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陵大盗”孙殿英当年盗取慈禧的陪葬品现在在哪里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园东陵遭遇浩劫: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皇陵地宫。历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汤,而传说神秘的地宫则布满机关暗器,在巨大的诱惑之下,盗墓者是如何冒险进入地宫、又是如何面对帝王的遗体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的呢? 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永城人,1889年生。孙殿英父亲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后因与人斗殴,将人打死入狱,死于狱中。孙殿英从小受母亲溺爱和娇惯,也养成顽劣好斗的性格。七岁入私塾,常与同学斗殴,有一次受老师责罚而不服气,竟放火烧了学屋,被赶出校门。后母亲带他回娘家,穷困潦倒,靠乞讨度日。不久,孙殿英染上天花,留下满脸麻坑,被人唤作“孙大麻子”。年长一些,孙殿英结识了一些流氓、赌棍,出入赌窟、钱庄,渐成为赌场高手,以赌为业,发了不少财。
历史深处的爆炸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
裕陵是干隆皇帝的陵寝。它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
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
20世纪20年代的清东陵,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下的地宫。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盗墓者的忙。专家介绍说,当时有一份《爱月轩笔记》,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执笔记下的。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
此外,清朝极盛时期的干隆堪称最富有的皇帝。他们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极尽奢华。于是,干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地宫成了首要的目标。
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宫开始,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为了防盗,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为保守秘密还杀掉建墓工匠。清东陵的修建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防备周详……
1928年7月,担任盗陵主角的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干隆裕陵。
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入口
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孙殿英率部首先盗掘的是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工兵营在陵寝各处连续挖了两天两夜都找不到地宫入口,孙殿英急了,命令绑架了护陵大臣苏必脱林,在死亡威胁下,老头儿指认了慈禧陵的地宫入口。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在哑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于是当晚,几十名士兵在明楼后面的琉璃影壁下挥镐抡锹,于7月7日打开地宫入口。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
慈禧陵和干隆陵稍有不同,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巴院。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金刚墙下。
东陵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们盗宝心切,便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再向下深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露出一个黑森森的洞口。
东陵被盗后,当地留下一些传说,其中就有盗陵士兵死于地宫。当时干隆地宫里蓄满积水,由于年代久远,以致积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敛时用抽水机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现在都要定时抽水。这么深的积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里的盗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积水中,惊悸窒息而亡。
一番惊魂后,为发财欲望驱使的匪兵们继续前行,终于,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地宫里的石门每扇门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当时人们一边用细铁圈套住门后的顶门石,一边用木棍顶开石门。这样并不需要损坏石门,也不会砸坏顶门石。可以推断的是,当年的盗陵匪兵最初并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门上,至今遗留着当年被毁坏的痕迹。最后石门背后的顶门石断裂成两半。直到打开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匪兵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再没有用蛮力就打开了后面的石门。因此,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和干隆地宫的前三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相对于慈禧地宫,干隆地宫要复杂许多,它有4道石门,9个券堂,整个结构组成一个“主”字形,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地下宫殿。
悲剧就在那一时刻开始
这是一个待通过洞内重重关卡,深入到陵寝内部已是7月9日夜间。慈禧的主墓室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石台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两侧的两座石墩上,则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孙殿英听说发现了慈禧的棺椁,非常高兴,命令工兵团长颛孙子瑜和刘副官率领二十多个士兵开棺取宝。在灯光照耀下,慈禧巨大的棺椁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棺椁由名贵的金丝棺木制成,慈禧入殓后,工匠们又在外层罩以金漆。在金漆上,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大天王经咒。在金棺里面的红漆填金内棺上,内外布满填金藏文经咒,在棺盖之上还刻有九尊团佛等图案。
片刻间,金光四射的外棺就被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们将碎棺木搬开,现出里面的红漆内棺。为避免棺内宝物被刀斧震坏。颛孙子瑜和刘副官命令几名士兵小心地在棺盖下方用利斧凿出几个长方形的豁口,铁镐伸进豁口撬了几下,棺盖露出了缝隙,士兵们将刺刀密排着插入缝隙中。棺盖很快被刺刀、利斧撬开,棺中的尸骨和珍宝被一层薄薄的梓木“七星板”覆盖,掀开“七星板”,是一层柔和光亮的网珠被,当挑开网珠被时,棺内射出五颜六色的珍宝的光芒,在灯光照耀下,珠光宝气闪烁辉煌,耀眼夺目,整个地宫后室也光亮起来。
棺中,慈禧太后身穿华贵富丽的寿衣,头戴凤冠,静静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异宝中,整个棺内金光闪烁,碎光流溢。慈禧太后如同睡着了一样,双目微合,面庞栩栩如生。片刻间,由于接触了新鲜空气,保护鲜活的尸体收缩塌陷,慈禧的脸色也由红变白,由白变黑,一双手猛地收缩,两排牙齿蓦然露出……过了半晌,棺内再无动静,颛孙子瑜亲自动手取宝,慈禧的尸体则被扔到地宫后室西北角的棺盖上。慈禧的龙袍被撕碎,凤冠被踩扁,裤褂上的各色宝石、佩物被一抢而光。
孙殿英听到地宫被打开的消息后一时兴起,率谭温江等人来到地宫后室。令人眼花缭乱的珍宝已被一件件取出:金罗汉、翡翠马、珊瑚树、玉藕、翡翠白菜、宝石西瓜、紫玉葡萄、红宝石枣子、黄宝石李子……在查看慈禧尸体时,忽然发现慈禧口中散发绿色光芒的夜明珠。传说夜明珠能生寒防暑,死者口含此珠,尸体可鲜活如生,永不腐烂。为取夜明珠,慈禧太后的嘴唇被撕裂。夜明珠如鸡蛋大小,分开是两块,合起来就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后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就这样,包括干隆、康熙在内的三座陵墓,在整整七天的疯狂盗掘之下,那些神秘的珍宝惨遭匪徒们抢劫和破坏……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着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镶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厄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镶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圆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荠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
重敛时的凄惨情景
东陵盗案发生后,清遗族代表紧急赴东陵善后,当时一位亲历者宝熙写下的《于役东陵日记》,详细地记载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遗体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翻转她的尸身,发现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有残破痕。
一位亲历者刘人瑞记描述了他进入干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历史记载裕陵地宫葬有干隆皇帝和两位皇后,还有三位皇妃。由于历时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现在重敛者面前的仅剩零乱的骸骨。当人们清理遗骸时,最初只找到4具头颅。
专家介绍说,清室重敛时6个人只找到4个头骨,尸骸全碎,有一棺椁就压在石门下,从中找出一具头骨,骨骼较大而判断是干隆颅骨。
找到干隆颅骨后,还缺少一具头骨,棺椁里面找遍了也不见踪影,人们猜测可能被盗墓者带出了地宫。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寻找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根据推断,这具女尸应该是孝仪皇后。
令懿皇贵妃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这位孝仪皇后死于干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臣们心中大惑不解。遗臣们心中的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犯了难:如何区分那些散乱骨骸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最终决定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干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座地宫才再次被打开清理。
198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干隆和慈禧两陵进行了整理。开棺结果验证了当年清遗族重殓时的记载。
2000年,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东陵 图片
1928年7月,清皇家陵园东陵遭遇浩劫: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了7天7夜的时间,盗掘了皇陵地宫。历代皇陵被修建得固若金汤,而传说神秘的地宫则布满机关暗器,在巨大的诱惑之下,盗墓者是如何冒险进入地宫、又是如何面对帝王的遗体以及随葬的无数奇珍异宝的呢?
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永城人,1889年生。孙殿英父亲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后因与人斗殴,将人打死入狱,死于狱中。孙殿英从小受母亲溺爱和娇惯,也养成顽劣好斗的性格。七岁入私塾,常与同学斗殴,有一次受老师责罚而不服气,竟放火烧了学屋,被赶出校门。后母亲带他回娘家,穷困潦倒,靠乞讨度日。不久,孙殿英染上天花,留下满脸麻坑,被人唤作“孙大麻子”。年长一些,孙殿英结识了一些流氓、赌棍,出入赌窟、钱庄,渐成为赌场高手,以赌为业,发了不少财。
历史深处的爆炸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5位皇帝葬在这片宛若虎踞龙盘、充满王气之地。
裕陵是干隆皇帝的陵寝。它是在清朝国势鼎盛时期修建的,耗银两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居清陵之冠。
统治近代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西太后慈禧的定东陵,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清东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宝顶下的地宫,那是安放帝后棺椁的地方。
20世纪20年代的清东陵,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下的地宫。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盗墓者的忙。专家介绍说,当时有一份《爱月轩笔记》,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执笔记下的。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
此外,清朝极盛时期的干隆堪称最富有的皇帝。他们的陵寝修建得富丽堂皇,殉葬品也一定极尽奢华。于是,干隆裕陵和慈禧定东陵地宫成了首要的目标。
清朝帝后们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宫开始,中国古代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为了防盗,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为保守秘密还杀掉建墓工匠。清东陵的修建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防备周详……
1928年7月,担任盗陵主角的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干隆裕陵。
盗墓队最终找到了地宫入口
起初,匪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孙殿英率部首先盗掘的是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工兵营在陵寝各处连续挖了两天两夜都找不到地宫入口,孙殿英急了,命令绑架了护陵大臣苏必脱林,在死亡威胁下,老头儿指认了慈禧陵的地宫入口。原来,在高大的明楼后面,有一个“哑巴院”,传说招募的工匠都是哑巴,以防止工人泄露工程的机密。在哑巴院北面的琉璃影壁,影壁之下就是地道入口。于是当晚,几十名士兵在明楼后面的琉璃影壁下挥镐抡锹,于7月7日打开地宫入口。
清东陵的陵寝结构大同小异。琉璃影壁下正隐藏着地宫入口。如果从正面横向挖掘,会遇上条砖砌死的隧道;如果从宝顶上垂直往下开掘,则会增加多倍的距离;而如果从琉璃影壁下直接坠入,便能就近打通金刚墙,从最短途径进入地宫。
慈禧陵和干隆陵稍有不同,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慈禧陵没有哑巴院。在明楼底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则是一道内部浇铸了铁筋的墙壁,它的里面就是“金刚墙”。地宫的入口就在这金刚墙下。
东陵修建得十分坚固,要完全刨开地砖不是件容易的事,匪兵们盗宝心切,便动用了炸药。在硝烟弥漫的残砖断石中,再向下深挖数丈,终于呈露出一面汉白玉石墙,它就是金刚墙。从墙中间拆下几块石头,露出一个黑森森的洞口。
东陵被盗后,当地留下一些传说,其中就有盗陵士兵死于地宫。当时干隆地宫里蓄满积水,由于年代久远,以致积水有四五尺深,清室重敛时用抽水机抽了5天才抽干,即使现在都要定时抽水。这么深的积水,而通道很陡滑,不明就里的盗墓士兵有可能是滑倒在有毒的积水中,惊悸窒息而亡。
一番惊魂后,为发财欲望驱使的匪兵们继续前行,终于,迎面看到了一道高大的汉白玉石门。地宫里的石门每扇门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当时人们一边用细铁圈套住门后的顶门石,一边用木棍顶开石门。这样并不需要损坏石门,也不会砸坏顶门石。可以推断的是,当年的盗陵匪兵最初并不知道石门背后的奥秘。在慈禧陵第一道石门上,至今遗留着当年被毁坏的痕迹。最后石门背后的顶门石断裂成两半。直到打开慈禧地宫第一道石门,匪兵们才恍然大悟,他们再没有用蛮力就打开了后面的石门。因此,慈禧地宫第二道石门和干隆地宫的前三道石门至今保存完好。相对于慈禧地宫,干隆地宫要复杂许多,它有4道石门,9个券堂,整个结构组成一个“主”字形,进深54米,落空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座地下宫殿。
悲剧就在那一时刻开始
这是一个待通过洞内重重关卡,深入到陵寝内部已是7月9日夜间。慈禧的主墓室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石台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两侧的两座石墩上,则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孙殿英听说发现了慈禧的棺椁,非常高兴,命令工兵团长颛孙子瑜和刘副官率领二十多个士兵开棺取宝。在灯光照耀下,慈禧巨大的棺椁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棺椁由名贵的金丝棺木制成,慈禧入殓后,工匠们又在外层罩以金漆。在金漆上,由喇嘛用藏文书写四大天王经咒。在金棺里面的红漆填金内棺上,内外布满填金藏文经咒,在棺盖之上还刻有九尊团佛等图案。
片刻间,金光四射的外棺就被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们将碎棺木搬开,现出里面的红漆内棺。为避免棺内宝物被刀斧震坏。颛孙子瑜和刘副官命令几名士兵小心地在棺盖下方用利斧凿出几个长方形的豁口,铁镐伸进豁口撬了几下,棺盖露出了缝隙,士兵们将刺刀密排着插入缝隙中。棺盖很快被刺刀、利斧撬开,棺中的尸骨和珍宝被一层薄薄的梓木“七星板”覆盖,掀开“七星板”,是一层柔和光亮的网珠被,当挑开网珠被时,棺内射出五颜六色的珍宝的光芒,在灯光照耀下,珠光宝气闪烁辉煌,耀眼夺目,整个地宫后室也光亮起来。
棺中,慈禧太后身穿华贵富丽的寿衣,头戴凤冠,静静躺在五光十色的奇珍异宝中,整个棺内金光闪烁,碎光流溢。慈禧太后如同睡着了一样,双目微合,面庞栩栩如生。片刻间,由于接触了新鲜空气,保护鲜活的尸体收缩塌陷,慈禧的脸色也由红变白,由白变黑,一双手猛地收缩,两排牙齿蓦然露出……过了半晌,棺内再无动静,颛孙子瑜亲自动手取宝,慈禧的尸体则被扔到地宫后室西北角的棺盖上。慈禧的龙袍被撕碎,凤冠被踩扁,裤褂上的各色宝石、佩物被一抢而光。
孙殿英听到地宫被打开的消息后一时兴起,率谭温江等人来到地宫后室。令人眼花缭乱的珍宝已被一件件取出:金罗汉、翡翠马、珊瑚树、玉藕、翡翠白菜、宝石西瓜、紫玉葡萄、红宝石枣子、黄宝石李子……在查看慈禧尸体时,忽然发现慈禧口中散发绿色光芒的夜明珠。传说夜明珠能生寒防暑,死者口含此珠,尸体可鲜活如生,永不腐烂。为取夜明珠,慈禧太后的嘴唇被撕裂。夜明珠如鸡蛋大小,分开是两块,合起来就是一个圆球,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后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就这样,包括干隆、康熙在内的三座陵墓,在整整七天的疯狂盗掘之下,那些神秘的珍宝惨遭匪徒们抢劫和破坏……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着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镶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厄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镶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圆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荠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
重敛时的凄惨情景
东陵盗案发生后,清遗族代表紧急赴东陵善后,当时一位亲历者宝熙写下的《于役东陵日记》,详细地记载了重新安葬的情形。
……慈禧的遗体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翻转她的尸身,发现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有残破痕。
一位亲历者刘人瑞记描述了他进入干隆裕陵地宫时所见到的悲惨情形:持灯进入地宫,见有白骨数节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找到4具头颅,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状比西太后陵凄惨百倍。
历史记载裕陵地宫葬有干隆皇帝和两位皇后,还有三位皇妃。由于历时百年,又遭此浩劫,呈现在重敛者面前的仅剩零乱的骸骨。当人们清理遗骸时,最初只找到4具头颅。
专家介绍说,清室重敛时6个人只找到4个头骨,尸骸全碎,有一棺椁就压在石门下,从中找出一具头骨,骨骼较大而判断是干隆颅骨。
找到干隆颅骨后,还缺少一具头骨,棺椁里面找遍了也不见踪影,人们猜测可能被盗墓者带出了地宫。
就在人们快要放弃寻找时,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在地宫西北角的深水里浮现出一具完整的女尸,面目如生,令人惊异。根据推断,这具女尸应该是孝仪皇后。
令懿皇贵妃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这位孝仪皇后死于干隆之前,同处一个地宫,为何唯独她的尸骨保持如此完好?遗臣们心中大惑不解。遗臣们心中的疑惑尚未解开,又一个问题让他们犯了难:如何区分那些散乱骨骸的身份呢?讨论了数日,最终决定合葬一棺,此举开创了有清以来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干隆帝后妃遗骨后,人们盖上残缺的棺盖,掩闭石门,再将隧道完全填封。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两座地宫才再次被打开清理。
198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干隆和慈禧两陵进行了整理。开棺结果验证了当年清遗族重殓时的记载。
2000年,清东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❷ 这是清东陵吗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对照图片看,是清东陵。
❸ 清东陵被盗文物图片有哪些
去官网上搜搜吧http://www.qingdongling.com/index.html
❹ 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分别是什么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20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2,甘肃敦煌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3、山东泰山
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长城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6、北京故宫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7、安徽黄山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着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自古以来,历游名山者多以为黄山之美不亚于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着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武凌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总面积264平方公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等三大景区组成。主要景观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3103座奇峰,姿态万千,蔚为壮观。加之沟壑纵横,溪涧密布,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森林覆盖率85,植被覆盖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种,乔木树种700余种,可供观赏园林花卉多达450种。陆生脊椎动物50科116种。区内地下溶洞串珠贯玉,已开发的黄龙洞初探长度达11公里。武凌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着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雄峰峻岭,标奇孕秀,耸立于中国西部山区城市--十堰市境内,东经1100,北纬320附近。景区“绵亘八百里”。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着称。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干隆,耗时约90年建成。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14、西藏布达拉宫
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着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占地41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险峻与柔丽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千米。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17、江苏古典园林
苏州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8、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云南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20、北京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极大的声誉。
21、北京颐和园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22、福建省武夷山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我国大陆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全省之最。闻名中外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
23、重庆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座落于黄山南麓。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
明显陵: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清东陵是葬有顺治、康熙、干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清东陵堪称是清朝遗留的中国文化瑰宝。
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在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是中国着名的道教名山。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28、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29、“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于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三江并流国家公园坐落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山区,占地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顷。公园内包含有8种保护区域的地貌,其特点主要是:亚洲三大河流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平行自北向南流淌,它们流经海拔3000余米的峡谷,两岸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河期峭壁。这个地区是中国的地震中心,也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气候现象地点之一。
❺ 河北省唐山市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 唐山市有什么好玩的
滦州古城第3名
唐山市滦县滦州古城东城门
AAAA级景区
❻ 求唐山旅游景点大全排名,有哪些值得去
唐山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素有“京东宝地”之称,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镇。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唐山最着名的十大旅游景点,快来看看你都去过了吗?
唐山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多种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清东陵
菩提岛位于乐亭县渤海之滨,全岛面积2.1平方公里(3133亩),是华北“第一”大岛,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大型生态海岛。菩提岛几近封闭的自然环境,从未遭到人为的干扰与破坏,生态景观与海岛风情相应成趣,是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素有“古、幽、奇、野、闲”之称。
❼ 清东陵和清西陵..哪个更值得一游两者有什么区别
清东陵更值得一游!!!首先是葬着干隆,他的陵墓地宫是清朝里最奢侈精致的。第二是葬着慈禧,虽然被盗过,可依然可以看出当初的庞大规模。而且,那里的很多地方都值得一去。刚才说的都开放了地宫,而清西陵好像并没有开放地宫。东陵还有康熙的景陵,顺治的孝陵,裕陵的妃园寝,还有孝庄的昭西陵,都是开放的。
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是清朝的帝王陵墓,只是葬着的皇帝不同。相比之下,不论是规模还是下葬的帝王名气,都是东陵更好些。
建议去的时候找个导游,里面很大的,有导游也更明白些。也不贵,大概100左右,可以陪同一天。
我们一家刚去过,服务态度也很好,就是那的饭店贵一些,建议自己带一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