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12发动机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搜索标志图片如何 2025-09-12 05:15:06
科技感图片唯美壁纸 2025-09-12 05:15:02

12发动机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9-02 14:35:56

A. 怎么分辨发动机的型号

一台汽车发动机往往具有3个以上的汽缸,对于汽车发动机主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汽缸的布局及排列方式来划分。一般有直列、V型、W型以及水平对置等几种。

直列发动机(LineEngine),它的所有汽缸均按同一角度肩并肩排成一个平面,它的优点是缸体和曲轴结构十分简单,而且使用一个汽缸盖,制造成本较低,尺寸紧凑。直列发动机稳定性高,低速扭矩特性好并且燃料消耗也较少,但缺点是功率较低,并且不适合6缸以上的发动机采用。

直列发动机在国产车中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所有中档以下国产车及采用四缸发动机的车型都是直列发动机。

经典实例:宝马公司一直是直列发动机的坚决拥护者,宝马的L6(直列六缸)发动机无论在技术含量、缸数上还是在性能表现上都可算是直列发动机的极致。宝马的顶级车型新7系轿车仍然有采用L6发动机的版本。

V型发动机,将所有汽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汽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使两组汽缸形成有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汽缸呈V字形,故称V型发动机。

V型发动机的高度和长度尺寸小,在汽车上布置起来较为方便。尤其是现代汽车比较重视空气动力学,要求汽车迎风面越小越好,也就要求发动机盖越低越好。另外,如果将发动机长度缩短,便能为驾乘舱留出更大的空间。由于汽缸之间已相互错开布置,这便于通过扩大汽缸直径来提高排量和功率并且适合于较高的汽缸数。此外,V型发动机汽缸对向布置,还可抵消一部分振动,使发动机运转更平顺。

V型发动机的缺点则是必须使用两个汽缸盖,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另外其宽度加大后,发动机两侧空间较小,不易再安排其它装置。

目前国产的中高档车型中,不少采用V型6缸发动机,比如君威,帕萨特及奥迪A6等等。

经典实例:欧洲的豪华轿车往往采用8缸以上的V型发动机设计,比如劳斯莱斯的、奔驰顶级的S600轿车等都是V12发动机,而目前V型发动机最高可达到16缸,排量在10升以上。

W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是德国大众专属发动机技术。将V型发动机的每侧汽缸再进行小角度的错开(如帕萨特W8的小角度为15度),就成了W型发动机。或者说W型发动机的汽缸排列形式是由两个小V形组成一个大V形。严格说来W型发动机还应属V型发动机的变种。

W型与V型发动机相比可将发动机做得更短一些,曲轴也可短些,这样就能节省发动机所占的空间,同时重量也可轻些,但它的宽度更大,使得发动机室更满。

W型发动机最大的问题是发动机由一个整体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在运作时必然会引起很大的振动。针对这一问题,大众在W型发动机上设计了两个反向转动的平衡轴,让两个部分的振动在内部相互抵消。

经典实例:大众的旗舰车型辉腾以前由于没2缸发动机,而与同级别奔驰S600相比底气不足,而大众全新W12发动机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劣势,大众旗下的另两款豪华车:本特利新车GT和奥迪旗舰A8L6.0都将采用W12发动机。

水平对置发动机,如果将直列发动机看成夹角为0度的V型发动机,当两排汽缸的夹角扩大为180度,汽缸水平对置排列,就是水平对置发动机了。

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重心低。由于它的汽缸为“平放”,因此降低了汽车的重心,同时又能让车头设计得又扁又低。这些因素都能增强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此外,水平对置的汽缸布局是一种对称稳定结构,这使得发动机的运转平顺性比V型发动机更好,运行时的功率损耗也是最小。

经典实例:水平对置发动机是日本富士汽车的招牌技术之一,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富士WRX-STi车型是世界拉力赛场上的传奇车型,也是全球飚车族们梦寐以求的至爱。

转子发动机,传统发动机都是通过汽缸内活塞的往复运动最终驱动车子前进,发动机及气缸本身都是相对不动的,而转子发动机则是一种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它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转子发动机的优点十分明显,它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功率很大,并且振动和噪声极低。但是由于转子技术的复杂,使其制造成本极其高昂,耐用性也低于传统发动机。

经典实例:至今为止,将转子发动机技术成熟运用于市场产品的仅有马自达一家厂家。目前马自达赫赫有名RX-8跑车正是转子发动机技术的最新继承者。

B. 奥迪A8的发动机究竟是V12还是W12呀

W12。

全新A8 W12车型会在2018年内投放市场,所搭载的6.0T W12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585马力(430kW),峰值扭矩为800牛·米。与4.0TFSI发动机一样,这款12缸发动机也采用了闭缸技术。传动系统方面,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全新A8L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340马力、最大扭矩为500牛·米的3.0T V6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被放在了两个气缸夹角中间的位置,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2)12发动机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在冷车状态下启动发动机,需对发动机进行必要的预热,发动机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其零件之间的运转阻力、磨损、工作稳定性等方面是最佳的,所以进行预热是必要的。

2、使用符合规定的燃油。燃油的质量对发动机的燃烧影响很大,劣质的汽油会使燃烧室、喷油器、进气道及气门等处产生大量的积炭和积胶,使发动机出现怠速不稳、加速困难等现象。

3、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表上的有关指示,时常观察水温表、机油灯、充电指示灯的提示。发现有不良现象即刻处理。

C. 图片上的是什么发动机几缸涡轮增压。油耗怎么样百公里油耗. 为什么我看上去4缸发动机名牌写的是6缸呢

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三缸,1~2.5升一般为四缸发动机,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4升左右为8缸,5.5升以上用12缸发动机。通常缸数越多,耗油量也越多,但并不是绝对。如果这个发动机是6缸,那排量在3升左右。一般5缸以下的发动机的气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少数6缸发动机也有直列方式的,过去也有过直列8缸发动机,6~12缸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

D. 劳斯莱斯库里南改装版车型曝光 搭载V12发动机

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取一组劳斯莱斯库里南改装版车型图片,据悉该车是由日本WaldInternational改装厂操刀打造。

在车辆尾部加入了上翘的小鸭尾的设计,并且在底部还加入了极为夸张的空气扩散器,尾部整体夸张的造型与前脸相呼应,都体现出很强的战斗属性。

在动力方面,该车依然搭载6.7TV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20kW,峰值扭矩为850N·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型号

一台汽车发动机往往具有3个以上的汽缸,对于汽车发动机主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汽缸的布局及排列方式来划分。一般有直列、V型、W型以及水平对置等几种。 直列发动机(LineEngine),它的所有汽缸均按同一角度肩并肩排成一个平面,它的优点是缸体和曲轴结构十分简单,而且使用一个汽缸盖,制造成本较低,尺寸紧凑。直列发动机稳定性高,低速扭矩特性好并且燃料消耗也较少,但缺点是功率较低,并且不适合6缸以上的发动机采用。 直列发动机在国产车中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所有中档以下国产车及采用四缸发动机的车型都是直列发动机。 经典实例:宝马公司一直是直列发动机的坚决拥护者,宝马的L6(直列六缸)发动机无论在技术含量、缸数上还是在性能表现上都可算是直列发动机的极致。宝马的顶级车型新7系轿车仍然有采用L6发动机的版本。 V型发动机,将所有汽缸分成两组,把相邻汽缸以一定夹角布置一起,使两组汽缸形成有一个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汽缸呈V字形,故称V型发动机。 V型发动机的高度和长度尺寸小,在汽车上布置起来较为方便。尤其是现代汽车比较重视空气动力学,要求汽车迎风面越小越好,也就要求发动机盖越低越好。另外,如果将发动机长度缩短,便能为驾乘舱留出更大的空间。由于汽缸之间已相互错开布置,这便于通过扩大汽缸直径来提高排量和功率并且适合于较高的汽缸数。此外,V型发动机汽缸对向布置,还可抵消一部分振动,使发动机运转更平顺。 V型发动机的缺点则是必须使用两个汽缸盖,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另外其宽度加大后,发动机两侧空间较小,不易再安排其它装置。 目前国产的中高档车型中,不少采用V型6缸发动机,比如君威,帕萨特及奥迪A6等等。 经典实例:欧洲的豪华轿车往往采用8缸以上的V型发动机设计,比如劳斯莱斯的、奔驰顶级的S600轿车等都是V12发动机,而目前V型发动机最高可达到16缸,排量在10升以上。 W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是德国大众专属发动机技术。将V型发动机的每侧汽缸再进行小角度的错开(如帕萨特W8的小角度为15度),就成了W型发动机。或者说W型发动机的汽缸排列形式是由两个小V形组成一个大V形。严格说来W型发动机还应属V型发动机的变种。 W型与V型发动机相比可将发动机做得更短一些,曲轴也可短些,这样就能节省发动机所占的空间,同时重量也可轻些,但它的宽度更大,使得发动机室更满。 W型发动机最大的问题是发动机由一个整体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在运作时必然会引起很大的振动。针对这一问题,大众在W型发动机上设计了两个反向转动的平衡轴,让两个部分的振动在内部相互抵消。 经典实例:大众的旗舰车型辉腾以前由于没2缸发动机,而与同级别奔驰S600相比底气不足,而大众全新W12发动机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劣势,大众旗下的另两款豪华车:本特利新车GT和奥迪旗舰A8L6.0都将采用W12发动机。 水平对置发动机,如果将直列发动机看成夹角为0度的V型发动机,当两排汽缸的夹角扩大为180度,汽缸水平对置排列,就是水平对置发动机了。 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重心低。由于它的汽缸为“平放”,因此降低了汽车的重心,同时又能让车头设计得又扁又低。这些因素都能增强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此外,水平对置的汽缸布局是一种对称稳定结构,这使得发动机的运转平顺性比V型发动机更好,运行时的功率损耗也是最小。 经典实例:水平对置发动机是日本富士汽车的招牌技术之一,采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富士WRX-STi车型是世界拉力赛场上的传奇车型,也是全球飚车族们梦寐以求的至爱。 转子发动机,传统发动机都是通过汽缸内活塞的往复运动最终驱动车子前进,发动机及气缸本身都是相对不动的,而转子发动机则是一种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它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转子发动机的优点十分明显,它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功率很大,并且振动和噪声极低。但是由于转子技术的复杂,使其制造成本极其高昂,耐用性也低于传统发动机。 经典实例:至今为止,将转子发动机技术成熟运用于市场产品的仅有马自达一家厂家。目前马自达赫赫有名RX-8跑车正是转子发动机技术的最新继承者。 楼主的问题还不够具体 比如说是根据什么来分型号? 偶暂时只能给这么个答案 如有解释不清楚之处 望指正 本来配上图片会更加清晰易懂 只是问问还没有提供贴图功能

F. A8用的什么发动机

你是指奥迪车吗??如果是
它有是数款车型
主要是排量和驱动上不同
这里介绍旗舰车
奥迪A8L 6.0 quattro
●12缸豪华车W12发动机ASF铝车身、quattro全时四驱,MMI操作系统、电控气压悬架,A8 L 6.0用高科技打天下

W12发动机独树一帜,内部装备更是极尽奢华,装6缸或8缸发动机的A8显然过多地沿袭了以往奥迪造型的传统,而新的A8 L 6.0则大胆地把上下进气格栅连成一体,加上粗壮的镀铬装饰,做成一个倒置的梯形。它更醒目,也更加咄咄逼人,与以往那种谦和的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在这个级别车型的竞争中,奥迪的底气比以往更足了,它开始打出自己的旗帜,与那些老牌对手分庭抗礼。

A8 L 6.0用奥迪特有的手法诠释着德国豪华车—不事张扬,内功深厚,古典美与高科技融为一体

A8 L 6.0长5192mm,宽1894mm,高1455mm,轴距3074mm,无论用哪里的标准衡量,它都算得上是轿车中的庞然大物。但在视觉上,设计师并不想给人以这种感觉。它的前后悬很短,这原本是小型车为了增加车内空间而采用的设计,但在A8上,它让人觉得这个大家伙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臃肿,而是很干练。前脸的倒置梯形格栅以往只出现在奥迪的概念车上,在新A8上是第一次采用,据说以后的新A6前脸也是类似的设计。这是不是未来奥迪家庭车型共同的脸谱呢?或许是吧。与精彩的前部相比,车尾的设计略显平庸,但这至少不会招来非议。隐藏在后保险杠下方的两个方形排气口,既标榜着它的非凡功力,同时稳定的造型也区别于那些12缸的超级跑车,毕竟,A8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四平八稳地游弋,而不是纵情狂飚。车顶和侧窗的线条依然是奥迪特有的;沉稳而不失个性,直线与弧线衔接得天衣无缝。1455mm的车身高度与宽敞的头部空间联系在一起令人难以置信。其实它的秘诀在于特别紧凑的底盘设计和特低的离地间隙 (95~145mm)。

无论怎样变化它还是奥迪。设计师的这一想法在A8 L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是顶级车,但在A8身上还依稀可以见到A4和A6的影子。看似平淡的外观实际隐藏着许多高科技的功能。A8 L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发光二极管昼间行车灯的车型,设在大灯组内侧的宛如左轮手枪转盘一样的车灯在白天也能发出醒目的亮光,而它的功率消耗仅仅相当于一盏普通的小灯。转向和刹车灯也采用了发光二极管设计,亮起来干脆利落,全然没有钨丝灯泡那种拖泥带水的感觉;而这种刹车灯最大的好处是点亮速度可加快 0.06秒,这在200km/h的车速下可使后车的制动距离缩短3~5m,别小看这几米,关键时刻它也许能救命。
试驾奥迪旗舰A8 L 6.0quattro

奥迪新旗舰A8 L 6.0 quattro图片

无招胜有招,内饰的简洁令人吃惊,许多先进的功能实际都隐藏在MMI系统中

原来以为A8 L 6.0的内饰也会像外观一样会给人一个惊奇,而看过之后不免有些失望与A8 4.2几乎一模一样。其实这正是奥迪一贯的哲学—追求设计的一致性,不哗众取宠。仪表被桃木装饰分割成两大两小4块表盘,分别显示车速,发动机转速,水温和燃油存量。传统得不能再传统。方向盘中间的造型与前脸呼应,倒置的梯形亮圈和奥迪的四环标志配合得相得益彰,自动空调的温度调节钮采用旋转式设计,比那种按键式的显然顺手多了。电子式的驻车制动开关最大限度地模拟传统的设计:向上拉是锁住,向下按是释放。

档把后面的圆形旋钮就是奥迪引以为豪的MMI—多媒体界面。音响、导航甚至车身姿态的调整都要通过它来完成,有点像宝马的idrive,但比idrive简单、易用。

在A8 L 6.0上,内饰真正的精髓在后座,大老板在长途旅行是需要休息,也需要工作,后座的设置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双温区自动空调、独立调节的座椅和脚下的搁脚踏板能提供比公务舱还舒适的环境,双液晶电视、冰箱、电话和传真机,可放酒杯或电脑的小桌,电动遮阳窗和带照明的化妆镜……车轮上最舒适的旅行环境也不过如此吧!

其它豪华的设计和众多先进的功能对这种级别的车只是一个要素,富人们更关心的是它带来的豪华氛围。这不仅是装备和技术规格表上无法体现的,很多甚至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比如车内的气味、光线与色彩的搭配,还有行驶中的振动、甚至开关、按钮的手感。在某种意义上豪华车拼的就是这些地方,作为后来者,奥迪在飞速地进步,除了桔红色的按钮背光有些刺眼,前烟灰缸芯弹出的动作有点生硬,内饰实在挑不出其它毛病。

置身于小牛皮座椅温暖的包裹之中,望着窗外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体验着车身轻微的起伏,聆听着发动机隐约的低吟和轻轻的风噪、路噪,不经意间看一眼仪表,速度已超过230km/h,这种感觉是12缸的豪华车独有的,而此时的发动机转速还不到4000rpm。如果不带限速,A8 L 6.0可以轻松地跑到290km/h。200多公里的速度与胜似闲庭信步的感觉结合在一起,这才是12缸豪华车的魅力。

W12发动机的外观并不是我们想象的4排气缸,打开发动机罩,它更像一台经典的V12

对奥迪来说,W12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2001年,它的上一代A8顶级车上就装了这种发动机。它实际上是把两台15°夹角的VR6发动机组合在一起,整台机器仍然呈两排气缸的布局,但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的V12。在W12问世之初,它并不被看好,经过奥迪3年的努力,这款机器日趋成熟,并成为奥迪新旗舰的动力。它的最大功率450马力,最大扭矩580Nm。虽然没用涡轮增压,这台W12在2300~5300rpm转速区间都能发出95% 的最大扭矩。

与W12匹配的是ZF的HP26六速自动变速器,它的结构与宝马7系的一模一样。它强调无间隔的换档,动力性、经济性自然也比上一代A8的5速变速器提高许多。

A8 L 6.0从静止加速到100km/h需要5.2秒,这在12缸轿车里也许不算突出,但看看后面的数字:从0加速到200km/h用时17.4秒,在不到半分钟里,它就能跑出250km/h的极速。其实,大马力W12发动机的真正魅力就在这里。它在低速时的性能也许和V8没什么差别,但越是高速,越能显出它的充足的动力储备。

A8 L 6.0首先是为乘客设计的,但驾驶它依然充满乐趣

毫无疑问,这个级别的车子首先是为乘客,尤其是后排乘客设计的。A8 L比A8加长的130mm全部用在了加大后座空间。大多数豪华装备也面向后座而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驾驶A8只是一项索然无味的工作。开A8真的很有意思,尤其是6.0。

虽然被高科技武装到了牙齿,但A8并不是冰冷的行驶机器。很多设计还是挺有人情味的。落座后,把钥匙插进点火开关,座椅和方向盘就会自动调到先前设定的位置。点火开关早就抛弃了常见的开、关、起动等位置,只要是合法的钥匙,一插进去,方向锁就会自动解除。向右转一下,一松手,钥匙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所有的系统都已进入工作状态,仪表发出诱人的荧光。再重复一下刚才的动作,W12发动机随着片刻沉吟悄然起动。虽然,奥迪、奔驰和美洲虎的12缸发动机声音各有特色,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那样富于磁性,尤其是起动的瞬间。

A8还有一套指纹识别起动系统,它不用钥匙,只要把手放在START按钮上轻轻一按就OK了。

A8的自动化程度极高,说它是“傻瓜车”一点也不过分。在绵绵细雨中,我驾驶着它穿行在萨尔斯堡乡间的公路上,昼间行车灯会根据环境的亮度自动开启,雨刷也会在下雨时自动运转,自动空调就不必说了,温度、风向、风量都是按最舒适的设定工作的。无论轻轻加油,还是重重地踏下kickdown,6速自动变速器跳档时全然没有振动,转速的变化只从转速表的指针跳动上能看出来,其实D档和S档已经够用了,Tiptronic完全是为开惯了手档车的人准备的,不过偶尔用一下还挺有意思的,还能给枯燥的旅程增加点趣味。

A8 L 6.0的转向系统不仅能随车速改变助力程度,速比也是可变的,方向盘的操纵力度适中,再加上轻柔的油门和刹车踏板,开A8科像是开一部超级模拟器或是赛车游戏机。

带车身高度调整的气压悬架是新A8的一大特色,在6.0车上,我又一次体会了它的魅力。在高速公路上,把MMI大转盘拨到“运动”状态,随着车子加速到 200km/h,离地间隙降到了惊人的95mm,这种贴地飞行的感觉真是爽呆了。随着重心的降低,车子行驶更稳,悬架也表现出硬梆梆的跑车风格。当速度降到100km/h以下,离地间隙又回到了正常的120mm,把MMI转盘拨到“舒适”状态,A8又变得温顺无比,路面的起伏和颠簸大部分被过滤掉,车子仿佛一条大船驶在平静的海面上。当然,在遇到沟沟坎坎时,离地间隙还能升到145mm。

差点忘记了,奥迪的两大技术优势:铝车身和 quattro全时四驱也用在了A8 L 6.0上,很多人也许感觉不到它们的作用。铝车身的优势不仅在加速时能体现出来,在加油站付钱时也能体会到;这么一个大家伙,整备质量还不到两吨,市区油耗不过20.5L/100km,公路上的等速油耗还不到10L/100km。quattro全时四驱和ESP结合起来令A8在湿滑路面上可说是所向无敌。 A8 L 6.0上还有一样好东西:自适应巡航系统,它能在巡航自动保持与前车的距离。可选装的米其林PAX轮胎在泄气后也能行驶很远。

G. 请问歼12的发动机是国产的吗

是国产的发动机,发动机型号为涡喷6-乙型 歼-12战斗机的研制计划是1969年3月提出的,在空军向国防科工委和国防工办就国防科研计划提出的建议中,提出了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要求新机设备简单,造价低廉,随时能飞,到处能打,能在公路起降。 然而,进入空对空导弹时代的战斗机所需要的机动性能不仅仅局限于盘旋性能,为了能迅速摆脱对方追击,迅速追上敌机,战斗机又要具有一定的加速、爬升性能,这两项性能是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一致的,只有盘旋性能与高速飞行的设计要求相矛盾。 正在各国飞机设计师们仍顽强地坚持设计高速飞行战斗机的时候,参加过越南空战的美军飞行员以自身的经历强烈地要求有关部门出于飞行员自身的安全,设计出“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机”,即设计出具有空中格斗能力的战斗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求有关当局生产出具有低速性能的高速飞机。 处于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空军提出歼-12小型轻便歼击机的设想就不足为奇了。 歼-12在5000米高度上的最大盘旋半径为1140米,而我国中低空机动性能较为突出的歼-6歼击机为1200米,美国专门为改善盘旋性能而研制的F-5E歼击机的盘旋半径为1080米,要知道F-5E为了取得这一效果,专门在该机机翼上安装了新的前、后缘襟翼系统。 歼-12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均在500米以内(另有说起飞滑跑距离为50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510米),而与歼-12重量相当的亚音速战斗机歼-5的起飞滑跑距离为59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825米。超音速的歼-12能做到比亚音速的歼-5滑跑距离短是极其不容易的,况且,歼-12还有防尘装置,可以在短土跑道上起飞,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歼-12的最大单飞速度在11000米高度时为1.5马赫,明显优于歼-6;其实用升限与歼-6相当,为17410米;其高空巡航速度为0.95马赫,虽不是超音速,但也接近音速巡航了,这种性能在当时是极其优异的了。 歼-12空机重量只有3100公斤,与一辆中型轿车的重量相当,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为5295公斤,装有一台涡喷-6乙型喷气式发动机,加力推力为39.72千牛,全机推重比达0.91,这在当时同样是不容易实现的。歼-12之所以实现了,是因为陆孝彭等人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并创造性地采用了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中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壁板、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铝合金起落架、单块式风档等。这些新技术在国内当时的情况下是极富创新精神的,为我国开展轻型歼击机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经验。 不过,由于歼-12过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易操纵、可大批量生产,所以,也带来了一些不足。如它的机内燃油贮量1250公斤,可带2个400升副油箱,最大航程为1385公里,过个航程属于短航程类飞机,不适应未来空战的要求。又如其机载武器,仅有1门备弹80发的30毫米口径航炮、1门备弹120发的23毫米口径航炮,另外可挂2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来看,火力不弱,但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歼击机相比,则显得火力较弱。而且该机采用的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火控设备不利,而倘若改为两侧进行设计,虽可加装先进的火控设备,但飞机重量和阻力均明显增加,其本身的机动灵活性能又将受到明显削弱。此外,歼-12发动机用的是歼-6飞机所用的涡喷-6乙型,但歼-6歼击机装了2台这种发动机,而歼-12只装了1台,故其推力明显不足,极难达到预想的设计性能。 歼-12一共仅生产了5架样机,中国航空博物馆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存了1架,南昌飞机制造厂保存了2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