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老娘做针线活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杜鹃园唯美图片 2025-09-24 01:52:15
红豆高清图片 2025-09-24 01:52:04
朋友圈唯美发圈图片 2025-09-24 01:39:53

老娘做针线活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3-01-21 22:02:27

㈠ 看图写话山羊奶奶做针线活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山羊和它的山羊奶奶,它们高高兴兴地生活在大森林里。一天小山羊洗完了脸,吃完了饭,小山羊问奶奶:奶奶,奶奶,我想跟伙伴们玩一会儿,山羊奶奶说:“好吧,小山羊高高兴兴的出门了。”
山羊奶奶整理衣服时,发现小山羊的毛衣坏了,山羊奶奶找出针和线,坐在小凳子上,一针一针的缝了起来。忽然,山羊奶奶一不小心把针掉在了地上,山羊奶奶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急忙找出了老花镜戴上,戴上花镜山羊奶奶怎么着都找不到,山羊奶奶摇摇头说:“老了,不中用了。”不一会儿,小山羊来了,小山羊问山羊奶奶你怎么了,山羊奶奶说:“我的针找不到了。”小山羊到处找,还是没找到,小山羊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小山羊急忙跑到抽屉跟前,把抽屉里的吸铁石拿出来,把吸铁石放在地下,一点一点的把针吸上来。山羊告诉奶奶:吸铁石有磁性,能把掉在地上的针吸上来。
山羊奶奶非常高兴,山羊奶奶夸小山羊真是一个好孩子,还说小山羊真聪明。小山羊更高兴。

㈡ 天上的牛郎会织女,大唐的女人七月七当时都在忙些什么

从东汉开始,牛郎织女的爱情传奇广为流播,为人所津津乐道。到了唐王朝时,七夕更是成为最受诗人欢迎的创作素材,流传至今的唐诗中关于七夕的民俗记载有许多,从一些唐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人是怎么样过七夕佳节的。

七夕又名乞巧节。从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作得一手好针线活,就不愁嫁个好人家。不管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都希望有一双象织女一样的巧手,以便能做出更好的女红来讨好丈夫和婆姑。

唐初诗人宋之问在《七夕》诗中写到: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除了乞巧之外,七夕还有一个重要的风俗就是“曝衣”。趁着日照充足的大好天气,把衣服拿出来晒一晒,古人除了迷信也也讲科学。女人乞巧晒衣服,男人则把藏书取出来晾晒,名为“曝书”。没书没老婆的,劳累一天只好洗洗睡了。

㈢ 用一段话 来描写一个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体现出性格 300字左右的 紧急

1、他搬来了两个塑料凳子放在黑板前的地上,摞好后又搬来一个摞上去,如此这样得有六七个凳子了,他试试,自己可以坐上去,就慢吞吞年地靠上前,踩着地下的横梁上了去。

2、家里来客人了,他们兴高采烈的在一起交谈。只有他,默默地坐在一旁,用眼光时不时地扫过去,心中猜忌着:他们是不是在说我坏话啊?他越想越气,忽然站起来,气急败坏地喊道:都都回家去吧!

3、大门开了,一位带着疲惫眼神的邮递员走了进来。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而且裤腿上全沾满了泥水,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他手里捧着一包邮件,顾不上擦掉脸上的雨水,对屋里人说:“你们的杂志到了!”。

4、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5、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6、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3)老娘做针线活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因此,要描写一个人时,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写在一起,只须清楚地有力地把每该人的某一个动作表现出来。只有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㈣ 爱的故事作文,六年级,素材不要太老套,主人公是我。

世上有一种爱,最无私,向你倾尽所有;最伟大,你的一生都要从这里开始;最高尚,对你的付出从来不需要回报;最纯洁,都是那么的自然,真诚,不会掺入半点瑕疵。这就是母爱。谨以此文纪念我逝去的母亲。——题记­

­我是家里的老生子,家里的长子大哥比我大二十三岁。父母一生共养育了我们男女六个孩子,除了我二哥少亡以外,还剩下我们三男两女。生我那年父亲五十岁,母亲四十七岁,他们的年龄都很大了,并且多病。母亲体质尤其不好,由于体力不支,抱我都很困难。后来听大人们讲,母亲总是把我放在胳肢窝里半抱半夹的走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的腰就是弯的,我问她这是为什么,母亲说是疼弯的。是的,是疼弯的,后来我懂事了,知道那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再加上常年的劳累而导致的驼背。­

­母亲常年有病,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体质越来越差,瘦骨嶙峋,每天还要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默默无闻的做着家务。皱纹悄悄地爬满她那日渐苍老的脸,使得母亲的容貌与年龄及不相称,牙齿也一个个相继脱落。记得我小的时候总是趴在母亲背上给她拔白发,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拔了,因为渐渐地白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黑发。­

­我的命很大,曾经两次大难不死。我大哥说我小时候胖乎乎的非常可爱,两岁那年我得过一场大病,从此就再也没有胖起来。原因是我脾大,因为我太小再说那时候的医疗条件也差,不是怎么好治,后来被邻村的一位老太用偏方给治好了。母亲心地善良,知恩图报,让我喊老太做奶奶,还经常把奶奶接回家住上一些日子。奶奶岁数大了,儿子不是亲生的,是过继别人的孩子,对奶奶不是很孝顺,所以奶奶也乐于在我们家常住,母亲也拿奶奶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供养,这样一直很多年。­

­还有一次是二哥去世的那年夏天,二哥和伙伴们带我去洗澡,毕竟他们才十几岁,也都是些孩子。结果洗完澡临走的时候把我给忘了,丢在了水塘边上,我不知道怎么就糊里糊涂的落在水里,后来被人发现给救了上来。­

­我很早就记事,1974年我4岁,家里发生了一件我们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事情。二哥比我大一旬,也是属猪,那年16岁。他的相貌我已经不记得了,人们都说我长的最像他,并且他是我们弟兄四个之中体格最棒的一个。我二哥小名叫“国际”,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很出名,在我们这儿三里五村没有不认识他的,以至于我大一点的时候出门玩,生人一看见就问我是不是国际的弟弟。­

­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孩子们没有正儿八经上学读书的,老师也不管,其实也管不了,二哥和伙伴们经常出去打鸟,去果园和菜园偷好吃的瓜果梨枣,他们还经常在一起背着大人抽老旱烟。二哥最喜欢我,出去玩的时候经常把我带上,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他和邻居伙伴偷了生产队玉米棒子回来在邻居家煮着吃的情景。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劣迹”,导致了他后来闯下了“大祸”而最终酿成了悲剧。­

­事情的起因是二哥和伙伴们偷了校里的本子来卷老旱烟抽,当时的班主任老师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小伙子,是个十足的糊涂虫。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小孩子顽皮作祸也是不能避免的,可是他天天来我们家找我母亲。母亲的性格很刚强,又是一个没有念过书的农村妇女。我们家在村子里的辈分最高,父母都是老实耿直的人,一辈子没有让人说过一个“不”字。我母亲觉得面子上抹不开,好像二哥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似的,于是就给二哥施加压力。我二哥也是个有个性的孩子,性子也比较刚烈,后来,二哥吃砒霜死了。当时我就在眼前,三十四年了,到如今当时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什么都记得,二哥临死的时候还抱了抱我,他在苦笑。16岁,花一样的年龄,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全家人痛不欲生。­

­现在每到逢年过节祭扫的时候,我总是在二哥坟前恭恭敬敬的磕上三个头。后来儿子大了,跟我一起去的时候,我也要儿子给二大爷磕头。只是这些事情我一直也没有告诉他,我想等他稍大一点再给他讲,让他知道二大爷并不是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而非要去寻短见。­

­那个糊涂虫,到现在也仍还是一个十足的糊涂虫,在村里没有说他好的,不是我记恨他才这样说,不知道这样的渣子为什么也配为人师表,真是误人子弟。我从小就认识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跟他读过一年书。有一次我以逆反的心理故意捣乱,结果我赚来的是一顿板子。我虽然读书不多,但还知道注重礼节,懂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教过我的老师有几十个,他们曾经有对我好的,也有对我不好的,我见到他们都毕恭毕敬。唯独这个糊涂虫让我不屑一顾。­

­自从那时起,母亲一下子变的苍老了许多,父亲对这件事情也有些耿耿于怀。每到白天,父亲和哥哥姐姐们,下地的下地,上学的上学,家里就剩下我和母亲。母亲经常坐在炕上发呆,做事情也常常心不在焉,做针线活让针扎着手的时候很多。母亲太刚强,她从来不放声的哭,总是在没人的时候悄悄地嘤嘤哭泣。我问她:妈,你怎么了。她总是说没什么。这些事,我的父亲和哥哥姐姐们都不知道,即使到现在我也没有告诉他们,只有我和母亲心里明白。我当时太小,什么都不懂,这些都是我长大以后,慢慢地悟出来的。就这样持续了好多年,母亲才好!­

­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我二哥是母亲逼死的,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因为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确实太小,根本也不懂事。但我从后来大哥的言语措辞之间,隐隐感觉到,至少他是这么想的。“虎毒不食子”啊!就算二哥的死责任在我母亲,我也能够深深地理解她。母亲那时心里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母亲烙一手漂亮的火烧,讲究三口火包熟。就是锅底下烧麦秆,正面烧三把草,反面再烧三把草就熟,既好看又好吃。我们这里姑娘出嫁,娘家人都要烙几大笸箩火烧带到男方家,这可是装门面的事情,可是能烙出好火烧的人却寥寥无几。于是在冬腊月婚嫁喜事多的时候,母亲就成了红人,办喜事的人家纷纷都来找母亲帮忙。­

­可是在家里,我却从来没有吃过母亲烙出来的好火烧,因为每一次母亲烙的火烧总是两面鼓鼓的,中间是空的。我问母亲:您是咱村最出名的高手,怎么烙的火烧都是这样的啊?母亲回答说:做火烧需要硬面,妈老了,没有力气揉面。我问:那么你在别人家怎么就有力气揉啊?母亲发火了,骂道:人家那是办喜事,你做不好那不是给人家丢脸吗?我害怕了,赶紧把嘴闭上。­

­在大哥娶了嫂子的以后几年里,两个姐姐也相继出嫁,家里只剩下父母、三哥和我。1982年秋天,随着三中全会改革春风的进一步深化,在农村包干到户的大气候形势下,生产队解散了。由于父亲年龄大了,一下子闲置下来,没了可做的事情,一度闷闷不乐。那一年农历腊月十六的凌晨,父亲突然猝死,死因是脑溢血或心肌梗塞一类的老年病。这对我们家来说简直就是塌了天一样的灾难,那一年我12岁,三哥19岁。母亲还是那么刚强,一滴眼泪都没有掉,直到父亲灵柩抬出门的时候,母亲再也忍受不住,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母亲在村里口碑很好,辈分又高,是我们村臧姓的老祖宗。那些日子,我们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都是来吊孝和慰问母亲的。­

­顶梁柱没了,日子还是要过,母亲擦干眼泪领着我们哥儿两个继续过日子。母亲太老了,已经不是闯荡的年龄,哥哥也只是个大孩子,我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糊涂少年。所以,家里那些大事小情的都要等这个大孩子去做。第二年,我升入初中,可我总是觉得忧心忡忡,感觉力不从心。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基本从一个名列前茅的学生沦为下三流。1985年,我读初三,到1986年的元旦前夕,离初中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我自知求学无望,为了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无奈的辍学回家务农,从此结束了我一生中短暂地学生时代。­

­­1986年春天,那个大孩子,我三哥在他23岁的时候娶了我三嫂。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各自分家单过了,这个家庭的担子也就顺其自然的落在我这个16岁大男人的肩上。从此,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养家糊口。那时候我出去做小工,要是挪到现在也许没有什么,可那时我太小,什么都不会做,干起活来力气也不够。有很多人可怜我,帮过我,我到现在都没有忘记他们,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1987年,我17岁。那一年冬天,母亲病了,连续几天的排尿不畅。我一个17岁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细心,我感到更多的无助和无奈。没办法,最后我找到两位哥哥把母亲送到医院里。经医生诊断,母亲患了脑血栓。那些日子我天天在医院给母亲陪床,有时候哥哥姐姐们来替换我一下。过了一些日子,母亲的病情有一些好转了,为了方便,我们把母亲接回家看护治疗。那时候母亲的便秘和排尿不畅,需要人来帮助排便和导尿,这种事情对一个男孩子来说相当不方便,嫂子们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于是就由两个姐姐轮班回家帮我伺候母亲。那时候我深信一句话“娶了媳妇忘了娘”。­

­到第二年正月的时候,母亲病情有些好转。由于伺候病人也不是我一个男孩子做的活,姐姐们来回跑也不方便,我还要打工赚钱养活我自己,于是大姐就把母亲搬回家护理。后来经过大姐两个月的精心照料,母亲病情大有好转,竟能够自己上街走动了。我很高兴,心想,只要母亲活着就行,我不要她做什么,只要我每天回家能看见就好。后来母亲在三哥家住了几天又转到二姐家去了。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不行了,拉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母亲已经神志不清。她拉着我的手想说什么,可是一直没有说出来。她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已经没有一点生气,就这样,母亲一直无奈的看着我,看着我,眼里含着浑浊的泪水。­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母亲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她临走的时候眼睛是睁着的,干涸的眼眶里噙着绝望的眼泪,尽显遗憾和无奈。大人们说,她是对我放心不下而死不瞑目。我嚎啕大哭,撕心裂肺的哭,可是母亲再也听不见我的声音。到第三天母亲出殡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一滴眼泪。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灰暗的日子,1988年农历4月28日。­

­母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历尽磨难,命运多舛。她为这个家操劳了一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享过一天福,贫困和疾病一直困扰着她。母亲,是您把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您为我操碎了心,您又带着遗憾和牵挂离开了这个世界。您生了我,养了我,却没有让我带给您一天享受的机会。20年了,我一直忘不了。怀念您——我伟大的母亲。­

㈤ 谢娜晒的做针线活背影照中真是赵丽颖吗

自从谢娜生完宝宝后,就在粉丝破亿的时候发了一张正面照,然而许久未露面的她,在4月15日,又曝光了一张背影照,阳光下认真做针线活的娜娜简直太温柔了。

还有人喊话有可能是李小冉哟,因为在圈内小冉和谢娜的关系也是十分好的,反正不管是谁啦,都希望赶紧发自拍啦,这么贤惠的娜娜还是第一次看呢,就给粉丝们多分享点福利照片百。

㈥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薛宝钗的的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 薛宝钗是中国着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像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历代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 人物刻画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 性格特点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 作者原诣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作者对这个根本特点表现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这个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残,便愈是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薛宝钗的悲剧虽然不值得人们同情,但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像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二艺术形像。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博学多识 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 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着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 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