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国风乐器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搜索标志图片如何 2025-09-12 05:15:06
科技感图片唯美壁纸 2025-09-12 05:15:02

国风乐器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9-02 10:04:36

Ⅰ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许多战国乐器,其中最珍贵的是什么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同期出土的还有其它乐器近百件。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诗经·关睢》: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钟鼓之乐”,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墨子.三辩》:“昔诸矦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可见它是诸矦、王以上享用的乐” 钟鼓之乐为宫廷或庙堂的音乐或乐舞。

商代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尊事鬼神。商人以音乐与神鬼对话。乐舞成为人们进献、事奉、娱乐神鬼,以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甲骨文中记录有一些祭祀乐舞,但过于简略,很难详考。商代的乐器,对后世影响又深远的当数钟和磬。用青铜铸造的商钟,石块打制成的磬。商代的鼓,是以青铜铸的仿木鼓(现存有两件);其侧面(木腔面)形状与商代甲骨文之鼓字字形正相仿佛。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族的文化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完全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的活动。某一等级的人,才能享用这一等级的礼乐。礼乐制度,正是对于这个严密的宗法等级网的强调和固定。在各等级贵族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活动中基本采用所规定的雅乐,也就是岐周音乐,无疑能在一定时期内起到加强宗族观点,形成“天下一家”思想的作用。

春秋(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
战国(公元前475年——221年)时期,各诸侯国纷争数百年,周王室由衰微而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以编钟和建鼓为主要乐器的乐队,史称"钟鼓之乐"。还盛行笙、瑟等丝竹乐器组合在一起的乐器演奏形式。曾侯乙墓曾出土这两类乐队所用的各种乐器。这批乐器品种之多、制作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其中很多乐器系首次发现,是研究战国早期音乐发展的重要资料。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的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它乐器,是迄今所见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配制。墓主是曾国的一位君主,名乙;侯是爵位。棺椁在东室,室内有殉葬的女性青少年八人。此室乐器有十弦琴、五弦琴、瑟、笙、小鼓等,可组成一个小型的丝竹乐队。殉葬者可能是演奏这些乐器或表演歌舞的女乐。中室有墓主举行盛大宴乐场面所用的乐队,即"钟鼓"乐队的乐器。如编钟、编磬、建鼓、排箫、笛、篪、笙、鼓、瑟等。西室又有殉葬的女性青少年十三人。所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无不制作精致,性能良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有些甚至连今人都无法企及。

曾侯乙编钟最为世人瞩目。它由六十四件钟组成,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上层钮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各有甬钟三组,共四十五件。编钟的音域跨越达五组,且其中间约三组十二音齐全。

(以上,作为资料,提供比较详全。考试时,可根据答题要求,摘取其中必要内容。)

Ⅱ 真正的国风歌曲是什么

“国风”二字,已经是中国风格的代名词,这个代名词下是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发挥中华优秀文化长处与特色的典型。与国风相关的,诸如国风电影、国风舞蹈、国风家居等等,还有国风音乐。

国风音乐即表现中国风格的音乐。何为中国风格的音乐?在题材、乐器、音律、歌词、节奏等各方面都带有中国特色。

国风歌曲的风格大多以轻柔舒缓与哀怨婉转为主,激烈一些的多用于热血歌曲题材,但是并不多,这与乐器有着很大的关联。

Ⅲ 中国风的乐器都有什么

(一)体鸣乐器
锣、三角铁、木鱼、木琴、钹、铙、钗、碰铃。
(二)膜鸣乐器
大鼓、排鼓、手鼓。
(三)气鸣乐器
笛、萧、埙、巴乌、葫芦丝、笙、木叶、筚篥、唢呐。
(四)弦鸣乐器
扬琴、古筝、柳琴、阮、古琴、伽倻琴、独弦琴、琵琶、热瓦普、冬不拉、三弦、箜篌、二胡、马头琴。

Ⅳ 诗经里都写到了哪些乐器

打击乐 1 .鼓 皮革制。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邶风 击鼓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国风 陈风 宛丘
小雅 彤弓之什 彤弓
小雅 鹿鸣之什 伐木
小雅 彤弓之什 采芑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小雅 都人士之什 白华
大雅 文王之什 绵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鲁颂 有駜
商颂 那

2 .鼛 大鼓。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大雅 文王之什 绵 音高
3 .贲 大鼓。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4 .应 小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5 .田 大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6 .县鼓 悬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7 .鞉 摇鼓。手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音桃
8 .磬 石制。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9 .钟 金属制。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小雅 彤弓之什 彤弓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小雅 都人士之什 白华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10.钲 古时号令士众进退的一种乐器。 小雅 彤弓之什 采芑
11.镛 大钟。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12.庸 镛。大钟。 商颂 那
13.缶 陶制。 国风 陈风 宛丘 音否
14.柷 形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撞之,令左右击。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音祝
15.圉 状如伏虎,敲击以止乐。一作敔。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音语

弹拨乐 16.琴 五弦或七弦。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鄘风 定之方中
国风 郑风 女曰鸡鸣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鹿鸣之什 棠棣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小雅 桑扈之什 车舝
17.瑟 二十五弦。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鄘风 定之方中
国风 郑风 女曰鸡鸣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国风 秦风 车邻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鹿鸣之什 棠棣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吹奏乐 18.笙 竹制。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19.簧 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国风 王风 君子阳阳
国风 秦风 车邻 小雅 鹿鸣之什 鹿鸣
小雅 小旻之什 巧言
20.龠 竹制,三孔笛。 国风 邶风 简兮
音月
21.龠 竹制,三孔或六孔。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音月
22.筦 管。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音管
23.篪 竹制。 小雅 小旻之什 何人斯
大雅 生民之什 板 音池
24.管 竹制,六孔。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25.箫 排萧。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26.埙 陶土制。 小雅 小旻之什 何人斯
大雅 生民之什 板 音熏

其它 27.簴 挂钟鼓的架子。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28.虡 植木以悬钟磬,其横者曰旬。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音巨
29.枞 业上悬钟磬处以彩色为崇牙。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音匆
30.业 旬上大板。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31.崇牙 设在业上,形状象牙齿。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音道
32.树羽 在崇牙上设的五彩鸟羽。
http://hi..com/lionking97/blog/item/aaef9102303a000f4bfb51d1.html

Ⅳ 乐器琵琶照片怎么拍

乐器琵琶的照片一般是竖直拍摄或者斜45°拍摄。
琵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它本身就是长结构的乐器,弹奏时也是抱在怀中,与弹奏者相辅相成,体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国风之美。所以给琵琶拍照时最好也选择竖直拍或者倾斜一定角度来拍,如果弹奏者能搭配中国古风的汉服就更加完美了。
琵琶是弹拨乐器之王,它的技法是所有民族乐器中最为繁杂也是比较难的,它需要复杂的手指动作和左右手的配合,学琵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Ⅵ 为什么古乐器“瑟”共有二十五根弦,却又被称为“五十弦”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里说得明白——瑟,不应该是五十条弦的吗?

目前出土文物中的瑟,弦数最多的也就是二十五弦。《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一般雅瑟二十三根弦,颂瑟为二十五根弦。

由此推断,五十可能只是一种借喻,说明上古可能存在五十弦瑟,并非指瑟就是五十弦。

Ⅶ 箜篌是什么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


(7)国风乐器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如今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使用竹片拨奏或击奏。

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竖起指头来恐怕都多过那数:石哨、骨哨、骨笛、埙、陶笛。

至迟西元前1200年,竖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后两千几百年时间都没有大变化),后来经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国新疆一带流行。凤凰的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中国一直到欧洲的广大区域,凤凰、金翅鸟、不死鸟,都是她。

当前的转调箜篌并非古董,其实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和古筝(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东西)并再创新的新生乐器。

其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箜篌



Ⅷ 中国的传统乐器你们最喜欢哪个

最近看了国风美少年。我最喜欢的一个选手就是芊蔚,为什么呢?因为她是古琴的传承人,我从小的时候听姑姑弹奏过古琴,那个时候觉得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妙的声音和这么美妙的传统乐器,我觉得古琴在于我们中国来说的话应该是一件非常棒的乐器,但是很少人去学他不仅是因为他特别的难,而且还是因为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都不知道有这个乐器。从那个时候起,就让姑姑一直教我学古琴,到现在的话已经十年了,虽然说不是特别的厉害,但是对于这个乐器还有一点的研究,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芊蔚,我觉得他对于古琴的传播来说真的是非常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