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学底蕴的网名(53个清雅如风的古风名)
近些年随着古偶剧的热播,很多人对剧中角色越来越喜爱,尤其是他们的名字,念一下都觉得好美,恰似一幅画卷。不管是男主角还是女主角,拥有一个好的名字,就能让观众印象深刻。我们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古风名。起名林大师推荐了53个清雅如风的古风名,个个古韵十足,红袖添香!
1、【念芙】
芙指芙蓉,小小的,十分柔美,美得让人心醉。念字都体现了女孩做事讲原则、守规矩的性格,念芙给人的印象是外柔内刚,柔软却不软弱。
2、【绾柔】
绾取自绾黄纡紫,体现出女孩显贵华丽的样子,也有盘绕、系结、挂念之意,将女孩轻盈柔美的姿态展现出来。柔表示植物初生而嫩、软,表现女孩温柔体贴的性格。念起来带着一种轻柔唯美的古风韵味,是一个美到窒息的好名字。
3、【洛白】
洛指水名,形容男孩宽容大度的胸怀,也可以指洛阳才子,彰显出男孩的才华横溢。白是像霜或雪的颜色,有光亮、明亮的意思,突出男孩明白事理、心若明镜的样子。意义深刻而有内涵,叫起来带有一种古风儒雅的感觉。
4、【溪知】
溪指的是山间细小的溪流,清澈纯净,清冽甘甜,衬托出男孩高尚纯洁的品质。知意为经验常识、知晓明了,寓意男孩学富五车,才情出众。以这两个字为名,能感受到溪水的一种灵动,将男孩清俊如溪的古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5、【雪芙】
雪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晶体,凸显女孩洁白无瑕、透明纯净的心灵和品质,芙意指芙蓉,形容女孩清水出芙蓉的美态。雪芙犹如雪中盛开的芙蓉,美到窒息令人心醉,高雅清冷的气质将古风气息烘托得刚刚好。
6、【兰若】
兰若源自金庸作品中的女子名字苗若兰,将女孩比作清雅秀美的兰花,使得女孩带有一种从容娴雅、秀美出尘的气质。而且兰若一名还融入了虚词若,个性又独特。
7、【笙婉】
这个名字很有灵气,《诗经》中有清扬婉兮和婉如清扬这样的表达,将女孩清明美好的眼睛描绘的十分灵动。笙字自身就带有古风意味,体现了女孩的多才多艺。
8、【屹川】
屹是指山峰高耸的样子,川本义是河流,又指山间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势低的地带。一山一水之间将男孩英俊挺拔的姿态和宽阔坦荡的胸怀都展现出来,念起来古风韵味十足,让人感受到自然山水中流露出的生命力。
9、【栀言】
栀代表栀子花,芳香洁白,娇小玲珑,将女孩的气质和样貌都充分描绘出来,给人一种淡淡的清雅之感。言指说、言论、见解的意思,形容女孩聪敏伶俐的样子,突出一种言而有信的品质。整个名字赋予女孩一种高雅清逸之姿,超美的古风感令人沉醉。
以上名字皆出自于林大师解析,林大师有专属的起名方式3d立体起名,是综合了传统的生辰八字起名、周易卦象起名、生肖起名、网上流行的三才五格起名,现代的音形义起名、诗词国学起名、名字心理学暗示起名而成的多维立体起名方式。除此之外,林大师还推荐了44款其他古风名。
——好听的古风名
京墨、凌霄、乐允、嘉述
白祁、钦明、墨旭、云谏
景桓、陆川、昙清、一航
之昂、安成、宇川、辰奕
南伊、诺柠、念禾、楚兮
言梦、长乐、锦恬、语汐
芮依、书苑、忆厢、纯一
江阮、之韵、知笙、黎初
羡风、黎星、靖安、承宥
砚书、容暄、洛尘、北熙
苏漾、允衡、景初、舒彦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话麻烦动动你的小手指,给我点个赞+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咱们下期再见!(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② 国学底蕴的名字
具有国学底蕴的名字如下:
1、洛襄。此名出自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中,两字都是代表着地名,体现了一种四海为家的文人洒脱之意。
2、武艺。源自于章孝标《咏弓》“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之中,此词是指在武术方面的技艺,体现了军事技术方面的本领,这符合父母对男孩的期望,非常不错的名字。
③ 国学底蕴名字女孩
国学底蕴名字女孩
国学底蕴名字女孩,大家对于自己的名字都是比较在意的,而且一个美好又富有寓意的名字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下看看国学底蕴名字女孩及相关资料。
国学底蕴名字女孩1
【清羽】——陈陶《钱塘对酒曲》
解析:“清羽”二字读作qīng yǔ,声调由平声转为仄声,读来给人婉转动听之感,用作女孩名字有文雅之风。该名字提取自“三清羽童来何迟,十二玉楼胡蝶飞” 一句,诗句中的三清是指道教的玉清、上清、太清,大家都知道道家的人,清风道骨,仙风道气。羽指音禹,也指鸟的羽毛,轻盈而随性。清羽二字意境唯美,含蓄深邃。
【绥之】——《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解析:该名字提取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一句,“绥”读作suí ,搭配虚词“之”,给人温雅之感,悦耳好听。其除带有诗意之感,也可表平安之义,用作女孩名字,表达父母对女孩平安健康成长的期许,寓意极好。
【旖旎】——《唐诗·木兰花》
解析:“旖旎”二字读作yǐ nǐ,二者上声声调,给人婉转动听之感,因其字词不常用,给人别致之感,整体的字形搭配形成一种美感,字形相似,书写也方便。二字提取自“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其指芙蓉柔美之状,用作女孩名字,寓指女孩冰清玉洁,柔美多姿。
【如葵】——《山海经》
解析:“如葵”取自“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一句,本意是像葵花一般,寓意着女孩能够像花儿一般散发清香、妍姿丽质、清新高雅的品质,让人感觉唯美清新。“如葵”二字读音为阳平,上升声调,读来如同“向日葵”的花语般给人奋发向上之感,寓意女孩阳光积极,有活力。
【葶苎】——《中山经》
解析:这个名字直接摘自“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读作tíng níng,用作女孩名字,宛如流水,给人文静之感,娉婷美好。且葶苎一名都为上下结构,美观好看,让人体会到优雅完美的感觉。其是古代的一种红色的苏草,用作女孩名字寓指着女孩子亭亭玉立、姿态优雅、曼妙绮丽的样貌。
【杨紫陌】——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解析:这个名字取自欧阳修的诗句“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紫陌在此处是紫路,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取“杨紫陌”三个字直接用作女孩名字或是搭配姓氏组成四个字的名字,给人一种古典韵味感,较为别致。
【木瑶茜】——《诗经·卫风·木瓜》
解析:“木瑶茜”三个字灵感来源于《诗经·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句,瑶指美玉,用于女孩名比喻美好珍贵、洁白如玉;茜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女子容貌美丽,同时茜又是红色的意思,象征红红火火,前途一片光明;木字也作为植物,带有清新自然之感,三个字连起来搭配姓氏,好听又富有诗情画意。
国学底蕴名字女孩2
①借助诗经起名 :诗经作为国学“经、史、子、集”四大类中所涵盖的古籍经典,并且,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所以此方法是可提取作为女孩起名的方向。
(霏霏)
——取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霏霏”颇具诗意,人名中形容女孩身姿轻盈、举止优雅。并且叠字形式的名字风格,在音律上就给人一种郎朗上口、悦耳动听之感。
(笑倩)
——取自《诗经》“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具有甜美、乐观的含义。yw11.com“笑倩”两字提取作为女孩名字意为美丽动人、乖巧懂事、聪明伶俐之义。
②运用国学名句起名: 国学名句来提取女孩名字,不仅会加深人们的印象,而且还会勉励孩子性格的发展。而这也是大家可以借鉴的方向。
(栗柔)
——《尚书》“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译:宽厚而庄重,温和而有主见,讲原则而谦逊有礼,聪明能干而敬业,善于变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节制,刚强而务实,勇敢而符合道义。
提取“栗、柔”两字搭配起名,赋予名字独特性外,也展现出了女孩子阴柔之美一面。并且延伸了其中的寓意内涵,勉励孩子正直、自律、友善、有修养。
(善如)
——《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提取“善如”作为女孩名字,不仅很好的体现出女孩子善良、懂事的特点,而且在其发音上去声、阳平的搭配,悦耳动听、郎朗上口。
国学底蕴名字女孩3
国学底蕴的女孩名字解析(一)
婉如
出自《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婉”具有温婉、柔和、儒雅、清纯、靓丽之义,寓意女孩通情达理、才貌双全;“如”具有珍贵、纯洁的意思;“婉如”两字搭配寓意指女孩子冰清玉洁、多才多艺、善解人意。
如碧
出自《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整句诗意意指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提取“如碧”起女孩名字,引申为闭花羞月、美丽动人。突出女孩子气质特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名字。
若心
出自《古意》“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若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若”是像的意思,“心”指心意、爱心,人名中比喻女孩生命力顽强,心地善良之义。两字搭配加强名字的'寓意内涵,展现出女性阴柔之美的气质特点。
国学底蕴的女孩名字解析(二)
曼丽——《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芳华——《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可佳——《松柏有心赋》“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千尺而恒冒雪凌云……故其劲节可佳。”
柔惠——《诗经》“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静闵——《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乐容——《月令章句》:“乐容曰舞,有俯仰张翕,行缀长短之制。”
清雅唯美的女孩名字解析
溪秀
溪秀起名有一种很有活力但是有清新自然的感觉。溪一般指小河流。秀谷物再度抽穗扬花。溪秀起名指俊秀、秀丽、秀美,品德美好,秀也有才能出众、清秀优雅,美丽脱俗的意思。用作女孩名字就有一种色彩强烈充满活力的感觉。非常的好听自然。
素婕
素婕名字一听就有一种古代大家闺秀的感觉,中国人讲究内秀,这个名字就非常的适合文雅的女孩。素本色,白色。婕本义是指女官名,美丽。素婕用作人名意指朴实、纯洁、单纯、优雅、有教养、美好、之义。是一个好听文艺十足的女孩名字。
亦瑶
亦瑶起名显得女孩十分独特。亦指也,表示同样、也是;又。瑶指的是美玉,亦瑶两个字起名指女孩十分美好,珍贵,不凡、是个杰出的人。名字给人如沐春风的画面感,而且非常的有仙气,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女孩名字。
国学底蕴的女孩名字推荐
晨曦、诗颖、云容、薇柔、秋桐
诗琪、瑾萱、凝馨、慧妍、秋柏
熙雯、纹莲、佳芳、若敏、灵波
夏岚、雪烟、铭俪、怀梦、诗嘉
依凝、煜婷、钰煊、毓菏、颖漫
昕怡、睿茗、萧晗、珊梅、雨汝
晨玲、娅楠、丹丽、幽兰、韵可
静美、采纹、可卿、惜文、兰芷
耘喧、诗云、亦玉、芷巧、千蓝
薇蕊、馨影、丽婷、竹筠、晨朔
琪沐、雯婕、可馨、晨晗、倚巧
④ 国学热的弘扬国粹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国粹———探知江西师范大学同学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江西师大最近掀起的一阵国学热潮使得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再度为其校的热点话题。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我们为之赞叹,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到了迷茫:传统文化的前途何在?当代大学生究竟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以下为江西师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看法的系列调查,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收获和启示。 传统艺术,路在何方?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的重要载体就是传统艺术。问卷中当我们问起对于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等传统艺术的掌握程度时, 92% 的同学回答学过一点皮毛或者根本就不懂,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整体素质的大学生们,面对内涵丰富的传统艺术时,为何表现得如此近乎无知呢?
精巧而美丽的传统艺术,曾经满足了平民百姓对美的追求,在漫漫历史中找到生长的土壤,人们在接受和学习传统艺术的同时,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在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然而,如今这个处处充斥着流行和竞争的年代,时尚快感代替着人们对传统的需求,更多时候传统文化只在理想层面发挥一点作用,更多的人还在想象它应该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际生活中,传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人们忙于各种应酬,忙于生存的条件下,更对传统艺术少有问津了,有统计显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 1 万项,但是它们每天都在减少。
“课程太多,压力又大,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这成为阻碍大家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占用大量时间去钻研这些着作,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专业课学习。然而,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适当阅读和学习,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带动专业课的学习。
“和我所学和以后发展的方向没有太大联系”,有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工科和理科),跟古代经史子集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之处,读古代经典文学会成为负担。其实不然,经史子集,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学等精髓都是为我们如何学习做人办事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或者说见解,它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处理矛盾,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需要经典中所提出的品格和精神。
“我很不喜欢这些东西,它们过于乏味、枯燥,没有创新。”初次阅读和接受它们,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是过时的。但毕竟那些都是前人总结的,经过历史长河的风浪考验流传到了今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继承。
如今,人们很少主动学习传统艺术的原因,很大部分要归结于传统艺术自身离平常人还有一定差距,整个社会提供给人们学习传统艺术的机会比较少,在大中小学校园里的我们少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传统艺术。素质更加全面的大学生群里,在传统艺术这一方面,仍显得十分缺乏,出现调查中的数据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重视加强传统艺术的宣传。 2008 年 2 月起开始实施“京剧进中小学课程”工程,到 2009 年 7 月,工程就将完成在北京、天津等 10 省市的试点,那个时候,其它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民族乐器的推广也应该进行了,现在我们的校园内,已经找不到几个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画一幅优美国画的学生。保护和推广传统艺术,迫在眉睫。
今年参加两会提案的当代着名作家冯骥才说过:“我们现代化的速度太快了,我们这些千姿百态的文化,大地的文化迅速地消失了,而且是转瞬即逝,让你心疼”。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他今年提了这方面的提案,旨在呼吁民众和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不能让这些金子般的艺术消失,必须满怀热情地把我们的文化构成我们新的长城,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中国古典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髓,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使命,必须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论。
传统文化,如何发扬?
你眼中的传统文化应该是怎样的: A. 古老刻板的 B. 过时的 C. 与时俱进的 D. 需要不断更新变化的 E. 可有可无的 F. 我们当代发展所必须的 这是最近江西师大对在校大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的一道题目,调查结果显示:选 A 、 B 、 C 、 D 、 E 、 F 的比率依次为 3% 、 1% 、 30% 、 48% 、 0% 、 18%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有大约 50% 的同学认为当前的传统文化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是不那么完善的,所以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要不断地更新变化的。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 30% )认为传统文化是做到了与时俱进的,他们认为当今的传统文化是跟的上时代的潮流的,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的。另外,那 18% 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在他们眼中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是我们不该隔离的一部份。
整体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文化对当代的发展是存在相当大的作用的,对我们大学生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 即使在当下许多人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没有用,积极地去追逐西方、韩国等外国的潮流文化,有的甚至渐渐淡漠了它。
但是当前的现状是 , 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不怎么了解和清楚,尽管觉得它对我们的作用很大,但是由于周身环境和自身的限制,还是没办法做到像学习英语那样去学习它,天天接触它。
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该怎么做?
“这需要学校和我们自身都加深对它的重视,对于那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要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条件、培养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全民行动起来,把学习传统文化当做一种习惯。媒体等也要加强宣传,把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积极意义以一种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为更好的为我们现代化建设起到帮助,才能把我们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华发扬光大。”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位同学建议到。
调查问卷显示, 75% 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有重要作用,另 25% 的同学认为有一些作用; 96% 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学习古代先哲的思想,并表示会主动学习。可见,大家对于传统文化非常普遍的认同,基本都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对国家建设和个人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当问及对经史子集的态度时,答案就不像上面两题的答案那么集中,相对来说,选择“偶尔翻阅”的最多,其次是“敬而远之”。
采访中不少人一听到经史子集,就将其与“刻板、过时、食古不化”之类的词语等同起来,甚至说“没有听过”。
在 此,同学们在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上也向学校提供了很多想法和建议,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要把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后融入现代元素和新的价值观,融入当下的日常生活。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具体来说,可以多设置这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开展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知识竞赛,还可以多开办读书会交流会,校广播站和校报也可以添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少同学表示《百家讲坛》的那种平易近人、大众化通俗化的讲述方式在对大众的宣传和普及上是值得学习的。 以下为同学们三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场景一
3 月 6 日晚 19 点惟义楼W4208
得知星期六晚上国学班有课,记者来到现场进行体验和采访。晚上七点上课,六点半就有同学陆陆续续走进教室,让记者感到十分不解的是,除此课本《易经》之外,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许多尚未拆封的牙签!
七点刚到,一位年轻得出人意料的男老师拎着黑色公文包走了进来,他是任课老师徐闯。
这堂课讲的是第九章《大衍之数》,首先是老师带读一遍,然后同学们齐声读一遍。“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叻以象闰,五岁再闰……”一片琅琅的读书声响起,同学们都很久没有这样齐声读过书了,神情激动。
然后,徐老师就对文章进行了讲解,那些初看不知所云的句子在老师一番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多方譬喻下竟也变得趣味十足。文中古人用干坤之数与四时的相互关系运算,在五千年前就计算出一年有 360 天,推算出的世界上的物质种类数相当接近今天的科学结论,这些都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终于等到牙签“上场”了。原来,牙签是用来替代蓍草占卜用的。同学们的兴致极高,纷纷在老师的示范下动起手来,虽说“六爻成一卦”程序比较繁琐,大家都还是非常认真准确地完成了。接着,徐老师又详细解说了演算中的规律及解卦方法。徐老师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就喜欢“玩棍棍”,也因此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才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国学。以《易经》为例,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诗、书、礼、乐、易、春秋),绝不仅仅只是“算卦”。易经可以作为所有学科的一个基础理论模型,是后来所有哲学思想的源头,通过易经推演出了各门科学,无论是数学、天文地理、文学、医学等等,都可以从易经中找到相对应的地方,并且还能根据易经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当代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易经》依然有着学习价值。
最后,徐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希望青年一代把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毅坚卓、容载万物的美好品德传承发扬下去。
场景二
3 月 8 日晨 8 点惟义楼W7208
在 08 级传播学院的传播学课堂上,同学们做了一个关于“从传播过程看传统文化的传播”的案例分析,全班同学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5 到 6 人并进行讨论。大家对于“你认为谁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根据媒体特征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等一系列问题各抒己见,然后各组写好讨论记录,并通过一周的整理得出一份该组的总结。今天这堂课就是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组内的讨论成果,同学们各抒己见。“传统文化包括民间的手工艺品,少数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文学成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而那些名着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大家的意见,可以看到传统文化是多姿多彩的,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方面。
这节课还设计了“根据媒体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这种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媒体传播通常不深入、不全面,有事还会带来很多误解,这样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媒体经常传播同样的信息,对于传统文化也是千篇一律,这样就起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缺少教育意义,过于娱乐化,这样传播传统文化就低俗化了。”
在关于“受者接受传统文化的心理及相应对策”问题上,有同学提出“接收者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的传播可能是一遍遍强制性地灌输,所以必须引导大家,提高接受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过于肤浅,同时认为是自己的就不会珍惜,所以必须克服这种自满心理。”
在讨论结束时,大家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结合专业课知识,收获是双重的。”
课后,任课老师袁爱清说:“研究传统文化于课堂中,是激发大家活学活用的热情,同时达到引发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针对日韩等国非常热衷汉文化,而中国人却有些漠视这一现象,就是为了让大家转变态度,看看别的国家怎么做,再审视一下自己,才发现我们有很多不足!”
场景三
4 月 16 日晚 19 点惟义楼W2202
这是不同寻常的课,这里有来自大二大三的同学,也有大一的同学,有专业课的同学,也有外专业课的同学,到底是什么课吸引了大家呢?它是文旅学院历史学的中国古代文化史。这里有来自文旅、美术、音乐、传播等学院三个年级的 80 位同学,在每周四晚上带着激情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
这门课的任课老师的是文旅学院的曹柯平老师,他对历史特别是考古有很多研究,今天要讲的是中国诗歌发展史,曹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西班牙文化遗产的照片,讲到古代西方西方文明,用一首西班牙的民歌引发大家的思考,让我们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中西方文化是相通的,比如诗歌乃至整个文学领域。
在一首《青花瓷》的背景音乐中,我们同时跟随幻灯片欣赏了古代青瓷中的代表,去感悟歌词中的意境。关于诗的意象和意境,曹老师用通俗语言解释说:“是个描绘的图画构成了意象,而意象的叠加组合成了诗歌的意境。”
课上大家分析了《诗经》中一些片段,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蒹葭》,曹老师给出了不同人做的不同翻译,并进行比较。而大家听着《兰花草》《十送红军》《牵手》等歌曲的词都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这让大家对《诗经》的语言有更加形象生动的认识了。
“风雨”一直是中国诗词之中常常提及的关键词,曹老师通过举例的方法说明了不同时期人们对其描写的不同特点,同时又得出一个感慨 , “现在的人也只能从那些古代诗歌里面吸取,很难创造出新的特点了。”
这门课程通常都是把音乐、图片贯穿于讲解之中,同时又通过许多对比,如古今、中西、现实与理想等等方面。这也恰恰迎合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兴趣和口味。
曹老师说:“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要建立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因为只有有了知识背景才可以领悟和思考。为什么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无视?那是他们对人文关注度不够,甚至有可能产生误会。我们只有尊重前人,认识世界,延续优秀精华的部分。同时也要避免浮躁的心情,克服文言文障碍,让主流实质延续下去,谦虚、谨慎,同时也要遵从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 关于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着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着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着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注:以上分类依照清《四库全书》。
关于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经典书目推荐
《经典常谈》朱自清着,这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五经四书,而且讲了历史、诸子以及诗词歌赋的经典。他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了解整个传统文化,造就通才。更重要的是书中语言极其通俗流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见解精辟,是一本入门的好书。
《唐诗杂论》闻一多着,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还是一位诗人,用诗人的眼光去读诗,去研究诗人,多有卓见。抛却这些学术上的成就,其文本身即是一篇篇美文,尤其是说初唐四杰,论贾岛,论类书与唐初的李世民,举重若轻,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见识闳通的表述,引人入胜,确是高妙。
《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杜华平主编,以传统文化重要载体———韵文之鉴赏为主要内容,对其人文精神,其分体简史、形式、表现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作了全面的论述和介绍。
⑤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是什么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学巨着,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网络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6、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7、庄子《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8、吴楚材《古文观止》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9、孔子《论语》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10、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⑥ 国学十大经典
国学十大经典有《史记》、《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庄子》、《古文观止》、《论语》、《曾国藩家书》。
1、《史记》
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国学介绍
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狭义国学则是指中国古代学说。
⑦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有着怎样的意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成名句。其实,无论诗词,皆亦如是。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美感和意境兼而有之的名句。
公元1186年春,61岁的陆游奉诏接任严州知州,赴任之前,先去都城临安觐见皇帝,寄宿在西湖边上的客栈听候召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道出了世情凉薄、冷暖自知,若不是不如意,怎会有这番感慨。
“谁令骑马客京华?”分明是明知故问,在此之前作者遭弹劾罢官,如今被皇帝重新起用,心理上此起彼伏的落差,多少会使作者有所叹息,甚至怨意。人生起落不是人所能把握的,个中滋味只得自己体会。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清新婉约的气息扑面而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夜晚伴雨而眠是惬意之事,作者却一夜不曾合眼,而是听了整夜的雨。是雨声让他不起睡意么?显然不是,联系前文可知,乃世态炎凉、郁郁不得志所致。春雨稠密,作者的忧愁何偿不是。
“深巷明朝卖杏花”其实起的是衬托作用,外界明媚和内心阴郁形成鲜明对比,使作者的愁情更为浓郁。
若问愁情为何,大概就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由此可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景语,亦是情语,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它也不例外。
⑧ 国学、国粹、国术都是些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国字
因为这都是在华夏大地孕育出来的学问,而不是在美洲,欧洲,非洲,印度等等那些地方,传承,发展,更新,换代,都是炎黄子孙在努力,在保存,在流传……而不是那些黑人,白人,洋鬼子们!只要是中国所独有的学问,必然要用国字冠名,因为这就是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流传至今,全世界都在一直观望和学习!而假如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历史,科技只学习国外的东西,那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几代之内便会失去对本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沦落为外国人,而这个国家在不久之后就人民被遗忘了!如果失去了对祖宗的崇拜和敬仰,那些人已经不算是炎黄子孙了,因为他们不配!中华文明传承千年,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来继承传播的,而不是那些外国人。
国学是中国独有的学问,外国没有,而想学习只能来中国,而不是在非洲,欧洲或者美洲。岂止九大国粹,中国汉字,中国历法、茶叶,丝绸,陶瓷、中国书法,儒家道家文化、忠孝文化、四大国粹为中医、书画、京剧、武术。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四大国粹之一,在国际上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五十年来中医药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