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国耻之日唯美图片
扩展阅读
600像素的图片比例是多少 2025-09-23 17:34:00

国耻之日唯美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27 11:28:21

① 我们中国有哪些国耻

一、南京条约

1842年8月,满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② 五九国耻日是什么

1915年5月9日,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经过与日本达105天的谈判和周旋之后,被迫接受日本《二十一条》中的十二条内容之事件。条约签订后,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举行纪念,借此警励国人毋忘此日,誓雪国耻;这一天被称为“国耻日”。

另有以日本提出的最后通牒日期5月7日为国耻纪念日。

历史背景:

1914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派兵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和铁路。中国提出德国直接将山东权益交还被拒,于是决定保持中立。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欧美各国无暇东顾,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在其远东盟友。日本于是在8月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

1915年,日本秘密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取代德国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满蒙的权益,意欲独占中国的权益。

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向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

1至4月,袁一面命派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等国的支持以抗衡日本,又两次密派日籍顾问有贺长雄赴日游说松方正义等日本元老抵制大隈重信内阁所炮制的二十一条。

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条约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在谈判期间,日本以“换防”为名,增兵大连、青岛、塘沽等地,进行武力威胁。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

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其中仅把原来的第五号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在日本的最后通牒之下,最终袁世凯政府被迫派外交总长陆宗舆及次长曹汝霖在5月9日晚上十一时签署接受二十一条中的十二条要求,5月25日签署《民四条约》。

③ 中国国耻日是哪天

中国没有法定的国耻日,但在非正规场合有“五·九”国耻,即1915年5月9日;“九·一八”国耻,即为9月18日;“七·七”国耻,即为1937年7月7日。国人认为,最让中国耻辱的是“九·一八”。

虽然许多媒体在报道9月18日举行的纪念活动时,都曾提到过“国耻日”的概念,但由于没有上升到一个法定的角度,在普及上难免会打上一个折扣。“国耻日”的设立更能激起国民清醒的历史意识,从而使得国民正视历史,不忘国耻,增强国防安全意识。

把9月18日作为国耻日,并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同时还要对这天的纪念活动作出详细的规定,在这天举行类似鸣响警报之类的活动,国民的国耻意识才会真正的得到增强,知耻而后勇,我们这个民族才会更加奋勇前行。

(3)国耻之日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国耻简介

1、“五·九”国耻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1至4月,袁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

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十一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五月九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

2、“七·七”国耻

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称为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3、“九·一八”国耻

1931年9月18日晚上,侵华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国耻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很需要一个法定的“国耻日”

参考资料来源:齐鲁晚报-中国四个“国耻日”都与日本有关,看看这些事件始末




④ 中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

中国的国耻日是每年的9月18日。

中国国耻日,是指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事件,俗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永远抹不去的“国耻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4)国耻之日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二、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

”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⑤ 中国国耻日是怎么回事

中国国耻日的意思:

截止到2019年4月6日,中国还没有法定的国耻日,但在非正规场合有“五·九”国耻,即1915年5月9日;“九·一八”国耻,即为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作法。;“七·七”国耻,即为1937年7月7日。国人的认为,最让中国耻辱的是“九·一八”。

(5)国耻之日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国耻简介:

1、“五·九”国耻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直接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中国绝对保密。1至4月,袁一面命外交部同日本谈判,一方面暗中逐步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中国的谈判代表多次拒绝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迫使日本作出让步。

中国国内亦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至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限令于9日前答复。最终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十一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五月九日被全国教育联合会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

2、“九·一八”国耻

1931年9月18日晚上,侵华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

3、“七·七”国耻

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称为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的国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