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龙泉宝剑真的可以削铁如泥吗
龙泉剑 浙江龙泉县生产的龙泉剑,相传创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民间广泛流传着欧冶子铸剑的故事。龙渊剑是龙泉剑最初的名字。据传有一次欧冶子汲水淬剑,忽然出现了“五色龙纹”,七星斗像,人们就将铸剑的地方称为“龙渊”,把剑称为“龙渊剑”。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 铸剑大师欧冶子。在龙泉市的南溪村,今天还有一座欧冶子将军庙,供奉着这位铸剑大师的塑像。传说欧冶子是福建闽侯人,他铸造刀剑的技艺,闻名遐迩。为了给勾践铸剑,他来到龙泉。在冷兵器时代,剑是战场上决胜的利器之一,它的品质至关重要。古人用天上飞来的陨石来制作剑的刃部。因为陨石中所含的铁质远比青铜坚硬,但这种陨铁非常稀少。欧冶子一直在寻找一种与陨铁性能相同的替代材料铁砂。就是在瓯越之地的秦溪山,欧冶子发现了他苦苦找寻的铁砂矿。之后,秦溪山就成了他的铸剑基地。 龙泉剑坚韧、锋利,刚柔并寓,能伸能曲,可舞可刺,造型美观。它可将六枚铜板,叠合一起,一劈为二而剑刃不卷。一种软型剑,可卷曲束于腰间,一松仍挺直如故。现都用纯钢锻制剑身,从原料到成品,须经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和磨等二十几道主要工序。式样有长锋剑(单剑、双剑),短剑、手杖剑等多种。剑身、剑壳的造型和纹饰,具有传统特色,深受国内外好评。 [编辑本段]宝剑祖师-----欧冶子 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越绝书>>载: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治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讳‘渊’,改名龙泉。龙泉亦成为宝剑之代名,从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 欧冶子 欧冶子是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善铸造兵器,史载他为越王铸了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剑。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 相传欧冶子在铸剑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鼓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庐,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这些宝剑是欧冶子得天上神灵相助,竭其才智才制作成功的,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宝剑。其中的纯钧剑,"观其华,如芙蓉始出;观其抓 ,烂如列星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于溏;观其断,崖崖如琐石;观其才,焕焕如冰释"。我们今天见到的越王剑,不正是如此吗?而巨阙剑,能"穿铜釜,绝铁粝 ,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巨阙剑利可刺铜锅,一个个决口就像切米糕一样。其两把宝剑的威力,在后世的文献记载中,亦多有描写。如荀子:"湛,黑色也。湛庐,言如水而黑。"即湛庐剑是一把黑色的刚柔并寓的剑。又如汉《淮南子·修务训》载:"夫纯钧,鱼肠....... 加以砥砺,磨其锋锷,则水断龙舟,陆属犀甲。"纯钧和鱼肠这两把剑,在水上可以砍断巨大的龙舟,在陆上可以刺穿坚固的犀甲,其不凡的威力可想而知。传说中吴国公子光为得王位,派刺客专诸杀吴王僚,专诸一剑刺穿吴王僚的三层铠甲,用的就是鱼肠剑 注解:七星剑: “七星剑”也作“七星龙渊”,为战国铸剑大师欧冶子、干将联手所铸,相传曾为伍子胥的随身佩剑,唐初时,由于“龙渊”这个名字犯了唐高祖李渊的忌讳,所以改成了“龙泉”,有传说此剑曾为李渊的佩剑,李渊死后随李渊葬于献陵,也有传说李渊曾将此剑传于太宗李世民,后与李世民一起葬于昭陵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的沈新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传统宝剑特色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光,错镂金环映日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龙泉宝剑的艺术特色。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赞,《宝剑篇》成了郭震的名作,流传至今。 在很早以前,我国的金属冶炼和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代出土文物资料也可以证明。1956 年,湖北省发掘楚墓时,曾发现欧冶子铸造的两把越王剑,虽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毫无锈蚀。 龙泉宝剑,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的钻研,精益求精,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四大特色: 第一,是坚韧锋利;"削铜如泥"。1978年,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表演。他用一把龙泉宝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第二,刚柔相济。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现在则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炭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如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纹饰巧致。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现在,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编辑本段]龙泉出巨型宝剑 中新网龙泉(记者 童静宜)随着第三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的日益临近,龙泉的宝剑铸剑师们个个摩拳擦掌,拿出压箱底的绝活,欲在节会当中的名剑展上一鸣惊人、独占鳌头!这不,一把剑长2008毫米,重50公斤的龙泉巨剑也横空出世! 巨剑的主人——龙泉古艺铸剑厂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汤汝平告诉记者,这把剑叫做“圆梦奥运之剑”,除了长度是2008毫米外,他还在剑身上刻上了100枚金牌和100枚银牌的比赛项目标志及获奖健儿姓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喜悦之情。 “这宝剑太大不好铸,光是剑刃下料就要70斤,而且打造的铁炉也需特制”,据汤汝平介绍,在打造的时候,一般的剑2个人打就可以了,而这个剑坯要5个人打。需前面一个人、后面一个人守住,中间两个人用铁链挑起来,这样就得有5个人打。 除了打剑难度大之外,整剑打磨、雕刻都比普通宝剑费力。汤汝平表示,从去年开始设计,今年5月开始打造,一直到8月底奥运会结束之后才打造成功。 据悉,这是目前龙泉最大的一把宝剑,在参加完第三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展览后,将运到北京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完)
Ⅱ 国宝“九龙宝剑”是谁锻造的,于何年代
九龙宝剑,是干隆皇帝陪葬宝剑。锻造于清朝干隆年间,铸剑师不详。
此剑共5尺,剑柄特长,上雕9条金龙,象征“九九归一”。剑鞘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
相传九龙宝剑是结合了蒙古式的弯剑,其剑身略弯,剑柄很长,上面刻了9条龙。而这九条龙却又是根据周易的九九归一的寓意而雕刻的。周易中的九九归一是轮回的意思。干隆熟读史书,知道天道是一个轮回,人如此,朝代政权也如此。宝剑铸成之后寒气渗人,似有人冤魂付于其上,宝剑周围会产生雾气,剑柄上的九龙在雾气中跃然若腾。九龙剑本是一把阴剑,在阳世使用此剑为不祥。
这件国宝被军阀孙殿英盗出东陵后,颠沛流离,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
Ⅲ 求三把剑插在地上的图片、背景要雄壮点、最好没有人的!素材啊!!!
给我你的邮箱
Ⅳ 龙泉宝剑剑身的纹路是怎么雕刻出来的
剑身的纹路是两种不同含碳量的钢材折叠锻打出来的自然纹路,不是什么机器雕刻,也不是什么金属蚀刻液,说起来并没有什么神秘的,用不着费心思往那些地方想
Ⅳ 关于剑的cad素材
好素材网站欢迎您,里面的ps素材、CDR素材、AI素材、高清图片素材,PS教程完全下载,不要积分,不要注册的,希望能帮到您
Ⅵ 棠溪宝剑,大家知道吗
棠溪宝剑,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诞生于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棠溪宝剑的冶炼铸剑绝技失传。1986年,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西平,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冶铁铸剑的圣地,春秋归楚,战国属韩。《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史记》载:中国九大名剑皆出西平:“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曜(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由此可见,人们熟知的“龙泉宝剑”其实也出自西平,并排名第六。棠溪宝剑,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诞生于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然,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唐宪宗发兵平定中原叛乱时,将棠溪冶铁城夷为平地、尽杀工匠,“十里棠溪十里城”转眼沦为废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的历史风情画卷,从此不再有。包括棠溪宝剑在内的中国冶炼铸剑绝技,也从此失传。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高锡坤创办了大陆铁工厂,这不仅是西平县的第一个铁工厂,更是他开始寻梦与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起点。其子高庆民,8岁就已经是父亲炼剑的帮手了。数十年过去了,他们父子虽经风雨,但挖掘绝技一刻也不敢怠慢。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高庆民终于得到了削铁不卷刃、弯曲90度而不折不变形的剑身!他飞快地跑到父亲的病榻前,父子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大哭了整整一夜。 从此,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棠溪宝剑也终于在1987年恢复了生产。 河南省西平县棠溪宝剑厂是目前我国集历史名剑棠溪宝剑的挖掘、研制、生产、开发的唯一专业厂家自唐代末期战乱沉寂了1000多年的今天,河南西平棠溪宝剑厂厂长高庆民终将这一瑰宝重现天日,发扬光大。西平棠溪宝剑厂所铸的棠溪宝剑削铁如泥,完全具备了传统棠溪宝剑强、硬、韧、弹四大特点。高庆民将中国文化艺术地融入了棠溪宝剑的铸造中。如:“千年龙剑”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龙文化;“中华第一剑”则是战国时期古剑文化的再现,其剑身、剑鞘、护手等处雕刻图案分别为夔龙和象征威严、吉祥、祈福的神兽面、饕餮、凤。棠溪宝剑先后荣获40多项大奖、金奖。 1997年和1999年,棠溪宝剑厂分别铸就大型回归剑,送抵香港、澳门,受到两地人民的欢迎。2001年,棠溪宝剑厂又向另一个高峰冲刺,铸造“中华第一剑”,此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Ⅶ 干隆的陪葬品“九龙宝剑”有着怎样来历它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吗
听说这个九龙宝剑是干隆做了一个梦,梦见有9条龙亲自把这个宝剑送给了他,然后他醒来就让工匠打造了这把宝剑,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就非常的普通。
Ⅷ 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是如何锻造出来的
中国传统宝剑从材质上分,一般包括青铜剑和铁剑两种。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铁剑的硬度逐渐提高而被称作钢剑。剑的硬度并非越硬越好,因为“过刚易折”,所以一把好剑最本质的要求是,即有很高的硬度,“削铁如泥”,又有很高的韧性,不折不裂,即所谓“刚柔并济”。但要达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中国传统宝剑的制作工艺就显得十分复杂而神秘。
剑身的制作
洗沙:传统铁剑的制作是从铁沙开始的,洗沙即是获取铁沙的一种方法。
炼铁:讲铁砂通过炼成铁。
炒钢:将生铁砂炒炼成钢,备用。
炼毛铁:将生铁回火练成毛铁,并去除杂质。
精炼:进一步去除杂质,是毛铁更纯净。
折叠锻打:这一工序较为复杂,将两者反复糅锻,充分结合后,金属表面会产生纵向水波纹状暗纹。
成型(初):采取热锻和冷锻的方法,根据规格和形状的要求,渐成剑坯。
冷锻:为雕刻纹饰作准备,将剑坯一面的下半截充分冷锻,锻出剑脊,并使剑从平整。
铲挫:将领一面剑从铲挫平整。
镶嵌: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及定制者嘱题之字,嵌上赤铜,经化工处理,使青光剑身上呈现金色,产生色彩对比,具有灵光宝气感。镂刻黄龙金凤,栩栩如生,奔腾欲飞;七星如北斗行天,光耀夺目,极具艺术构思。
淬火:也叫淬水,将剑身加热,急浸水肿,以此提高剑身的硬度。剑身加热的火候、温度决定剑的刚柔,因此,这一工序见真功夫。
磨光(研磨):将已锉之剑置于厝石上磨光。先用粗石(或粗砂纸)进行粗磨,然后用亮石进行细磨(或细砂纸),最后用养锋石进行精磨(或砥石)。磨光之工倍于锤打与刨锉。
养光:用养光棒在剑身表面打磨,使剑更光亮,达到寒光逼人的效果。
经过以上工序剑身就完成了,还需要对剑鞘和剑柄进行装饰,一把好剑就打造出来了。
→对刀剑感兴趣的朋友可加龙泉师傅微信:
→微信公众号:龙泉宝剑,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