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朕的奏折终于批完了!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戏说的网络用语,指终于把工作完成了。
网络语言(internet slang)是指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民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并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进教学领域。
❷ 奏折是什么样子的
奏折内容其实不算固定,但严格来讲现在很多我们认为的奏折并不算奏折奏折也叫折子,原本明朝初年就形成一种所谓的密折制度,用到康熙时期新增成奏折,也叫折子。因为奏折属于密奏文书,是不需要经过层层上级单位的关卡,直接呈给皇帝的,所以奏折不是随便可以用的,一般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才能使用奏折的渠道。除了奏折以外,还有奏疏、章表,也是古代官吏写给君主的文书,一般皇帝会用朱砂红笔进行批复,然后发回上奏的人。其中的章、表是分开用的,如谢恩之类的一般用章,用来陈述事实的则是表,而奏疏的内容就包括很多的种类了,如普通的言事、对策、请安等。明朝时期就分题、奏、表、讲章、书状、文册、揭贴、制对、露布、译。问题中奏折的前身就是明朝的密揭,密揭形式上又像是密疏,汉代就有。
(图片:刘墉奏折)
而关于奏折使用什么材质就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了,清代奏折中一般用榜纸、本纸、毛边纸等竹纸,而天天用宣纸给皇帝写奏折的是很容易被打土豪的。存世的奏折中大部分的尺寸是长22厘米宽10厘米,至于奏折的书衣是不是一定要用黄色纸板其实也没有相关的规定,理论上任何颜色都能用,但你没事给皇帝上个白色估计皇帝也不高兴了,你没事上个黑色估计皇帝晚上看了奏折得杀你的头了,你要用个红色,皇帝眼睛估计就废了,我们现在很多的护眼纸或是护眼的软件APP底色不都用黄色么,因为人眼各种波长的光感知灵敏度是不同的,其实现在的纸张很多是因为荧光剂导致损伤视力,古代的竹纸没有漂白也没有荧光剂,一般纸的原色就是偏黄的。还有一种就是皇宫备档了,一般奏折到皇宫后都会有专人进行复制,而宫里的东西用黄色就更普遍了,样式还是成批次统一制定的。
结语虽然清朝才出现奏折这一称呼,明朝把文书分的极其细致,到了清朝文书的形制又比较混淆了,清朝奏折到现在存世的奏折很多的,尤其清末时期大量的清朝文书被当废纸卖出,流落民间的不知道还有多少,总之在一些拍卖网上还能看到此类文物的身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奏折的内容都是机密大事,雍正开始大范围使用奏折后,大臣们还固定的按时上请安折,有的送个西瓜还要上个奏折,也不怪皇帝看奏折看到吐血,然而这类文书类文物对我们研究清史是非常宝贵的原始资料,清末时期8000多麻袋15万斤的资料,被4000大洋就卖了,更可悲的是很大一部分还流落到日本,算不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劫,但绝对算是一个污点。
❸ 慈禧批阅奏折时,真的是用指甲批阅奏折的吗
古往今来,皇帝们批阅奏章的工具都是用笔,这不仅是对臣子的看重,也是一个君主负责任的态度。可有一个人却正好相反,此人批阅奏章时经常不动笔,她就是慈禧。那么慈禧用什么批阅奏章呢?她还真的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慈禧一生要强,不仅是在生活上,就连在政治上,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人而向男人示弱,这也是为何慈禧能够独掌朝政几十年的原因。慈禧年轻的时候,非常受咸丰皇帝的宠爱,因为她的名字就叫兰儿,这也是她蕙质兰心的一个写照。
在这种“指甲治国”的阴影下,军机处官员战战兢兢的处理着国家大事,而大清国的政体,也都围绕着慈禧太后的一片指甲在转动,说来也真的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