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着“太湖小蓬莱”之称的太湖三山岛,到底有多美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美就美在优质的水质。太湖风光的精华在于鼋头渚,每年都能够引来众多游客。不过今天要说的是太湖的小众景点,有着“太湖小蓬莱”之称的三山岛。
三山岛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东南太湖中,因为北山、行山和小姑山三座山峰环绕而得名。三山岛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四季气候温和、碧水青山、风景秀丽,是一个适合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有人说三山岛的风景是不输给鼋头渚的。旧时岛上有十处风景,有点可惜的是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现存的还有被称为四世同堂石的有着四个不同时期的太湖石;人称行山的板壁峰;被称为梳妆台的姑亭;有如天然水石盆景的石峭陡立;形似十二生肖形状的十二生肖石;巧夺天工的狮身人面石等等。
此外,三山岛也是一处历史景点,有着众多的明清古建筑。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清俭堂”,比较可惜的是因为常年无人居住现在大多数房屋都破败了。
② 江南六大古镇哪个最美 哪个最有人文底蕴 哪个最有诗意
最美:同里——东方威尼斯
最有人文底蕴:周庄——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
最有诗意:乌镇——遇见最美丽的意外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水小阁,比比皆是。尤以深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
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曾经资助明皇朝修建南京1/3的城墙,但最后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云南,客死他乡。如今沈厅仍在,这个颇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剧故事让人浮想联翩,为周庄的流水小桥凭添一分沉重的气氛。
同里镇地图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
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同里“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甪直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采。
南浔古镇上名园古迹甚多,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南浔虽也是浙江的古镇,但与其它古镇有所不同,这里少有老屋长廊、石桥深巷。
西塘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只是别忘了,在一处又一处诱人的景色中,留意西塘那些寻常的巷陌、寻常的人家,那才是西塘最为迷人的景色。
乌镇不大,却是水陆交通要地。古镇内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到处呈现典型的水乡景致。在乌镇游览,眼里满是水的影子。踏着百年前的石板路,人和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在水雾织成的梦里。
拓展资料:
江南,字面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
在东周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曾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美丽富庶的地区,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饶着称。江南历来是富足的鱼米之乡,体现在古镇小城。
它们在生活,文化,建筑,物产等各个方面各具特色。长江中下游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六大古镇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
江南六大古镇是:碧玉周庄;富土同里;风情甪直;梦里西塘;水阁乌镇;富甲南浔。
③ 中国古代围墙分几种哪里可以找到中国古建筑的效果图
在古代,城市叫做城池,是城墙和护城河(城壕)围合的生命活体。古人运用仿生学原理,遵循“相土尝水、法人象地”原则,建造了一座座独具特色、形灵兼备的城池。
乌龟型城———苏州、杞县、睢县城。春秋吴都(今苏州市),位于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水道纵横交错,水网间有一个个高出水面的土墩。水网与其间土墩的交错就像龟背上的纹路。伍子胥筑城时仿照龟的形态,街坊布局犹如龟背纹路,城池外形模仿龟背外缘,并在龟头、龟尾和四足位置分别设置平、齐(龟头)、盘、蛇(龟尾),闾、娄、阖、葑(四足)门,此城3000余年长寿未衰,传承着吴越文化。
鲤鱼城———泉州。福建泉州是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城市有水、有鱼才兴旺发达,古人因天时地利,将城池营造为鲤鱼形状。城外环之以河,就像鱼嘴唇上的游线。若要从陆上进入泉州,就要经过三个水口,都在路与河流的交汇处,水口设塔,以增其势。
卧牛城———汴京(今开封)。北宋时的东京,外城状如卧牛,保利门为其首,宣化门(南城墙中最东的一门)为牛颈。卧牛能镇水,使之不泛滥成灾,故取此形。
葫芦城———崇左。广西崇左,三面被左江环绕,为一个右岸的牛轭状河堤。元明以来,人们依山形就水势从中营造了一个葫芦城。它取宝葫芦的灵气,只有一条大路从葫芦口进城,四座城门临江而开。葫芦城之内人群聚居,财富聚集,经济繁荣。
龙盘虎踞城———秣陵(今南京)。万里长江穿过平缓的江汉平原,来到金山、钟山便一个大转弯,受山形夹峙形成南龙在此结穴的形势。南京北濒长江,号称天堑。东依钟山为天然屏障,南接秦淮河使城有通海达江之路。北临玄武湖,使城区湖光山色相映。聚宝山、覆舟山、鸡笼山等小山点缀其间。这样,在平坦宽广的长江下游,江河、湖泊、山冈、丘陵、平原错落有致,大江回抱,诸山夹峙,如龙盘虎踞,成为七朝古都。
方形抹角城———泰州、台州。泰州城全城方型,城西北角抹去90度角,成为方形抹角式。浙江台州府城基本为方形,城西北角抹去90度角,抹角线呈弯曲式。
圆形曲折线———金华城。浙江金华南面、东面临江,全城圆而不圆、方又不方,其圆形曲折式城墙,依据地形地势而建。
圆角梯形城———定海城。浙江定海三条水流进入护城河,西北靠山,全城依地势做成圆角梯形。
四角做圆城———归德府。归德城本为方形,但城的四角的90度做为圆弧状态。
半圆曲折城———广州。广东广州早期旧城,全城城墙为一座半圆曲折式,周围都有大河之水作为护城河,11个城门,全都选在河道之间。
椭圆形城———恒春城。台湾台北的恒春城,全城为椭圆形,东南西北四面设有城门。
尖角形城———赤嵌城、余姚县城。台湾台北赤嵌城,内城出现三个尖角,一个圆弧,外城在内城的西北角,做出两个尖角。浙江余姚县城,两个城角为90度,西南有一座山,建城时将山包在城内,故将城角向外伸出45度角,四面有河水包围。
曲折形城———阌乡县城。河南阌乡县城的东半部将城墙建于山中,包入城中一座山,使城池的四面城墙弯弯曲曲。
一面曲折城———渑池县城。河南渑池县城池基本为方形。但因城池部分建在南北两山间的平地上,南端城墙故呈曲折状。
条形城———多伦诺尔城。内蒙古多伦诺尔全城建在东河与西河之间,南北五条比较直的大街,东西二城门,由东西两河河桥上出入城池。
此外,古代城池还有做成牛眼形、金鸡抱卵形、雁阵形、八卦形等等,不一而足。
不难看出,在古代传统地理观念里,城市是由城墙与护城河围就的生命活体。城市有各自的体形气质、灵魂个性,有神经中枢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着日夜川流不息的新陈代谢活动,形成了富有灵魂个性的活体,把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城市的生产力、生产技术条件等城市构成要素,融会贯通、捏合扬弃得淋漓尽致,酣畅谐调,高度实现了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统一———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集中展示了城市的灵魂个性,不能不令人自叹弗如。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5月09日第三版)
④ 太湖古镇在哪里
太湖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杨小线太湖龙之梦乐园内。
太湖古镇,是指散落在苏州市吴中区东、西洞庭山的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江南古村落遗迹。 苏州西部地区是我国江南民居和古镇古村分布广泛、保护完好的地区之一,其古村以及古民居古建筑密度之高,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4)太湖古建筑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陆巷是迄今吴中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村之一。全村尚存明、清时期的厅、堂 30 余处其中明基清建的惠和堂原为东山明代宰相王鏊故居,是古代东山官宦宅第的代表,又是大型群体厅堂建筑的典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西山镇石公行政村,在石公山以西1.5公里处的大明湾自然村。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明月湾,简称明湾,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彩而着称.
⑤ 苏州太湖三山岛的十类文化
一、地球科学文化——太湖陨击坑 祖国唯一的一处陨击坑——太湖,它的佐证地在三山岛。在三山岛的厥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发现了五通组石英岩遭受冲击变质的标准特征——震裂锥,这是我国正式报道的首例;在三山岛的泽山,南大王尔康教授在泥盆纪五通组石英岩颗粒中发现了遭受冲击变质的直接证据——冲击变形纹,这是多组密集严格平行的变形纹,不但穿过了石英颗粒,而且穿过了石英的再生长边缘,这一发现证明石英晶粒曾经遭受过超高压的冲击变质,后一现象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发现。
二、远古文化——三山文化 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远古人类发祥地之一。1984年在三山岛发现了一万二千年以前的旧石器(打制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1986年11月举行的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人们称之为“三山文化”,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又不断发现骨器,大熊猫臼齿,食杂类灵长目丫型齿面臼齿及十万年前旧石器(一次性打击)
三、风景名胜文化 她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级景点,景点面积135公顷,三山岛面积1.6平方公里,250余户,800余人口,春秋时呼三山,因一岛三峰相连而得名,秦汉曰:洞庭山,晋为蓬莱,明叫“小蓬莱”。又称笔架山、金龟山等。在临湖秀山之处,素有十大最胜迹,十古寺庙,十古码头,十古井,真是十全十美。
四、吴文化 三山岛为吴文化发源地,据《尚书 禹贡》载,虞、夏之际(约公元前21世纪)震泽(今太湖)列扬州之境,时有部落陶臣氏、乌陀氏、鸿蒙氏和若繇余氏游居太湖一带,因助夏禹治太湖水患有功受封赐,其中若繇余氏居地(今苏州一带)封为吴,《史记》及《吴县志》均有记载。据《吴县志》卷三十三,坛庙祠宇一百二十一页,水平王庙条第十二项末有详细记述。今三山岛有吴祀祠、及小姑山,小姑村95%以上为吴姓,三山岛跨吴县、吴江、吴兴。
五、太湖流域寺庙文化 三山岛最具代表性,在1.6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十座寺、庙、庵、堂。有春秋时的吴祀祠————娘娘庙,唐朝、咸通九年和十三年的中峰寺和三峰寺、新南寺,每0.16平方公里一座寺庙(240亩一座)。应该说佛教从东汉明帝永正十年(公元67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她的以慈为本,深入民心。
六、洞穴学文化 1984年4月9日———11日冒着风雨前来三山岛考察、规划的苏州市园林管理局黄玮先生,义务为三山岛设计总体规划进行实地踏勘。在义保小组人员的陪同下,于4月11日下午五时一刻,在清风岭西南麓沿湖处,发现石灰岩溶洞遗迹一处,从4月12日上午八时开始试掘,至14日挖进了深6米、高2米、宽2米半,至此溶洞已明显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当时使人欣喜若狂。在溶洞出土的泥中发现了旧石器,一平方米约100余件。
七、人文文化 三山岛有250余户,800余人口,28姓,堂名33只,其中大姓10户,以吴、秦、查、许、张、潘、倪、黄、薛、徐。吴姓后嗣世居三山。
八、明、清古建筑文化 目前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还有七——八座,可以让人们追忆一番五百年来三山岛历史的踪影。
三山岛桥头的九思堂,为明代建筑,它偏柱楠木鼓凳,上有凤参牡丹官帽头,下有对角方砖渡方步,,为三品官的住宅,姓宓,子孙在解放后的1956年或1957年间,曾到东山区政府寻祖,据说在辽宁鞍山钢铁厂,当时有轿车来。
清俭堂现有房屋54间,典型的清代建筑,建于清戊戌春月彀旦(干隆43年,公元1778年)。建造人黄发祥,号黄十万,其建筑风格、厅、堂、落地长窗雕花等,不亚于东山雕花楼。
山东的师俭堂,格式与清俭堂相似,但略小,建于清嘉庆辛酉春月彀旦(嘉庆6年,公元1801年),有大厅、书厅、楼、偏室等,目前建筑完好。
桥头的薛氏念劬堂、许氏四宜堂都很完好,小姑吴氏荆茂堂等。
九、石雕、石碑、墓志铭文化 石雕有唐代的弥勒佛、六脚雕花香炉座、雕龙香炉、莲花座、唐.三峰禅寺碑额,唐.八角巨井,唐.顺济桥,清.嘉庆六年江苏府太湖分府石碑一块,清.干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和道光十八年(公元1835年)烈女牌坊二座(散件),清道光八年和十二年秦氏宗祠碑记三块,石雕八仙,归泉,以及吴氏墓志铭,石三角阴亭,柱磉石等等不下数百件。
十、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文化 三山岛没有毒蛇,但有碗口粗的蟒蛇,三山岛没有鼬,但有獐等动物。鸟类也很丰富,有红嘴红脚黑身的鹩哥、鹰、猫头鹰、捉鸟鹰、鸳鸯、红嘴海鸥、鸬、布谷鸟、杜鹃、白头翁、黄春、斑鸠、野鹌鹑、野鸭等。
三山岛的民风相对较淳朴,不管春夏秋冬四季妇女出门头上都带草帽。三山岛至今仍沿用古老的砖灶,而烟囱顶端却是花色繁多,有梅花形、品字型、玉兰型、亭子型、平台型、重叠型、桥型等等不下20余种。
三山岛已发现古生代寒武纪(距今约六亿年)三叶虫,奥陶纪(距今约五亿年)鹦鹉螺、鹰嘴贝、蜂巢珊瑚、海百茎、海螺以及藻类化石。
三山岛不仅是吴县、苏州、江苏省的骄傲,而且是祖国的瑰宝,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世人为之瞩目。
⑥ 驾吉利博越游太湖鼋头渚,邂逅成千上万的水上精灵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从太湖仙岛乘坐游船回来后,可从“太湖佳绝处”继续游览,太湖佳绝处牌坊最初为横云山庄的门楼,建于1931年,后在1975年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诗句更名为“太湖佳绝处”,其牌坊门额之上的字出自郭沫若先生手迹,整座牌坊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高高耸立着挡住了院中的景色,有欲扬先抑之意。
⑦ 杭州的古建筑有哪些
杭州的古建筑有雷峰塔、岳飞庙、六和塔、灵隐寺、宋城等。
1、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西召山雷锋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
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故被称为“皇妃塔”。后来,因其山名“雷锋”,而逐渐被称为“雷锋塔”。
2、岳飞庙
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岳庙街86号,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它是为纪念南宋着名反金将领、中国着名民族英雄岳飞(1103-1142年)而建的寺庙。这个遗址是在明朝(公元1450年)的景泰第一年重建的。它建于历代,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
3、六和塔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它是中国最完美的古代砖木塔之一。六和谐塔建于北宋开封第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六和敬”的佛教意义,将其命名为六合塔。现在的六合塔是在南宋重建的。
4、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
5、宋城
宋城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148号,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内,占地约300亩,是杭州第一座大型人工主题公园。
宋城是杭州首个体现宋代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它是按宋代风格建造的。主体建筑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为基础,按宋代《营造法式》一书建造。
⑧ 无锡太湖鼋头渚介绍
鼋头渚,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重翘首而得名。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着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鼋头渚今人神往的意境。
鼋头渚位于南犊山西端,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这就是鼋头渚。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关于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当时,杨翰西在这里购得60亩山地,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20年代起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的“退庐”。到建国以后逐渐规划建成完整的鼋头渚公园。现面积达500公顷。有充山隐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江南兰苑、太湖仙岛等十多个景观,各具风貌。
⑨ 苏州旅游景点介绍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初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后重修于1917―1926年间。
【文物原属】苏州园林景观建筑
【简介】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清干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得名】
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惟则曾作诗《狮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当时园景和生活情景。
【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1.建筑布局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更添春意。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而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无穷。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入园,便见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庭院北是主体建筑高敞宏丽的鸳鸯厅。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燕誉堂为全园主厅,高敞宏丽。堂屋门上有“入胜”、“通幽”、“听香”、“读画”、“幽观”、“胜赏”砖刻匾额。北厅称“绿玉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北面刻《狮子林图》,寺峰古柏,飞瀑层楼。厅内陈设精致华贵。厅的前廊西侧可通“立雪堂”,后廊西侧门宕通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在后为小方厅,厅名“园涉成趣”,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以鸳鸯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厅前有“息庐”、“安隐”砖刻。院内湖石、花台、小树组成一景。穿越小方厅,见院中花台上的巨峰气势雄伟,由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组成。峰北院墙漏窗的框形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流畅明快。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古五松园在指粕轩之西,中间隔一竹园。园里旧有五棵大古松,霜干虬枝,亭亭似盖,所以狮子林从前曾名五松园。转弯向南到飞瀑亭。这里为全园最高处,用湖石迭成三迭,下临深渊,上有水源,开动机钮,即成人工瀑布。
2.堆山与理水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着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之目的。这种做法被后人乱用,演变为以堆砌某种动物形象为悦,而产生部分拙劣之作,使得有些园林专家认为其东部叠山技法及效果有背自然之理。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婉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以增加游人兴趣,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令人联想翩翩。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更添山林野趣。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手法别具匠心。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石磴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配以广玉兰、银在、香樟和竹子等植物,构成一幅天然图画,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色的同时,领悟“要适林中趣,应存物外情”的禅理。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峦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变幻幽深,曲折丰富。
3.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 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干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干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清代学者俞樾赞誉狮子林“五复五反看不足,九上九下游未全”。当代园林专家童俊评述狮子林假山“盘环曲折、登降不遑,丘壑宛转,迷似回文”。
·狮子林
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天如禅师因师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自己的师傅,取名“狮子林”。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涉园”。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干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清干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假山内外上下盘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宫,咫尺之间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岭,恍惚迷离。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狮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山腹中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无边。
狮子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园中最高峰为“狮子峰”,另有“含晖”、“吐月”等名峰。园内多竹,竹间结茅的方丈禅窝,建有“冰壶进”、“玉鉴池”、“小飞虹(桥)”。主要建筑有立雪堂、燕誉堂、卧云室、见山楼、指柏轩、飞瀑亭、真趣亭、问梅阁等。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园内长廊四面贯通,廊壁上嵌有书条石刻,皆为名家书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着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父)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公元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对公众开放。
[编辑本段]球迷组织狮子林
成立于1968年的“狮子林”不仅是AC米兰、也是意大利足球史上第一个极端球迷组织。2005年11月该组织解体,导致圣西罗南看台第二层陷入复杂局面,一些老球迷离开这里,新激进分子的加入更加剧了矛盾。AC米兰球迷组织间的内讧不利于他们统一支持球队,尤其是“狮子窝”的解散让米兰失去了四五千名最忠实、组织良好的球迷,他们做不成极端球迷,无法重归南看台,因此大都不愿再回到圣西罗看球。 重新洗牌的南看台缺乏此前的和谐,米兰德比中相对于国际米兰球迷的创意,AC米兰球迷只有统一的红黑色和一个标语(“只有一片旗帜——红黑色”,似乎要证明南看台仍然统一),在声势上大败于蓝黑球迷。
[编辑本段]狮子园旅游贴士:
开放时间:8:00——17:00(苏州的园林园门关得都比较早,节假日也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注意开放时间)
交通线路:2、3、5路公交,游1、2路
旅游顺序:燕誉堂——小方厅——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湖山亭——花蓝厅——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楼——飞瀑亭——问梅阁——双香仙馆——扇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修竹阁——立雪堂——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