K49+977)。大桥长21.020千米,建设规模巨大,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风大浪急,桥位于海洋环境中,受海水侵蚀的问题突出,因而对桥梁建设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8、芜湖长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项目,其桥型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铁路为I级,双线;公路为4车道,车行道宽18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公路在上层,铁路在下层。铁路桥长10616米,公路桥长6078米,其中跨江桥长2193.7米,含引桥36千米,投资61亿元。芜湖长江大桥于1997年3月22日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芜湖长江大桥曾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9、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之间的宽阔的长江水面上,全长7675米,由1973年12月由国家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察设计,于1993年1月16日建成通车,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中国建桥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九江长江大桥是中国90年代中期长江上规模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梁,是中国铁路南北通道京九线、合九线和中国公路南北干线G105国道跨越长江的重要桥梁。

10、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是莞佛高速的一座桥梁,其主航道跨径888米,居中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虎门大桥于1993年开始施工建设,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建成通车。该桥总投资近30亿元,其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共用钢材2万多吨。桥的主缆长16.4公里,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径为5.2毫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条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2020年5月5日下午14时许,虎门大桥悬索桥桥面发生明显振动,全桥路段已实施双向全封闭,禁止通行。截止至2020年5月7日虎门大桥仍有轻微振动,暂未确定恢复通行的时间,管养单位已准备对桥梁组织大修。

❻ 着名桥梁的资料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但极大地方便了钱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与六和塔一起构成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线宏伟壮丽的景观。
大桥全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下层铁路桥长1322.1米,单线行车;上层公路桥长1453米、宽6.1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雄伟壮观。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
桥梁历史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终于爆发,整个9月、10月,淞沪抗战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址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在事后来对家人的回忆诉说中,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日军士兵友永河夫在硝烟弥漫中,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带着对战争的忏悔,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亲手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全国解放之后的1953年才得以实现。如今,杭州段的钱塘江上耸立着六座大桥,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唯独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茅以升炸桥前曾赋诗一首:
徒地风云突变色
挥泪炸桥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诗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桥的无奈,以及今后复建的决心,诗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来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钱塘江桥"联系起来,你就能看出这第三句的韵味来,此诗奇就奇在第三句.
2006年0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也打通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且连通了京广线,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编辑本段大桥特色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1日,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但是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政府就全部撤走了专家,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毛泽东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 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大桥通车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也不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002年八九月间,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首次大修。中科院专家测评,该桥的寿命至少在100年以上。
如今武汉的长江江面上已经屹立着三座大桥,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和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
编辑本段桥梁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他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大桥从晴川阁、龟山、莲花湖、龟山电视塔、古琴台到蛇山、黄鹤楼、首义园、彭刘杨路,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武汉长江大桥50年前,浪漫豪情的毛泽东,用短短11个字,铭记了这座桥的伟岸。今天,这座桥横跨的风华,依然美妙绝伦。没有一座桥,有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承载了如此多的光荣与梦想。50年来,历经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挺立大江之上,肩负着每分钟60多辆汽车、每6分钟一列火车通过的荷载,经受了无数次洪水、大风的洗礼,更承受了七十多次碰撞事故的考验,伋然雄风不减、傲立于涛涛江水之上。为了修这座桥,周恩来总理亲定大桥建设蓝图,责成国家八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
编辑本段桥梁数据
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长度:1156米
跨度:每孔128米
桥墩数量:8个
桥梁宽度:18+2×2.5米
桥梁类型:钢桁架三孔连续梁
设计单位:铁道部勘测设计院
建设单位:武汉大桥工程局
施工单位:铁路部大桥工程局
-----------------------------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
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的。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的已贯通。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
编辑本段大桥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江中正桥共有9墩10孔,每个桥墩高80米,每墩底部面积400多平方米,比一个篮球场还大,最高的桥墩从基础到顶部高85米。墩与墩之间的距离除北岸第一孔是128米外,其余9孔均为160米,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正桥两端有4座70多米高的桥头堡。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岩床埋在正桥河床33~47米以下,9个桥墩基础分别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钢沉井加管柱、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钢板桩围堰管柱等基础。正桥10孔钢筋梁中9孔为160米跨度,采用优质合金钢杆件在现场铆接拼装架设。十分壮观。尤其是晚上,桥栏杆上的1048盏泛光灯齐放,桥墩上的540盏金属卤素灯把江面照得如同白昼,加上公路桥上的150对玉兰花灯齐明,桥头堡和大型雕塑上的228盏钠灯使大桥像一串夜明珠横跨江上。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十余里,“疑是银河落九天”。
----------------------------
万安古渡洛阳桥

漫步在福建惠安的洛阳桥上,仿佛与历史进行一次对话。于是,巨大的石梁不再沉默,中亭与碑亭也平添几分生动,石塔上飞翘的莲花瓣和模糊的佛像浮雕也变得灵性盈盈,连筏形桥墩也活脱起来,用同一种古老的语言,讲述很久很久以前关于桥的故事与传说。

桥的诞生几乎都与交通有关,洛阳桥也不例外。洛阳江汇晋、惠两邑诸山众多溪流滔滔穿越洛阳镇南侧,夹裹着山野之气奔流入海。这里“水阔五里,深不可址”,南北两岸设有流口,以船摆渡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古称“万安渡”。但入海口水流湍息,“每于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两岸只得望天兴叹。

然而,万安渡的区位又至关重要,北通惠安而至福州以远,南连泉州至漳、厦、潮、广、宋代中期泉州已成为繁华的港口,商贸经济具有相当的规模,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也成必然态势,但洛阳江却是其北上的天然障碍。

晋代造桥技艺已趋成熟,中原移民南下也将其带入闽中,与这里石雕工艺的成熟相得益彰,加之火药的发明和能熟练地利用火药,开采巨大岩石已非难事,天时地利、万安渡造侨已成大势。

洛阳古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嘉佑四年(1059年)竣工,历时六年零八个月,其规制独特,工程宏大,创梁式跨海大石桥历史之先,有“海内第一桥”之称,以至神宗朝,运使王子京以洛阳江万安桥图晋献皇上,也博得龙颜大悦,慷慨封赏。之后,泉州地区兴起造桥之热,在150年间,竟建桥200多座,总长度达50余里,故赢得“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之誉。

洛阳桥之所以与石拱型赵州桥、多孔石拱型芦沟桥、舟梁型潮洲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除其造势宏大,还因结构独特,技艺高超。

古桥为古构平梁,南北走向,桥长834米,宽7米,残存桥墩31座,桥面由长11米、宽与厚都近1米的花岗岩巨石铺架,造桥者的智慧表现在,根据潮大流急,创造了两头尖形的船筏式分开水势,即“筏型基础”;又运用潮汐落差,创造了“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 ”奠基法和桥板浮运法;蔡襄接任督造后,又创“种蛎于础以为固”。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谈往》中对其这样评价:“这种基础,就是近代桥梁的‘筏型基础’,但在国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所用桥梁的‘浮运法’,就是今日还很通行。”而养殖牡蛎把桥基与墩石脑合凝结成整体,恐怕也是现代生物科学的超前运用。

如今,在洛阳桥北端已竖立起一座相当高大的蔡襄石雕塑像,眉须之间仍透着那份沉稳谦和,不轻意也流露夫奈的孤独。

历史上一直把蔡襄与洛阳桥之间的故事编排得出神入化,以致让后人也认定洛阳桥系蔡襄所为。历史有点误差是可以原谅的,作为泉州知府的蔡襄,在任期间对督视桥役可说是尽职尽责,虽说只有23个月,仅占整个造桥时日的四分之一,但其哎心沥血却有口皆碑。况且蔡襄在其亲自撰写的《万安桥记》碑文中,并不自诩其功,只简记造侨之始末,而大书王实、义波等造桥之人的史实。可见蔡襄人品之高尚,为官之清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蔡襄所为合情合理,并无特别之处,人们如此排编也反映老百姓对清官政治的一种呼唤。蔡襄塑像子然而立,守望着自己熟悉的洛阳桥,却再也见不到那壮烈的造桥场面,后人的敬意也给他带来几许孤独。如果当时在这里设计雕塑的是一组普通建设者移石架桥的群像,也许更好合历史的真实,也符合蔡襄的本意。

洛阳桥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它所产生的文化国徽。自桥建成之后,各种风格造型,与山水秀色融为一体的与桥有关的祠、庙、庵、堂等纷纷兴建,把当时的建筑文化与艺术表现得淋淳酣畅;连篇累牍和各领风骚以桥为题的历代记文和诗题吟咏,大大丰富了这声土地的文化底蕴;众多或遒劲或飘逸或排放或细腻的关于桥的碑记石刻、诗题碑刻和摩崖石刻,其传统的书法与雕刻艺术则营造了隽永的意境,而无数以桥为素材杜撰编排的传说故事和地方戏曲,更是充满古典浪漫主义的色彩,广为流传。一座古桥能引起如此大的文化轰动,这在建桥史上是罕见的。

洛阳桥交通功能的淡化,又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标志。如今324国道上那座洛江桥闸,已车流如水,贯通南北。它与近在咫尺的古桥共同构成“洛江双虹”的新景,一道古代的,一道现代的,但它们折射出的都是我们民族创造与文明的太阳之光。
----------------------------
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景区位于北京西南丰台区境内,景区内卢沟桥、宛平城既是着名的古迹,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纪念地。1987年这里新建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因跨卢沟河(今永定河)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的修建与北京城的兴起密切相关。金代建中都,北京逐渐兴起,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卢沟桥是连接北京小平原与华北大平原的重要通道。卢沟桥气势雄伟,它长266.5米、宽9.3米,有桥洞11孔,桥墩10个,桥墩的设计十分科学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长4.5-5.2米,尖端垂直安装三角形铁包柱,以减缓水流冲击力和破碎初春解冻时流过的冰排,俗称“斩龙剑”。卢沟桥装饰华美。桥身的望柱饰有石狮、栏板饰有花纹。石狮子是卢沟桥一绝,俗称“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以形容其多。狮子的总数在500个左右。东、西桥头分别有一对石狮和一对石象。西桥头别有华表四座。桥两头的四座石碑分别是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卢沟桥碑、干隆五十年(1785)重修卢沟桥碑、干隆御笔“卢沟晓月”碑和干隆视察永定河诗碑。卢沟桥建桥至今逾800年,声名远扬。“卢沟晓月”是金章宗皇帝钦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时,意大利着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这里,称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近代,因“七七事变”爆发于此,这里成为全民族抗战争的重要纪念地。

❼ 中国第一条横跨长江的铁,公路两用桥是什么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大桥的建设开始于1955年9月1日,建成通车是在1957年10月15日。

大桥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全长1670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设有宽18米的4排车行道;车虚缓行道两衫搜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对巨轮的无阻航行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武汉长江大桥的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也非常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初期,得到了苏联桥梁设计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后中苏关系决裂,苏联专家回国,之后的建桥工作由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完成。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促进了武汉的经济发展;大桥还打通了被长江阻隔的京汉、粤汉两条铁路,形成了完整的京广线,使南北交通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之后的武汉市铁路枢纽的建设进程,加快了武汉发或誉历展的脚步,将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变成了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真正地实现了中国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长江大桥桥头两端

❽ 中国着名的桥梁有哪些

1、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

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净空宽度120米,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

3、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Sea Cross Bridge)是一座纵跨中国杭州湾的跨海特大桥。桥梁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共36千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开始建设,2007年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运营。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是G15沈海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湾跨海大桥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继港珠澳大桥、美国庞恰特雷恩湖桥和中国青岛胶州湾大桥之后,世界第四长的跨海大桥。

4、青岛胶州湾大桥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一座横跨胶州湾的特大跨海大桥,桥梁东起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途经红岛,西至青岛市黄岛区。桥梁全长36.48千米,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于2011年6月正式运营通车。

青岛胶州湾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2青兰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上框架的组成部分,是青岛市胶州湾东西两岸跨海通道中的桥梁。

青岛胶州湾大桥于2011年9月被美国《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桥梁”。2013年6月4日,美国匹斯堡第30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向青岛胶州湾大桥颁发乔治·理乍得森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5、九江长江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Jiujiang Yangtze River Bridge),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之间的宽阔的长江水面上,由1973年12月由国家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察设计,于1993年1月16日建成通车。

九江长江大桥是中国90年代中期长江上规模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梁,是中国铁路南北通道京九线、合九线和中国公路南北干线G105国道跨越长江的重要桥梁。

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中国建桥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大桥全长7675米。

九江长江大桥是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桥,在芜湖长江大桥2000年通车前,九江长江大桥一直是中国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九江长江大桥于1993年1月16日建成,是105国道、京九铁路、合九铁路的“天堑通途”,为双层双线铁路、公路两用桥。

九江长江大桥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的钢桁梁大桥,既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又是九江市的最引人注目的着名旅游景点 。

❾ 我国有哪些堪称一绝的铁路桥梁

京沪高铁丹昆特山激大桥是世界最长桥梁,丹昆特大桥全长近165公里,由4000多孔900吨箱梁构成,起自丹阳,终至昆山,途经常州余唯昌、无锡、苏州等地。该桥纵贯的苏南地区竖扒属平原河网化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