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三角形叫什么
是潘洛斯三角。
潘洛斯三角是不可能的物体中的一种.最早是由瑞典艺术家Oscar Reutersvärd在1934年制作.英国数学家罗杰·潘洛斯及其父亲也设计及推广此图案,并在1958年2月份的《英国心理学月刊》中发表,称之为“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
潘洛斯三角看起来像是一个固体,由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所构成,三个长方体组合成为一个三角形,但两长方体之间的夹角似乎又是直角.上述的性质无法在任何一个正常三维空间的物体上实现.这种物件只能存在于一些特定的欧氏三维流形中。
特定角度下,形似不可能的物体的雕塑,位在西澳大利亚的东珀斯
潘洛斯三角虽然是不可能的物体,但是确实存在有三维物体,若在特定的角稿棚度下观看时,其看到的图案和潘洛斯三角的二维图案相同.潘洛斯三角可以指不可能的物体本身,也可以指其二维下的图案。M.C.埃舍尔的版画瀑布描绘了一个沿着二个拉长的潘洛斯三角边上曲折行进的水道,水握乎道结束时的高度比原来的高度高二层楼,水最后形成瀑布,也是二个潘洛斯三角的短边,再由瀑布驱动水车旋转。
望段敬悉采纳,谢谢!!
2. 视觉错觉图片
答:楼主,题目都说这是视觉错觉造成的错误了:
拼凑成的长方形中“斜对角线”中间存在一个很微小的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
只不过这个空白平行四边形非常狭小,两条长的对边基本贴合在一起,
就这个图来说,我们基本上没有办法用肉眼分别出来,以为这个长方形
的“对角线”就是一条线枯历而已——而实际上不是。
我们来看看证明:
甲中较大锐角的斜率k=8/3
乙中较大锐角的斜率k=8/3
所以:甲友粗和乙的斜率相同,斜边平行
丙的斜率k=5/2
丁的斜率k=5/2
显然:
乙和丙斜边的斜率k不相同,那么就不是平行,因此丙和乙没有贴合在一起
同样道理:
甲和丁斜边的斜率k不相同,那么就不是平行没告搜,因此甲和丁没有贴合在一起
所以:甲乙丙丁中间存在空白的缝隙
3. 生活中的错觉现象有哪些
1.艾宾浩斯错觉:看起来中心圆的右边比左边大,实际上,两个中心圆的大小相同,这是因为圆的圆的大小与中心圆的大小一致,大圆圈周围的圆圈看起来比围绕小圆圈的圆圈小,这一错觉现象被称为艾宾浩斯错觉,它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
2:德勃夫错觉面积相缺册等的两圈,一个是被一个大圆圈,另一个被一个小圆圈包围着,作为一个结果,前者小,后者是伟大的。在盘子扮答上引用一道菜,同样数量的食物,换一种尺寸,看起来有点不同,所以开餐馆开餐馆的人应该在盘子的大小上下功夫,如何看待大气。
三.凯尼泽三角错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角形,但事实上,三角形根本就不存在,使我们主观想象的提纲,这种错觉最早是在1900被发现的,但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纪了,但它的秘密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
4.缪勒莱耶错觉:这个在小学初中的习题集上看到时,我真的不相信,这两条线和上、下两条线一样长,我也会拿尺子量。确实,他们是两条伏缺宏等长线段,由于线段两端箭头朝向的不同,使得箭头朝内的线段比箭头朝外的线段显得长些。经过试验证明,线段长度在8到50毫米时,这种错觉最明显,但是随着线段长度的继续增长,错视的感觉就会减小。
5.箭型错觉: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在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两条向外的斜线、在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那么我们会认为前者看起来比后者长得多。
6.运动错觉:当我们注视图上的某一个圆时,会觉得其他圆在转动,而这些圆环实际都是静态的
4. 求这张图的正解,我想了很久的,一直看不懂,我知道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可是找不出来啊!
这个大的不是三角形
注意那两条直线
两三角形的斜边不再同一直线上(你可以算算倾斜角!)
但由于误差较小,所以你被骗了
你看,如果学过一些几何的话,可以算一下,红色三角形和靛色三角形两个直角边是不成比例的,也就是说那两个三角形的角是不相等的。所以,如果图画的够精确的话,那两个三角形的斜边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个折线……也就是说,那个大三角形其实并不是三角形,他的斜边是弯的。根据进一步计算,上面的派闷图斜边是下凹的,下面的图斜边是上凸的,相对于正常三角形,突起和凹陷的部分就藏进去了一个小正方形,呵呵。对吧?
关于那个,小格子不是正方形,无论是不是正方形,都不可能满足相似……设小方格长是a宽是答弊b,通过比例可以把a,b约掉,最后还清羡族是一组对应边2:3,另一组对应边5:8,并不是成比例的。。。。而且这两个比例是比较相近的,所以画在图上看不出来。
http://..com/question/99038141.html
5. 视觉错觉图片
答:楼主,题目都说这是视觉错觉造成的错误了:
拼凑成的长方形中“斜对角线”中间存在一个很微小的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
只不过这个空白平行四边形非常狭小,两条长的对边基本贴合在一起,
就这个图来说,我们基本上没有办法用肉眼分别出来,以为这个长方形
的“对角线”就是一条线而已——而实际上不是。
我们来看看证明:
甲中较大锐角的斜率k=8/3
乙中较大锐角的斜率k=8/3
所以:甲和乙的斜率相同,斜边平行
丙的斜率k=5/2
丁的斜率k=5/2
显然:
乙和丙斜边的斜率k不相同,那么就不是平行,因此丙和乙没有贴合在一起
同样道理:
甲和丁斜边的斜率k不相同,那么就不是平行,因此甲和丁没有贴合在一起
所以:甲乙丙丁中间存在空白的缝隙
向左转|向右转
6. 解释一下图,这怎么可能
这是个错觉图
注意:
红色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3,8
绿色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2,5
因此,红绿两三角形并不相似,即斜边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以,红绿两三角形一上一下,拼出让绝敏来的不同的大“三角形”(其实宏缺是个四边形)就不一样,面积当然也就不一样
那四个块确实都是一样的,但拼出来坦枝的图形(假设没有那个缺口)确是不一样的
7. 卡尼莎三角
卡尼莎(Kanizsa)三角,因工作于的里雅斯特(Trieste)的意大利心理学家盖塔诺·卡枯败尼知败历莎(Gaetano
Kanizsa)而得名。为一个大的白色正三角形呈现在三个黑色圆盘之前。而且这一白色三角形也许显得比图形的其余部分更亮一些。
这种错觉白色三角形的轮廓常被称为“错觉轮廓”,因为那里搭搜并不存在真实的轮廓线。当你用手挡住图形的大部分而只露出很短一段“轮廓”时,你就会发现,原来具有可见轮廓的纸面现在看来是均匀的亮度,没有任何轮廓。
8. 这个是什么三角形
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9. 看了让人产生错觉的三角形叫什么名字
不可能的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任何一个角看起来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你从整体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
三角形的三条边两两垂直。但是,不知何故,它们组成了一个不可能的结构!我们很难设想它是怎么构成一个看似非常真实的三维物体的!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造成“不可能图形”的并不是戚侍穗图形本身,而是你对图形的三维知觉系统,这一系统在你知觉图形的立体心理模型时强制作用。在把二维平面图形知觉为你三维立体心理图形时,执行这一过程的机制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视觉系统。
正是在这一强制执行的机制的影响下,你的视觉系统对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赋予了深度。换句话说,一幅图像的某些二维结构元素和你三维知觉解释系统的某些结构元素相对应。二维直线被解释成三维直线。二维的平面被解释为三维的平面。在透视图像中,锐角和高卜谈搏钝角都被解释为90°角。外面的线段被看作是外形轮廓的分界线。这一外形分界线在你定义整个心理图像的外形轮廓时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在没有相反信息的影响下,你的视觉系统总是假定你从一个主要视角观看事物。
三角形的每一个顶角都产生透视,三个90°的角,而且,每条边的距离变化不同。把三个顶角合成一个整体,就产生了一个空间不可能图形。
10. 神奇的视觉错觉:眼睛也会欺骗你
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眼看东西时往往会受到背景、线条和色块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在把影像信息传送到大脑的过程中,会因为信息的复杂程度而多少有所损耗和取舍,再加上大脑处理过程也很复杂,所以难免出“差错”,形成有趣的、有时甚至引起心理不安的视觉错觉现象。
1.弗雷泽螺旋错觉
图中一圈圈的圆弧看起来是呈螺旋状的,其实这是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的。这种错觉是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雷泽1906年发现的。错觉产生的关键是背景里那些带有方向性的小单元格,它们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简单的连续的线条发生倾斜,造成螺旋上升的错觉。
(作者: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