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陇南新闻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心塞唯美图片带字 2025-07-30 23:04:40
书包侧面图片卡通 2025-07-30 21:06:38
提取抖音快手的图片软件 2025-07-30 20:55:12

陇南新闻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7-24 17:56:33

1. 我是陇南人,有谁能告诉我陇南现在到底怎麽样了!急死人了!

甘肃省陇南市政府应急办披露,截至5月14日零点20分,甘肃省受灾最严重的陇南市因地震死亡人数已达246人,另有2607人受伤。这一最新的死亡数据,比13日下午甘肃省地震灾情及抗震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的173人,增加了73人。也使得整个甘肃省地震死亡人数由13日12时的207人至少升至276人。
发生在5月12日的汶川7.8级地震,波及甘肃省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白银、武威、定西、甘南、临夏等九个市州。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即为最南端的陇南市。
地处秦巴山地西部与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交汇地带的陇南市,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处,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下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徽县、西和、礼县、两当等八县一区,242个乡镇,250万人口。有回、藏等20个少数民族。陇南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境内高山峻岭,河谷深陷。三国名将邓艾父子偷袭绵阳即穿越陇南市境内的武都区,翻越文县的摩天岭进入。
据陇南地震部门初步测定,该市武都区地震破坏烈度为7.5度,之后发生3级以上余震32次。是陇南自187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财经》记者获悉,246名遇难者分布在陇南的八县一区,而以陇南市政府所在的武都区和紧邻四川省广元市的文县死亡人数最多。其中武都区97人,文县72人。两地的供水、供电、通信一度中断。
距离震中约400多公里的武都区,位于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仅两公里的山区。地震造成武都区山体多处滑坡。市民王先生告诉《财经》记者,城区房屋裂缝、形成危房的很多,倒塌并不多。不过靠近南北两山脚下的房子,很多被崩塌的山体砸塌、掩埋。“就像往山上打炮一样,”整个城区都被笼罩在山体滑坡、崩塌扬起的灰尘中。
75岁的漆女士向《财经》记者回忆,整个地震持续时间约两分钟,整个屋子颤抖不已,家里柜子的门、桌子抽屉全部被震开,桌上的东西被摔得粉碎。从12日下午地震发生至今,大小余震不断。“从来没有见过,就像筛筛子。”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漆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由于陇南是全国四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这也使得其伤亡集中在山区乡镇。尤其是毗邻四川的武都区洛塘镇和与四川交界的文县碧口镇。
《财经》记者获悉,地震发生两天来,武都城区居民均在帐篷里过夜,以方便面、馒头生活。由于物价部门的干预,当地尚未发生哄抬食品物价的现象。
距离震中300多公里的文县,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不少村镇房屋几乎全部倒塌。部分居民住在搭建的塑料棚里,靠吃方便面度日。
地震还使陇南境内的公路受损严重,据初步了解,全市八县一区损坏路基6363公里,挡墙14575立方米,桥梁141座,涵洞832道,塌方483.3 万立方米,中断村道794条5035公里。
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抢修,全市国道、省道、县道已基本恢复通车。目前,文县到各乡镇通讯仍然中断,乡镇道路尚无法无法掌握,其余县(区)还有13条乡道正在全力抢修中。
由于道路尚未恢复,兰州军区已近乎动用直升机向灾区运送物资。
另悉,地震也使得陇南境内铁路受到破坏。5月12日21043次货物列车运行在宝成线陇南市徽县至虞关间一处隧道时,因地震塌方而脱线着火,一名副司机受伤。还有两处铁路桥桥梁位移、支座螺栓被剪断。■

2. 甘肃陇南山体滑坡巨石滚落是怎么回事

8月15日,甘肃陇南文县玉垒乡国道212线K648+130关头坝(玉垒乡冉家村观景台附近)发生山体崩塌。由于当地工作人员提前监测预警,指挥路上车辆及时避让,未造成人员和车辆损伤。目前山体还不够稳定,当地公路、交通岗还在监测,崩塌致使国道212线碧口与县城道路阻断。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气象局15日下午连发两个橙色预警:从15日晚8点到16日晚8点,甘肃南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甘肃南部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高。

16日凌晨1点多,甘肃陇南市气象局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预计16日凌晨到上午,陇南市文县、武都南部及康县、成县、徽县、两当县部分地方将出现大暴雨,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2)陇南新闻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甘肃陇南市提前部署准备:

甘肃省陇南市于14日晚8点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按照部署,当地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陇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鹏介绍,各县区对重点防范区域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截至目前,全市共计安全转移安置群众3437户13729人。

与此同时,陇南市向社会公布10部应急电话号码,34个相关部门单位在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联合办公,每两小时对各县区、各乡镇、各村社进行电话抽查,询问降雨情况、灾情情况、人员安全情况。

3. 陇南新闻拼音怎么打

您好,陇南新闻的拼音写法如下:
陇:long 三声
南:nan 二声
新:xin 一声
闻:wen 二声

4. 陇南市有哪些新闻媒体联系方式是谢谢

官方的有 陇南电视台 ,陇南日报社 还有就是各县区电视台。

武都区的就是武都电视台,陇南日报社也设在武都。

非官方的 就是一些广告小报纸。比较好点的就是红柳广告 还有就是生活向导报 这些报纸都是一些广告。

具体联系方式 请垂询0939-114。 我就知道这些了。

5. 甘肃陇南事件是怎么回事

要深思传言何以酿成甘肃陇南事件

甘肃省委对事件定性非常清楚,这起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因酝酿中的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问题而引发。 2006年,陇南市提出在武都区东江镇建设东江新区,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但是,从2008年3月开始,有消息说陇南行政中心将迁往成县。

行政中心的搬离,极有可能带来工商业中心的变迁、城市基础设施的降温、公务员等强势消费人群的流失,对于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武都来说,不可能不考虑这样的影响。还有一个更为敏感的问题在于, 2006年才开始上马的东江新区建设将何去何从。一旦地级市的行政中心迁离武都,所谓新区前无机关云集的盼头,后有丧失投资支撑的忧虑,此前所规划的蓝图能否落实自然让人不踏实。那些尚未落实回迁房的居民,其寝食难安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但是,说到底,所谓的行政中心搬迁只是一个 “酝酿中”的传言。搬还是不搬,未有定案,冲突本无发生的理由。

在传言与冲突之间,有大半年的缓冲时间。当地政府若真有搬迁行政中心的意向,那么如此重大的决策项目,理应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征求各界的意见。必须向民众尤其是利益有可能受损的武都居民讲清楚,搬迁的必要性何在,搬迁之后的利益塌陷将如何填平。

“尚未批准”,凭什么先斩后奏?

在相关报道中,有一段文字:省委、省政府和陇南市委、市政府认为,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的问题国家尚未批准,群众有意见和想法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绝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尤其不能受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唆。

如果记者的表述准确无误,那么 “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问题国家尚未批准”,是指该工程实际上至今并未通过立项程序,或许连征地手续也未必办齐全。既然如此,相关部门凭什么先斩后奏,要求数十户居民集体拆迁?对拆迁户提出的住房、土地,以及今后的生活等问题,当地信访部门又怎么可能作出明确答复?

在 “国家尚未批准”的情况下,陇南市政府拟开建行政中心,与众多拆迁户发生利益冲突,与行政无据、违法拆迁,恐怕不无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试想,如果市行政中心搬迁项目已获正式批准,而且,事先就拆迁户的住房、土地等问题,经过充分沟通、协商,都作出了合理安排,那么, “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即使再有能耐,又怎敢与处于强势地位的政府较劲,乃至挑起这场扰乱社会秩序的官民对决事件?

陇南事件:暴力必须谴责,思维更需革命

但凡群体性事件,常常夹杂暴力的阴霾。无论暴力的拳脚带有多少正当的理由,都将因对法律的漠视、公共秩序的损害而带有无法推脱的 “原罪”。

与 “谴责暴力”相提并论,甚至尤显重要的是执政者思维的改进。

在甘肃陇南市政府新闻办的一纸信息说明里,事件经过以一种线性、单向、混沌的特征显现在公众面前,公众看到的是 “群众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利用”,总是 “一些不法分子”的“唆使、冲击”,总是 “政府和执法人员”的忍辱负重,最后给世人总是一种印象——群体性事件上升为一种近似过去政治领域中的 “敌我矛盾”。

此种信息的表达方式,归根结底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与此前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思维惊人相似,贵州瓮安事件曾有过,云南孟连事件曾有过,这种动辄就把群体性事件简单定性、模糊定性的思维,正是传统专政思维的某种延续。

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现状。

正是有上述这般简单定性、模糊定性的思维作祟,很多群体性事件不是在一种公平的、及时的、妥协的、宽容的状态下得到处置,反而是在一种简单的、固化的、迟滞的乃至粗暴的方式下得到处置,结果不仅不利于群体性事件的妥善解决,反而容易导致矛盾激化、酿成悲剧。

对陇南上访人员冲击市委的反思和建议

首先需要厘清一些疑问。

上访的只有30多人,但后来怎么一下子有了2000人聚集市委?其间的形势逆转又是怎么发生的,又是因何发生的?陇南市委、市政府的接访是否及时、是否有足够诚意呢?如果接访及时,又有诚意倾听上访群众意见,又怎么会演变成一场形同流血冲突的群体骚乱?

对此次群体性事件的 “定性”,人们再次看到了惯用的“少数别有用心的人”、 “不法分子”、 “教唆”、 “煽动”等极富“对立”色彩的词汇。姑且抛开这次事件是否真的是上访群众被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的这个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对不法分子当然要打击。但问题是,在此之前先不要给上访者扣上 “帽子”,而且如此定性有转移焦点、混淆视听之嫌。再说,陇南市委、市政府作为矛盾纠结甚至冲突的一方,其间在接访、处置等方面是否存在某些过失已然存疑的状况下,贸然给事件 “定性”未必恰当,也难以服众。

30多人集体上访,最终酿成2000人冲击市委机关,时间从早上9点多扰攘到次日凌晨2点,这表明事态的演变、激化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在这期间,陇南市委、市政府究竟做了哪些具有诚意的疏导工作以平复群众情绪,从而化解或消弥矛盾冲突、控制事态发展?其应对措施是否恰当?人们看到的事实是,矛盾在一步一步恶化,事态不断恶化,最终演变成了冲突悲剧。最后通报所说的 “执法部门果断处置”,又是如何果断处置,采取何种手段?

为何 “劝说、疏导”比不上 “教唆、煽动”?

但凡群体性冲突的背后往往都有深层次的成因,此次群体性事件恐怕也难例外。上访及围观的群众,为何对政府的劝告疏导置若罔闻?为何政府的劝说疏导就比不上 “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的教唆、煽动呢?政府的号召力、公信力哪里去了?还有,当地的干群关系为何如此紧张,以致到了一经 “教唆”、“煽动”就一触即发?而且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冲击市委机关?在这背后究竟隐含怎样的政治生态和民生疾苦?……所有这些,恐怕难以寄望于陇南市委、市政府来给出客观答案了。

从这宗严重的上访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激化来看,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应对、处置可以讲是完全失败的,令人质疑其能否处理好事件的善后工作。

因此,对于此次事件,建议由更高层次的领导,如甘肃省乃至中央特派调查组来主导处理,这样才有可能较好地做好善后工作。

另外,此次群体性事件也亟需更全面的、更具细节的信息披露,不能全由陇南单方面自说自话了,否则事件的核心真相难免被遮蔽或者不完整,从而无法还原和呈现事件的真实全貌。

这次陇南群体事件也再次警示,当前部分地方因群众利益受侵害、干群对立等因素造成的社会矛盾,已经尖锐、严重已到了接近爆炸边缘,以至于影响局部社会稳定的严峻现实。

6. “东亚最古老的部族”位于甘肃陇南,有何魅力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甘肃陇南相信大家听说的应该是比较少的吧。陇南是位于甘肃的东南部,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陇南的历史可以说是很悠久了。被誉为东亚最古老的一个部族了。

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呢?

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马人特别的好客。为人也是很淳朴,人们都很喜欢这里的民族特色,毕竟这样的民族特色在现在当今社会能够看到真的是不多了。

如果大家想要体验这样的风土人情,一定要来甘肃陇南这个地方哦,相信一定会喜欢这个地方的。

7. 24岁抗洪牺牲消防员赵丹被评为烈士了

是的。8月16日,应急管理部批准在抗洪抢险救援中牺牲的肃陇南文县贾昌消防救援站消防员赵丹为烈士。

8月13日,文县尚德镇凡昌村因洪水造成道路阻断,一孕妇羊水破裂需紧急救援。救援中,河湾处水情复杂并突遇激流漩涡,动力橡皮艇发生侧翻。赵丹奋力施救落水孕妇,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年仅24岁。

(7)陇南新闻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甘肃陇南洪害致28.6万人受灾

据介绍,自8月11日以来,陇南市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境内多处道路阻断,部分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境内主要江河普涨洪水。

8月18日,记者从甘肃省陇南市政府了解到,因持续强降雨,陇南市宕昌县、武都区、康县、文县、成县、礼县、徽县、两当县等8县区,共计1810村286796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5428.3万元,涉及农业、工业、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等多方面。

8. 关于2020.8.21陇南灾情中央有没有新政策

央广网陇南8月20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张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20年8月以来,甘肃陇南文县连续四次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短期内暴雨场次多、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均突破文县气象历史极值记录。由于部分乡镇道路通讯中断,详细灾情还在进一步的统计当中。

截至目前,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特大暴洪泥石流已造成了1人死亡,2人失踪,6人失联,当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三万多人。同时,受各类地质灾害影响,通往文县县城的交通全部中断。甘肃省紧急调集道路抢险救援队伍,力争尽快打通抢险救灾“生命线”。

记者在文县玉垒乡马家沟村看到,甘肃省公路抢险工作队伍正在处置一处大型滑坡体。这里是国道212线由碧口通往文县的必经之路,距离文县县城只有35公里,19日,由陇南市武都区通往文县碧口镇的道路已经抢通。

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现场抗洪抢险总指挥寇晓明说,从17日到20日,他们已经沿着国道212线碧口至文县段奋战了三天。寇晓明介绍:“清除的大小堆积体大约有120余处,今天我们在继续朝前推进。目前我们投入的设备共有十余台套,投入的人工有四十余人,因为前面的情况并不明确,所以我们力争能够在明天到达文县。”

面对陇南公路灾毁抢险的巨大困难和挑战,甘肃省交通厅又在19日增派临夏、白银、金昌、张掖、武威等省属公路局组建的5支公路应急抢险突击队赶赴文县,补强薄弱路段抢险力量。在现场查看道路恢复情况的甘肃省副省长、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告诉记者,目前,文县的灾情“比想象中要严重”,尤其是一些乡镇、村社的道路、通信全部中断,当地干部只能步行至县城报告灾情,因此,所有部门均已做好准备,待道路抢通后第一时间全面展开救灾工作。孙雪涛表示:“文县县城的生活保障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做工作,目前供水、供电这些临时性的措施已经建立了,下一步打通了以后,那才真正能实现文县县城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