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是不是有一个专门画星座图片的艺术家KAGAYA
是啊
不光是星座,他还画过好多关于天文幻想的画。
http://www.kagayastudio.com/ 网站,不过是日文的,但基本可以看懂。
㈡ 你有多久没有看到星空了
满打满算有七年了。因为在我心里称得上是星空的只有老家那片璀璨的星海。儿时的我没有手机,天黑了就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玩着抓石子的游戏,但是我不需要额外的灯光替我照明,因为我头上的那片星海就是我的灯光师!
㈢ 你有哪张珍藏的关于宇宙的图片,分享一下
感觉这张关于宇宙的图片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浩瀚,就像小时候一样想象中的宇宙一样,见证了一个青年不断探索宇宙的心路历程。
㈣ 关于放风筝的唯美句子
1、我的风筝也毫不例外,依然是最高最稳的。它直入云端,象小鸟一样在跳着轻盈的舞蹈。
2、正在这时风筝线断了,大章鱼变成了小章鱼,小章鱼变成了小飞虫,在蓝天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3、随着呼啦啦一声响,一条大“蜈蚣”飞上了蓝色的天空,它摇头摆尾地扑打着耳旁的“小燕子”。
4、瞧!有一只风筝飞起来了!是一只蝙蝠型的风筝,那风筝飞得高高的,越飞越远,仿佛飞到了宇宙。
5、放线的在前猛跑,托风筝的在后紧随,在欢呼叫喊声中,一只只美丽的风筝纷纷飞上了蔚蓝的天空。
6、风筝终于慢慢地飞上了天空。美丽非凡的“花仙子”轻柔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像是一只快活的小燕子。
7、天空中飘荡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它们颤颤悠悠,互比高低,都在向着蓝天,向着白云,向着未来展翅飞翔。
8、风筝不图华丽的外表,只要求要有坚实的骨架。任你是龙,是凤,还是小燕、麻雀,到了天空中便是一律平等的了。
9、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可真多,风筝也各具特色,造型不同。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金光闪闪的金龙,我拿的是展翅欲飞的雄鹰。
10、风筝花花绿绿,色彩斑斓,有漂亮美丽的金鱼,有穷凶极恶的鲨鱼,有舞姿优美的凤凰,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来的奇形怪状的风筝。
11、风筝飞起来了!我们兴奋地欢呼着。你看,天空中的风筝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紫,它们追逐着,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漂亮极了。
12、来到广场,我看见广场上有很多的人在放风筝,风筝的形状不一,大小不一样,有蝴蝶,老鹰,蜻蜓,喜羊羊等,风筝在天空中自由极了。
13、风筝像鸟儿,能自由飞翔;风筝像风车,只有风才能唤醒它;风筝又像五彩缤纷的彩虹,只有你看到风筝,才会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14、线儿越放越长,风筝越飞越高,“大蜻蜓”、“长蜈蚣”、“火凤凰”、“包公脸”……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装点得像美丽的万花筒。
㈤ 和喜欢的人一起去海洋馆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哪怕什么事都不做,都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与开心,更别提一起去海洋馆了!
和喜欢的人一起去海洋馆,会觉得更加浪漫。因为海洋馆有很多场景都是布置得格外有情调。
和喜欢的人一起去海洋馆,会觉得更加有爱。因为海洋馆有很多萌萌的海洋动物,还有表演,都会让你度过一个难忘的一天,也许会成为一辈子难忘的经历。
㈥ 有哪些适合情侣一起玩的手机游戏
1、《糖豆人终极淘汰赛,
这是一款非常适合情侣进行的游戏,非常可爱的糖豆人需要通过一个个关卡,并且其中还有团队协作游戏,不仅可以非常好的促进两人感情,同样也是一个休闲时非常不错的选择。
7、《和平精英》
,还在为落地成盒而困扰?不妨找一个钢枪猛男带你上分!作为当下最火的吃鸡类游戏,非常适合情侣兄弟之间开黑双排,拉枪线、开车、堵桥等战术都是吃鸡必备宝典。
㈦ 地球是什么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名称来源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
壮丽唯美的地球景观
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1]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4亿年前,[2][3][4][5]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6]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7][8]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9]。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10]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1、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公里(1天文单位),在太阳系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位于宇宙中的位置:银河系—猎户旋臂—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2、指全世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
词义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
地球位置图
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相关内容三国 徐整《三五历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谈地球各国之幅员者,向以俄国第一,英国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巴西第五。”
冯雪峰《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地面也毕毕卜卜地响着,好象地球也在破裂。”
地球的卫星影像(16张)
编辑本段地球数据轨道参数
远日点距离 152,097,701.0 km(1.016 710 333 5 AU)
近日点距离 147,098,074.0 km(0.983 289 891 2 AU)
轨道半长轴 149,597,887.5 km(1.000 000 112 4 AU)
轨道半短轴 149,576,999.826 km(0.999 860 486 9 AU)
轨道周长 924,375,700.0 km(6.179 069 900 7 AU)
轨道偏心率 0.016 710 219
平均公转速度 29.783 km/s(107,218 km/h)
最大公转速度 30.287 km/s(109,033 km/h)
最小公转速度 29.291 km/s(105,448 km/h)
轨道倾角 0(7.25°至太阳赤道)
升交点赤经 348.739 36°
近日点辐角 114.207 83°
卫星 1个(月球)
特征参数
椭圆率 0.003 352 9
平均半径 6,372.797 km
赤道半径 6,378.137 km
两极半径 6,356.752 km
纵横比 0.996 647 1
赤道圆周长 40,075.13 km
子午圈圆周长 40,007.86 km
平均圆周长 40,041.47 km
表面积 510,065,600 km^2
陆地面积 148,939,100 km^2(29.2 %)
水域面积 361,126,400 km^2(70.8 %)
体积 1.083 207 3×10^12 km^3
质量 5.9742×10^24 kg
平均密度 5,515.3 kg/m^3
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 9.780 1 m/s^2(0.997 32 g)
宇宙速度 11.186 km/s(39,600 km/h)
恒星日 0.997 258 d(23.934 h)
赤道旋转速率 465.11 m/s
轴倾斜 23.439 281°
北极赤经 未定义
赤纬 +90°
反照率 0.367
平均表面温度 287 K(14 ℃)
最大表面温度 331 K(57.7 ℃)
最小表面温度 184 K(-89.2 ℃)
大气参数
大气压强 101.3 kPa(海平面)
氮 78.084%
氧 20.946%
氩 0.934%
二氧化碳 0.0381%
编辑本段物理特征质量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
地球的赤道半径ra=
星体(5张)
6378137m≈6378km,极半径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如果把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并且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计算地球的质量。
方法一、在赤道上,地球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之和,则为5.984×10^24kg
方法二、在北极,不考虑地球自转,则计算为5.954×10^24kg
方法三、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忽略自转影响,半径取平均值,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则为
1959年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第一张地球照片
5.965×10^24kg
月地距离r月地=3.884×10^3km,月球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恒星日),即T月≈2.361×10^6s,月球和地球都看做质点,设月球质量为m月。
方法四、为6.220×10^24kg
温度地核的温度大约是6880℃,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6000℃)要高。地球上最高温度发生在氢弹爆炸中。一次爆炸能达到100000000℃,这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6667倍,比太阳核心的温度(1400万摄氏度)高多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北半球的“冷极”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南半球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0年8月24日气温为–88.3℃。
电性带负电
原因: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即南极指向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是带负电的。
自然灾害(20张)
形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结构直到17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的结构图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 400 上地幔
400 ~ 650过渡区域
650 ~2700 下地幔
2700 ~ 2890 D'' layer D"层
2890 ~ 5150 外核
5150 ~ 6378 I内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1
地球(19张)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7.6% 铁
29.5% 氧
15.2% 硅
12.7% 镁
2.4% 镍
1.9% 硫
0.05% 钛
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
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
亚欧板块-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大洋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部分印度洋
Nazca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绘成图使得更容易地看清板块边界(上图)。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0亿年的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于是,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的行星。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
地球(20张)
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是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只有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场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动。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编辑本段地球运动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
恒星日和太阳日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㈧ 关于地球
地球求助编辑网络名片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表面的71%被水覆盖,其余部分是陆地,是一个蓝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已有45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查看词条图册目录名称来源词语解释词义相关内容轨道参数特征参数大气参数质量温度电性形状结构地球运动1.自转2.公转时代划分地球年龄地球卫星地球演化环境地球环境内部环境地球人口地球未来世界地球日展开名称来源词语解释词义相关内容轨道参数特征参数大气参数质量温度电性形状结构地球运动1.自转2.公转时代划分地球年龄地球卫星地球演化环境地球环境内部环境地球人口地球未来世界地球日展开编辑本段名称来源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
壮丽唯美的地球景观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的矿物和生物等资源维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大约20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地区,它们通过外交、旅游、贸易和战争相互联系。人类文明曾有过很多对于这颗行星的观点,包括神创造人类、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地球是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于45.5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从那以后,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层和其他环境,使得需要氧气的生物得以诞生,也使得臭氧层形成。臭氧层与地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质历史和轨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续。地球预计将在15亿年内继续拥有生命,直到太阳不断增加的亮度灭绝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或
地球由地核到大气截面图(部分按照比例)者叫板块,它们以地质年代为周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当前,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自转的366.26倍,这段时间被叫做一恒星年,等于365.26太阳日。地球的地轴倾斜23.4°(与轨道平面的垂线倾斜23.4°),从而在星球表面产生了周期为1恒星年的季节变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的卫星,诞生于45.3亿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稳定了地轴的倾角,并且减慢了地球的自转。大约38到41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的小行星撞击极大地改变了表面环境。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1、人类所居住的这个行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597,870公里(1天文单位),在太阳系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位于宇宙中的位置:银河系—猎户旋臂—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2、指全世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从原始的太阳星云中积聚形成一个行星到现在的时间。目前对地球年龄的最佳估计值为45.5亿年通常所说的地球年龄是指它的天文年龄。地球的天文年龄是指地球开始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这个时间同地球起源的假说有密切关系。
词义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
地球位置图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相关内容三国·徐整《三五历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谈地球各国之幅员者,向以俄国第一,英国第二,中国第三,美国第四,巴西第五。”
冯雪峰《寓言·鸟和山林的大火》:“地面也毕毕卜卜
地球的卫星影像(16张)地响着,好像地球也在破裂。”
编辑本段轨道参数
远日点距离152,097,701.0 km(1.016 710 333 5 AU)近日点距离147,098,074.0 km(0.983 289 891 2 AU)轨道半长轴149,597,887.5 km(1.000 000 112 4 AU)轨道半短轴149,576,999.826 km(0.999 860 486 9 AU)轨道周长924,375,700.0 km(6.179 069 900 7 AU)轨道偏心率0.016 710 219平均公转速度29.783 km/s(107,218 km/h)最大公转速度30.287 km/s(109,033 km/h)最小公转速度29.291 km/s(105,448 km/h)轨道倾角0(7.25°至太阳赤道)升交点赤经348.739 36°近日点辐角114.207 83°卫星1个(月球)特征参数
椭圆率0.003 352 9平均半径6,372.797 km赤道半径6,378.137 km两极半径6,356.752 km纵横比0.996 647 1赤道圆周长40,075.13 km子午圈圆周长40,007.86 km平均圆周长40,041.47 km表面积510,067.866 km^2陆地面积148,939,100 km^2(29.2 %)水域面积361,126,400 km^2(70.8 %)体积1.083 207 3×10^12 km^3质量5.9742×10^24 kg平均密度5,515.3 kg/m^3赤道表面重力加速度9.780 1 m/s^2(0.997 32 g)宇宙速度11.186 km/s(39,600 km/h)恒星日0.997 258 d(23.934 h)赤道旋转速率465.11 m/s轴倾斜23.439 281°北极赤经未定义赤纬+90°反照率0.367平均表面温度287 K(14 ℃)最大表面温度331 K(57.7 ℃)最小表面温度184 K(-89.2 ℃)大气参数
大气压强101.3 kPa(海平面)氮78.084%氧20.946%氩0.934%二氧化碳0.0381%编辑本段质量卡文迪许认为地球的质量约为5.96×10^24千克地球的赤道半径ra=
星体(5张)6378137m≈6378km,极半径rb=6356752m≈6357km,扁率e=1/298.257,忽略地球非球形对称,平均半径r=6371km。在赤道某海平面处重力加速度的值ga=9.780m/s,在北极某海平面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值gb=9.832m/s,全球通用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807m/s,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即T=8.616×10^4s。
如果把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并且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计算地球的质量。
方法一、在赤道上,地球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之和,则为5.984×10^24kg
方法二、在北极,不考虑地球自转,则计算为5.954×10^24kg
方法三、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忽略自转影响,半径取平均值,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则为
1959年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第一张地球照片5.965×10^24kg
月地距离r月地=3.844×10^5km,月球公转周期为27天7小时43分11秒(恒星日),即T月≈2.361×10^6s,月球和地球都看做质点,设月球质量为m月。
方法四、为6.220×10^24kg
温度地核的温度大约是6880℃,比太阳光球表面温度(6000℃)要高。地球上最高温度发生在氢弹爆炸中。一次爆炸能达到100000000℃,这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16667倍,比太阳核心的温度(1400万摄氏度)高多了。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北半球的“冷极”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奥伊米亚康,1961年1月的最低温度是–71℃。南半球的“冷极”在南极大陆,1960年8月24日气温为–88.3℃。
电性带负电原因:地球自西向东旋
自然灾害(20张)转,而地磁场外部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即南极指向北极),所成的环形电流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是带负电的。
形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两边宽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圆形的地球结构直到17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
地球内部构造剖面图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40 地壳
40 ~ 400 上地幔
400 ~ 650过渡区域
650 ~2700 下地幔
2700 ~ 2890 '' layer D"层
2890 ~ 5150 外核
5150 ~ 6378 内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
地球(19张)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我们所居住的只是整体的一个小部分(下列数值×10e24千克):
大气 = 0.0000052
海洋 = 0.0014
地壳 = 0.026
地幔 = 4.043
外地核 = 1.835
内地核 = 0.09675
地核可能大多由铁构成(或镍/铁),虽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较轻的物质。地核中心的温度可能高达7500K,比太阳表面还热;下地幔可能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上地幔大多由olivene,pyroxene(铁/镁硅酸盐),钙,铝构成。我们知道这些金属都来自于地震;上地幔的样本到达了地表,就像火山喷出岩浆,但地球的大部分还是难以接近的。地壳主要由石英(硅的氧化物)和类长石的其他硅酸盐构成。就整体看,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为:
37.6% 铁29.5% 氧15.2% 硅12.7% 镁2.4% 镍1.9% 硫0.05% 钛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其他的类地行星可能也有相似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区别:月球至少有一个小内核;水星有一个超大内核(相当于它的直径);火星与月球的地幔要厚得多;月球与水星可能没有由不同化学元素构成的地壳;地球可能是唯一一颗有内核与外核的类地行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有关行星内部构造的理论只是适用于地球。
不像其他类地行星,地球的地壳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各自在热地幔上漂浮。理论上称它为板块说。它被描绘为具有两个过程:扩大和缩小。扩大发生在两个板块互相远离,下面涌上来的岩浆形成新地壳时。缩小发生在两个板块相互碰撞,其中一个的边缘部份伸入了另一个的下面,在炽热的地幔中受热而被破坏。在板块分界处有许多断层(比如加利福尼亚的San Andreas断层),大洲板块间也有碰撞(如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目前有八大板块:
北美洲板块 - 北美洲,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南美洲板块 - 南美洲及西南大西洋南极洲板块 - 南极洲及沿海亚欧板块- 东北大西洋,欧洲及除印度外的亚洲
非洲板块- 非洲,东南大西洋及西印度洋
印度与大洋洲板块 - 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部分印度洋
Nazca板块 - 东太平洋及毗连南美部分地区
太平洋板块 - 大部分太平洋(及加利福尼亚南岸)
还有超过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菲律宾板块。地震经常在这些板块交界处发生。绘成图使得更容易地看清板块边界(上图)。
地球的表面十分年轻。在50亿年的
地球(20张)短周期中(天文学标准),不断重复着侵蚀与构造的过程,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一次又一次地形成和破坏。这样一来,除去了大部分原始的地理痕迹(比如星体撞击产生的火山口)。于是,地球上早期历史都被清除了。地球至今已存在了45到46亿年,但已知的最古老的石头只有40亿年,连超过30亿年的石头都屈指可数。最早的生物化石则小于39亿年。没有任何确定的记录表明生命真正开始的时刻。71%的地球表面为水所覆盖。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一颗能在表面存在有液态水(虽然在土卫六的表面存在有液态乙烷与甲烷,木卫二的地下有液态水)的行星。我们知道,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海洋的热容量也是保持地球气温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液态水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及大洲气候的多样化,目前这是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过程(很早以前,火星上也许也有这种情况)。
地球的大气是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地球初步形成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几乎都被组合成了碳酸盐岩石,只有少部分溶入了海洋或给活着的植物消耗了。现在板块构造与生物活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到其他场所再返回的不停流动。大气中稳定存在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对维持地表气温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性。温室效应使平均表面气温提高了35℃(从冻人的-21℃升到了适人的14℃);没有它海洋将会结冰,而生命将不可能存在。
㈨ 祝福闺蜜初为人母的句子
1、母子平安,好呗,喜得贵子,美呗,初为人父,乐呗,短信祝福,送呗,身体健康,棒呗,合家欢乐,喜呗,愿孩子茁壮成长,健康围绕,必须滴呗。
2、欣闻弄璋之喜,不胜高兴,特备薄礼一份,以示庆祝!
3、上联:车子、房子、票子,不如孩子;下联:得奖、得道、得财,哪比得子。横批:喜得贵子。送你一副对联,祝你得子喜笑开颜!
4、母子(女)平安就是最幸福的事情。祝你的孩子一生一世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5、你用爱创造了一个天使,人们叫他“孩子”他是你的希望,他是你另一段生命的开端,在你喜得贵子的日子,愿你的希望延伸到美梦成真,愿你的另一段生命有一个快乐的结果。
6、养儿育女任重而道远,加倍努力啊!馨香传来麟儿啼声,积善之家有福,岁岁年年!
7、恭喜你喜得贵子,愿你幸福得像花一样,甜蜜做成温床,用开心快乐点缀,用其乐融融陪衬,用满面春风上妆,用眉开眼笑挑眉,用春风得意易容。有你贵子相伴,快乐直到永远。
8、产房传喜讯——生了,祝贺母子平安,喜得贵子,愿宝宝貌似潘安、文如太白,茁壮健康成长。祝你们喜事连连笑开颜,幸福多多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