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舞蹈
1、宫廷舞
古代宫廷皇室中宴会娱乐的舞蹈。大多来自民间,也有宫廷专业艺人加工创造的。内容多为帝王歌功颂德或歌舞升平,形式上比较工整华丽,结构也比较严谨,一般皆属当时艺术水平上乘者。
2、文舞
文舞,古代宫廷雅乐舞蹈之一,与武舞相对,用于宫廷典礼与郊庙祭祀,因是歌颂帝王以文德治天下,故称作文舞。
3、惊鸿舞
惊鸿舞是唐代宫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
4、盘鼓舞
又名七盘舞是汉代具有较高技艺性的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
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爷、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5、灵星舞
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贰’ 东晋末年的舞都有哪些
舞蹈特点:大多赋予抒情性,舞姿较为轻柔曼妙,大多继承了汉代的舞姿舞容.如“舞袖、折腰”等,但是并没有缺少了汉代的粗犷豪放,可能是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关.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加速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乐舞的交流.为隋唐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为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黄金时代拉开了序幕,这是一个成熟的,独立的发展舞蹈表演性艺术的时期.
南 北朝时,原北方的统治者向江南迁移,北方则归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由于南北两地统治者的风俗习尚、文化娱乐生活迥异,其乐舞的风格和特 色也截然不同。两晋和南北朝继承了汉魏的传统,《清商乐》、“杂技百戏”仍然流行。此外,漫画教程西曲、吴歌、杂舞盛行。晋太康时(280~289年)流行的《杯 盘舞》又称《晋世宁》(祝愿晋世得到安宁,属杂舞类),舞者用手接住杯盘,反复而舞,似一种杂技耍杯的节目。晋人谢尚的《鸲鹆舞》是模仿鸟的舞蹈。他在大 庭广众之下,舞起来屈伸俯仰,旁若无人。南京西岗出土的西晋鸟兽人物瓷罐,很多鸟类聚于罐顶,造型美丽,下面有似带面具的男舞人,扬起长袖和吸腿起舞。西 晋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养蓄众多舞伎,恒舞于室,其中舞得最好的是广西人绿珠,石崇作《明君舞》,绿珠扮演明君(即昭君),《明君舞》其后也归入《清商乐》 中。
魏晋人崇尚清谈,善思辩,褒衣博带,手执尘尾扇,有的甚至留有颊须。他们喜爱轻盈飘逸、抒情宛转之美,常怀有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当时的舞风。东晋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其中一幅头梳双环髻的洛神,修颈细腰,手执尘尾扇,飘带萦绕,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正是东晋人心目中的美 人。另一幅是一男子立于饰有羽葆流苏的双鼓前,手执一双鼓棰正在演奏。边陲河西走廊的酒泉丁家闸魏
晋墓出土的飞天,《燕居行乐图》也大有中原舞风,舞伎 头戴花冠,手持便面(即扇子)起舞,显得轻盈洒脱。江苏常州戚家村出土的女舞俑,端庄凝重
‘叁’ 求古代大型舞蹈或古战场拼杀的图片
网络上有吗?
‘肆’ 中国古代都有些什么舞蹈
从舞蹈功能上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自娱娱人相兼的舞蹈,以及取悦神灵、祭祀祖先的舞蹈。
从发展史的角度分为:原始舞蹈、民间舞蹈、宫廷舞蹈、舞台艺术舞蹈和城市群众性舞蹈。
按舞蹈类型、舞蹈门类可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古典舞蹈
古代流传下来,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和典型性的舞蹈。
1、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folk dance) 起源于人类劳动生活,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土风舞”。
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
2、现代舞: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反映西方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的舞蹈。在表现手法上,要求不断创新,强调舞蹈家的个人风格。
现代舞最初是反对古典芭蕾而产生,曾一度水火不容,现在则互为影响,相互吸收、融合:现代舞吸收芭蕾的技巧和训练方法,扩大自己的表现力;芭蕾则吸收现代舞的观念和创作手法,形成现代芭蕾。
‘伍’ 中国古代有哪些着名的舞蹈作品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中国古代着名的舞蹈作品:七盘舞、巾袖舞、巴渝舞、惊鸿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菩萨蛮舞、明君舞等等,谢谢
‘陆’ 有哪些古典舞
印度的古典舞:
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欧洲的古典舞蹈: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并陆续派生出许多芭蕾学派,风行欧美。
中国古典舞:
其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
暂目前就只知道这些,不过貌似还有一说:就是民族舞的前身就是由古典舞“演变”而来。
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柒’ 古代舞蹈名字(古代舞蹈名字大全)
中国古代的舞蹈形式非常多样,其中比较有名的舞蹈名字有:七盘舞、长袖舞、巴渝舞、惊鸿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菩萨蛮舞、明君舞、绿腰舞、拓枝舞、白舞、垂手舞、剑器舞等。
古代舞蹈名字
七盘舞又称盘鼓舞,是一种古代的汉族舞蹈,在汉代,舞时将盘、鼓覆盖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踏舞出有节奏的声响。
长袖舞在秦代以前已经存在,曾是战国时楚国宫廷的风尚,发展到后来的长袖舞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舞蹈,这许多种舞蹈都以舞袖为特征,有单人舞、多人舞等。
惊鸿舞是唐代汉族舞蹈,是唐玄宗宠妃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是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
‘捌’ 中国古代的舞蹈除了霓裳羽衣舞、惊鸿舞、凌波舞,还有哪些
一、《大武》
二、《灵星舞》
三、《盘鼓舞》
四、《东海黄公》
五、《剑器》
六、《胡旋舞》
七、《踏谣娘》
‘玖’ 古代的舞蹈有哪些像甄嬛传中的惊鸿舞、胡旋舞,还有什么
。一、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宴享:弓矢舞
鲁国雅舞:《象箫》、《南龠》舞,
二、两汉时期
1、雅乐舞:主要用于祭祀
2、俗乐舞:
郊祭乐舞、兵法乐舞、朝贺宴乐
舞四夷之乐:
东夷之乐执矛舞
西南夷之乐执羽舞
西夷之乐执戟舞
北夷之乐执干舞(兵舞)
(1)武舞
剑舞
棍舞
刀舞
干舞
戚舞
(2)文舞
长袖折腰舞
掌上舞
盘鼓舞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宫廷舞:
(1)清商乐舞 是汉民族传统民间乐舞的称谓。
《白纻舞》
《大垂手》舞,
《明君》舞、
《巴渝舞》、
《公莫舞》、
《铎舞》、
《鞞舞》等。
(2)胡舞 主要指西北少数民族的舞蹈。
《天竺乐》是印度传来的乐舞,
《龟兹乐》是来自新疆龟兹一带的乐舞。
四、大唐时期(上)
宴享宫廷舞
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大曲、歌舞戏、百戏
(“十部之伎于庭,以备中外。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亦名“清商乐“),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国伎,十曰高昌伎。 ”)、
燕乐:四部乐舞:《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
清乐:《白纻舞》、《巴渝舞》、《拂舞》、《前溪舞》、《鞞舞》。
西凉乐:代表舞蹈是《狮子舞》。
天竺乐:佛教乐舞。
康国乐:又称“胡旋舞”,是疾转如风的转圈舞。
立部伎中的《安乐》:城舞
《太平乐》:五方师子舞
《破阵舞》
《庆善舞》
五、大唐时期(下)
1、“健舞”
《剑器舞》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2、“软舞”
《绿腰舞》
《春莺啭》
3、唐代大曲,又称“法曲”,属宴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
(二)中序(拍序、歌头),以歌唱为主;
(三)破,是全曲的高潮,以舞蹈为主。
着名的大曲有《霓裳羽衣舞》、《踏金莲》、《玉树后庭花》等。
4、民间俗乐舞:
《大面》(《兰陵王入阵曲》)
《拨头》
《踏摇娘》
5、崇仙舞蹈:
《四方菩萨舞》
《五方狮子舞》
《天竺乐》
《云韶乐》
6、队舞:
如《菩萨蛮队舞》和《叹百年队舞》。
六、两宋时期
队舞:分为“小儿队”和“女弟子队”,每类又分为十个独立的队舞。
大曲歌舞:《太清舞》、《渔父舞》、《花舞》、《剑舞》
七、元明时期
1、赞佛乐舞《十六天魔舞》
《昂鸾缩鹤之舞》
2、仍采用“文舞”和“武舞”两类。
3、明代雅乐舞:用九奏三舞,三舞为《平定天下之舞》、《抚安四夷之舞》、《车书会同之舞》。九奏之后,用队舞结束宴会。舞队有《诸国来朝之舞》、《长生队之舞》等。
4、明代宫廷舞蹈见于明代的一些刻本插图中,比如《唐诗艳逸品》中的独舞者,《太妃全传》中的梅妃的“惊鸿舞”等。
八、满清时期
1、清代宫廷舞
干戚曰武功之舞
羽龠曰文德之舞
祭祀初献以武舞
亚献终献以文舞
2、队舞乐:庆隆舞(蟒式舞 玛克式舞) 世德舞 德胜舞
瓦尔喀部乐:东部少数民族(属于女真之一)乐舞
朝鲜乐:
蒙古乐
回部乐
番子乐:藏族乐舞
廓尔喀部乐:今尼泊尔乐舞
缅甸国乐
安南国乐:手执采扇而舞
‘拾’ 唐代有哪些舞蹈
唐代宫廷舞蹈有健舞和软舞之分,但舞蹈的节目并不固定。“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以下介绍几种唐诗中经常提到的舞蹈,诗句对舞姿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1、《胡旋》。属于“健舞”,快速轻捷,变化多姿。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白居易《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2、《胡腾》。属于“健舞”,以腾跳动作技巧见长,舞步急促变化。李端《胡腾儿》:“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王中丞武俊也)》:“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3、《柘枝》。“软舞”、“健舞”均有这个节目,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形式。这个舞蹈婉转绰约与矫健奔放相结合,服饰华美,表情动人,有鼓声和乐声相伴。章孝标《柘枝》:“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移步锦靴空绰约,迎风绣帽动飘飖。”张祜《李家柘枝》:“红铅拂脸细腰人,金绣罗衫软着身。”4、《剑器》。属于“健舞”,舞人执剑而舞,唐代着名剑舞艺人有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司空图《剑器》:“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5、绿腰。属于“软舞”,以舞袖和腰身动作见长。白居易《乐世》诗自序云:“(乐世)一曰‘绿腰’,即‘录要’也。贞元中乐工进曲,德宗令录出要者,因以为名。后语讹为‘绿腰’,‘软舞’曲也。康昆仑尝于琵琶弹一曲,即新翻羽调‘绿腰’,又有急乐。”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6、《春莺啭》。属于“软舞”,伴舞的乐声如鸟鸣般优美动听。崔令钦的《教坊记》对春莺啭队舞的演出情况有所描述,“《春莺啭》,高宗晓音律,晨坐闻莺声,命乐人白明达写之,遂有此曲。”表演时舞蹈的队形逐渐向左右分开,如同鸟儿张开两个翅膀,舞伎们端庄美丽,神采奕奕,如桃李盛开,满面春风,一色的罗衣,好比天空的霞霓。张祜《杂曲歌辞·春莺啭》:“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杨贵妃手把梅花,扭动着柔软的腰肢,踏着轻盈的舞步,款款而来。7、《赤白桃李花》。据说是唐明皇创制的乐舞,内容新颖,形式华美,也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和风俗习惯。李益《听唱赤白桃李花》:“赤白桃李花,先皇在时曲。”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落。”另外,着名的宫廷乐舞还有唐代新创作的《霓裳羽衣舞》、《何满子》、《凌波曲》、《叹百年》、《菩萨蛮队舞》、《骠国乐》、《浑脱舞》等。诗中所描述的舞蹈动作真切传神,翩翩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