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100张茶汤唯美图片
扩展阅读
苹果手机图片黑屏 2025-09-22 15:43:40
人物二维码图片合成软件 2025-09-22 15:34:58
损毁卡通图片 2025-09-22 15:27:14

100张茶汤唯美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11 05:44:09

Ⅰ 茶汤以白色为贵,茶盏以黑色为佳,古人喝茶有哪些讲究

       茶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自汉代以降,茶便较为正式的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只不过汉、唐、宋时期饮茶的方法和现在有所不同,现在我们的泡茶法,是在元明之际才形成的。

        注重茶具本身的艺术也是国人讲究饮茶之道的重要表现,要饮的好茶就离不开相应的茶具,目前茶具的主要种类有竹木茶具,金属茶具,陶器茶具,漆器茶具,瓷器茶具,搪瓷茶具,玻璃茶具,石茶具。茶具的大小适宜,茶具的大小应该和茶叶的种类相符合,具色泽适宜,茶具外表的色泽,应该与茶叶的色泽相匹配。

        古人品茶要求无非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的、人际的、与茶本身的条件。作为饮料,力求茶质优良,水质纯净,恐怕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任何饮料莫不如此。但是,品茶却对自然环境、人际关系有相当高的要求,则是它作为一门艺术、一种修养的关键所在了。


         那么,古代人喝茶到底有多讲究?

       1、魏晋南北朝,喝茶就是“胡辣汤”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从神农时期就已经开始,战国时期的《尔雅》中,便有关于茶的记载,其《释木》一篇,讲到“槚,苦荼”,“荼”古音正是cha。

但是中国茶史真正的起源,到目前为止仍然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则是在两晋南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已逐渐兴起,士人王褒在《僮约》中,就写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同时代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西汉还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不过,秦汉时期,茶并非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而是更多以其药用效果出现在人们的病床旁。

东汉华佗的《食经》中有“苦茶久食,益意思”之说,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这跟可口可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口可乐一开始也是作为治疗头痛的药物出现,后来才逐渐演变为饮料。

后来,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根据三国时期魏国人张辑的《广雅》记述,四川人采摘某种树叶,将老叶子制成饼的形状,再放上浓稠的米浆。饮用时先用米汤浸泡,再用无焰炭火炙烤,而使其烘干变红,再捣成碎末放入瓷壶,注入沸水饮用。也有的再加入葱姜、橘子,以调和苦涩味。

这种茶和我们现在喝的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胡辣汤之类的食物,喜欢喝的人会觉得味道相当酸爽,不喜欢喝的人便觉得难以下咽。唐代茶圣陆羽便吐槽这种“胡辣汤”:“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也!”

六朝时期,粥茶成为南方人的流行饮品,吴主孙皓常在宴会上以茶代酒,桓温也曾用茶宴客标榜自己节俭。但是面对粥茶,北方来的客人实在是无法接受,都普遍饮用牛乳类饮料,并嘲讽茶为“酪奴”。


       2、唐朝的煎茶法

唐朝时期,中国人开始用煎茶法饮茶。因为煎茶法的出现,饮茶之风方才盛极大江南北,“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中唐以后,茶已经进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饮料。

而茶叶命运的改变,要归功于茶圣陆羽。“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着有《茶经》三卷,对茶道论述详尽。他提倡饮用以茶饼碾碎而成的末茶,茶末以米粒大小为宜。首先,煎茶前先烤茶,将饼茶用高温“持以逼火”,并且经常翻动,“屡其翻正”,否则会“炎凉不均”,烤到饼茶呈“虾蟆背”状时为适度。烤好的茶要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失,至饼茶冷却再研成细末。

与此同时,将鲜活山水放在茶釜中煮,当烧到水有“鱼目”气泡,“微有声”,即“一沸”时,加适量的盐调味,并除去浮在表面、状似“黑云母”的水膜,否则“饮之则其味不正”。

接着继续烧到水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即“二沸”时,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再用竹䇲在沸水中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

如此烧到釜中的茶汤气泡如“腾波鼓浪”,即“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使沸腾暂时停止,以“育其华”,这样茶汤才算煎好了,可以舀出饮用。

什么说《茶经》的问世标志中国茶道的诞生?因为煎茶法使茶道中最早的艺术品饮得以形成。煎茶时,除了要注意“火候”,还要讲究煎水煎到什么程度为宜的“汤候”。辨别汤候,一是看水沸时的沸泡多少和大小,二是听水沸的声响。

水既要煮沸,又不宜过老,否则会破坏上等泉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用此等“老汤”泡茶,会使茶汤颜色不鲜明、味道不醇厚而有滞钝之感。有的高级绿茶则更忌泡茶的水过烫,过烫会将细嫩茶芽泡熟,而破坏茶中的有益成分,不利于饮茶卫生。

而用水温过低的水泡茶,又会使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浸出不快、不完全,用此种“嫩汤”所泡的茶,味淡薄,汤色差。

陆羽还主张,饮茶要趁热连饮,因为“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茶一旦冷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另外,饮茶时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以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以后,茶味就已经没有了。《红楼梦》里就讲,“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便是饮牛”。

陆羽之后,煎茶法继续被发扬光大,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廷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茶艺具备了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固定环节。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3、宋朝的点茶法

晚唐时,唐人又发明了一种“点茶法”,即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出来的茶汤,上面会泛出一层乳白色的泡沫,以泡沫鲜白、久聚不散为最佳。看煮出来的茶,就能评价煮茶人茶艺的高低。点茶法能发挥末茶特点,加上注水时要注意对水流、水量、落水点的掌控,有颇多讲究炫技之处。

不过,“点茶法”在宋朝时才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

宋朝人特别讲究茶饼,味道上追求“香甘重滑”,不喜茶中苦涩原味,并以茶色“纯白为上真”。为了制作理想的茶饼,他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首先精选原料,只取选茶叶的茶心一处,用泉水浸渍,然后上锅蒸,再用小榨榨去水分、大榨榨去茶汁,以求色白味甘;榨过之后,将茶放在盆里研磨,好的茶饼一般要研磨一天以上,等到盆中膏状物匀滑细腻后,再加入龙脑等香料和上香米熬成的薄粥,一并揉成茶饼。

费了这么多功夫制成的茶饼,因为有淀粉,样似牛乳,因掺有香料,口味甘香,与之前粥茶法下的咸汤茶味道截然不同。

茶道大师制作的茶饼,价格堪比学区房,宋仁宗时蔡襄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售黄金二两,还极难买到,时人称“黄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徽宗时,郑可闻用“银丝水芽”制成“龙团胜雪”,每饼不但售价四万钱,还需要限售摇号。

当时人对于点茶也非常讲究,首先,要将茶饼烤干、锤碎,再用茶碾细细碾成茶末,茶碾越小越好。随后将茶末倒入筛子的茶罗中,筛取细碎茶末放在茶罐中,以备饮用。接着,先将茶盏烤热,这是为了避免开水注入冷茶盏降温影响口感。茶盏烤热后,用长柄小勺茶从茶罐中舀茶末置于盏中,倒入一点开水将茶末调匀,再用长嘴茶壶注水,同时以筷子、长柄勺或是筅(圆形竹刷)搅匀。搅匀之后,再注入更多的水,水的标准是“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初沸之水。

最后一步是调茶,须得“先搅动茶膏,渐加击沸,手轻筅重,指绕腕悬”,达到“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直到茶面上银光翻涌,才算是点好了一盏茶。

由于点茶手法太过讲究,是个名副其实的技术活,所以宋朝有钱有闲的人常以“斗茶”为乐,比试高下,规则是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主要考量茶和水的融合程度,搅动茶水转动,先在茶盏上留下痕迹的算输。茶色纯白,比斗时盛在黑盏中最为明显,所以福建建阳的建窑所出产的黑色茶盏最受当时人的欢迎。苏轼、苏辙兄弟就喜欢跟人斗茶,还专门写过斗茶的诗词。

4、元明不再讲究泡茶法

到了元朝,随着饮茶群体扩大,国人不太讲究茶道了,毕竟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真不如把茶叶直接用水泡着喝。从那时起,中国人便在采茶后将茶叶焙干,直接在茶壶里沏茶喝,茶叶不再掺淀粉、香料,也不再制饼、碾末。随末茶一起消失的,还有用来制作末茶的一系列复杂茶具,只有装开水的长嘴茶瓶摇身变为茶壶,继续被人们使用。


明代皇帝喜欢泡茶喝,洪武年间,朝廷提倡节俭,下令禁止制作高阶茶饼,由此,散茶基本上一统江湖。既然大家都泡茶喝,那么茶壶的工艺便与时俱进。由于紫砂的透气性适合泡茶,新的茶文化开始流行,从此,紫砂在明代崛起,从皇帝到百姓都喜欢。这种壶也便于携带,文人墨客喜欢,一直流行到如今。

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小小饮茶方式的转变折射的是古人生活方式的转型。不过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坚持用煎茶、点茶等古法饮茶。


其实,茶道就是生活,从一叶茶到一个杯、一张桌,再到一个房间、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茶是融入人类的生活方式。

喝茶这件事,古人把它玩得风生水起,只是如今,人们追求简单和效率,步伐匆匆之间,我们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了很多。

但愿每个人都留一点时光给自己去品茶、去书画、或是做一些讲究的小事,把内心对传统的向往找回来。

Ⅱ 怎么制作茶汤

食材

  • 白面 250克

  • 芝麻 20

  • 白糖 20

  • 葡萄干 20

  • 油 30

  • 方法/步骤

  • 1

    把铁锅加热倒入油,油要少许,与炒菜的油量相仿

  • 注意事项

  • 其实面茶的辅料有很多种,青丝,玫瑰,杏仁,核桃仁,瓜子仁,等等根据自己口味

  •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Ⅲ 表达喝茶享受的句子喝茶的心情唯美句子

喝茶,享受优雅人生,享受一种心境,在这片天空下,陌生的你,是否也坐在窗前,端着佳茗,品着茶,享受这人生?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表达喝茶享受的句子,喝茶的心情唯美句子,希望大家能喜欢。

表达喝茶享受的句子
1、晨光清朗,再有香茗陪伴,绿茶清香,红茶馥郁,心情惬意如风,真乃人生之一美事。
2、一杯茶,一米阳光。一个人,一座城。担心这个城市,一定有你爱的人。
3、茶变成了水,荷花浮萍,人们品味着水,却忽略了茶的寂寞,也许茶总是喝一杯水。
4、人生就似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5、男耕田,女采茶,老婆婆带娃娃,不荒一丘田,不老一蔸茶。
6、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7、人生就似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8、它只是一杯茶,捧着一颗心等着一个人,时间久了,茶凉了心凉了人远了。
9、我希望在这个凉茶的时代,还是有人愿意为你沏上一杯茶,吟诵一首诗。
10、喝茶的人熬夜,喝酒的人喝醉,少数人听音乐,而喜欢你的人熬夜。
11、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12、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13、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14、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15、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6、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洗净心头万千烦恼事,只留简单惬意在杯中。
17、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愿生活如茶,愈煮愈香。
18、一个人,一杯茶,一首歌,一颗无法入睡的心。谁没有过糟糕的一天?
19、我最喜欢的生活是在阳光普照的傍晚,风拂过的柳树下,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
20、茶和禅都是一个味道,是回归天真、单纯、惬意心态的味道。
21、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
22、茶再好,也有变淡的时候;茶再差,也有芳香的一刻。
23、人只有卑鄙的生活,上帝想要和你聊天,喝茶只是一瞬间的事。
24、我们品出的茶和牛、羊吃的草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加了心情。
25、人生如茶,没有品味开始的苦涩,怎能享受日后的甘甜。
26、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27、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28、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29、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30、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31、茶味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人生百态,有起有落有惬意。
喝茶的心情唯美句子
1、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就是因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着阳光的茶。
2、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幅梦的幕布。有时候,孤独是如此令人兴奋。
3、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人生如茶,懂得了茶道,也就体会到了什么叫惬意人生。
4、茶是一种心情,茶是一种心境,真的是我的时刻,手握着茶,心是那么的简单,淡如茶。
5、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6、我喝醉了。我见过很多人和事。我明白了,我需要一个可以随时为我泡杯茶的人。
7、我希望当我老了,一个人一条狗,一杯茶,一台收音机,坐在摇椅上消磨时间,慢慢摇摆。
8、品一壶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样,苦中有香,香里带甜,茶刚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来。
9、一个人喝茶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微笑一个人发呆,一个人的生活那么自由,那么寂寞。
10、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1、一杯浓郁芳香的茶总有变淡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总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忘。
12、就香气跟味道来说,我想什么也比不过锡兰茶。
13、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泡一杯茶,在浓浓的茶香中想点什么,只是没有想什么。
14、不管等待是多么渺茫,水是多么滚烫,只要心中的理想不灭,就能送来清醇的茶香。
15、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尽,茶也变凉。
16、总有一个人会陪你,用他的余生去暖一杯茶,当风轻轻提醒你不要忘记回家。
17、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跟哲理。
18、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
19、茶等的是一个懂它的人,人等的是一杯倾心的茶,你若愿等,茶不负你。
20、始苦终甜,苦甜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永远是苦的,有苦有填才是好茶。
21、一杯新鲜的绿茶,一段舒缓的音乐,一段优美的文字,一个人,一个宁静的午后。
22、有生之年,只诉温暖不言殇,花味渐浓,茶味渐醇,倾心相遇,安暖相陪。
23、炉香烟袅,引人神思欲远,趣从静领,自异粗浮。品茶亦然。
24、在一个下雪的夜晚,世界似乎从喧嚣中分离出来,一本书,一杯茶,一个人,一个世界。
25、有时候更喜欢一个人,用一杯咖啡,一杯茶,享受生活给我带来的一缕悠闲。
26、在这个大桶有色饮料的时代,爱茶的人一定要温和。
27、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一杯茶,一本书,一副耳机,一份心情。
28、突然喜欢上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杯茶,一个人,那么静静的静静的发呆。
29、就像一个人泡了一杯淡淡的香茶,静静地坐在桌前,心思出了梳子。
30、茶是一个人的习惯,喝是两个人的心情。茶是沉思,饮是放纵。
31、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茶与杯的擦肩而过,一缕清香,一目倾城。

Ⅳ 天津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天津旅游攻略

首先说说吃,素有天津三绝的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肯定是不能不吃的。还有奇特特色煎饼果子,芦台春酒,大福来锅巴菜,芝兰斋糕干,什大酥烧饼,明顺斋什锦烧饼。上岗子面茶,王记麻花,杜称齐蒸食、火烧,陆记烫面炸糕,豆香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记水饺,水爆肚、老豆腐,煎焖子,煎饼馃子,花样馃子,怪味果仁,石头门坎素包等等自己体会。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市中国传统风味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位列其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1996年被中国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曾荣获国家部优金鼎奖、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及天津市着名商标。

耳朵眼炸糕(英文名:Eroyanfriedricecake)为天津三绝食品之一,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1900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状,淡金黄色,馅心黑红细腻,是津门特产。

芦台春坐落在天津东部,地处渤海之滨,蓟运河畔,这里地肥水美,五谷飘香,是得天独厚的酿酒佳地,其历史源远流长。多年来一直从事芦台牌“芦台春、芦台液酒系列”、德和牌“德和酒系列”、天尊牌“天尊酒系列”,公司拥有自主出口权,生产五加皮、竹叶青和鸡尾酒等出口型产品。是华北地区同行业中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企业,它对清香型、酱香型、浓香型优质白酒的生产起着主导的作用。公司前身是始建于清康熙初年的“德和酒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10万平方米,曾荣获中国食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其芦台春系列白酒,是天津名牌、津门老字号,在华北同行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更好保护“芦台春酒”的地域文化特色,2011年芦台春酒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酱香型芦台春白酒是绿色食品,它的酿造方法是“国家发明专利”,芦台春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芦台春传统酿造技艺已编入中学课本第九册的第六章地域民俗,文化教学课程和宁河县县志的文史资料之中。

还有好多好多自己慢慢体会,保证不虚此行。

再来说说玩的地方,1、世纪钟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

还有诸如天塔,蓟县盘山,宁河七里海,等等,可看时间具体安排。

Ⅳ 介绍一下中国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