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历史备课资料和下载的有关网址。。。。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93-1-1.html bbs.school-e.cn-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92-1-1.html bbs.school-e.cn-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91-1-1.html bbs.school-e.cn-新思想的萌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90-1-1.html bbs.school-e.cn-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9-1-1.html bbs.school-e.cn-时空隧道(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8-1-1.html bbs.school-e.cn-韩国经济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7-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次鸦片战争.txt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6-1-1.html bbs.school-e.cn-知识链接——宗法制与集体主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5-1-1.html bbs.school-e.cn-抗战期间美国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援助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4-1-1.html bbs.school-e.cn-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3-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复习课教学方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2-1-1.html bbs.school-e.cn-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1-1-1.html bbs.school-e.cn-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80-1-1.html bbs.school-e.cn-文献资料导读(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9-1-1.html bbs.school-e.cn-第13课鸦片战争.doc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8-1-1.html bbs.school-e.cn-强化训练单项选择题(3)答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7-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注释与资料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6-1-1.html bbs.school-e.cn-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5-1-1.html bbs.school-e.cn-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4-1-1.html bbs.school-e.cn-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3-1-1.html bbs.school-e.cn-强化训练单项选择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2-1-1.html bbs.school-e.cn-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1-1-1.html bbs.school-e.cn-第三章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70-1-1.html bbs.school-e.cn-查士丁尼简介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9-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总复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8-1-1.html bbs.school-e.cn-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7-1-1.html bbs.school-e.cn-新思想的萌发5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6-1-1.html bbs.school-e.cn-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测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5-1-1.html bbs.school-e.cn-美苏争霸(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4-1-1.html bbs.school-e.cn-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3-1-1.html bbs.school-e.cn-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2-1-1.html bbs.school-e.cn-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1-1-1.html bbs.school-e.cn-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60-1-1.html bbs.school-e.cn-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9-1-1.html bbs.school-e.cn-1.1鸦片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8-1-1.html bbs.school-e.cn-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7-1-1.html bbs.school-e.cn-国民党一大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6-1-1.html bbs.school-e.cn-独立团进攻武昌城失利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5-1-1.html bbs.school-e.cn-戊戌维新运动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4-1-1.html bbs.school-e.cn-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3-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次鸦片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2-1-1.html bbs.school-e.cn-图片素材-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1-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练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50-1-1.html bbs.school-e.cn-习题精选(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9-1-1.html bbs.school-e.cn-学习目标导航(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8-1-1.html bbs.school-e.cn-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7-1-1.html bbs.school-e.cn-重点阐释(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6-1-1.html bbs.school-e.cn-强化训练单项选择题(4)答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5-1-1.html bbs.school-e.cn-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4-1-1.html bbs.school-e.cn-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新设的发展习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3-1-1.html bbs.school-e.cn-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2-1-1.html bbs.school-e.cn-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资料和注释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1-1-1.html bbs.school-e.cn-国民革命的兴起.ppt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40-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建议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9-1-1.html bbs.school-e.cn-二战的西线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7-1-1.html bbs.school-e.cn-宣统皇帝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6-1-1.html bbs.school-e.cn-汉口一三惨案的真相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5-1-1.html bbs.school-e.cn-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4-1-1.html bbs.school-e.cn-鸦片战争教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3-1-1.html bbs.school-e.cn-高一历史上第五章第一节(人教必修)新文化运动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2-1-1.html bbs.school-e.cn-每700吨煤里就有一名中国劳工的冤魂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1-1-1.html bbs.school-e.cn-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30-1-1.html bbs.school-e.cn-义和团运动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9-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次世界大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8-1-1.html bbs.school-e.cn-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7-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测试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6-1-1.html bbs.school-e.cn-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5-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次直奉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4-1-1.html bbs.school-e.cn-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3-1-1.html bbs.school-e.cn-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2-1-1.html bbs.school-e.cn-日本在华实行的奴化教育政策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1-1-1.html bbs.school-e.cn-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20-1-1.html bbs.school-e.cn-随堂训练(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9-1-1.html bbs.school-e.cn-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8-1-1.html bbs.school-e.cn-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7-1-1.html bbs.school-e.cn-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6-1-1.html bbs.school-e.cn-外交战线的胜利和人民国防的巩固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5-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4-1-1.html bbs.school-e.cn-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趣和失败测试题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3-1-1.html bbs.school-e.cn-第六章综合练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2-1-1.html bbs.school-e.cn-“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1-1-1.html bbs.school-e.cn-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10-1-1.html bbs.school-e.cn-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9-1-1.html bbs.school-e.cn-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9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8-1-1.html bbs.school-e.cn-戴季陶主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7-1-1.html bbs.school-e.cn-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教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6-1-1.html bbs.school-e.cn-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5-1-1.html bbs.school-e.cn-祖国的统一的历史趋势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4-1-1.html bbs.school-e.cn-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3-1-1.html bbs.school-e.cn-明清时期的文化练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2-1-1.html bbs.school-e.cn-5-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1-1-1.html bbs.school-e.cn-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500-1-1.html bbs.school-e.cn-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教案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9-1-1.html bbs.school-e.cn-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8-1-1.html bbs.school-e.cn-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7-1-1.html bbs.school-e.cn-2006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6-1-1.html bbs.school-e.cn-“一大”代表后来简“一大”代表后来简况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5-1-1.html bbs.school-e.cn-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资料与注释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4-1-1.html bbs.school-e.cn-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3-1-1.html bbs.school-e.cn-汉人南迁与南方之开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2-1-1.html bbs.school-e.cn-南昌起义部队南征经过及其失败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1-1-1.html bbs.school-e.cn-蒋介石一九三七年庐山谈话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90-1-1.html bbs.school-e.cn-民族英雄杨靖宇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9-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a6r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8-1-1.html bbs.school-e.cn-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7-1-1.html bbs.school-e.cn-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6-1-1.html bbs.school-e.cn-经办济案外交回忆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5-1-1.html bbs.school-e.cn-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4-1-1.html bbs.school-e.cn-第七节戊戌变法.ppt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3-1-1.html bbs.school-e.cn-罗斯福夫人在丈夫逝世后的日子里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2-1-1.html bbs.school-e.cn-如何认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1-1-1.html bbs.school-e.cn-强化训练单项选择题(8)答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80-1-1.html bbs.school-e.cn-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9-1-1.html bbs.school-e.cn-革命军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8-1-1.html bbs.school-e.cn-重点阐释(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7-1-1.html bbs.school-e.cn-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6-1-1.html bbs.school-e.cn-单元3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4-1-1.html bbs.school-e.cn-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3-1-1.html bbs.school-e.cn-中华民国第一次国民代表会议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2-1-1.html bbs.school-e.cn-文献资料导读(5)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1-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料和注释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70-1-1.html bbs.school-e.cn-一章4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9-1-1.html bbs.school-e.cn-武昌起义史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8-1-1.html bbs.school-e.cn-重要概念阐释(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7-1-1.html bbs.school-e.cn-高中历史新教材上册知识框架以及思考题(精)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6-1-1.html bbs.school-e.cn-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5-1-1.html bbs.school-e.cn-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4-1-1.html bbs.school-e.cn-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测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3-1-1.html bbs.school-e.cn-新文化运动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2-1-1.html bbs.school-e.cn-《洋务运动》教案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1-1-1.html bbs.school-e.cn-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60-1-1.html bbs.school-e.cn-爱琴海的来历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9-1-1.html bbs.school-e.cn-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8-1-1.html bbs.school-e.cn-红军的战略转移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7-1-1.html bbs.school-e.cn-清朝政局的变动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6-1-1.html bbs.school-e.cn-学习目标导航(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5-1-1.html bbs.school-e.cn-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4-1-1.html bbs.school-e.cn-图片库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3-1-1.html bbs.school-e.cn-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2-1-1.html bbs.school-e.cn-突破思路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1-1-1.html bbs.school-e.cn-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50-1-1.html bbs.school-e.cn-瓜分中国的狂潮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9-1-1.html bbs.school-e.cn-重要概念阐释(4)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8-1-1.html bbs.school-e.cn-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7-1-1.html bbs.school-e.cn-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5-1-1.html bbs.school-e.cn-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4-1-1.html bbs.school-e.cn-随堂训练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3-1-1.html bbs.school-e.cn-第15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2-1-1.html bbs.school-e.cn-从广州所闻北伐军之胜利与民众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1-1-1.html bbs.school-e.cn-文献资料导读(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40-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9-1-1.html bbs.school-e.cn-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8-1-1.html bbs.school-e.cn-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教案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7-1-1.html bbs.school-e.cn-当堂达标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6-1-1.html bbs.school-e.cn-溥仪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5-1-1.html bbs.school-e.cn-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4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4-1-1.html bbs.school-e.cn-人教版广东省名牌中学高一历史期末复习题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3-1-1.html bbs.school-e.cn-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检测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2-1-1.html bbs.school-e.cn-相关链接__古希腊线形文字的破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1-1-1.html bbs.school-e.cn-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30-1-1.html bbs.school-e.cn-第三章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9-1-1.html bbs.school-e.cn-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8-1-1.html bbs.school-e.cn-徐悲鸿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6-1-1.html bbs.school-e.cn-抗日战争的爆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5-1-1.html bbs.school-e.cn-赵树理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4-1-1.html bbs.school-e.cn-如何认识1925~1927年的冯玉祥及国民军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3-1-1.html bbs.school-e.cn-鸦片战争的影响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2-1-1.html bbs.school-e.cn-红军的长征.ppt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1-1-1.html bbs.school-e.cn-相关链接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20-1-1.html bbs.school-e.cn-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9-1-1.html bbs.school-e.cn-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8-1-1.html bbs.school-e.cn-鸦片战争战前国内外形势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7-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网络版(修订版).国文成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6-1-1.html bbs.school-e.cn-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wps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5-1-1.html bbs.school-e.cn-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ppt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4-1-1.html bbs.school-e.cn-蔡元培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3-1-1.html bbs.school-e.cn-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6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2-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教案1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1-1-1.html bbs.school-e.cn-2006-2007学年广东省名牌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期末测试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10-1-1.html bbs.school-e.cn-第六章综合测试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9-1-1.html bbs.school-e.cn-[高一历史教案]清朝政局的变动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8-1-1.html bbs.school-e.cn-戊戌变法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7-1-1.html bbs.school-e.cn-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教案2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6-1-1.html bbs.school-e.cn-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5-1-1.html bbs.school-e.cn-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4-1-1.html bbs.school-e.cn-戊戌变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3-1-1.html bbs.school-e.cn-第二节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2-1-1.html bbs.school-e.cn-冯玉祥给吴佩孚祝寿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1-1-1.html bbs.school-e.cn-王锡朋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400-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9-1-1.html bbs.school-e.cn-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3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8-1-1.html bbs.school-e.cn-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7-1-1.html bbs.school-e.cn-影像序幕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6-1-1.html bbs.school-e.cn-北伐迅速获胜的原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5-1-1.html bbs.school-e.cn-第18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4-1-1.html bbs.school-e.cn-曹汝霖回忆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3-1-1.html bbs.school-e.cn-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的原因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2-1-1.html bbs.school-e.cn-国民党的消极抗战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1-1-1.html bbs.school-e.cn-全面内战的爆发
http://bbs.school-e.cn/thread-146390-1-1.html bbs.school-e.cn-第五章第二节1
❷ 戊戌变法的预习资料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❸ 梁启超的事迹坐PPT,应该围绕那几方面来写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着《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2]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2]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着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❹ 同是改良运动,为什么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结果会不同,最好ppt发给我...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区别
从内部条件和社会背景上。第一,日本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优于中国。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19世纪中叶,这两个国家都还不具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充分的社会经济前提。只是由于遭到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日中两国才被迫将“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的任务提上自己的历史议事日程。由于日本经济发展的普遍水平略高于中国,因此它实现近代化的条件也比中国更有利一些。第二,日本幕府统治与清朝统治虽然同样面临严重的危机,但情况有所不同。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其危机主要体现在:一是日本存在着猛烈而持续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它有力地冲击着幕府的统治和腐朽的封建制度。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也日益激烈。旧的统治阶级——武士等级,不仅在其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日益贫困化的广大下级武士对上层的不满情绪也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甚至向资产阶级转化,这就使幕府陷入极端孤立的地位。此外,强藩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大。1864、1865年幕府两次发兵征讨长州藩,标志着幕府与强藩的矛盾也已公开化。而日本封建制度因其僵化的土地所有制和封闭式的社会结构,不但无法调节这些矛盾,本身也陷于瓦解。而中国戊戌维新时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形势。自从1864年欺骗利用。在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清政府大权的满族贵族,对外向外国侵略势力投降妥协,勾结起来共同绞杀中国人民革命;对内则向汉族地主实行让步,依靠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军阀官僚镇压农民起义,办理国防外交,使清朝封建政权暂时得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虽然有洋务派、顽固派以及帝党、后党之争,但总的说来守旧势力还很强大。
从力量对比上。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旧的统治阶级营垒中是否能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以及这支力量的实力情况。在日本明治维新时,幕府的势力已经十分脆弱,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维新势力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抬出天皇为旗帜,与反幕府的强藩相结合,既有基地,又有军队,广大农民和市民也积极参加和支持反幕武装,因此组成了强大的维新阵营,一举推翻了幕府旧政权。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由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结成的“四位一体”,同现存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又是它们的共同思想准则。而且,这股反动势力还有强大的外国侵略势力的支持。因此,在这个具有特殊凝聚力的统治营垒中是很难分化出与之相对抗的革新势力的。如中国的维新势力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既没有基地,也无兵权、财权,“与守旧党比,不过千与一之比,其数极小”(严复语)。因此,守旧势力一反扑,维新势力顷刻瓦解。
从政策措施的实施上。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还版籍(1869年)、废藩置县(1871年)、改革封建身份(1869至1873年)、废除封建俸禄(1876年)、地税改革(1873年)、教育改革、殖产兴业、修改不平等条约,最后制定宪法(1889年)、召开国会(1890年),使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百日维新”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中国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❺ 历史近代史手抄报应该写些什么求素材、资料等!
呃,上面这个答案比较杂乱无章。我帮你看看好了。主题是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两个大方向,一个是铭记历史,既然是近代史,那么就可以把那些屈辱的历史先介绍一下,版面够的话,也可以惨杂点古代史,那些辉煌的,比如四大发明之类的古代科技,这样做个铺垫,显得比较有内容。然后振兴中华,那么就从辛亥革命开始做一个板块规划,重点讲中华民族如何摆脱屈辱。比如辛亥革命。当然,为了政治,也要适当的全面的夸大的表现一下党的作用。素材建议从上面这个答案找。呃,最好自己了解一下,自己有个大概的把握,办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❻ 我国的维新变法
变法简述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变法开始
1897年末, 山东发生曹州教案, 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 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犟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太后的手里。面对列犟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 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 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着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
戊戌政变
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于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其他数十人被捕,包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外,一律都被废止。
变法影响
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除了光绪帝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亦注定运动的失败。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失败原因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 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 .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
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 。”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后,日本九州的封 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在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基本上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慈禧太后镇压的,慈禧太后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甲午惨败,老佛爷岂能无动于衷?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帝素怕慈禧太后,待到慈禧太后太后太后坦露心迹,抑郁顿释,也就在 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起来,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欲速则不达,反而适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大变的急进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 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几个书生的所做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吞下 “血腥政变”的恶果。 在处理戊戌变法上,慈禧太后有功无过。慈禧太后当时要是真的要像武则天那样有野心,那她为什么不称帝呢?因为种种原因,慈禧太后已经被丑化的不能再丑化了。
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这个由她自己主导的新政证明了这一点,“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但处在那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不具备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 识素养。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但这也不能全怪她,那个 时代的知识背景就是如此)。她的无知影响到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的实 绩。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时代的局限性,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 进程和目标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 在 新政实行后,还是犯了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的冒进的错误,日本的维新用了 20年完成,而慈禧太后用了8年。由于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导致政局不稳定,导致权力下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路运动。 这里强调一下,清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通常说 的什么腐败,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跃进。这和当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相似,苏联解体不是因为腐败,而是激进的改革。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清朝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因为中国土地大,人口多,发展起来对其他国家不利,而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他国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无所谓好坏来评价他们的侵略行为。正是为了让中国这个睡狮永远也不醒来,西方对日本的改革维新大力扶持,而对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采取破坏行动。所以,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西方抑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从东西方第一次碰撞就开始了,西方抑制中国的政策现在还在继续,并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下去。西方对中国的抑制和中国姓封,姓资或者姓社无关的。而日本土地面积小,再怎么发展也不会对西方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自明治维新起就一直受到西方扶持的原因,用一个强大的日本控制中国的发展。
戊戌变法另一个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要维新派筹商对策。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传统说法是: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后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于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后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❼ 比较维新运动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依次出现,启动并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三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三次新政的共性所在。但是这三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新政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三次新政背景都是在重大对外民族战争失败后,为应付变局,调整清朝统治的运行机制而相继出台的。然而就其各自的具体原因来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此时的清政府仍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压力,所以洋务运动启动是有两个目的。戊戌变法发生在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瓜分狂潮加剧之际,维新派以爱国批碉,以救亡为己任,力倡变法维新,并试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来扭转国家衰落的局面。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当时慈请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的半殖民地化,所以新政中未见挽救民族危难的内容是很自然的。(2)三次新政不少内容前后因袭、不断深化,但是,他们在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上有不同之处。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自强”与“求富”,从军事工业到民用企业的创办是这个方面的最好体现。洋务派的“自强”和“求富”始终未冲破“中体西用”的藩篱,因此维新派说洋务派只是“袭其皮毛”。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并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它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戊戌变法不但把变法与救亡联系起来,不仅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它的出台确实以逐步仿行日本明治维新为改革目的。但由于戊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根本利益,因此被戊戌政变打翻在地,这样,戊戌变法的内容除了京师大学堂外,就都被废除了。清末新政强调“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事。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但新政的改革措施却与清朝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新式的知识分子群体出现、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立宪运动与挽回利权运动彼此呼应。(3)关于三次新政的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洋务运动兴起时,并没有新的阶级力量足以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这样作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主张和实践,有着它的积极意义。戊戌变法是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出现的。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成功,代之而起的维新运动成为时代的中心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动与光绪皇帝厉行变法,其影响是深远的。清末新政推行的十年,也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十年期间,新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就清朝在20世纪初面临革命风潮迭起和人心向背的情况下,却仍然以皇朝自身的利益来确定改革的力度来说,清末新政缺乏能够实现真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