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咏雪的唯美图片
扩展阅读
ps怎么把图片贴到花瓶上 2025-08-17 13:19:03
数字符号5图片有哪些 2025-08-17 12:59:05
灵动清新动态图片 2025-08-17 12:40:22

咏雪的唯美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04 17:49:24

A.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词图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作者:搜索整理 阅读鉴赏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66 更新时间:2005-5-19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B. 雪景诗句唯美

玉山亘野,琼林分道。
南朝宋·范泰《咏雪诗》
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素雪纷纷鹤委,清风飙飙入袖。
南朝宋·谢灵运《上留田行》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到地面,形成银白色的一片光泽,就象一群群白鹤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气清寒,又有一阵阵清风呼呼地吹进人们的袍袖。诗句写冬季白雪纷飘,朔风劲吹的情景。诗人将落雪喻为白鹤委地,形象极为俊美,在喻雪的诗句中极为罕见,这样写,便把静态的雪写活了。而清风入袖的描状,可知冬时寒风无处不往、无隙不钻。这对进一步突出天气酷寒是有益的。诗句比喻精美,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使读者沉浸于高雅的艺术氛围中。
屯云闭星月,飞琼集庭院。
南朝宋·刘义恭《夜雪诗》
屯聚的云块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庭院中却是一片由白雪组成的洁银世界。诗句写夜间瑞雪满庭的景象。“屯”字写出云之厚重,可以想见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诗人转而将笔锋移向飞雪,它们象飘飞的玉屑在院中飞舞,将庭院装点得格外素洁。“集”字既写出了雪之密,又饱含了诗人对瑞雪的喜悦之情。
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南朝宋·鲍照《发长松遇雪诗》
冰雪覆盖,江河沟渠都变成陆地了,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无垠一片。诗句写雪后江渠成陆、天野无界的景象。诗句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是雪。江渠、陆地、天空、旷野都覆盖和弥漫着瑞雪,所以才“合为陆”、“浩无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有气势地画出了雪大而密、浓而厚的情态,把水陆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远景推到读者眼前。两句诗气象开宏,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

C. 形容三月下雪美句

1、三月下雪,春天里的最耀眼的白。

2、阳春三月雪纷飞,不知是冬还是春。

3、三月的雪啊,你就是,小草甘甜的乳汁,柳梢轻声的呢喃,冬日久积的思念,阿妈眼中的期盼。

4、三月的雪,是小草甘甜的乳汁吗,那曾经在草尖上的流连,是否在独处的今夜又一次重现。

5、雪,象征着洁白、纯净,有着涤瑕荡秽的魔力,希望这一场初春的雪,带走尘垢迎来清明。

6、春三月,触摸一场雪的感觉。

7、3月,春天说我要开花,冬天不肯走,说我要下雪,于是,春花冬雪。

8、我们正在邂逅一场,三月的春雪。

D. 郑板桥的这首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诗名叫什么

诗名叫做《咏雪》,是一首七言绝句,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郑板桥集》。

释义:

一片一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而落,整个天地都白茫茫的一片,飘落的雪花落入芦花丛里,和白色的芦花融为一体,叫人难以分辨。

(4)咏雪的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作诗背景:

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大雪纷飞的一日他相约友人一同出游赏雪,巧遇一群吟诗作对的人,这群人看郑板桥衣衫褴褛,就觉得定不是有才之人,就有意为难于他,让他以雪即兴作诗一首,于是郑板桥信手拈来,做了这首《咏雪》。

赏析:

这首《咏雪》主要表达雪花的多、洁白和轻盈美丽。诗句之中的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在数雪花的片数,诗人使用数字,主要是展现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的景象,仿佛雪景就在读者的眼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数字诗自郑板桥创造之后,这种简洁的,朗朗上口的表达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于是就有很多人模仿,比如干隆皇帝的《咏雨》等,但是在数字诗上成就,还数郑板桥最高,因此那些模仿之作的流传度更是不及郑板桥《咏雪》。

E. 求图片来源出处+作者

《咏雪》来历: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正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他们见郑板桥身着粗布衣,以为他不懂作诗,便故意为难。哪知郑板桥不慌不忙、不动声色地吟出了这首诗《咏雪》。
一、古诗原文
《咏雪》
作者:郑板桥(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二、古诗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F. 咏雪诗用毛笔字写的图片,急需🙏🙏🙏

注释(1)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2)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3)俄而:不久,一会儿骤;密,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4)差可拟:chàn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即:表示“这就是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G. 描写唯美冬雪的诗句古书有哪些

1、《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释义: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2、《寿阳曲·江天暮雪》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释义: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3、《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4、《菩萨蛮·梅雪》宋代:周邦彦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释义:

河水曲折,河水弯弯,飞鹭双双对对,在那碧波上回旋。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小楼。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在幽凄的深院,卷帘看外边,真痛惜寒江上正在归来的那条船。

5、《苑中遇雪应制》唐代: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释义:

清晨的朝阳破云而出,就像皇家的銮驾从天边驶来。高楼上谁穿着青袍眺望,就像望春台边随风飘扬的青旗。

我不知道今天庭院中竟然落下了雪花,还以为是昨夜院中的树枝上开出的花。

H. 朋友圈晒雪时如何显出你的不一样

2018年首场大范围降雪的预告,终于让很多人心中的石头落地了。朋友圈开始迫不及待地晒雪,至于雪大还是雪小,似乎并不重要。

小寒时节,漫天飞舞的精灵,是对冬最好的诠释。这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仪式,古人观乎天文,如果某个时节,该出现的物候没出现,一般都会认为是不祥之兆,至少,也是上天发出某种警告。

所以,《淮南子时则训》说:“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其时雨水,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疾病。”,如果是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伤,国多瘤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对于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人来说,这场姗姗来迟的雪,总算是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一个交代。晒,是必须的。关键是,面对这一喜大普奔的消息,除了“哎哟喂,终于下雪了”、“好大一场雪”、“看哭了我的雪”之类的感慨呻吟外,如何在朋友圈里晒出你的气质不凡与文化自信呢?

你可能记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能记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或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过,下面这些关于雪的雅称和诗句,你会用么?

雪的别称

其实,雪花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六出”(六出飞花入户时),“银粟”(独往独来银粟地)、“玉尘”(东风散玉尘)、“玉龙”(岘山一夜玉龙寒)等。最特别的也许是这个——“犬狂”。据说是因为雪在广东非常罕见,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州中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从此,“犬狂”在岭南成了雪的别名。

咏雪名句

风花雪月的诗,自古就很多,再美的诗,如果被消费过度,也就俗了。所以,气质不凡的你,还需要多备点干货:

北风其凉,雨雪其?。——《诗经北风》

桂??兮兰???郾?饣?雪。——《楚辞九歌湘君》

雪??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汉刘向《九叹》

欲往从之雪??。侧身北望涕沾巾。——汉张衡《四愁诗》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晨登岘山首,霜雪凝未通。——南北朝鲍照《从拜陵登京岘诗》

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三农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南陈徐陵《咏雪诗》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唐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唐戎昱《霁雪/韩舍人书窗残雪》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唐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雪梅》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宋陈允平《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南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宋孙道绚《清平乐雪》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宋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元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明末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清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清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清朱彝尊《出居庸关》

*图片均来源网络。

I. 有关雪的诗句唯美

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2、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5、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6、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

7、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深深的夜色中,大雪纷飞,从窗外北风的呼啸声中,感知到雪有多重,不时传来竹子折断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如此之大了。

8、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9、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10、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关于下雪的唯美诗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1、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1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1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16、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17、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18、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19、江上雪,独立钓渔翁。——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郑燮《山中雪后》

2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

24、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佚名《采薇》

25、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2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7、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刘方平《春雪》

28、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29、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30、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31、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32、残雪楼台,迟日园林。——韩疁《高阳台·除夜》

33、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34、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沈约《昭君辞》

35、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36、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37、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

38、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3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40、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41、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J. 关于雪的诗句——《雪望》

原文: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作者:(清)洪升

赏析:首两句概括描写山村冬夜荒寒景象。以下六句,具体写雪景。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所谓“难受雪”;远山好象冻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结不动了,诗的颌联“写尽雪望”,为一篇警策处。远远望去,飞掠而过的是鸥是鹭,难以辩明。

水中陆地与沙滩岸边被皑皑白雪覆盖住,一片银白,不能分清,整个世界都被披上了银装,连野桥边的那几株梅树,也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雪。正是由于这几株梅树的映衬,使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几株梅树与前面描绘的景色浑融一体,为全诗增添了神韵。尾联两句与首句“孤村”相应,点明山村雪景。


诗以白描笔法,勾勒了一幅山村雪景图,描写雪景,由近及远,又由远而近,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画面苍茫辽阔,词语平淡而意境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