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诗经楚辞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二战英军动态图片 2025-08-04 17:24:58
ps分层图片怎么制作 2025-08-04 17:23:13
搜索大桥的软萌图片 2025-08-04 17:23:09

诗经楚辞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7-28 02:28:35

㈠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各一首!!

诗经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楚辞 九歌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鸣。

汉赋 风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
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
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
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
岂有说乎?”宋玉对曰: “臣闻于师: 枳句来巢,
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
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
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
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
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
孔动楗, 眴焕粲烂, 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
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花叶而
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
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
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
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
风也。 故其风中人, 状直憯憯惏栗, 清凉增欷。
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
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
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
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
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鬰邑,驱温
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
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
风也。”

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通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建安诗歌 曹操

气出唱(三首)

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诗 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宋词 李清照

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元曲
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明诗

点绛唇 春日风雨有感
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 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清代诗词

观梅回汲细林山泉水
沈祥龙
我昨探梅乱云窟,欲练梅花作诗骨。只愁竟体尘氛多,脉脉芳馨苦汩没。愿汲泉水山之阴,未洗双眼先洗心。心清始觉吟梦稳,缟衣仙子来深林。斜阳半峰泉泻磴,手挈银瓶下幽径。归来分水呼煎茶,浣涤徐凝恶诗净。

现代诗

赠友

朱自清

你的手像火把,
你的眼像波涛,
你的言语如石头,
怎能使我忘记呢?

你飞渡洞庭湖,
你飞渡扬子江;
你要建红色的天国在地上!

地上是荆棘呀,
地上是狐兔呀,
地上是行尸呀;
你将为一把快刀,
披荆斩棘的快刀!
你将为一声狮子吼,
狐兔们披靡奔走!
你将为春雷一震,
让行尸们惊醒!

我爱看你的骑马,
在尘土里驰骋---
一会儿, 不见踪影!

我爱看你的手杖,
那铁的铁的手杖;
它有颜色,有斤两,
有铮铮的声响!

我想你是一阵飞沙
走石的狂风,
要吹倒那不能摇撼的黄金的王宫!
那黄金的王宫!
呜---吹呀!

去年一个夏天大早我见着你:
你何其憔悴呢?
你的眼还涩着,
你的发太长了!
但你的血的热加倍的薰灼着!

在灰泥里辗转的我,
仿佛被焙炙着一般!---
你如郁烈的雪茄烟,
你如酽酽的白兰地,
你如通红通红的辣椒,
我怎能忘记你呢?

㈡ 推荐诗经楚辞版本

建议:
诗经,上海古籍,程俊英着,诗经注析,诗经译注
楚辞,贵州人民,梅桐生 / 黄寿祺着,楚辞全译

㈢ 诗经、楚辞的形式、体裁、特征是什么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㈣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诗经》是民间创作,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而《楚辞》是文人创作,所以在这一点上就决定了语言运用和关注方向上及表达方法上的不一样。其次,《诗经》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它以百姓为出发点,大部分以历史什么的现实存在的为比喻,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发端;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开始,因为《楚辞》里面大量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神秘色彩的内容,所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起点。再者,《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夹杂二言至八言不等的杂言,为后世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做出尝试;而《楚辞》则以楚方言为特色语言运用,“兮”字为代表,开创了后世“骚体诗”等问题。最后,他们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诗经》成为经典,为后世所有学子科举的必读经典及试题出处,入《四库全书·子部》。而《楚辞》则作为辅导书目,入《四库全书·集部》。地位立显。

㈤ 诗经和楚辞是不是一样

不一样。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网络全书。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㈥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诗经》和《楚辞》的异同:

相同点:《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着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诗经》代表现实主义。

《楚辞》代表浪漫主义。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

《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

在表现手法上,《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

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㈦ 诗经和楚辞并称为

《诗经》和《楚辞》并称为:风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1、《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和《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2、《楚辞》
楚辞是战国屈原所创文体,另有宋玉等代表。《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包括了屈原的名篇《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㈧ 为什么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的2个源头

liuhua :你好。
《诗经》和《楚辞》分别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语言角度分析,《诗经》以四言为主、篇幅短小、用词凝练,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呈现出简洁精练、和谐中正、平实自然的修辞特点。《楚辞》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和虚字,运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异草,感情热烈却不乱章法,呈现出铺张渲染、恢弘奇丽、激奋沉郁的修辞特点。《诗经》《楚辞》呈现上述修辞特点有各自的原因:古朴的春秋时代氛围和温婉的中原风气给予《诗经》众多平民作者纯朴的思想意识,他们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创作出和谐自然的诗歌;纵横风潮洋溢的战国时代氛围和奇异的楚地风貌给予屈原丰富的想象力,他怀着对 国与 君的诸多复杂情感写下《楚辞》。

【诗经】《诗经》的原产地是在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中原以及长江地区, 加上它的作者层次众多,包括了从平民到贵族的各个阶层,所以它的内容很丰富,题材十分广泛。农业祭祀,战争徭役,男女情爱,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所涉及。从形式上来说,《诗经》在语言技巧上抑或是形式体裁上,都有它独显的魅力,前所未有的“赋比兴”的用,工整的四言句式和重章叠句的使用,都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先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春秋的《诗经》、秦汉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以时代标名。这说明它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

㈨ 诗经和楚辞的字帖 pdf版

地域不同:诗经主要是黄河流域,楚辞主要是长江流域
感情不同:诗经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不同:诗经主要是重群体抑个体,楚辞比诗经更注重个体。
形式不同: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叠字、叠章,楚辞语句形式更为灵活
表达方式不同:诗经多用赋比兴。楚辞运用大量的想象和象征,对事物进行描写铺陈渲染,开汉代大赋得先河。屈原在离骚中还用香草美人象征君王,也为以后诗词中的此类描写开了先河。
作者:这个有点牵强。。。诗经的作者基本无从考证,楚辞是屈原和宋玉所做。

㈩ 诗经楚辞的内容简介

《诗经·楚辞》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据传经孔子编纂整理,后来儒家把它尊为经典,称作《诗经》。《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共收集诗歌305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风俗、文艺等诸多方面,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