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地理笔记黄土高原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老年父母图片卡通 2025-08-05 17:04:05

地理笔记黄土高原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7-30 07:11:59

㈠ 黄土高原地理图

㈡ 求!~!!高中地理笔记!

高中地理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㈢ 黄土高原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00。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在中国北方,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
黄河流过黄土高原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㈣ 八年级地理“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黄土高原形成初期,地面平坦沟壑少,原面平整,地形类型称为黄土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地表面形成许多沟壑,地面破碎,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梁。随着水土流失的继续,更多的土壤被冲走,地面更加破碎,呈现出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峁。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破坏的过程。

㈤ 中国4大高原,4大盆地,3大平原,重要山脉的地理位置,要带图片。

中国4大高原

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因此有 " 世界屋脊 " 之称。青藏高原面方公里,海拔大多在 3500 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大多超过 5500 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过 8000 米。

二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

三 、黄土高原
在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最具特色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西抵祁连山,东至太行山,横跨陕西、山西等六个省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也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区。
这块辽阔的地域,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米左右,最厚的地方可达20O米以上。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流水把高原侵蚀切割成许多沟堑纵横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丘陵沟谷区。同时,被冲走的土壤,顺着黄河的大小支流,带到下游,淤塞了河道,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理黄河的一个根本问题。

四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省境内,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
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四大盆地

1、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40多万平方公里)

2、四川盆地(26万多)

3、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25.78万)

4、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18万)。

3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其中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

1、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东三省境内,是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达35万平方千米,又分为松嫩平原(在松辽盆地),辽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在三江盆地)三部分。它被誉为黑土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

2、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冲积成的。华北平原以西就是黄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来经常受沙尘暴的影响;另外,华北平原由于产业分布原因,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但是处于我国腹地,经济较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3、长江中下游平原:号称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其实不是一个整体,三个板块彼此有很长的大山隔离、以长江相连。位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长江冲积成的,河网密布,水量充足,适于水稻等粮食生产,因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部分在盆地里:东北平原里,松嫩平原在松辽盆地中部、三江平原在三江盆地;长江中游平原里,两湖平原在两湖盆地,鄱阳湖平原在南昌盆地;华北平原很大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带。

㈥ 八年级下册地理笔记

这里是整理的笔记http://m.doc88.com/p-2758103432896.html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着。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易发低温冻害。
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措施)。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山西、陕西、河南、甘肃、

、宁夏、青海等省区。
3、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1) 窑洞 (2) 信天游陕北民歌 (3) 黄帝陵
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②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②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1、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2、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3、北京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
3、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4、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
5、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特点: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5、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形形成。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①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②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4、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工业用水,淡水产品。
5、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着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中华门是明朝初期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6、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

㈦ 初中地理课本的重要图片

初中地理【电子课本】


初中地理【电子课本】|地图|地理七下.pdf|地理七上.pdf|地理八下.pdf|地理八上.pdf|中国主要山脉.jpg|中国主要山脉(1).jpg|中国一月平均气温.jpg|中国温度带.jpg|中国水稻产区分布.jpg|中国气温分布图.jpg|中国气候特征.jpg|中国农业生产——种植业.jpg|中国年降水量.jpg

㈧ 黄土高原具有什么特点

1、千沟万壑,由于黄土疏松加上地表裸露,导致冲刷形成沟壑地貌。

2、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3、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4、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8)地理笔记黄土高原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地构造单位主要包括陕北陇东地台、华力西褶皱带、太平洋式燕山褶皱带、陇西地块、中条山地块、吕梁山地块和汾渭下游沉带等,并以秦岭地轴和鄂尔多斯地台为南北二大界线。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黄土高原之上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

㈨ 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千沟万壑,旱涝灾害。

黄土高原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多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被冲刷的千沟万壑;降水集中在7、8月份,由于降水集中容易出现涝灾,而在冬春季节降水稀少,又容易出现旱情,所以旱涝灾害是影响该地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总体情况: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六盘山与吕梁山之.司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比例。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9)地理笔记黄土高原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形成演变

从黄土高原发展历史分析,黄土的物质来源及搬运外营力,在早、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晚期以后有较大差异.目前源区所在地,也就是黄土发育最完整的地区,早、中更新世时是一个盆地,盆地中的物质来源主要来于周围山地的风化壳。

而根据早、中更新世黄土层底部常常是粉砂层或混杂带(红、黄相混的亚粘土),黄土本身较为致密,其内部有微层理、粘土团块等结构特征,因而确定搬运外力主要是水。至于晚更新世晚期,黄土撅区已由盆地被抬高为塬,并考虑到处于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已发育完善,故此时黄土物质来源主要是北部沙漠区,搬运营力主要是风。

这一点从马兰黄土的疏松结构、成分单一等特征上可以得到证实。黄土的形成除了水、风等外营力将周围物质搬运堆积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形成黄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黄土物质堆积后必需要有一个风化过程,即黄土化过程。

所以促使黄土化的原因除生物作用外,在特定的干早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化的作用是黄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土成因全应视作复合成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土高原

㈩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记得选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