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陶瓷茶具的简介
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第一:茶壶
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多种,青花斗彩、四朝三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具备健康和文化底蕴。
第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但已不易得。盛世昌南出品的功夫茶具小杯,具备轻巧适中,既符合饮用习惯、也保持茶香。
第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第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Ⅱ 青花瓷茶具的青花瓷茶具历史
据目前已知的文献记载,饮茶之习俗始于汉之蜀地和江南一带,晋、南北朝时期,专门化的茶具从食器中逐渐分化出来,唐代茶具在中国茶具发展只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饮茶风尚极为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具的生产。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干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Ⅲ 如何用3d做双面茶壶,里面瓷白色,外面贴图案
3ds Max双面茶壶制作教程:
1.在3ds Max场景里创建一个茶壶模型,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
Ⅳ 这个茶壶是什么年代的,底座四方干隆红色印章,篆体字,顶盖兰草画,壶身文字书法,粉彩釉面,
这件珊瑚红釉茶壶,釉色自然,造型古拙,但款识粗苯,可看为民国所造。同样釉色和花纹的,我曾入手过一件碗,碗底为江西瓷业的款识,应为大清最后几年至民国之物。以上可作参考。
Ⅳ 急求有关民风民俗的素材
正在变化中的民风民俗
当代藏族人已经越来越强烈感觉到民风民俗的渐变。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起居说起,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些不变当中的万变,竟是如此的迅速和普遍。
陶质器具的使用有5000年历史
人类使用陶质器具的年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目前发现的西藏区内人们使用陶质器具的年代,约当距今5000年左右。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又一次征服自然的标志。这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人类学会用火后第一次使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实践。一般认为,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它与磨制石器、弓箭等工具的同时或先后出现,成为考古学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经过上千年陶器制作的发展,中原地区到公元前10-11世纪的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原始瓷,从而使陶器产品的制作渐渐变得衰落起来。目前西藏境内还未从地下发掘出瓷器完形器,残片以及瓷窑。据《汉藏史集》记载,松赞干布曾孙都松芒布杰时期,瓷器制作技术从汉地传入吐蕃,赞普命汉地派来的工匠在索那唐波烧制了上、中、下三等32只大小不同的瓷碗。当然,目前我们还不能说这就是西藏瓷器的起源,但是对山南地区扎囊县普布瓷器作坊的考古发现,则说明我们对西藏瓷器生产的研究已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扎囊县普布瓷器作坊应兴盛于明代晚期和清代早中期,清代晚期开始衰落以至于废弃。其产品的高脚杯或矮脚杯均无记载,但有时却带有一个家庭的标志。这里生产的瓷器流传于整个西藏,甚至一直到尼泊尔。而今,陶瓷器的使用正在悄悄消隐,悄悄发生着变化---
塑料酒罐、酒壶和玻璃酒瓶代替陶质酒罐
传统藏族盛酒器中最为常见的莫过于陶质酒罐,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越来越难见到这种盛酒器了。不论是拉萨市、山南或日喀则市,卖传统饮料青稞酒的人不少,可他们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人背上陶罐来盛酒销售。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作的酒罐、酒壶以及玻璃制作的啤酒瓶。如果说玻璃啤酒瓶与我们传统的饮料青稞酒没多大关联,那么盛青稞酒的陶罐被塑料酒罐代替应当说是一种与我们传统有关而正在发生变化的民俗现象。
热水瓶代替陶茶壶
陶制茶壶与茶炉配套器具,是传统藏族家庭中最常用的茶具了。现代,一般藏族家庭中偶尔能见到这种茶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很少见到。取而代之的便是玻璃瓶胆的热水瓶,这种热水瓶的好处显而易见,它的保暖功能是任何陶制茶壶所不能相比的,因此热水瓶的普及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得多。
电动搅拌器代替木质酥油桶
我们最熟悉的木质器具,也许应首推木质茶碗。从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会观察到,很多的木质器具的使用频率,已日渐下降,这种使用频率下降的最典型的器具 代表,应为酥油茶桶。
酥油茶是藏族非常喜欢的家庭饮料之一,颇受藏汉人民的喜爱,就酥油茶的营养价值及其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大家都有亲身体会。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今,除了在很偏远的农牧区仍使用传统的竹木酥油桶来制作酥油茶外,城市居民中已是鲜见这种方法了。而且,有的地方即便还用酥油桶打茶,酥油桶本身渐变为材料轻便的小型塑料制品了。在拉萨市的家庭里,电动搅拌器已代替了酥油茶桶。
塑料、金属酒壶代替木质酒壶
对于很多当代藏族青年来讲,木质酒壶是较难见到了。木质酒壶外形与木质酥油桶差不多,只是其体积小,适合于盛酒之用,它的口部有一块能封住五分之一左右的木板,有的还带有流嘴,其用意与打制酥油茶不同,是为便于盛酒、打酒。如今,这种木质酒壶真得成了“古董”,在街摊上被那些“古董商”进行着贩卖,许多藏族家庭中,可以说几乎见不到这种器具的使用,更多的恐怕是塑料酒壶与铝制壶了。
传统金属器具的中,金器、银器的使用,被视为尊贵与富有。一般金属器的使用常见于酒器、餐具和装饰品。这种到现在依然存在,但部分金属器具的使用却正在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后藏日喀则居民在逢年过节按传统礼俗必须在饭后喝青稞酒,所用盛酒器大部分为一种称为“齐木”的塑料酒壶,而见不到过去所使用的铜壶了。十多年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饭后必须喝青稞酒时,还能较经常地见到这种铜酒壶。如今平时映入我们眼帘的已不再是铜酒壶,而是塑料酒壶。至于铜壶还是有的,一般只有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才能见到。显然,这种酒具已成为传统仪式的一部分了。
电灯、应急灯或蜡烛代替铜灯
城市生活中,虽然在寺庙里能见到佛用供灯,但已很少见到民用铜灯了。灯光闪烁的美丽夜晚,都是电能的神奇创造。平时,既便因故停电,不能照明,大多数居民使用的灯也不是传统的民用铜灯,而是蜡烛或应急灯了。
婚礼形式和内容的明显改变
现代藏族人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拉萨的藏人举行婚礼时,其内容与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婚纱、啤酒、流行歌曲等已经注入了时代的特征。虽然婚礼中也不缺少传统婚俗的某些内容,即献哈达、穿藏装、唱歌敬酒、送亲时跳锅庄舞等,但就其内容与形式的改变已是很明显了。民风民俗的种种变化是不胜枚举的,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历史演变、进化的特征。
社会发展是民风民俗改变的主要原因
从民风民俗上看,无论是传统的木质酥油桶被电动酥油搅拌器代替,还是陶质酒罐被塑料酒罐和玻璃酒瓶代替,或是“齐木”的塑料酒壶代替铜壶,都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它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一个藏族学者,对种种悄悄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我的看法是:
第一,民俗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是人与环境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当整个社会发生变化的时候,各种文化要素也会随社会发生着某种特征与功能上的变化。照此而论,上述所有变化当中的民风民俗,是固有传统文化要素在新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着某种递推演进。假如能这样认识民风民俗的变化,我们就能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欣赏正在变化当中的民风民俗的意义。
第二,民风民俗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人们在选择一种新的工具时,首先是对其功能的选择。一般来讲,人们使用工具的心态是宁愿使用笨拙不便的旧有工具,也不愿用轻便好用的新工具,这是人类认识所决定的行为方式。但是工具的功能会作用于人们的选择。另外在新旧工具交替时,还会有一种心理上的习惯过程,就像有些老人认为用电动搅拌器打的酥油茶不如木制酥油茶桶打的茶好喝。但是新工具会以自己功能上的优势进行“优胜劣汰”。就这个意义上讲,上述塑料酒罐和玻璃酒瓶代替陶质酒罐也好,电动酥油搅伴器代替木质酥油桶也好,“齐木”塑料酒壶代替铜壶等都经历了人们选择和适应的过程。
第三,社会观念的转变也是上述民风民俗发生变化的一种原因。观念的转变,是由于人们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几千年封建社会所传播的观念,是礼制与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那么与这种制度相配套的物质产品,也应当有其最严格的规定或法度。这种事实,我们不难从历史学研究成果中获得。现代藏族人的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所谓新旧融合也好,所谓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好,人们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很多观念。这种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发生的观念变化,是民风民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Ⅵ 陶瓷茶壶的种类
茶具,在古代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主要指饮茶器具。芳香甘醇的茶叶配上质优雅致的茶具,更能衬托茶汁的汤色,保持浓郁的茶香。一套精制的茶具,既可沏茶品饮,又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我国的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红瓷茶具等。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青瓷茶具
早在东汉年间,就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 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宋代饮茶,盛行茶盏,茶盏又称茶盅,是一种小型茶碗,它有利发挥和保持茶叶的香气滋味。随着宋代瓷窑的竞争,技术的提高,使得茶具种类增加,出产的茶盏、茶壶、茶杯等品种繁多,式样各异。其中最为着名的由浙江龙泉县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甚至首次远销欧洲市场。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
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
白瓷茶具
白瓷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唐代饮茶之风大盛,促进了茶具生产的相应发展,全国不少地方的瓷业都很兴旺,形成了一批以生产茶具为主的着名窑场。各窑场争美斗奇,相互竞争。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黑瓷茶具
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盏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着盏无水痕"为上。斗茶者们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所产的黑瓷茶盏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另外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曾出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 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红瓷茶具
红瓷又称釉里红。顾名思义,红瓷以中国传统的大吉大利大红色为主色,大红的瓶身上裹着用黄金等贵金属烤制而成的精美图案,整件器物洋溢着富贵、吉祥。红色瓷之所以名贵,除了它的光泽颜色俱佳、材质贵重外,更因为它工艺独特、炼制过程复杂而成为瓷中珍品,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才能享用。
中国红瓷始于晚唐,但从工艺角度分析,红瓷的技术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镇发展并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里红技术,开始了批量生产釉里红的历史。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极盛期,本朝釉里红大多色呈较淡,红色晕散,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该时期红瓷创新性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清代在红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康熙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
Ⅶ 看看这个茶壶大清干隆年制。
现代低仿瓷壶。
Ⅷ 谁能提供点老北京四合院那种照片或者家具茶壶茶杯之类的素材照片谢谢啊
你要的照片这里有 找你需要的吧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0%CF%B1%B1%BE%A9%CB%C4%BA%CF%D4%BA%D5%D5%C6%AC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0%CF%BC%D2%BE%DF%CD%BC%C6%AC
采纳哦
Ⅸ 好看吗这个茶壶
每个人的喜好和欣赏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很好看,有种高大上的感觉,也有的人会觉得这个有点太浮夸了,有点土豪的感觉,哈哈哈,还是看个人的喜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