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说相声用的场面桌的尺寸具体长、宽、高是多少如有附图最好!谢谢!
1.2乘1.5
② 相声小品表演常用道具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腿子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③ 说相声捧哏的前面为什么放个桌子
因为要放毛巾和扇子等这些说相声必须要用到的东西。
其次,还有很多相声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将,头巾包上,然后就扮演女性角色,这个在欢乐喜剧人中,岳云鹏就曾经用到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害怕台下的观众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捧哏身上。
逗哏是主要的角色,因而让观众尽快进入到演员角色中去,所以舞台上必须要放一个桌子,但是主流相声演员,却并不需要桌子,因为,不需要任何身段的表演也不需要,多快的去进入角色,甚至连贯口都用不着背。
只要上来说几句吉祥话,或者唱一首歌曲,这一段也就到此结束了,如果再搬个桌子上来,是有一些费事,因此也不能小看相声舞台上需要用到的道具桌子。
(3)相声桌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其它常用道具——
1、醒木:
醒木长约六厘米,宽、高均为三厘米。大多是红木、花梨、柴檀、乌木制成。也叫“抚尺”。竖放于演员右手扶案处,便于使用。多用于长篇评书、长篇鼓书或相声、双簧等曲种。相声旧时行话——“穷摔” 。 原因是旧时艺人无钱便只能出去给人说书讲相声,“穷摔”是相声艺人的自嘲。
2、折扇:
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大保镖》)、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莲花》)等。
3、手绢:
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武松打虎》《捉放曹》等。
4、御子:
就是两块板,一般为竹子制成.相声演员演唱太平歌词的时候当作伴奏工具.太平歌词是在“什不闲莲花落”代表性曲调“四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
“什不闲莲花落”形成于清代嘉庆(1796至1820)年间。演唱太平歌词时,只用打击乐器“御子板”(据艺人传说因是皇帝御赐而得名)击节而唱,并无其他管、弦等乐器伴奏。
④ 看德云社相声,为何捧哏前面永远摆张桌子
主要因为以下原因导致看德云社的相声,捧眼前面永远摆张桌子:
一、道具
相声演员的道具在的宽大的舞台上无处安放,如果让他人递给相声演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而在舞台上放置一张桌子很好的将道具隐藏起来,而且拿道具也很方便,这是摆张桌子其一的原因。但我觉得除了放道具以外,桌子很好的将人们带入到知识的课堂,毕竟我们上课的时候就是一张桌子就能学习,只不过我们是坐着学习的,而老师是站着讲课的,这就让课堂和相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个人也去现场看过德云社的相声,一张桌子两个人相声的效果就这么出来的,方正说什么都能够让观众感觉到很好笑,因为观众也在注意力集中地去听相声。且因为生活压力大的今天让很多人都喜欢听相声,不仅能够长知识,也让自己开心了,还能减轻一些生活的焦虑,有助于心情放松。
⑤ 相声舞台上的桌子学名叫什么,我们业内都直接管它叫桌子,但是在淘宝却搜索不到,我想,它可能还有个学名
其实就是普通桌子,只要是差不多的长方形桌子都可以,最关键是那个桌围子,桌围子一罩没人关心桌子是什么样的。某宝上直接找桌围子,有不少带套餐的,是那种折叠桌。
⑥ 传统相声的桌子上都应该放些什么
传统相声
场面桌(加上桌围子,写上艺人名字)
关键词:把点开活、选择道具
道具:玉子、快板、节板(碎嘴子) 、萨拉吉、哈力巴(牛胯骨)、小搓板、、砂球、三碗儿、惊闺、平安板、三块板(蛤蟆板)、、鸳鸯板(月牙板)、醒木、折扇、手帕、高椅子、醒木、头饰(冲天杵)、大白粉等
⑦ 相声桌子上铺的那块布叫什么
叫桌围子。成名响蔓的演员,在过去会有观众送桌围子,一般最常见的是在上面绣“曼倩遗风”“笑话大王”等字样。
⑧ 相声所需的‘道具’
相声表演中有所谓“三件宝”道具:手绢、折扇、醒木
这三件宝贝各有各的妙用:
1、手绢
在表演某些相声的时候,可以用来包头,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化妆方式,比如在《汾河湾》中,由于两位演员要合作表演一出戏,为了区别柳银环和薛仁贵这男女两个不同的角色,其中扮演柳银环的逗哏演员就常常会在头上包上一块手绢,把自己扮成了一个女子。
2、折扇
相声演员可以用它来比划一个刀枪架子;可以展开装作是一封书信;可以假装是“笔”,用来写字等等。扇子在演员的手里,它可以什么都是,但是,唯独不是扇子。
3、醒木
醒木又叫作“醒目”,其用途主要是用来制造某种表演气氛,在说到紧要关节处,拍案使人惊怔。
除了“三件宝”之外,相声还有一些其他的道具:
比如 快板,在表演《数来宝》、《同仁堂》等作品的时候,那是必不可少的;又比如御子,在表演太平歌词的时候,这可是必备的伴奏道具。
此外 还有 场面桌、桌围子、玉子、快板、节板(碎嘴子) 、萨拉吉、哈力巴(牛胯骨)、小搓板、砂球、三碗儿、惊闺、平安板、三块板(蛤蟆板)、鸳鸯板(月牙板)、高椅子、、头饰(冲天杵)、大白粉等等。
⑨ 传统相声桌上的工具
相声演员拜师的时候,师父会传三样东西给弟子。快板演员是传一套板,鼓曲演员是传板和鼓毽子,相声演员是三样——醒子(醒目)、扇子、手绢。
三样东西各有用处
首先他们自身的作用是:
醒子——单口相声开场敲击醒子,用来提醒观众,引人注意。
扇子——天热的时候扇扇。
手绢——擦汗。
但是三样东西在舞台上又有着其它的作用。
醒子——是一个小道具,用处并不是很大,但是听过相声《夸住宅》,就会知道,逗哏演员用醒子比作捧哏演员家里的房子,捧哏演员说“这是房子吗?这不是蛐蛐过笼吗?”因此是使活的需要。
扇子——用处较多,在演员的手中,扇子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刃全在扇子上。同时扇子也是烟枪、烟袋、鼓槌、喇叭等等等等,扇子几乎可以扮演舞台所有需要的道具。
手绢——用来化妆,包在头上,男的就是女的了。《学四省》中,包在同上,用来表明捧哏演员的砍头疮。是为了丑化演员而达到喜剧效果的一种装扮工具。
以上是基本的三样东西。
现在桌子上时常会放一副快板,一副御子,那些都是为了配合演出需要而放的道具,在说唱的时候,伴奏而用。如果全是相声则不需要了。
希望我的回答是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