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章图片素材
可以去图嗨网找找,素材很多。
B. 中国银行印章什么样子的
一般都是椭圆、正圆、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银行有不同标准。银行对外业务使用的印章的统称。是银行签发结算凭证及划款凭证或受理客户的印鉴及凭据。
为明确经济责任和区分业务种类而统一刻制的有行名、行号,专门用途并限于业务的印章。业务印章包括会计专用章、业务用公章、结算专用章、票据清算专用章、现金收讫章、现金付讫章、转讫章、联行专用章、省辖联行专用章、汇票专用章等。
(2)中国印章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结算专用章用于签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款项及查询、査复;票据清算专用章用于提出票据交换的款项清算;现金收讫章用于现金收款凭证及签发现金存款回单;现金付讫章用于现金付款凭证;转讫章用于已处理的一切内部转帐凭证及收帐通知和支款通知;
全国联行专用章用于签发全国联行(邮寄)凭证、信汇第三联、联行对帐单及联行转划清单;省辖联行专用章用于签发省辖联行往来凭证及有关省辖联行事务;汇票专用章用于签发银行汇票及银行承兑汇票。
C. 印章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两种
一、中国传统印章的起源与发展
印章的起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印章的起源是由于政治上的凭信作用。西周时,天子与诸侯是以氏族血统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各国下设的官吏亦如此,所以不须政治上的表征信物。东周以后,社会关系变化,宗法关系逐渐解体,旧贵族逐渐没落,新贵族逐渐兴起。新贵族并非因为与国君的血统关系而是以功绩得官。因此,就以印章来作为凭信。当时,军事上用虎符,政治上用玺印作为信物。以后,才逐步地从政治上转移到经济上,从官场转移到民间。
另一种说法:印章应该是先用于经济上,以后才转移到政治上来。《周礼》是有关西周社会情况的文献。《周礼》上曾经三次讲到玺和节。玺,又称古玺,是有关印章的众多名称中最早的一个。节,在古文篆作是竹节的象形。据说,古代约事,有时双方以一段竹节中剖分执以为凭信。所以,节也是印章的名称之一。从今日见到的许多封泥,可知先用于经济上是比较合理的。
在秦以前,各种印章均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使用的印为玺,臣民使用的只称为“印”。汉代诸侯、王太后使用的印亦称“玺”,而将军称章。当时印章一般由专职工匠刻制。至元明以后,文人自篆自刻开始逐渐代替以往工匠奏刀的形式,形成这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与书画相映成辉。印章作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变,但唐宋以后不断出现的闲章,可以说明印章有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
二、DIY手刻橡皮章
橡皮章,指DIY手刻橡皮章,是使用小型雕刻刀具在专用橡皮砖上进行阳刻和阴刻,制作出可反复盖印的图案的一种休闲手作形式。刻好的橡皮章结合不同颜色的印泥,可以制造出各种效果。因材质关系,手刻橡皮章的雕刻时间比石刻和木刻短很多,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可以轻易上手,表现内容丰富。
而DIY手刻橡皮章的制作最早于2006年流行于日本、韩国。DIY,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通常被理解为“亲力亲为”。作为时下颇受推崇的生活方式,家装DIY、美食DIY、美容DIY等等。各种提倡“靠自己”的理念重新整合着我们惯常的生活态度。在以往,工业化生产让我们享受“拿来主义”的便捷,却也让我们失去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丰富而又贫乏,这是很多人的常态。刻刀在橡皮上刻画出图案的阴阳,再结合不同颜色的印泥,制作出可反复盖印的个性图章。字符、卡通、静物、肖像,丰富的素材经过巧手的雕琢,让原本普通的橡皮成为夺人眼球的艺术品。因为与石刻、木刻相比,把橡皮刻成章不仅技术上更简单,而且还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不妨碍内容上的表达,使很多人抱着好奇的心态开始刻章,然后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日本众多橡皮章玩家的橡皮章图案创意作品,通过小巧、可爱的橡皮章图案在布、纸、皮革、木材等不同材质上的应用,幻化出诸如花草、动物、厨房、童话世界等场景或主题类的创意作品。2007年DIY手刻橡皮章传至台湾。随后,传入中国大陆,目前在内地也受到欢迎。在网络上,并有人专门建立“橡皮章幸福物语小组”的网站,大家可以在网上交流,展示自己图章,交流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三、 DIY手刻橡皮章的发展前景研究
DIY橡皮章作为与传统印章的区别有:第一、与传统印章里的篆刻必须凭石材及手刻工具上的变化;第二,与传统篆刻印章的内容上的变化;第三、印章作用和运用功能上的变化。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中,要正确认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现代手刻橡皮章同样是对传统印章的传承与延续,每一代人都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到一种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在其中。所以,人们在继续开创印章艺术的发展道路,用刀和橡皮砖记录个人的想法。橡皮章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印章艺术的表现力,也添加了印章艺术个性化和艺术化特征。
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如果没有观众的欣赏,就会失去了社会价值。对于手刻橡皮章来说,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共鸣点式语言的情感的交流。大多数关总对于一件小小的橡皮章的理解,并非从创作者的角度,而是从艺术爱好者角度发出的。创作者通过与观众的情感交流,是更多观众更深入了解橡皮章艺术,这样也会让更多烦人潜在作者加入手刻橡皮章。DIY手刻橡皮章作为新式印章艺术的延伸,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通过它来言趣、言时、言意。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前提下,在创作内容,创作方法 ,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橡皮章是一种十分有趣和好玩的艺术,不仅是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艺术,而且能体会出许许多多的趣味。
科技在迅速发展的今天,印章接入其他平面设计领域也不过是一种方法、一种方式,我们要更深入探寻他们之间的共通与联系支出,不仅为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更应为今后涉及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注入新的元素。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个印章用什么材料做的
(1)、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一),由国务院自制,并且国务院印章材质具有保密行,不向外公布。同时,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或五角星。
(2)、各种材质制成的印章认识如下:
1、红胶印章:这种南京印章是中国传统印章,方便实用,易盖好用、印迹清晰、适用于各类部门章:如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业务专用章、报关专用章等,由于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而易产生误差,不适用于银行印鉴印章。
2、原子印章:大多指进口原子印,印迹清晰即印即干,可以印在光滑的纸面和玻璃上.携带方便,可印三万次以上,多种印油选择.国产原子印属称渗透印,印迹清晰,适合印在纸面上,方便实用,是公司常用的方便印章.
3、光敏印章:利用光学原理用激光打在软胶上,再注油使用,印迹稳定,适合图案印章和卡通印章.
4 、牛角印章:是用牛角材质做成的,材料坚固耐用,在广州市各大公司中使用最多的印章,印出效果稳定,适合用来作公章和财务专用章.
5、回墨铜印:回墨铜印是一种高质量和高档次的印章,优势:永不会变形,印油不会褪色.是近几年刚从国外引进的印章,因它的材质好档次高几年之短现已成为广大公司用作常用印章,印出的效果清晰,结构稳定,坚固耐用,可不停加油,可置换印台,可不停换颜色已获ls09001国际质量认证。
6、日期印章:又叫号码章,特殊印章架结构使其号码或日期可以变动,适用于银行用章,检验用章等日期或号码需变动的印章。其号码及章面有金属、胶皮两种。
7、铜印:是质量最好的印章.它用铜材材来制造,没有半点杂质,全身闪着金色的光泽.印出效果清晰稳定,是印章中唯一能用一辈子的印章,因为它不变形,省去了公司要变更备案的烦事。
E. 中国印是什么 意思
中国印是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叫法。
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着一个运动员在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图案。又像现代文字“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将奥林匹克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时间和地点。
(5)中国印章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中国印章古时称作玺、印、宝、章,“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习惯称呼。
古印章流行于古代,其古朴、稚拙的风貌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浸透着历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其中有一类图画入印的印章,这就是肖形印。
肖形印是中国在先秦即已有之的印章形式。两汉是古肖形印的兴盛时期。那一时期的肖形印,有刻画民族崇尚和神话传说的“四灵印”、“虎印”、“鹿印”、“凤印”、“伏羲印”、“神人操蛇印”等印章图案;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类肖形。
F. 怎么识别中国各级政府的公章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中国各级政府公章标志如下:
一、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或五角星。
二、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自制。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经国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认定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国徽,没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国徽或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六、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七、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八、国务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法定名称中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国家”的单位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国务院制发。
九、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
十、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发。
(6)中国印章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各种公章的规格尺寸
1、各级政府、各级法院、各级检察院,中央刊国徽,直径为4.2cm, 圆边宽为0.1cm,国徽外刊各级政府或各级法院、各级检察院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印章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2、党委机构一律为圆形,中央刊镰刀、锤子,直径为4.2cm, 圆边宽为0.1cm,镰刀、锤子外刊党组织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印章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3、工会章一律为圆形。直径为4.2cm,外边为双边,外边为粗边,边宽为0.1cm,内边为细边,边宽为0.01cm.上弧为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印文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4、国有企业、国营股份制企业等公章(包括公司章、部门章)一律为圆形,直径为4.2cm,中央一律刊五角星,星尖直径为1.4cm,圆边宽为0.12cm,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的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行,即单位部门名称放在星下方作横排,印文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5、专用章一律为圆形,直径为4.0cm,圆边宽为0.1cm,上弧为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专用章内容放在章的下边作横排,印文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6、其他企业所属部门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印章规格为圆形,直径为3.8cm,圆边宽为0.1cm,中央刊五角星,印章上刊刻营业执照上核准的企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印文字体一律使用简化的宋体。
7、工商企业合同专用章不论何种经济成分一律为圆形,直径为5.8cm,圆边宽为0.15cm,上刊企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中央不刊五角星,企业开户银行、银行帐号、电话号码及企业地址,自上而下横排,如刻多枚合同专用章,印章下端应加刻编号,印文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8、有限责任公司印章一律为圆形,直径为4.0cm,专用章和公司所属部门印章直径为3.8cm,圆边宽为0.1cm,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企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行,印文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9、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一律为圆形,直径为4.2cm,圆边宽为0.12cm,专用章和公司所属部门印章直径为4.0cm,圆边宽为0.1cm,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企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排,印章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G. 求红色印章素材,背景要透明的不要白色的,谢谢
全是透明背景的。
H.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印章是什么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国家印章,如下图: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印章边长9厘米、厚2.7厘米、柄长10.9厘米。是新中国第一大印,为方形圆柄,印面边长7厘米、章体厚2厘米,柄长9.3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
2、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正式就职。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它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该印章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批准有关法律、法令、施政方针、条约、命令和行使其他权力的凭证。
(8)中国印章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印章历史背景:
1、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2、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成立后,周恩来就委托陈叔通邀请治印名家为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和下属机构治印,实际上副秘书长齐燕铭主抓了国印等的筹划和研制工作。9月27日后,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文正式确定。
3、1949年10月27日,政府印铸问题最后讨论稿上交,经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批后,国印即交付刊铸,31日上午九时镌刻完成上交并被使用。
4、新中国的开国大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与金铸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权的封建王朝的传国玉玺相比,这方材质普通的印章彰显了共和国权力归于人民的现代国家信念,它庄重而神圣。
I. 哪里有古代印章的图片
中国的印章文化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称“图章”。古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专称“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 官、私所用的均改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官、私所用又有“记”、“未记”、“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 文字形制随时代变迁,风格各异。印章的出现和使用,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之间;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像征权力。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 “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风格苍秀。与汉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学习。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够构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庄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婉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时用印通称“玺”。秦统一六国后,始有“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之分。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和显示爵秩"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钮,印文布局自然舒展不乱。秦多用斯篆入印,字数不定为纤细白文,以田字日字为界格,疏密有致,自然生动。 承秦制,帝、后及诸侯王所用称“玺”,列侯、承相、太尉、前后左右将军、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等所用皆称“印”,将军所用称“章”。 武则天嫌玺音不祥遂改称“宝”,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4寸,印钮改为直柄,从长寸许至长约一握,居印当中,所谓“印把子”,以示权力。元用蒙文入印。明沿用九迭篆入印,又有关防、长方形官印,多润边粗朱文。清多合用篆文、满文。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迭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迭,?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文物。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缀作用,为书画家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末无初的书画家赵孟俯对篆刻艺术大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婉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世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汉时期下级官员所用之印,其形为直长方,约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长方形的。
封泥
我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癸时用绳缚,在绳端或交又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现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总称。体制繁杂,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带 印、子母印、带钩印、六面印、联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 臣妾印、斋堂馆阁印、诗词印、收藏印、吉语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 印朱白相间印等。
吉语印
吉语印既以吉祥的词语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长荣、长富、宜千金、 宜子孙一类的言语入印。秦有小玺作:“ 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姓名 上下加附吉语的。多见于汉代的两面印中。
穿带印(又名“两面印”)
私印的一种。印体左右有孔,可以穿带,故名。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 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故又称“两面印”。盛行于汉代。
朱白相间印
私印的一种。以朱、白印文相组合的印多见于汉代之两面印中,有一 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笔画少者作朱文,笔画多者为白文,并把白文列成满白,使朱白之间,各适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调和。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用于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于东汉,盛于魏晋六朝。一般铸有兽、龟等钮,外大印为母,钮作母兽,内小印为子,钮作子 兽,可套入大印内,合成母抱子状,因称“子母印”。有母印钮作兽身,子印钮作兽首,套合成为完整兽形者,故也称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套印
由大小数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汉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层,有多至五六层者,每层(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层为小方 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后,为便于携带,套印多以铜、石、牙等制成。
象形印
亦称“图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铸 有人物、动物等图像,取材宽广,浑厚古朴,简练生动。多白文,一为纯 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今所见者以汉代居多。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凿印是指刻印的一种方法——在预制的金属印胚上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章。其印纹文字错落有致,大都为将军印和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相传其起源是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都仓促凿成,故别称“急就章”。此法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
铸印
制作金属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蜡模,用黏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 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将铸印称为“拨蜡”的。古代铸印,有只铸印胚,后刻 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时浇铸的。印文精巧工整,别具一格,为后世篆 刻家所取法。
J. 有这种印章吗,五角星中间是空的。见图。
印章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很常见的。常见的印章有公章、专用章等,也有用于表达个性与创意的图案印章。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这样的印章图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
工具原料Photoshop(CS5)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6
打开Photoshop(CS5)软件,打开一张我们网上找的一个印章图片;
2
/6
点击【椭圆选框工具】,按照图片印章轮廓画出一个圆形选框,点击【新建图层】图标,新建一个图层后,点击【编辑】-【描边】,将宽度设置为20,点击【确定】;
3
/6
点击【多边形套索工具】,描出五角星图案形成选区,点击【新建图层】图标,新建一个图层后,点击【填充工具】,将选框填充为红色。完成后将两个图层拉动到下方;
4
/6
点击【椭圆工具】-【路径】,画出一个圆形路径。点击【文字工具】,鼠标移动到路径上方,点击路径,输入文字“MHSJS001梦幻设计师”后,将文字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并旋转到适合的位置;
5
/6
点击【文字工具】,输入“研究专用章”,并调整好位置、大小、字体等参数。点击【剪切工具】,进行图片剪切后,删除白色背景图层;
6
/6
完成后点击【存储为】,将文件存储为png格式文件即可起源
拼音:yìn zhāng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
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名相苏秦佩戴过六国相印。近几年来,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也就是说,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的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般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朱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