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唯美古风图片
以下都是颜色清淡的古风图片,以浅绿、浅灰、米色等浅色系为主,给人宁静、深邃、淡然的感觉。
1、此图描绘的是一位妙龄少女撑着油纸伞在柳树下远眺的场景。
2. 袈裟 有何 象征性和尚为何披着它
袈裟乃圣贤的标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穿着袈裟的利益有十:一者、菩提上首;二者、处众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舍身;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 袈裟
;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刹恭敬;九者、天龙护佑;十者、得成佛道。 袈裟,梵语Kasāka,巴利语Kasāya,汉译作坏色、不正色、染色、秽色、赤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袈裟是僧人最重要的服装。
3. 求印度本土佛教袈裟样式图及制作图
印度袈裟和中国本土的袈裟没太大区别,佛制传下来的东西,这两千年变化本不大,何况唐僧取经之后若干年,印度的佛教遭到劫难,反而又到中国来请佛经回去,你说印度的佛教是自传还是从中国回传回去的呢?要考究这个,已经很难了,毕竟过了那么多年。所以不用那么在意这些东西,太过于在意,那是分别心太重(这本是修行路上的大障碍啊),所以按照汉地的祖衣做一件就好,或者直接披一领黄袍吧。
4. 佛教的一种衣服,是直接披肩上的,没有勾环的叫什么衣,像是佛在世披的似得
也是袈裟,理由:
佛在世时对僧人要求是很严格的,戒律规定,在家人施舍的衣服,不论是破的还是旧的,都不准随便扔掉,即便破了,还有好的地方,也要裁剪下来拼成不破的衣服穿,目的能遮风挡寒即可,这种衣服在我国称为百衲衣,目前我国有的地方的僧人也穿百衲衣,但为数不多了。在我国有袈裟,专指出家人穿的单披肩带条纹方格的那种法衣,而在家居士穿的称为海清。
题主所说的不带勾和环的也是一种袈裟,在缅甸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现在都穿着纯色的袈裟,缅甸僧人都是红色袈裟等。
其实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不重要,佛灭度时曾告诫诸弟子:以戒为师。所以戒律才是真正应该遵守的。佛在世时,戒律很严,比如出家人要遵守过午不食戒,即一日一顿饭。而唯一的这一顿饭当日能有缘受供则还好,若无人供养,一天就得饿着肚子!佛在世时,出家人接受到在家人供养的饭食,不论是嗖的,就是我们说的变质了,还是清汤寡水不合口味难以下咽,均不得倒掉。包括还有不持金钱戒,即出家人不得接受在家人供养的金钱!更不能打着化缘造寺的旗号向在家人要钱。佛在世时,并没有建造什么寺院,像给孤独园这些讲经说法的地方,都是在家人自愿供养出来的给世尊讲法的。
但声明一点,本人不反对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代僧人所有的穿着!佛法在不同地域的传承和当地的风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关联。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本人只想通过回答题主的问题的同时,表明虽然佛教僧人的穿着在各个地方都有差异,但不想因此传递给他人,衣着对佛学有什么影响!换言之,穿什么衣服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心里脱下了多少衣服,退却了多少好恶美丑!重要的是修行,修我们得心,否则的话,即便穿着金钩玉环的锦兰袈裟,裹着的不过是一副皮囊!
言辞不当,瑾请诸位海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愿各位心想事成,幸福安康
5. 佛教汉传袈裟, 藏传袈裟, 南传袈裟的分别
南传部的袈裟大致还是和佛陀时代的差不多。汉传的加了钩、环,颜色大多用黄色。藏传的比较厚重,这和藏地的寒冷气候有关。
6. 佛像披袈裟为什么要露一只胳膊
僧人为何斜披袈裟、单掌行礼,皆出自于这个虔诚求佛的故事
喜欢看西游记的朋友们,肯定一提到僧人,唐僧那披着红袈裟、拿着佛珠的形象就会跃然眼前。我们今天就说一说,佛家披袈裟、行佛礼故事。
说到袈裟,我们暂不讨论它的规格、等级啥的,就单说一下披法,佛教中的袈裟披法有通挂左右肩与偏袒右肩两种。
至于佛礼,双手合十,是佛教中最虔诚、最正式的礼节。而单掌行礼,据说是依据佛祖释迦牟尼单掌挡于胸前的形象而来的,这种在佛教是不常见的。
那为何,我们印象中的僧人形象,总是斜披袈裟,单掌行礼呢?
因为关于这两件事,我们中国有我们自己的说法,这和我国古代的一个虔诚修道的大师有关。
这个大师就是生活与南北朝、隋朝的中国禅宗大师慧可禅师,亦号神光法师。
据说慧可禅师,是一个博闻强识、学识极高的人,少为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又精研三藏内典,跟随宝静禅师学习,将自己名字改为神光。
后来,已经成就很高的神光大师,还是觉得自己参悟不透生死,于是,便在40岁左右时拜别宝静,只身来到少室山,像在少室山面壁的菩提达摩祖师求道。
初到时,达摩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神光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下起了鹅毛大雪。神光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此时的达摩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神光一眼,心生怜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神光大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听了祖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心和决心,神光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的面前。顿时鲜血红了雪地……
由是达摩祖师被神光的虔诚感动,就收他为弟子,改名慧可,传之衣钵。慧可禅师得到大悟,成为禅宗二祖,传道游历,直到107岁时圆寂。
这就是慧可禅师,禅门立雪,断臂求法的故事。
因慧可禅师失去了左臂,只能用右臂行佛礼,所以后世的僧人,也多用右掌行单手礼,纪念慧可禅师。
还有传说道,当初慧可断臂后,达摩祖师慌忙用袈裟为慧可包住左半身,鲜血染红了整个袈裟,是故,后世的僧人斜披红袈裟,来纪念慧可禅师的虔诚。
7. 释永信的一件袈裟有多奢华
释永信的袈裟可谓是极尽奢华。据悉,释永信的袈裟是按照明代明代袈裟设计的。此前网上传言整体费用有16万,实际上按照官媒的报道费用已达55万之巨。释永信的袈裟设计极为精美,云锦本就名贵,可人家袈裟的佩钩都是18K纯金,甚至玉环都是上等翡翠。
不管外界如何,释永信依然不断修炼,提升自己在佛法方面的见解。如今,这件袈裟早已经成为了释永信的精神寄托,只要他一日还在,就一日不会丢弃这件袈裟。再者,能坦言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语方暴力,释永信已经对得起高僧一词了吧!
8. 为什么那些和尚的袈裟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褐色的有什么意义
佛教对僧衣服色的主要规定有两条。一是颜色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
虽然避开上色和纯色,僧衣颜色仍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但佛教早期多选用赤色作为衣色,所以佛教在汉朝刚刚进入中国时,僧侣也是“披赤衣”的。
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我国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
到了三国时期,僧侣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响而逐步趋向于缁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时开始称僧徒为“缁衣”或“缁流”。
唐朝时,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代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尊重。
唐宋以后,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当时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类,规定禅僧穿茶褐常服、青绦和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常服、绿绦和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绦和浅红色袈裟。
(8)僧人袈裟背影图片唯美扩展阅读:
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会(即五条衣)、郁多罗僧(即七条衣)、僧伽梨(即九条大衣)三种,称为三衣,其制法一定。有关颜色,虽有诸说,大抵不拘颜色,而以质素为要。然后世流于华美,至用黄、赤等正色或金襕衣等,殆失本制。
又搭袈裟,由于印度属热带地方,多直接用袈裟衬着其身,故印度僧团唯拥有三衣。而在中国、日本等地,则将袈裟被着在褊衫或僧服上,袈裟与衣,合称袈裟衣。
尤其在日本安陀会出现种种变形,衍生五条袈裟、小五条、三绪五条袈裟、种子袈裟(或轮袈裟)、叠五条(或折五条)、络子、威仪细、铃悬之别。
此外,另有平袈裟、甲袈裟、衲袈裟、远山袈裟等种别。相传金襕衣系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奉施佛者,中阿含经卷十三、贤愚经卷十二等记其事缘,然不见于诸律。
9. 一般寺庙里的和尚穿的衣服叫什么
一般寺庙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骚粪衣,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三衣总称为袈裟(Kasqya)。袈裟本是一种颜色的名称,因为佛制僧人必须穿染衣,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种杂色,即袈裟色。我国旧译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则说是一种橙黄色,可能是一种赤黄混合色。根据我国佛典记载,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后,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区别,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青黑木兰色。但据六世纪印度来华高僧真谛法师说,各部派衣色实际都是赤色,所谓青黑木兰,仅是些微小的差别。现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泊尔诸国的僧服都是黄色,仅有深浅的不同。我国汉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黄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黄色,平时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我国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缅甸佛教徒特别忌穿黑衣,因为在缅甸古代曾有一种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后来严行禁绝。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10. 头戴五佛冠身披祖衣(俗称袈裟)内着黄海清(袈裟里边穿的长袍)脚穿僧鞋
其实可以看西游记时截张图。。。可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