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中式装帧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萌萌手绘的图片卡通图片 2025-09-22 17:19:13
不开心的语句唯美图片 2025-09-22 17:12:41

中式装帧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3-02-10 01:36:27

①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书籍装帧”是什么还有做一本书籍装帧需要哪些准备跟素材,步骤有哪些越详细越好!

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

目录

基本介绍设计
正文
封面
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设计》

基本介绍 设计
正文
封面
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设计》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设计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设计的总称。一般包括选择纸张、封面材料、确定开本、字体、字号,设计版式,决定装订方法以及印刷和制作方法等。
正文
正文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点,设计时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正文字体的类别、大小、字距和行距的关系。 2.字体、字号符合不同年龄人们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适当留有空白,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舒适美观。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纸张的颜色要符合阅读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图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关系要恰当。 6.彩色插图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3个基本原则:有效而恰当地反映书籍的内容、特色和着译者的意图。符合读者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需要,还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欣赏习惯,并体现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符合当代的技术和购买能力。
封面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儿童类书籍 形式较为活泼,在设计时多采用儿童插图作为主要图形,再配以活泼稚拙的文字,来构成书籍封面。 2.画册类书籍 开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开、24开等,便于安排图片。常用的设计手法是,选用画册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再配以文字。 3.文化类书籍 较为庄重,在设计时,多采用内文中的重要图片作为封面的主要图形,文字的字体也较为庄重,多用黑体或宋体;整体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较低,视觉效果沉稳,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丛书类书籍 整套丛书设计手法一致,每册书根据介绍的种类不同,更换书名和主要图形。这一般是成套书籍封面的常用设计手法。 5.工具类图书 一般比较厚,而且经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防止磨损多用硬书皮;封面图文设计较为严谨、工整,有较强的秩序感。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的整体设计。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是其中的三大主体设计要素。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门面,它是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的形式来反映书籍的内容。在当今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书籍的封面起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 图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设计的三要素。设计者就是根据书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书籍的丰富内涵,并以一种传递信息为目的和一种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当然有的封面设计则侧重于某一点。如以文字为主体的封面设计,此时,设计者就不能随意地丢一些字体堆砌于画面上,否则只仅仅按部就班地传达了信息,却不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岂不说这是失败的设计,至少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殊不知,没有读者就没有书籍,因而设计者必须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设计者在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都比较讲究,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人一种韵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标题字体的设计形式必须与内容以及读者对象相统一。成功的设计应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肃的;科技性读物设计应该是严谨的;少儿性读物设计应该是活泼的等等。 好的封面设计应该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乱,就是要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简而不空,意味着简单的图形中要有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来丰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图形的有机装饰设计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后有一种气氛、意境或者格调。 书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封面设计中,哪怕是一根线、一行字、一个抽象符号,一二块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既要有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美感。达到雅俗共赏。 扉页是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的需要。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如果缺少扉页,就犹如白玉之瑕,减弱了其收藏价值。爱书之人,对一本好书将会倍加珍惜,往往喜欢在书中写些感受或者缄言之类的警句,若此时书中缺少扉页,该是多少的遗憾。 书中扉页犹如门面里的屏风,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扉页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有的采用高质量的色纸;有的还有肌理,散发出清香;有的还附有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与书籍内容相关并且有代表性的插图设计等。这些对于爱书的人无疑是一份难以言辞的喜悦,从而也提高了书籍的附加价值,吸引更多的购买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扉页设计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真正优秀的书籍应该仔细设计书前书后的扉页,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它,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和对内容的理解力,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尤其是少儿读物更是如此,因为少儿的大脑发育不够健全,对事物缺少理性认识,只有较多的插图设计才能帮助他们理解,才会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美术设计师的创作稿、摄影和电脑设计等几种。摄影插图很逼真,无疑是很受欢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图受条件限制而通过摄影难以达到,如科幻作品,这时必须靠美术设计师创作或电脑设计。在某些方面手绘作品更具有艺术性,或者是摄影力所不及的。总之,各有所长。 总之,一本好的书籍不仅要从形式的吸引上打动读者,同时还要经得“耐人寻味”,这就是要求设计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构思,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艺术整体。
编辑本段书籍装帧介绍书籍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
作者: 杨永德 ISBN: 9787102035666 页数: 424 页 定价: 69.0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04-01 本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叙述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从产生、发展到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字的承载物及相关的笔、墨、纸、印刷和有关的发明创造进行全方位、系统的介绍。从远古的结绳书一直叙述到清代的线装书,作者力图将多年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从哲学、美学的视角分析、研究,形成有独到见解的、涵盖中国几千年文化史的、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专着。这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学术价值很高,填补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没有理论专着的空白。
《书籍装帧设计》
作者: 李慧媛,朱春玲,樊海燕编着 I S B N : 9787560943039 页数: 92 出 版 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 装帧: 平装 本书是一本介绍书籍装帧设计的教材,集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于一身。 本书详细介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和现状的回顾,总结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特征和属性,并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构成元素,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流程,书籍封面、护封的视觉传达设计,版式设计,附件设计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本书侧重于书籍封面的视觉传达设计,既有基础理论,又有经典案例和创意理念,图文并茂,对学生研究书籍装帧艺术,提高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本书创造性地加入了书籍设计的形态和材料一章,为书籍装帧设计的未来走向、专业训练、创意开发做了系统的思考。 书的形态,在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是六面体,这是牢固根植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但当我们沉浸在一成不变的六面体的书籍形态的时候,是否意识到当今信息时代所面临的多媒体传播对六面体的书籍形态有何种冲击。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六面体的书籍形态也不一定就是完美无缺的唯一的书籍形态,它有待于出版社、作家和设计家共同探索从传统到现代以至未来书籍构成的内在与外在、文字传达与图像传播、形态的构成等一系列新的课程。

② 求PS高手做书籍装帧封面 可以加分!! 急急急!!

已经加你了,请速发素材

③ 钱君陶的装帧艺术

书籍装帧这个名词是外来语,含义包括一本书的从里到外的各方面的设计,即书的字体、版式、扉页、目次、插图、衬页、封面、封底、书脊、纸张、印刷、装订,以及书的本身以外的附件,如书函、书箱之类等等。
我国的书籍装帧,和其他各门文学艺术的传统有着相应的共通关系,属于东方式的淡雅的、豪华的、内涵的风格。 书籍装帧绝不是什么雕虫小技。书籍装帧不仅要求形式美观,而且要求能够烘托和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它给一部作品装上了“扩音喇叭”,以形象、色彩等造型手段,向广大读者揭示作品内容的精髓,扩大了社会效果。优良的书籍装帧,可以提高读者的读书兴趣。
我设计书籍装帧,色彩总是从和谐、纯朴上考虑,或者反其道而采用现代化的强烈的对比手法,要注意民族特色,但不主张复古;强调时代气息,是为了体现中国今天特有的乡土风味,用单纯、明快的笔调来描写自己要描写的东西。
装帧是书籍的外衣,书面是书的衣冠,力求简练、质朴有艺术特征。一本书放在一千本书中,要能第一个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之不忍离去,不由自主地想翻开看上一眼,这本书的装帧才算是成功的。当然,这绝不能靠哗众取宠。 有些书题不入画。内容也非画可以,概括的构思,用纯图案去装帧,同样能处理得很美。书籍装帧应当具备自然画的雄厚基础,还须加上自己的独特的意象。基础有了,意象不佳,仍不能成为上乘的书籍装帧,何况还要反映书的内在精神,还要通过选用材料、制版印刷等来反映,有时还需涉及整本书的其它设计。书籍装帧,绝不能摘成书名的简单模拟或图解,而应当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一本书装帧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情绪。成功的书面画,要把书的中心内容和盘托出,又杜绝浅、露、甜、媚、尖、脆,跳过这几条铁门槛,达到浑厚、含蓄,有画外之味,图有尽而意无穷。也可以用象征隐喻手法,从侧面体现书的意境,道是有关却无关,拨动读者想象之弦,使之余音袅袅。更可以不涉及书的内容,仅仅是一种装帧美,引起人们渴望了解书的主题与表现特征的愿望。无论是正面、侧面去开掘书的内涵,或借重于装帧手段,都要杜绝陈言,唯有新颖的内容与形式,方能征服读者。
一部歌剧的序曲,可以概括地展示全剧的轮廓,带有浓缩升华的意味,有吸引力,又不昌华彩乐章;过去农村唱草台戏,闹台打得戏迷们脚板直痒痒,非跑到戏台下面看个究竟不可。封面应当起到序曲和开台作用。正如某引些序曲可以单独演奏一样,封面离开书籍,也应当能供人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装帧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绘画的语言。 我们的封面设计,不能开门见山,一点不加含蓄。要把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想尽方法和装帧结合起来。当然,音乐语言不就是绘画语言,也不就是装帧语言,但它们有一个共性,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运用。音响的效果等于色彩的效果,如果把从事音乐创作的手法,用到装帧中去,所到得的效果一定会不同寻常的。
学书法,对装帧更有直接的关系:书法是线条组成的,学好了它,笔底下的线条就能劲挺有力,有时不用图案字作书名,书法来写书名,更能得心应手。
书籍装帧,顾名思义,总要有浓厚的书卷气,要含有一种内在的感情。要有曲折,要有隐晦,不能直截了当地和一般绘画那样的写实。
书籍装帧最怕作为书籍的低级图解,如果这样对待,就失去了书籍装帧的艺术意味和艺术价值,应该尽量避免。好的设计可以引人入胜,爱不忍释。书籍装帧或者纯粹成为一本书精美的装帧,或者高度概括书的内容并化为形象。 书本的书面美观,对于销路也有不少帮助,以我所知甚至有因书面的美观而畅销的。书面的装帧优美,就是在读者的案头陈列时也觉得有一种新鲜的趣味。
作为书籍的美的装帧和书的内容无关,这是一种设计方法。有的设计是要反映内容的.如我为巴金的《新生》所设计的,即以小草从石阶的缝中强行抽枝发叶,寓新生之意。又如为沈雁冰的《雪人》所设计的,着眼在“雪”这个字上,用雪花来变化,既表达了书的内容,又作了美的装帧。
封面设计不等于任何自然画,不能随便让哪一个画家随便拿幅画来胡乱放在书面上。如果一个装帧设计得和一般商品一样,仅仅着眼在说明商品的本身,拿商品炫耀人的耳目,也过于浅薄。书籍装帧是比较复杂的,不像油画、水彩画等自然画那样,只要对自然的描写成功了就算。书面是书籍的外观,不是整个书籍装帧。 画书面、插图都要考虑节约和印刷条件,对书籍的生产过程要有全面的了解。我们所说的书籍装帧,仅指书面一项而言。书面设计是书籍的外观,不是整个书籍装帧。……不过,我们应该提倡全面的书籍装帧,书面固然要摘,而版式、目次、扉页、衬页、封底等,都应同样重视.在设计时应该全面顾及,不要以搞好书面设计就算满足。书面设计可以仅仅作为书籍的精美的装帧,也可以把书籍的内容高度概括而成为形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觉得书籍装帧要有东方的 、中国的气派,把“古为今用”这句话体现出来,取法我国古代的铜器石刻的纹样,是大有可为的。不但如此,凡我国古代优秀的绘画、书法、工艺品、服饰等各方而遗留下来的东西,无论是造型、结构、色彩、线条等,都可以在设计书面时,根据实际需要,融会化合到创作中去,成为现代的有民族特色的装帧作品。 有人问,书籍装帧要不要民族化、现代化?我说是要的,我的意思是既要民族化,而又要现代化。我以为民族化和现代化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没有民族化,只有现代化,就分别不出这是出于哪个国家的设计;仅仅民族化,老是在一成不变的古老的东西里翻筋斗,也是没有出息的。民族化不能停留在模拟、搬用上,现代化也要有别于一般商品设计。我想它们之间总应该有一段距离。
鲁迅、陶元庆和我,曾就书籍装帧要不要采取民族风格的问题交换过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要有民族风格。
钱君陶作《鲁迅印谱》
谈书籍装帧,不能不先从古书谈起。我国古代的书籍,以木刻印线装的一种形式最为普遍。这种形式的书籍,其封面都用深色的纸或织物 ,书名一般都制成签条 ,粘在书而的左边 ,用丝线明订,绢包角 。翻开一看,首先见到的是一张双折的衬页,翻过衬页,就出现了印着书名的扉页,它的背而还有印着雕板和印刷的主持者,以及记年等。接着是序目之类,随后才能是正文。翻到末了,还是以衬页而终。封底的用料,和封而相同。 我国古代的书籍,虽然没有提出装帧设计这个名目灵,毫无疑义,可以看到其中每一项都是下过一番苦心的,就是装帧设计的具体表现。
晚清的一些通俗小说,已采用活字排印,平装形式,在封面上大都印着彩色的绘画。在此以前,在书面上印绘画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因此,把它看作书籍装帧中书面画的萌芽,也末始不可。
三十年代的书籍装帧 ,一般指的就是书面,不涉及其它。当时商务印书馆所出的林译小说,其书面采用外来形式的花边图案,另有一种风格。和晚清通俗小说的书面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健康的书而设计。这种书面设计,给后来这方而的事业很大的影响。……这种书面设计,最初是在鲁迅所印的书上出现的。鲁迅对书籍装帧——书面设计的提倡,可说是不遗余力的。他自己也投入了这项工作。由于他的博学多才,对我国传统的书籍装帧有精深的研究,所以出自他的设计的书籍,风格非常优美新颖。
鲁迅在这方面的大力提倡,引起了整个文艺界和出版界的注意。在他的培养和扶植下,最着名的设计者是陶元庆,他为鲁迅的绝大部分着作设计了极其优秀的书面。
陶元庆之所以能取得这种独特的风格,不是单靠孤立的绘画技术,而是靠善于从书籍装帧之外求书籍装帧。陶元庆无论在诗文方面,国画和西画方面,都有一定的修养。 当时从事书籍装帧的除陶元庆和我之外,还有一些人。例如司徒乔,他的作品是用钢笔画的技法来制作的,比较写实,没有什么图案意味,和别人的作品完全两样;陈之佛所作的书面,都用古图案为素材,古朴浑厚,不同于陶元庆等人风格;张光宇和张正字兄弟两人的作品,用中国传统木刻的形式,对人物、事物的形象都加以变形,非常耐人寻味,又是一种风格;后来有郑川谷,他的作品大胆而洗炼,图案的成分十分浓厚;沈振璜的作品,清新而有活力,颇能吸引读者;莫志恒所作的作品,比较淳朴厚重。蔡振华,他的作品思想性极高,技巧缜密娴熟,画而有图案的独特趣味。丰子恺的封面设计,和他所作的漫画相结合,充满了诗情,有幽默感,另外走了一条路,也是非常杰出的。曹辛之的作品蕴藉优美,有诗意,有梦境,有民族的优秀风格,他同时又是涛人,对篆刻、竹刻有甚高的造诣,又精于装裱书画。任意,完全属于洋派,有奇特的构思,用色大胆。张慈中的作品非常洗炼,构思极其高雅,常有出人意外的设想,用色用笔都极其精到。

④ 毕业设计,书籍装帧,要求中国风,做一套,不知道选什么内容,请大家帮忙啊!

中国风内容其实可以选很多了,3,4本就做一个系列吧,可以选择中国建筑系列,不同时代的或者是不同地区的,比如,上海的街道以弄为名,南京的街道以巷为名,都是各有特色,苏州的园林啊,东北哈尔滨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啊,图片多,好寻找素材,版面设计也简单的多,视觉上也很好。主要是整体风格要统一,既然要求做一套我想主要是看整体的把握,做之前先定好主题,不要单单注重细节设计,先选好主题,选定素材。

⑤ 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要素有哪些

封面是书籍的主题精神体现,无论书籍的内容是涉及哪一方面的,其封面的作用是不变的。它反映的是书籍的主题和书籍的品质,体现的一本书籍的整体形象,甚至关乎到书籍的销售状况。可见,书籍封面对与整本书籍至关重要。在设计一本书籍的封面时首先要把握好封面的基本元素,将基本元素的完美体现出来,能够在其基础上添加装饰美化元素。
书籍封面的基本元素从大方向来说主要包括文字和图形,色彩也是其中之一,色彩的运用也是根据文字和图形体现的。
1、书籍封面设计的文字
封面上简练的文字,主要是书名(包括丛书名、副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丰富画面,可重复书名、加上拼音或外文书名,或目录和适量的广告语。有时为了画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有出版社名,让它们出现在书脊和扉页上,封面只留下不可缺少的书名。说明文(出版意图、丛书的目录、作者简介)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则根据设计需要安排在勒口、封底和内页上。 充满活力的字体何尝不是根据书籍的体 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同样象广告设 计构图中所讲述的,把它们视为点、线、面来进行设计,有机地融入画面结构中,参与各种排列组合和分割,产生趣味新颖的形式,让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2、书籍封面设计的图形
封面上的图形,包括了了摄影、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体的写实手法应用在少儿的知识读物、通俗读物和某些文艺、科技读物的封面设计中较多。因为少年儿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读者对于具体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读物和一些建筑、生活用品之类一画册封面运用具象图片,就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封面设计,有时很难用具体的形象去提炼表现,可以运用抽象的形式表现,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
在文学的封面上大量使用“写意”的手法,不只是象具象和抽象形式那样提炼原着内容的“写意”。而是似象非象的形式去表现。中国画中有写意的手法,着重于抓住形和神的表现,以简练的手法获得具有气韵的情调和感人的联想。有人把自然图案的变化方法也称为 “写意变化”,在简练的自然形式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追求形式美的表现。进行夸张、变化和 组合。而运用写意手法作为封面的形象,会使封面的表现更具象征意义和艺术的趣味性。
以上是书籍装帧中封面设计的两个主要构成元素,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整个封面的画面,其中,那些具有写意的中外古今图案,在体现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上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⑥ 书籍这种装帧是什么装帧,叫什么名字,

是线装的, 中国书籍装订形式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最接近现代意义的平装书的一个装订形式。在线装之前书籍的装订形式还有包背装、蝴蝶装、经折装等等。现实生活与藏书中,前面的几种装订形态早已退出了实用阶段,惟有线装书还残留在旧书店,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饱受蒙尘之苦,也饱受后人的崇敬。线装书的折页方法和包背装相同,主要不同处在封面和订书方法上。线装书的封面不是用一整张纸包上,而是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不包书脊。线装书的订书方法,是将书的外口戳齐,书脊剪切齐后,在书脊处边上打眼订线。自明清时期一直到现在,线装书都是采取四眼穿线装订的方法。有的采用包角的方法,使线装书既显得庄重大方,又很坚固,不易开散。有些线装书还加上书套,将线装书装在书大部分,既保护了线装书,又啬了装帧美。如:《四库全书》线装就是《四库全书》的线装本。

⑦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过程中几种主要的装帧形式

书籍装帧形式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类。中式包括 ①简策装、②卷轴装、③旋风装、④经折装、⑤蝴蝶装、⑥包背装和⑦线装;西式分为①平装装订、②精装装订、③活页装订和④散装装订。
这里说一说中式的书籍装帧形式:
1、简策装。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2、卷轴装。又称卷子装,它是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
3、旋风装、经折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印刷术发明后,卷轴装、经折装仍在继续使用,但在使用材料,开本的大小,装潢工艺等 方面,仍不断有新的发展。并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也不断出现,先后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4、蝴蝶装。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蝴蝶装的应用,是书籍装帧形制的一大改革。是书籍从卷轴、经折向册页的转变,从而确定了一直延用至今的书籍基本装帧形制。
5、包背装。是指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装上厚纸做皮,不见线眼,故称为包背装。
6、线装。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