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手绘小提琴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薏米植物的图片大全 2025-07-24 07:53:14
男人大舞台的图片 2025-07-24 07:21:58

手绘小提琴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7-19 20:28:44

Ⅰ 谁可以提供拉小提琴的素材

你要古典的,还是要新潮的,我有很多VCD,DVD都可以发给你

Ⅱ 新中国时期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哪些:

新中国时期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有《第二回旋曲》、《颂春》、《喜相逢》等。

《第二回旋曲》1950年,这首乐曲的创作素材来自于陕北的民间曲牌,全曲婉转动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主题从低音的G弦上开始,感情内在而真挚,后转入高音区,就像人们在山顶放声高歌。

江文也《颂春》1951年,这首乐曲三个乐章,具有民族风格尤其。第三乐章运用了陕北风格的旋律。伴奏以粗狂的打击乐节奏音响,呈现出了民间特有的欢庆场面。

杨宝智《喜相逢》1956年,这首乐曲改编于冯子存的笛子曲,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情景。小提琴乐曲保留了原曲的风格,借鉴了原笛曲许多演奏技法。“滑音”的运用,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难舍难分的情绪。

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结构是什么(用图示表示,不要文字)

(一)、呈示部
1 、 引子: 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Ⅳ 龙的传人小提琴谱

http://67.155.131.169//files/Long_de_Chuan_Ren_Revised_Page_1.jpg http://67.155.131.169//files/Long_de_Chuan_Ren_Revised_Page_2.jpg http://67.155.131.169//files/Long_de_Chuan_Ren_Revised_Page_3.jpg http://67.155.131.169//files/Mo_Li_Hua_Page_1.jpg 这四个图片是手绘板的谱子 有指法提示 但是指法不全 打开后存到你自己电脑上看方便些 因为图片有点大

满意请采纳

Ⅳ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分为三个部分,谁能帮忙讲解各个部分内容越详细越好。

1.呈示部: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2.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3.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5)手绘小提琴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乐曲在第二部分展开部中,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Ⅵ 手绘有PSD格式吗

这个是手绘 可以大致分两种 一是用笔画在纸上在扫描到电脑里PS合成 二是直接用数位板画 PSD格式的在网上不大好找 这个也不难 自己画一个呗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去素材网站 网络搜一下有很多 但能下载的不多 跟你要求合适的也不多

Ⅶ 毕加索作品

1、亚威农少女

亚威农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

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2、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

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3、戴帽子男人的半身像

毕加索91岁高龄时所作,在此画完成的第二年,画家便与世长辞,因此,这幅画可视为毕加索晚年最为珍贵的画作之一。进入画面,中国水墨画的风格立即映入眼前,大笔触挥毫于纸面上,画面笔墨潇洒,看似无拘束,却是精心安排,人物面部比例的协调和五官的立体效果体现了画家的用心。

画面上,人物面部表情诙谐充满趣味,向上扬起的帽子更是增加了人物的喜剧效果,就如马戏团的小丑一般。漫画式的幽默感是风格多变的画家给观众的又一份惊喜。创作此画时的画家已经是集名利与荣耀于一身,对人生的态度更加豁达,乐观。

Ⅷ 《保卫黄河》小提琴五线谱,急求,谢谢!

奉上,就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