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断竿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动漫哭泣动态图片 2025-07-15 18:36:40
旺夫旺财旺子女女人图片 2025-07-15 18:36:36

断竿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6-15 12:09:10

A. 鱼竿为什么会断呢

从我钓鱼的经验来判断,断竿是正常现象,在我手上断的大概有十几支了吧,一方面是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钓鱼技巧问题,特别是目前推出高碳钓竿,价格贵还容易断竿,上次我去龙王恨公司打比赛,和爱龙的设计师深入探计了这个问题,首先从材质来讲,高碳布做成的钓竿,刚性好,重量轻,但是很脆,这是从设计上无法去克服的,但现在的设计师们通过改变材料搭配的结构,一些新的结合工艺,可以让大家用到即轻又硬,而且相对还结实的竿子,所以劝诫大家别被有的商家所迷惑了,说几十克的竿子能钓多么重?

B. 钓鱼时怎样溜鱼不容易断竿子,和你做的一样吗

经过自己的总结,和一些老钓友的谈论,想要掌握溜鱼的技巧,需要知道这些关键之处。首先是不能急,我想钓过大鱼的人都应该知道打桩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上大鱼后往往给人的感觉像是挂地球了一样,提竿时根本提不动,但是过一会又能看到水下的动静。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急着硬提竿,尤其是新手一定不能手忙脚乱的生拉硬拽,否则的话恐怕就要换竿子了,即使不换竿子,线组什么的也多半是要报销了!当然,这种情况下也不是让我们不动,而是通过一些有力的抬竿刺鱼,让鱼吃痛动起来,当然抬竿刺鱼一定要收一些力。当鱼动起来的时候,我们基本就能大致确定鱼的大小了,也能够开始正式溜鱼了。

接下来是一定要把鱼的力气耗尽,至于什么8字溜鱼法、前后溜鱼法……说到底不过就是四个字,因势利导!只要竿子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弧度,不要形成拔河之势,基本上就不会出问题,所以这里就不介绍这些具体的溜鱼方法了,因为只有自己溜过几次鱼,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溜鱼方法。这里要说的是,溜鱼一定要有耐心,我们要多利用鱼竿的柔韧性,多消耗鱼的力气。如何消耗鱼的力气,最简答的方法就是引鱼掉头,当鱼向一个方向游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要鲤鱼竿子的弧度,慢慢让鱼掉头,这样重复多次以后,鱼的力气自然就会消耗殆尽,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稳稳的将鱼抄起,放入鱼护中。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整个溜鱼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力量收放有度,简单来说就是力量不能够太小,也不能够太大,力量太小会使竿子形成拔河之势,力量太大的话则很容易断竿断线跑鱼,尤其是在刚开始溜鱼的时候,新手往往会因为太过激动,而用力过猛,从而跑鱼还损失装备。钓大鱼的时候不在于你的力气大不大,而在于你够不够稳,只是一个稳字很多钓鱼老手都还学不会,更别说新手了。钓大鱼往往是人和鱼在搏意志搏心态,人急了就会跑鱼,鱼急里就会很快被溜翻,然后成为盘中餐!

C. 钓鱼的过程中 如何防止断杆 有没有小窍门啊

很多的钓友在夏、秋两季钓鱼的时候发生过断杆的情况。也不知道是天气比较热,鱼的力气太大了,还是我们的赶上偷工减料的鱼竿了,还是钓友心太急又或者方法不当。
一、钓友应该了解到,就算是再好的杆都经不起横向的拉折以及过度的下压。
现在有很多的钓友爱好者,可能钓鱼的时间不长,在钓到那种接近线组极限的大鱼时,非常的激动,都想着我要赶紧把鱼拉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鱼,再照几张照片,发发微博啥的,所以就会不自觉地将杆尽量的往上抬或者是提,在这个时候只要鱼一发力,再加上杆脆性比较强,那么可能就在这时发生了断竿的情况。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往往在这个时候,断的都是第2、3节杆,为什么不是第一节断呢,鱼竿的第2、3节应该强度更大的?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鱼在越靠岸边,此时主线又比较长的时候,钓友们就会不自觉地尽量抬、举杆过高甚至杆梢后仰,杆几乎都打到垂直的位置了,导致横向拉折力和下压力太大了,而杆子的第一节是非常软的,因为被弹性化解了,所以基本上就没有多大的横向拉折力了,而第2节和第3节杆的弹性比第1节杆要低很多,所以非常容易断。在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状况发生的时候,二八调性的杆断第二节,而三七调性的杆就是断第三节了。
二、如何避免上述的问题呢?
1、应该调整心态:如果上钩的大鱼已经被控制在自己通常溜鱼的范围之内以后,用不着去着急的看是什么鱼,也不要担心怕鱼跑了,应该冷静的应对。
2、有效的操作方法:鱼上钩之后,假如鱼不想浮上水面,钓友们用不着用力的抬高杆,因为杆抬得越高,在第2和第3节鱼竿上所承受的横向拉折力也就越大。杆子就比较容易折断,注意是折断,不是拉断。钓友们在溜大鱼的时候,最好是选择半水溜,人可以下蹲,最好不要选择在水的表层溜鱼,更不能把杆往后仰。因为鱼一到表层之后,因为鱼的眼镜收到光线或者是人影的刺激,极易发力挣扎。所以最好能够将鱼保持在水的中层遛。再就是遛鱼要有耐心,因为假如鱼已经没有力气了,就算是你不抬杆,它都会自动翻着肚皮上来,抄起来之后连动都不动。

D. 什么是高碳鱼竿

高碳鱼竿是以碳素纤维布为主要原来制作的一种鱼竿,碳素竿是采用高科技碳维素材制造而成的。绝大部分碳纤维钓竿者是采用无梭纺碳纤维纵向布制管,经浸树脂固化而制造的。

含碳量为30%、90%左右,用碳纤维制造的钓竿具有轻、坚实、抗拉强度高的特点,但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防电。

由于碳纤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雷雨天和低空裸体电线下绝不能使用,渔线卷在电线上也不能用竿去挑。渔竿按材质分为竹木、玻璃钢(玻璃纤维材料)鱼竿、碳素鱼竿三大系列。

(4)断竿图片素材扩展阅读:

使用注意

上鱼提竿不要太猛,还要尽量避免直接提鱼上岸和将上钩的鱼提出水面。应顺势牵引,大鱼一定要溜鱼,溜乏后使用抄网,处处减少鱼竿受力强度。

垂钓过程中如需调整浮漂位置,一定要先收竿,一手捏紧漂座上部钓线,另一手拉动太空豆和漂座,避免鱼竿受力。垂钓水域如果有大鱼,台钓竿要加装失手线,避免大鱼拉走鱼竿,造成不不要的麻烦。

不论是手竿还是海竿,收竿时最好都用一块干净软布边收边擦。防止泥沙水渍进入鱼竿管壁内,造成鱼竿磨损和划破漆皮。

E. 钓竿为什么会折断(强烈推荐阅读)

转自台湾钓鱼杂志的一篇理论文章转自台湾钓鱼杂志文.图:李嘉亮 插画:王玉芳不管什么竿都会断,就是电线杆也一样,但是你的竿子断了,责任一定在钓竿制造厂,绝对不是你这个钓鱼高手的错,对不对?但真的是这样吗?知道为什么竿子会断吗?应该怎么操竿才是对的?照过来看吧! 日本制的钓竿断了,自掏腰包换竿节似乎是天经地义,有怨言的极少;便宜国产竿断了,此间的钓友多认定品质有问题.真相到底如何,您是不是感到好奇呢? 一、笼统的说,断竿只能朝两个方向来思考:一个是品质有问题,一个是操作者技术观念有问题。选购高价日本竿的钓友,竿子断了一定自认倒霉,因为日本竿子品质较没有问题,所以一定是自己的技巧出了问题,甚至于拼战大鱼的时候钓竿断了,也只是暗暗怪自己。 有趣的是前一阵子自认技巧有问题,以至于弄断日本竿子的钓友,过一阵子买国产竿子又断了,就指责国产竿子品质有问题,逻辑似乎也很合理:因为在前次断竿后闭门思过,经过检讨改进以后,他的搏鱼功力已经突飞猛进了,所以现在国产竿子会断的真正原因,显然是竿子品质有问题!也许很多读者不禁要问,是不是有什么药物打针注射一次,或者什么药吃几贴,钓鱼功力就会如此突飞猛进!大家即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两次断竿之间的最可能原因是什么?就是钓者自己操竿技术还是错误,以至于再一次弄断钓竿的机会最大。 开头这么说,读者一定大感讶异,以为本人是语不惊人誓不休!不过本文将告诉各们充分的证据,以及大家可以短时间大幅提高钓鱼技术的可行理论。二十年来观赏过的日本钓鱼录像带,应该整整超过五百卷,以前是录像带店租的,后来因为帮某公司审翻译稿,每一卷都反复观赏好几遍。其中矶钓的部份应该超过二百卷,再加上无数次在钓场上观看附近钓友大鱼上钩后搏鱼的动作,有这么一个深刻的心得:那就是没有一次看过哪个人搏鱼的动作正确,所有的人都是标准错误动动作,包括许许多多所谓日本钓具大工厂的钓鱼明星、钓鱼名人、钓鱼冠军在内! 文章才写到这里,应该很多人把杂志撕了。谁这么大的口气,简直是癞蛤蟆打哈欠嘛!本人写这二十几年的稿子,一向非常小心,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也因为出错的机会实在很少,当然这篇文章“一竿子打翻几十条船”,绝对不是随便说说的!看下去吧! 二、钓竿最大负荷拉力 二十年前,笔者写过一本《池钓网络》,印第二版的时候,有人送我一份日本G厂出版三十二开薄薄的月刊,上面有一则十分重要的钓竿钓力什测试图,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于是摘录在池钓网络的修订版里,希望当时钓友严重的断竿问题能获得解决。台湾钓友用溪钓玻纤小继竿钓鲤鱼、福寿鱼(罗非),以至于断竿连连,代理商、小卖店、钓友大家都很头疼。即使在当时大家都没有着作法观念的时代,自己也很少这样子做,直接把人家的抄过来,此行为当然有检讨的空间,不过G厂还是理亏的成分居多,在G厂发表该图的前几年,我的文章已经写出过避免所谓“倒J字形断竿”的意外发生,这个意外断竿的结局,就是后文(图一)所显示的情形。 十五岁时,朋友溪钓的时候钓到一条大石斑,将鱼拉到脚边,石斑看到人影紧急垂直下潜,硬生生折断尾巴,断竿前竿先弯曲的样子,就好象是英文字母的“J”字倒过来写。回家后苦思其中理由,乃兴起吊铅锤模拟钓竿的弯度,结果发现像断竿时钓竿的弯度,居然只能吊起不到三两的铅锤离地,如果铅锤下坠的方向和竿把成九十度角(图四),可吊起七两以上,当时自己粗浅的学识,实在是解不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把事实的部分、断竿的经验,发表为文提醒大家注意。之后G厂拿到这篇文章,做进一步的测试,将实验结果发表在月刊上,总之它发表的时间在我的后面好几年,学术界的惯例一定认定它抄袭我的着作在先,我把它的绘图剪过来用,算是还我一点正义吧! 后来G厂的月刊又把我独创的“浮漂派钓法”改写刊登,关于钓法在此不多谈,现在钓友俗称的“吃到手把节”就是这种钓法,溪、池、矶都可用。我有那么多独创的钓鱼秘诀,没差这一样,G厂在那么早就识货;仙丹给蠢蛋吃好吗?这件事大家算是扯平了。现在G厂矶竿尾巴都很细,有的细得跟针一样,就是要便利鱼吞饵、竿先不扎嘴,显然“浮漂派钓法”给他们很多启示,矶钓竿设计理念一脉相传,二十年来都这样。当然!G厂钓竿钓力值的测试图发表以后,也给我极大的影响,证明自己不是闭门造车,日本名牌的工厂也学着我在做,自此以后二十几年验证下来,真是获益良多。我敢说没见过一个搏鱼正确的钓友,凭借的是自己独创的心得,在“美国鸡厂”G-loomis的型录里也曾经刊载过,显然可信度极大,这法螺不是我一个人的独奏。 自从发生了倒J字的断竿意外以后,我一直在思索的钓竿的钓力值到底如何测试的问题,想来想去想到一个土法炼钢的办法,当新买一把钓竿到手,假如钓到一条象样的大鱼,以溪钓竿为例,二十五公分的石斑算是不错的体型,当时也还算经常能够钓到,我一定很认真把钓竿的弯曲的情形记忆在脑海里,有时就在钓场吊起铅锤来,或者回家以后找铅锤代替鱼,用钓竿把铅锤秤起、高高吊起,渐渐增加铅锤的重量,直到钓竿弯曲的曲度,类似于大石斑上钩钓竿电能弯曲的状态,然后再称铅锤的重量,累积很多数据以后,其中有钓鲤鱼的、钓鲫鱼的,反正很多鱼种就是,整理归纳这些数据发现。将一条鱼最猛拉力所造成的钓竿弯曲,换做造成同样弯曲的铅锤重量,以及实际鱼体重量之间的关系是有落差的,也许这样说各位不太明白,举实际的例子可能够好了解。 一条二百公克的石斑鱼,拉力最大也只相当于一百六十公克重的铅锤。当然这牵涉到怎样操控钓竿,以及钓场的环境,水深、水浅,流缓、流急都会导致这个数值的改变。因为都是自己操竿,这一部份变数均类似,可省略不谈。以石斑为例,鱼上钩后多会逆水钻入急流,拉力会变小,极少数会顺流往下冲,控竿不当会让鱼的拉力稍稍放大,最难缠、拉力最大的,反倒是在平渊上钩的石斑,吃了疼左右乱窜、横冲直撞,无法控竿而把钓竿拉到最弯,二百公克的鱼产生一百六十公克的拉力就是这样来的。 职业池上钩的大肚鲤,尤其已经被钓放多次者,六百公克的鱼只能使出二百公克的拉力。这样子新买钓竿,钓到相当体型的鱼,回家以后钓铅锤,测试这条鱼的净拉力等于多少重量,并且回过头去在钓场再三的比较,以检验数据的精确度,这种工作一直持续,溪钓、池钓、野钓、矶钓、船钓都没有间断过,一直进行超过二十年。 读者一定会问为什么这样做?其一是搏鱼技巧的问题,有人0.6号线可以钓起两公斤的福寿鱼,为何换个人只能钓起一公斤的鱼?线的好坏、打结的技巧、竿子的调性,还有搏鱼的技巧都是关键,若使用同样的竿子、同厂牌同一批的线,挑功夫最好的人统一绑结,剩下的差别就是搏鱼技巧了;若经过长久的训练和钓竿吊铅锤比较,能让鱼越不会拉弯钓竿的操竿技巧,越能使用细线钓大鱼。 多数人都在盲目中摸索细线钓大鱼的控竿技巧,若改成此种方式练习,至少提高数倍的效率。精进钓鱼技巧的方法,最好将科学实验的方式导入,让经验在试验中重复演练;象鱼的动态拉力,换做静态的吊铅锤就是绝佳的例子。其二就是本文的主题了,为什么钓竿拉断了?现在把当初那几副钓竿拉力方向,与钓竿弯曲程度,以及钓力值的关系图摘录改绘,请读者参考,并且分别说明如下: 三、图解钓力负荷的极限 图(一):鱼的拉力方向与钓竿完全平行,一般而言,只能负荷这把钓竿设计钓力值极限的百分之十,以二号矶竿为例子,大约只能吊重一百二十公克。超过此一极限,多半钓竿在竿先(第一节)的基部,或者第二节的接口处折断。池塘钓鱼竿为什么较少有三/七调,主要以四/六调性居多,因为池钓钓到鱼的最后阶段,伸出捞网要捞鱼的时候,竿子保证弯曲成图一的样子,以十二尺竿为例,三/七调竿子弯曲点刚好在第二节的接口处,若受力超过限度,例如:鱼被拉近岸边,捞网伸入水中吓到鱼,鱼突然再往深水处钻下去,钓竿特容易折断,反观四/六调竿子,调子弯曲点下好在第二节的中央,以材料力学来讲,中心点会业得更柔软,突然受力拉得太弯曲,比较不会折断,所以日本鲫鱼的钓竿几乎看不到纯种三/七调子的钓竿。而几乎是所有的矶钓钓者,将鱼拉到岸边伸出捞网的时候,钓竿都是呈现这样的弯度,以至于断竿连连,当然没有意外。这就是本文开始,批评矶钓者都搞不清状况的理由之一。而图(一)所显示钓竿弯曲的状况,就是当初笔者亲眼见到的倒J字型断竿的意外。 大约在本刊的三十几期,福寿鱼正掀起一股战斗池流行风,市场极度缺乏够硬的二/八调子钓竿,使福寿鱼被接近岸边,竿先还有足够的弹性,控鱼避免鱼再冲出去,而延缓上鱼的速度。当时日本人愿意卖给台湾的碳纤布,都在T34以下,弹性不足,要做成二/八调的战斗竿,竿壁一定要很厚、竿子很重,且调性弯曲点正好在第一节的末端,想也知道断竿率一定会居高不下,将打击国产竿子的商誉。 我当时在杂志上提出来,将竿先缩到最短,约五十五公分左右,第二节收成六十公分左右,第三、第四节加长,钓竿全长不变,调性弯曲点正好落在第二节接近中段的位置,如此可减少断竿的机会,同时钓竿的重心后移,厚重的战斗竿手感稍微轻巧一些,提高战斗竿的实用价值。假如没有适时提出此钓竿设计的理念,福寿鱼战斗钓法的发展可能延后好几年,因为做不出适当的钓竿。日本G厂十三尺改成十二尺的来用,一把要价上万,将使得活动贵族化不能普及。而国产钓竿被台湾钓友接受的时程,还得往后延迟几年,因为战斗竿的出现,使日本竿子的硬调性能完全拼不过台湾竿,建立国人接受台湾竿子的信心。 真正二/八调性的战斗竿,要等到日本碳纤布的工厂,愿意将T38以上的碳纤布出口到台湾的时候,台湾钓竿工厂才真正开始生产二/八调性的战斗竿。否则在此之前。以T34生产的战斗竿,即使以竿先缩短设计理念来制造,勉强只能算是2.5/7.5调的战斗竿。虽调性已符合战斗竿的要求,但是重量多在一百七十公克左右,竿壁很厚、碳纤布较耐疲劳,这使得断竿安全系数较高,不过台湾人继续习惯这种钓竿,对于38T以上的碳纤布销售肯定会有影响。 因为日本不景气,我们才有机会买到T38以上的碳纤布;但自己总不能老犯说实话的毛病,说日本钓竿设计师,看到将素材缺点变优点的台湾设计师,吓得半夜做恶梦尿床吧?当时竿先缩短设计理念的仿二/八调竿介绍给大家的时候,为什么不提“调性弯曲点避免落在竿身接头上”,如此重要的观念呢?其实这就是国人需要深刻反省的事。知识是非常珍贵的,尤其是一法通、万法通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义务,让大家平白获得高深的学问,多年后才让严重缺乏设计钓竿知识的台湾设计师知道这一点,这此青春就是大家应该付出的代价。至于调性弯曲点为何尽量避免落在钓竿的接头上?这个有趣的材料力学问题,留给大家当做都拥有表年白头的机会。 图(二):矶钓或者池钓的场合,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例子都显示,钓竿呈现出如本图所显示的弯曲状态。先就池钓的例子来讲:国为垂钓的水深度不大,扬竿后钓竿以极快的速度向上抬起,上钩的鱼还来不及流动挣扎,已经被钓竿的弹性给牵制住,这是钓者为了增加上鱼的速度,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这种以比赛拼速度为主的垂钓方式,不同于一般以趣味性为主的垂钓,后者是以享受悠闲、享受垂钓乐趣为主的钓法,是在享受与鱼拉扯、以智斗力的快感,所以在上鱼的阶段,希望以较柔韧的调性、较高的技巧,将鱼拉上岸来,这和竞技比赛,完全以硬碰硬的豪迈钓法是两码子事,这是台湾钓福寿鱼比赛,惭惭失去钓鱼趣味的原因;也因此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能发挥钓趣的福寿鱼竿,市场全部集中在超硬调竿的范围,自然全部变成为价格战,拼价拼到大家无利可图的地步。业界不开发超硬调以外的市场,没有这种享受悠闲的池塘也是原因,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没有这样的钓鱼群众,自然也就不会激励工厂开发更有格调的钓竿了。 当大鱼的拉力和竿柄方向成三十度夹角的时候,以五。四公尺二号矶竿为例,只能发挥钓竿大约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拉力,亦即大概三百公克。每一把钓竿的调性可能不太一样,在此阶段子线挂底而硬扯,钓竿只能承受三百公克的拉力,其实1.5号线就可能把钓竿的第二节或第三节给扯断,因为1.5号线扣除线结的损耗,至少都有三公斤的拉力,远大于钓竿弹性所能承受的三百公克拉力。 就有弹性的碳纤材料而言,二号矶竿第二节承受三百公克弯曲到达极限,钓竿的第二节还保留些许弹性,但钓竿为什么无法把受力的弯曲往下一节(第三节)传递呢?这就是问题的重点,因为拉力的方向,与钓竿柄所形成的狭小的夹角,限制第二节的受力弯曲往第三节传递,因此笔者扬竿中鱼的下一瞬间,立刻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此动作是自己独创的,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矶钓录影带,或者钓场上看见有什么人用过,而这个动作所依据的理论,当然还是拉力与钓竿的夹角。 扬竿的同时卷线器不停的收线,钓竿却刻意朝海平面低下头去,用意很简单,钓竿低垂以后,使得鱼的拉力方向,和钓竿柄的方向之夹角加大,虽不一定能加大到九十度角,至少提高到四十五度到六十度使钓竿的弯曲部分,由第二节传递到第三节,甚至第四节,增加钓竿承受大鱼的拉力的能力,让钓竿拥有更佳的弹性。 钓竿在低头,而卷线的动作不停,母线没有松驰而是持续崩紧的,使大鱼没有喘息逃跑的机会,此做法,除了调整钓竿与大鱼的冲击拉力(瞬间拉力)以外,还存在着材料力学的重要理论根据---任何一个弹性体都有弹性限度,当受力到极限以后,弹性体变得没有弹性,但还是能承受力量,若力量持续增加,最后将导致弹性体断裂。当弹性体失去弹性却仍然持续者,材料本身会产生疲劳的现象,持续的材料疲劳导致弹性体的弹性越来越差、材料的强度惭低,能承受的力量渐减,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一般钓友矶钓扬竿的标准错误方式而言,即图二所显示的状态,第二节承受拉力弯曲到极限,靠着材料本身的强度支撑,此时已完全没有弹性,大鱼刚上钩的爆发力,产生的瞬间拉力将二号或二。五号的母线当场拉断,您一定觉得奇怪,第二节不是只能承受三百公克的弹性,怎能让钓力达六公斤的子线当场硬生生断去呢?有疑问请参考本篇文章最后《静态拉力的盲点》一文。另则牵涉到绑钩子的问题。一枚绑好的钩子,子线要在钩蒂内侧,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子线位于错误的钩蒂外侧,大鱼上钩会导致钩蒂划断子线。 在绑钩子的时候,最大的学问在于将线结勒紧到什么样和程度,太紧的话将导致线结已经受伤钓力值降低,更容易被大鱼的爆发力所摧毁,太松也不行,大鱼的爆发力会把子线扯到钩蒂外侧来,然后被钩蒂所划断。此乃很多人碰到大鱼上钩,没两下钩子就被衔走的原因。而在扬竿的下一瞬间,绞紧母线同时尽快将钓竿放倒,使拉力方向与柄呈现图三的样子,是最理想的选择。 图(三):拉力方向与钓竿手把方向呈现六十度夹角,以二号矶竿为例,大约可钓起七百到底百公克的重量,大约钓竿钓力值的六成。许多钓友不知钓竿的材料力学原理,习惯以图二的方式和大鱼拼战,子线挂底也是中此拉扯,第二节、第三节因长时间连续承受超过弹性极限度的拉力,很多矶钓竿都因此断在这里,竿节在断裂之前,有一部份的竿节,应该能发现有明显变软的现象,这就是材料的疲劳。垂钓过程中,上钩的鱼被拉扯靠岸,所凭借的是一股加速度的力量,若在扬竿中鱼以后,立刻将拉力与竿柄的夹角控制在六十度,再将钓竿缓缓抬起,呈图二的曲度,则鱼会很快地被拉出海面来。钓竿的弹性充分发挥,不会伤害钓竿,不会增加子线断损的机会,而尽早将鱼拉出水面,鱼会受到更多的惊吓,拼战的更历害,把体力消耗掉,鱼拉近岸边要捞鱼会更轻松。鱼浮出水面和岸边还有一段距离,即可重复竿子由图三扬起到图二,再由图二使钓竿低头呈图三,将鱼的体力很快地消耗掉,如果半途鱼下潜、掉头溜了,要即刻将钓竿恢复呈图三,以抵销大鱼的强大拉力。 鱼靠岸边的时候,若采用图三的方式预备捞鱼,会增加浮出水面的鱼与钓者间的距离,需要更长的捞网柄,如此必须比照一般人使用图二的钓竿弯曲状态,才能缩短捞柄的长度。操作捞网者的捞鱼动作,和拉鱼近岸的动作,必须做密切的配合。当捞网准备好,不要把捞网先插入水中,不要让捞网的影子浮在预备捞鱼位置的海面,再利用图三钓竿的曲度,将鱼硬拖向岸,使其接近预备捞鱼的位置,随着鱼接近捞鱼的位置,钓竿的曲度也由图三转为图二,因为是以加速度的方式硬拉鱼接近捞网的预备捞鱼位置,所以捞网的各节最好能接继咬紧,然后很果决地将鱼捞入网中,钓竿由图三的弯度变成图二的弯度,就要一气呵成完成捞鱼的动作。 此时大鱼不听使唤,突然再游出去,甚至紧急下潜,大概会有底下三种情况和应运的方法:1、 传统型的卷线器,理论上钓力阀会将母线吐出;您钓力阀有调好的话,还要看什么钓竿,路亚竿短、四公尺以内的远投竿,钓到鲤鱼、鲢鱼的时候都还能吐线,避免竿尾折断。最惨的是矶钓竿,导线环数目太多,竿尾巴太弯了,几乎弯了一百八十度,就像前面提到的倒J字型,使母线吐出时不顺畅,而且海水鱼类的下潜速度很快,所以钓力阀几乎都来不及吐线,容易以断竿或者断子线的结局收场。2、 以上就是很多人认为LB卷线器有其必要的地方,在此紧要关头,可以吐线防止竿尾巴的折断,不过本人以为这是没弄清事情的始末,在LB卷线器发明之前,当时的人怎么应付这个情况?当时鱼的数量比现在多、体型比现在大,是不是以前的人出门矶钓,矶钓竿的前三节都要背一麻袋,方便在钓场紧急更换?不用LB不会矶钓,是不是要告诉大家,在LB卷线器问世之前您还不会矶钓?就是钓龄还浅啦!把LB塑造成为矶钓专家必备,那不是要伤不用LB同好的感情吗?3、 还是回到钓竿拉力与竿柄夹角的问题上,当大鱼被捞网吓着而死命掉头往外冲,或者快速下潜的时候,不管那一种卷线器、钓竿,钓者的基本动作是将钓竿下压,使之成图三的样子,增加钓竿的弹性,避免第二节折断,不过很多人一紧张,管他有几年的钓龄,都是硬拉硬扯,使钓竿反而成图二或图一的情况,如此断竿、断线将在所难免。将钓竿放平,竿先弯曲得不是那么厉害的话,母线出线会顺畅些,钓力阀就能发挥功用,钓竿稍放平,将竿抵在胯骨旁,伸手将母线往外抽,大约两秒可抽三次,一次约五十公分,避免断竿的效果非常好,绝不会输给LB卷线器。 图(四):当钓竿的竿柄方向,与拉力方向呈现九十度夹角的时候,二号矶竿可缓缓举起一千两百公克重的铅锤,如果使用机械来举,当不止于此数,可能可以增加二、三成的重量。目前三号碳纤子线的拉力值一般已达八、九公斤,笔者使用日本便宜货的二号矶竿,搭配碳纤子线,在钩子挂底的情况下,将卷线器的钓力阀尽可能锁紧,然后以拉力方向和竿柄垂直角度,开始狂扯挂底的钩子,同行的钓友很多不敢看下去,以为一定会断竿,纷纷走避,每一次都让钓竿弯到手把节的情况下,连续扯十二到十四次,才把三号碳纤子线拉扯断,两把二号矶竿烂货,平均都扯过三号线挂底十次,至今竿子依然好用,调性没有走样,也没换过竿节,更有多次是把海底的礁石、珊瑚礁拉缺一角钓上来。2.5号碳纤子线的平均要扯七到八次才会断,2号碳纤子线要扯四到五次才会断,挂底的子线是被猛拉钓竿的冲击力拉断的。显然能发挥钓竿的全部弹性,其实二号矶竿就是很可怕的大鱼杀手,其中一把矶竿钓过一条最重的黑鲷将近三公斤,其钓竿弯曲的样子,等于钓铅750公克而已,钓竿不是很弯,除了钓力阀宣涉掉一部份大鱼的爆发力,牵扯到另外一个复杂的捕鱼技巧的问题,须另文再谈,不将钓竿的曲度与钓力的关系弄清楚,牢记在心中、灵活运用,想要获得高深的搏鱼技巧是不可能的。 搭配卷线器的钓竿,能够随意控制母线的长短,只要学会其中原理,要使钓竿的弹性尽可能的发挥,并不会太困难,至于不使用卷线器的长手竿,在深水域垂钓远比在浅水池塘容易控制拉力与钓竿的夹角,使钓竿的弹性完全展现出来,而以浅水池塘为主的钓鱼池,则不太能够尽如人意,控制钓竿与拉力方向的夹角,因此池塘钓竿对于调性的要求十分严格,钓日本鲫鱼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任何一种垂钓活动,不搞清楚拉力与钓柄夹角的关系,结果就是断竿连连,而且问题很可能出在钓者自己身上,钓竿只是帮您背黑锅! 四、发挥钓竿的最大钓力 路亚钓法的Landing技术,也是利用钓竿与拉力方向九十度夹角,从扬竿中鱼的下一瞬间开始,一分一秒都要把握拉力与钓竿柄呈九十度角的原则,使钓竿弹性能够充分发挥。因此路亚钓者的扬竿动作多夸张!扬竿的时候鱼与人有一段距离,所以要把钓竿高举过头、直指向天,以钓竿可能的最大移动加速距离,使中钩的鱼被拖离洞穴,拉到水面来,然后钓竿往下降,回复轻松持竿的姿势,钓和身体呈现三十度的夹角,则竿身和鱼的拉力方向呈九十度角,将钓竿的最大弹性、最大拉力发挥出来。 钓者卷线将鱼越拉越近,身体渐向前倾,钓竿越低垂,使拉力和竿柄方向维持九十度角,等到鱼被拉近船舷,钓者身体更向前倾斜,几乎和行七十度鞠躬礼差不多,膝盖微曲,钓竿手把几乎和水面平行,然后瞬间膝盖打直、身体向后仰十五度,钓竿向上扬起直指向天,大鱼立刻被“引拔”上船!不光路亚钓,只要是站着垂钓的野钓、溪钓、矶钓上鱼的时候,看一下钓者会不会这一连贯的动作,就知道功力如何,欧美路亚钓的名人很多都会,东方的钓者真的没见过几个人会,而且动作做得不完整。 从钓竿折断的位置,就能推测是在什么情况下折断的,理论上而言,如果钓力值负荷到极限而折断,断竿的位置应该在手把节。如果不是断在手把节,那么断竿的位置,都可以检视到竿壁厚薄不均的现象,而以目前绝大多数的钓友,对于钓竿材料力学常识极度贫乏,所有搏鱼动作都错误的情况下,断竿若非断在手把节、折断处没有厚薄不均或者竿壁有损伤在先、或者竿子材料已经极度疲乏,则钓竿断的责任就极可能应该落在钓友身上! 笔者至今只断过三次钓竿,一次是日本最高级的三号矶竿,断在第二节的接口处,断掉的竿节有明显薄厚不均的现象,所在错不在已。一次是五号五节十五尺的矶竿之第三节,那是沉底钓石狗公,在硬扯断挂底的三号碳纤线约八十次后,材料疲劳折断的,应该多少有故意试验其材料耐疲劳的程度吧!国产竿有此品质足矣!另外一次是日本杂牌溪哥竿用0.3号子线,钓到一条溪中的雄性野鲤约一公斤,当时儿子还小,在学边看到鱼冲出水面竟然哈哈大笑,笑到满地打滚,他以为是在公园里味锦鲤,鱼怎么会冲出水面抢饵抢得这么厉害!为了让鱼多跳几次,看他会不会跌下溪中喝水,教育他不能高兴过头,操竿是太猛了一些;鲤鱼钓上来后,又钓了几条红猫、石斑,钓竿还好好的,一个月后出门前检查钓竿,发现手把以上连续三节竿壁都有严重的裂痕。 五、静态拉力测试的盲点 笔者有一把十一尺日本名牌的超硬手竿,此竿在市场上风评是“断竿连连”。结果笔者使用它,在曾文水库把一条五公斤的野生大草鱼弄上岸来。此竿折断的以竿先、第二节居多,它的竿先为全空心制品,接上较粗的母线技巧生疏者容易断竿先。此外在钓福寿鱼的时候,多在竿先和第二节折断。台湾的大埤池钓场沿岸多为浅水区,在出太阳无风的日子里常常水面温暖、底下稍凉,上钩的福寿鱼被此手竿硬拉到浅水处,因为钓起竿速度极快,鱼来不及反应,体力还没消耗完,鱼已经被拉到岸边不得不停顿;钓友伸出捞网吓到鱼,顿加速往外冲。正确的方式应该要照顾竿先避免折断,让鱼冲出去再拉回来,可是此间的钓友都是照台湾式粗犷的钓法,将鱼给硬拉扯回头,产生类似于倒“J”字断竿的情况一再重复,全部大鱼的力量都集中在竿先、第二节上,结果就是这两节断竿连连了! 是钓友不正确的操竿方式,是日本竿在台湾水土不服,而笔者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买下钓竿之前已风闻此竿甚差,但实际看了钓竿抖一抖试调性,认为断竿的原因出在刚刚提的那个问题点上,于是花了近万元买下它,试图证明自己的专业。在某一次露营的时候,水库逼近满水位,草鱼比较会靠岸来找青草吃,当天下午约一点吃过午饭后,开始重调浮漂。午前刚丢些许诱饵,而水位在退,想先调好浮漂再丢下馊钓钓饵当诱饵,重新调饵等睡个午觉再来施展杀手。谁知第一竿就中鲠鱼(鲮鱼),连续中好几条不能罢手。突然部浮漂一沉没顶,扬竿的同时才感觉不太象是鲠鱼的鱼讯,竿先已经被拖沉插入水,大鱼拉第二下第二节插水,紧接着第三下才拉了一半,1.5号的碳纤子线断了一条,另外一钩钩回一片鱼鳞,钩子还被扯直。从鱼鳞推算大约是五公斤以上草鱼的鱼鳞,鲤鱼、草鱼鱼鳞靠身体中段处较大,靠尾巴的较小,很难说钩到哪里的鱼鳞,是不是同一条鱼?到底鱼有多大?终于有鱼破了1.5号线的神话,以前这么粗的子线,两、三公斤的鱼没有不乖乖上岸的。接着改用母线2.5号,子线2号,重新调好浮漂,丢了少许诱饵,决定回去睡午觉,晚上再来讨回断线的耻辱;说不定大鱼群已经吓走了。同行的施博士按捺不住要下去钓,我说有靠大鱼的气氛,最好有万全的准备再下竿,不如下午早一点煮晚饭,吃饱再来战通宵。 才睡不到一个小时,施博士铁青着脸钻回帐蓬来,追问了许久才说,不知是啥鱼,上钩拉不动,没几秒钟冲出水面,把整副钓组都给拖走,心爱的浮漂送给大鱼当牙签了,总之不是青鱼,就是草鱼之类的鱼。四点煮饭,五点下竿,下竿后浮漂动也不动,不是

F. 谷麦钓中间断节怎么配节

可以修复,具体方法和竿稍缠绕方法一样,只是大力马绳的粗细要适宜,以最后二节竿能顺利地在第三节杆内收入和抽出。这种修复方法同样适用于二、三、四节断竿的修复。
谷麦钓竿的使用和保养
1、使用前仔细检查
每次在出钓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谷麦钓竿,特别是竿尖导环部分,有没有戴好竿帽?有没有脱落?有没有损坏?其次,看看轮盘、钓线、后堵等,有没有损坏。
2、小心携带
在到达钓场的路途当中,一般都要经历颠簸路段,因此要一直戴好竿套(图2),小心呵护钓竿,不要被重物压住,也不要拿钓竿去抬什么东西,特别是竿尖部分,在汽车、摩托车上放置的时候,竿尖要朝上或平放,以免损坏钓竿。

G. 懂鱼竿的帮帮忙把~

鱼竿按材质分为竹木、玻璃钢(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鱼竿、碳素鱼竿三大系列,按用途分为海竿(又叫甩竿、投竿)、手竿两大种类。
按材质分类
竹木竿:一般竹木竿具有选材精良、工艺考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绝大多数钓翁都喜欢用这种鱼竿。 玻璃纤维钓渔竿又称为玻璃钢竿、玻璃纤维树脂竿。它是采用玻璃纤维缎纹布,经浴浸环氧树脂、醛树脂、高温固化成形(空心管或实心竿体),具有较好的坚韧性和弹性,是钓渔竿生产走向现代合成材料、工厂化生产的第一代产品。玻璃纤维钓渔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钓竿成形后未涂装前,竿体颜色黄色、棕色。目前国内和部分国家和地区生产的钓竿,有的在浴浸树脂液中加入炭黑粉,一方面为同碳纤维布(黑色)混合成形,求得色泽一致;另一方面有的生产企业以染黑玻璃纤维布冒充碳纤维或含碳钓渔竿。
按结构分类
插接式钓竿又称为并继式钓竿。是由数节竿体相互插接而组成整体的钓竿。分为实心插接竿和空心插接竿两种。空心插接竿的竿体可分别装入底节和底二节的竿体内。在欧美国家流行使用插接式钓竿。高级鲫渔竿也多采用插接方式组合。其特点是接口严密,钓竿受力后的整体性能好。 抽拉式钓竿又称“天线”式钓竿、振出式钓竿。抽拉式钓竿为空心竿,可将数节钓竿收缩藏于底柄的竿管内。特点是便于携带,但坚实性往往不如插接式钓竿。
按用途分类
海竿在我国将钓竿上装有绕线轮、过线导眼,可放线、收线的钓竿统称为海竿。有的地区又称为投竿、抛竿。海竿具有远抛线延长钓点和根据绕线量自由放线、收线的功能。实际按此功能来区分,海竿又分为船钓竿、岩矶竿、滩钓竿、鲷渔竿、鳟渔竿等多种品类。其长度一般为1.6米、1.8米、2.1米、2.4米、 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4米、6.3米、7.2米。 换把钓竿又称可换底柄钓竿。这种钓竿附有两个以上的可套接底柄,主要应用于河川钓、塘钓、水库钓的手竿,如一支5.4米全长的手竿为六节,当垂钓时要选用4.5米全长的钓竿,可将振出式(插接式)5.4米手竿上撤掉底节竿筒,变为4.5米全长的钓竿,再从钓竿的前端外套入另一支备用的底柄,即变为4.5米全长的手竿,由此,7.2米竿可变为6.3米竿,6.3米竿可变为5.4米竿,5.4米竿可变为4.5米竿,4.5米竿可变为3.6米竿,3.6米竿可变为2.7米竿。这样,换把钓竿可起到一竿两用作用。 鲫渔竿是指专门钓鲫鱼(家鲫、野鲫、日本白鲫)使用的钓渔竿。其特点是钓竿竿径细,大多竿柄缠有丝线或腈纶线,呈纺外向锤型,持握竿柄时有良好的手感;全竿收缩后的长度约1米,以减少竿节的节数,使整体钓竿保持很好的韧曲度;前节竿尖为实心体,细而又具有良好的韧性。鲫渔竿的长度一般为2.1米、2.4米、2.7米、3.0米、 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5.4米、6.3米。常用竿长为3.6~5.4米。 两用竿在我国被称之为两用竿的是指具有手竿和海竿两种功能的钓竿。在其钓竿上装有绕线轮和过线导眼。做为手竿使用时,可通绕线轮放出与钓竿等长或长出30~50厘米的钓线,或少于竿长 30~50厘米的线,按手竿的操作方法使用。不同的是,当钓者钓到大鱼时,两用竿可放线、收线,不容易出现由于鱼的挣脱力过强发生断竿、断线的现象。如做为海竿使用时,可投远延伸钓点。其竿长一般为4.5米、4.8米、5.4米、6.3米、7.2米,两用竿的称呼是我国钓鱼爱好者的习惯叫法,在日本则被称之为“矶上物竿”。它不同于一般海竿的特点是:过线导眼小,防止做为手竿使用时挂线;竿体较细,特别是钓竿前尖节较细。
编辑本段碳素鱼竿
简介
碳纤维竿又称为碳素竿,是采用高科技碳维素材制造而成的。具有导电性(Ωcm——1.5×10-3)和非常好的抗张强度(如以12000细丝数单位计算,其抗张强度为kg/mm2——400)。目前绝大部分碳纤维钓竿者是采用无梭纺碳纤维纵向布制管,经浸树脂固化而制造的。用于钓竿生产方面的碳纤维含量多少,直接决定钓竿的价值和品位。一般含碳量为30%、90%左右。用碳纤维制造的钓竿具有轻、坚实、抗拉强度高的特点,但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防电。
适应范围
溪流竿是指专门在山涧溪流、水流较急的浅滩等水域使用的一种钓渔竿,主要用于钓马口鱼、长吻 鱼、短须颌须 鱼,油 鱼等中小型鱼类。溪流竿的特点是钓竿收缩后的长度多为58厘米或37厘米,便于携带;钓竿的前节竿尖为实心体,细而又具有良好的韧性。竿的长度一般为 2.7米、3.6米、4.5米、5.4米。我国钓鱼爱好者十分喜欢使用溪流竿,并把它扩展到池塘钓使用。为适应远钓点施钓,也有6.3米、7.2米溪流竿供应。 中通钓竿是钓线在竿体内部通过的钓竿,所以也称为内走线钓竿。该钓竿装置有绕线轮,出线后通过轮座前的竿体孔进入空心竿体,从竿尖出线。中通钓竿的优点是:(1)不装过线导眼,使用中不会产生钓线从整支钓竿的竿体内通过,当其受力时能够保持钓竿的整体应力。这种钓竿分为两种组合形式:一种是振出式抽拉竿;另一种并继式插接竿。目前,这种钓竿在国外钓鱼爱好者中十分流行,主要用于船钓竿和矶钓的矶上物竿(我国称为两用竿)。
碳素鱼竿特点
碳纤渔竿真伪辨目前国内钓具市场上销售的伸缩式渔竿,主要分为玻璃纤维渔竿和碳纤维渔竿(以下简称玻纤竿和碳纤竿),由于碳纤竿具有重量轻,垂度小,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优点,深受广大垂钓者的喜爱。但由于碳纤维制造工艺复杂,我国尚不能大量生产。加之碳纤维又是制造战略导弹弹头耐磨层的最佳材料,是西方国家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重量战略物资,故国内销售的碳纤竿大多从韩国等地进口。一支7米长的袖珍碳纤竿零售价大多在500元以上,一般消费者还难以承受。于是国内一些渔竿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用生产轮胎用的碳黑粉将黄色玻纤布染黑,做成渔竿后,再在竿身上印上所谓的含碳纤量,充当碳纤竿出售,而大多数消费者不明真相,以为凡是黑色布做的竿就是碳纤竿,强度要高于黄色布做的竿,其实恰恰相反,因为玻纤布不能直接做渔竿,一定要浸过酚醛树脂胶后才能卷成筒状做成渔竿,玻璃纤维是骨架相当于钢筋,酚醛树脂胶相当于水泥黄砂,在酚醛树脂胶中加入碳黑粉就像在浇注混凝土时在水泥黄砂中加入泥土,影响水泥与钢筋的结合,使渔竿强度减弱,这一点在国外钓具界早已达成共识。故我国渔竿厂出口的玻纤竿全是本色(黄色),只是在生产内稍竿时才在酚醛树脂胶中加入碳黑粉。在此提醒各位钓友在买玻纤竿时最好还是买黄色布做的竿,买碳纤竿时也不能仅仅以布的颜色和竿身上印的所谓含碳量来判断是否是碳纤竿,渔竿生产厂家也没有必要再用碳黑粉染过的布生产假碳纤竿。下面介绍一些识别真假碳纤竿的方法:
关于碳纤维
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纤维(PAN)或者将沥青抽成丝,经高温碳化后制成的极细的碳化纤维,直径在10微米左右,7~8根排列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丝那样粗。碳浇纤维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等特点,而且导电性能好。由于碳纤维太细无法像玻璃纤维那样可以纵横交错织成布,只有全部成纵向排列用胶固定在衬布上,所以真正的碳纤布只有经线没有纬线,这是区别碳纤竿和玻纤竿的重要标志。有时在碳纤竿的竿体上可看到一些网状花纹,那是衬布通过树脂胶印上去的,与玻纤布明显的纵横交织截然不同。 碳纤竿的制造工艺与玻纤竿一样,都是将浸胶布裁成一头宽一头窄的梯形卷在圆锥形钢模芯上,而后用透明玻璃带成螺旋状从头到尾将其卷紧,再放在电炉中将胶烘干,再从炉中取出将横芯退出,去掉竿体上的玻璃带,经修整、打磨、拉漆、装配后即成渔竿。由于刚浸过胶的布柔软、玻璃带又卷得很紧,将竿体勒成高低不平的螺旋状,而不是碳纤布或玻纤布成螺旋形卷成的。有些渔竿表面看来平滑,这是用机器将竿体凸出的部分磨平后再拉漆制的,这样做多少损坏了纤维的整体性,对竿的强度有所影响,如果打磨时操作工人不慎,将管壁磨得太薄,那么竿的质量就太差了。所以买竿时还是挑选有螺纹的为好。
半碳竿与全碳竿
目前国内渔具市场上的碳纤分为全碳和半碳两种,由于碳纤维价格昂贵,故生产全碳渔竿时尽量将竿的直径做得很细,以减少碳纤布的用量,故全碳竿直径较细,重量轻,一支7节7米长的全碳手竿的外径只相当于玻纤竿5节5米的外径,从外表上很好辨识。袖珍竿收缩长度较玻纤竿为长,一般在70厘米左右,直径也很细。 半碳竿又有两种之分:一是将碳纤布附在玻纤布外面卷在模芯上,竿做好后里面是玻纤布外面是碳纤布打开后盖可以明显地看到管壁内部有网状花纹,质地粗糙,且颜色深黑,管壁外面无花纹,质地细密,颜色银灰,这样的竿通常竿体较粗,袖珍竿与普通玻纤竿一样,收缩长度在58厘米左右。 另一种是将最易折断的前几节用全碳布制成,后几节用玻纤布,这种竿即具备了碳纤竿的优点,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售价,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 区分碳纤竿和玻纤竿有两种方法:一是看。打开竿体后盖,若是碳纤竿即可看到竿体未拉漆部分呈银灰色,与电机上的碳刷颜色一样,质地细密无纬线。用碳黑粉染色的玻纤布则颜色较深,有明显的纬线,竿体粗糙。 二是测。将万用表拨到K字档即电阻档,将两个测试竿同时搭在未拉漆的竿体上,若是碳纤竿,表针向右摆动,反之则不动。 由于碳纤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雷雨天和低空裸体电线下绝不能使用,渔线卷在电线上也不能用竿去挑。国内已有数起因使用碳纤竿不当而造成伤亡的报道,敬请各位钓友注意。
编辑本段鱼竿的调性
什么是鱼竿的调性?简单来说,所谓竿的调性其实就是指是指钓鱼竿竿体的软硬程度。鱼竿调性本意是指碳竿本身的含碳吨位在承受整体拉力所能达到的整体弯度即为调性,也就是说相同的竿,含碳吨位不一样,就有了调性的区别。那么怎么划分调性呢?其实调性的划分在于使钓竿适应于垂钓不同鱼类、不同的钓法的需要,以及为满足钓鱼爱好者的习惯和爱好而设计制造的。对于一般的传统钓手竿,最简单的调性的区分方法是:将钓竿全长划分10等段,水平持竿,于竿体自然弯曲形成的弧度的切线点所在位置,为判定调性的依据。如弧的切点在前一段为超硬调竿,也称为1.9调性;在前二段为硬调竿,也称为2.8调性,在前三
段为中调性竿,也称为3.7调性;在前四段为软调性竿,也称为4.5调性,在前五段为超软调性竿,也称为5.5调性。总的来说,软调杆起鱼的手感非常好,拉起来会比较过瘾。而硬调杆起鱼速度比较快,适合钓比较大的鱼。切实选择竿的调性,对于充分发挥钓竿的性能和适宜于垂钓有针对性的鱼类和施钓方法十分重要。不同调性的钓竿有其不同的特性和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种调性的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1.软 调
具有丰富的柔韧性;竿体较细,相对重量轻;钓到鱼后持竿手感好;特别适宜于钓小型鱼类;便于发挥钓竿的弹性张力抛投钓组。上鱼时,拉鱼入护慢。但是遇到比较大的鱼就很吃亏,特别是新手,很难控制住鱼。
2.中 调
调性适中,适于多种垂钓水域和钓法使用;鱼类吞钩饵后,前段竿体,竿尖反应灵敏;手感适中。但因为弹性较软调杆差,所以持竿投抛钓组相对较难,特别遇有风力较大时更难投抛。
3.硬 调
适用在水草、水面有杂物的水域使用,可采用长竿短线、垂线钓法;适于竞技钓;引鱼入护快;较适于钓大鱼。但是要注意的是,硬调竿竿体过硬,钓到大鱼时,抬竿要用巧力,如果抬竿过猛是很容易断竿的。 (当然,调性的标准不是唯一的,鱼竿品牌不同,使用的碳素材料也有所区别,当然生产出来的竿在调性及其他性能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关于调性,说法不一。“将钓竿全长划分10等份,水平持竿,竿体自然弯曲形成的弧度的切线点所在位置,为判定调性的依据……”,这是通常的说法。另一种版本,由是在水平状态下,“竿尖吊挂一个单位的负荷”。以上两个版本,一个不挂重物,一个挂单位的负荷,似乎后一种更科学。然而也无法具体*作:到底挂多少负荷才算标准?如果结合鱼竿的适钓对象,那倒能够真实反映鱼的调性性况。比如硬调的鲤竿和硬调的鲫竿、溪流竿相比,那就有明显的差异。如此说来,竿调性的软硬,就只能是在一定的适钓对象和一定的垂钓场合时相比,离开了这个前提,就没有可比性。 弹性,是“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来开关的性质”。由此看来,调性只是反映鱼竿弹性特征的一个指标。 鱼竿的调性直接影响遛鱼速度,硬调竿遛鱼快,大多数人也就由此产生了错觉:硬调竿一定比软调竿好。到渔具店看看,至少有八成的鱼竿被标为“硬、超硬、极硬”等字样。假作真时真亦假,竿上标注的调性早已不能反映鱼竿的真实性能、档次和价值了。
编辑本段使用和保养
鱼竿是最昂贵的渔具,钓手一定要向战士爱护武器一样保护好自己的鱼竿。鱼竿的意外损坏,大部是钓手使用不当造成的,正确的操作和规范的垂钓方法,就可以延长鱼竿使用寿命。 正规厂家或高档鱼竿都有最大子线使用的说明,严格按照配用子线的要求使用,即使钓上很大的鱼或偶而挂底,受力后切断子线,就保护了鱼竿。所以不要任意加大子线强度。 上鱼提竿不要太猛,还要尽量避免直接提鱼上岸和将上钩的鱼提出水面。应顺势牵引,大鱼一定要溜鱼,溜乏后使用抄网,处处减少鱼竿受力强度。垂钓过程中如需调整浮漂位置,一定要先收竿,一手捏紧漂座上部钓线,另一手拉动太空豆和漂座,避免鱼竿受力。垂钓水域如果有大鱼,台钓竿要加装失手线,避免大鱼拉走鱼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不论是手竿还是海竿,收竿时最好都用一块干净软布边收边擦。防止泥沙水渍进入鱼竿管壁内,造成鱼竿磨损和划破漆皮。 海竿上的金属卡子,更应注意不让沾水,防止长锈,最好每次垂钓后用油棉丝擦拭一下。 垂钓时,亦应注意防止踩坏放在地上的鱼竿.防止鱼儿拖着鱼竿在地上摩擦,支牢的鱼竿,防止被鱼儿拖入水中。以上这些,都是屡见不鲜的事,应引起钓手们的注意。 还有些钓手在鱼钩被水底杂物挂住以后,总是使劲提竿,或将鱼竿猛挑猛提,这是非常错误的动作,有可能将鱼竿挑断,也可能造成接口破裂或松口。鱼钩被挂,可以用手握线抻扯。如仍扯不动,可以将钓线绕在腰上,而后向后退,这当然不是钩断就是线失,这是无可奈何的一招。 鱼竿卡节抻不出来时,切忌往地下猛蹲,这样最易将接口部位蹲裂。垂钓时,尽管鱼竿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亦不宜猛甩猛提,防止鱼竿断裂。 冬季不再钓鱼了,鱼竿要认真养护才能延长其寿命。如果碳素鱼竿不使用,那么将其装入原盒内最好。装入原装盒内后,不要放在一般的房间里,要将其收藏在温度经常保持在20至25C之间,湿度不大于60的较干燥的储藏室中。没有原装盒的鱼竿,要先将其装入布竿套内,再将鱼竿同竿包内。竿盒和竿包要立着放在储藏室内,不要横着放,以免压损变形。 每年春末,当昼夜气温和室温差异较小时,将储藏室打开让室内外空气流通,并将新碳素鱼竿拿出用麂皮(或用眼镜布)一节一节的将浮尘轻轻擦拭干净。旧竿擦拭完灰尘后要打上一层薄薄的上光蜡,以保持鱼竿的光洁和亮度(新竿不用打蜡)。然后再将鱼竿收回储藏室。如果家中没有储藏室,可以做一个柜门严实紧密的收藏柜,将鱼竿收于柜中。收藏柜要放在阳光直射不到地方,夏天室内温度不要太高,保持在28至30C以下;冬天不要太冷,室温保持在18至20C即可。 绝不要将鱼竿当装饰品一根根拉接好置于墙上。时间久了,碳素竿不仅落尘(经常擦拭鱼竿会使表层防水漆的亮质降低),而且也容易变形。同时这类高分子聚合物制造的物品都有老化问题,其老化的因素有三,即光老化、热老化和紫外线老外。将碳竿长期裸露置于室内空间,也同样会使其加速老化。因此,还是将这类鱼竿收藏在避光和恒温的储藏室或储藏柜内,才能延长的它寿命。

H. 鱼竿分为哪几类啊

鱼竿按材质分为玻璃钢(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鱼竿、碳素鱼竿两大系列,按用途分为海竿(又叫甩竿、投竿)、手竿两大种类。
玻璃纤维钓渔竿又称为玻璃钢竿、玻璃纤维树脂竿。它是采用玻璃纤维缎纹布,经浴浸环氧树脂、醛树脂、高温固化成形(空心管或实心竿体),具有较好的坚韧性和弹性,是钓渔竿生产走向现代合成材料、工厂化生产的第一代产品。玻璃纤维钓渔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钓竿成形后未涂装腔作势前,竿体颜色黄色、棕色。目前国内和部分国家和地区生产的钓竿,有的在浴浸树脂液中加入炭黑粉,一方面为同碳纤维布(黑色)混合成形,求得色泽一致;另一方面有的生产企业以染黑玻璃纤维布冒充碳纤维或含碳钓渔竿。
插接式钓竿又称为并继式钓竿。是由数节竿体相互插接而组成整体的钓竿。分为实心插接竿和空心插接竿两种。空心插接竿的竿体可分别装入底节和底二节的竿体内。在欧美国家流行使用插接式钓竿。高级鲫渔竿也多采用插接方式组合。其特点是接口严密,钓竿受力后的整体性能好。
抽拉式钓竿又称“天线”式钓竿、振出式钓竿。抽拉式钓竿为空心竿,可将数节钓竿收缩藏于底柄的竿管内。特点是便于携带,但坚实性往往不如插接式钓竿。
海竿在我国将钓竿上装有绕线轮、过线导眼,可放线、收线的钓竿统称为海竿。有的地区又称为投竿、抛竿。海竿具有远抛线延长钓点和根据绕线量自由放线、收线的功能。实际按此功能来区分,海竿又分为船钓竿、岩矶竿、滩钓竿、鲷渔竿、鳟渔竿等多种品类。其长度一般为1.6米、1.8米、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4米、6.3米、7.2米。
换把钓竿换把钓竿又称可换底柄钓竿。这种钓竿附有两个以上的可套接底柄,主要应用于河川钓、塘钓、水库钓的手竿,如一支5.4米全长的手竿为六节,当垂钓时要选用4.5米全长的钓竿,可将振出式(插接式)5.4米手竿上撤掉底节竿筒,变为4.5米全长的钓竿,再从钓竿的前端外套入另一支备用的底柄,即变为4.5米全长的手竿,由此,7.2米竿可变为6.3米竿,6.3米竿可变为5.4米竿,5.4米竿可变为4.5米竿,4.5米竿可变为3.6米竿,3.6米竿可变为2.7米竿。这样,换把钓竿可起到一竿两用作用。
鲫渔竿是指专门钓鲫鱼(家鲫、野鲫、曰本白鲫)使用的钓渔竿。其特点是钓竿竿径细,大多竿柄缠有丝线或腈纶线,呈纺外向锤型,持握竿柄时有良好的手感;全竿收缩后的长度约1米,以减少竿节的节数,使整体钓竿保持很好的韧曲度;前节竿尖为实心体,细而又具有良好的韧性。鲫渔竿的长度一般为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5.4米、6.3米。常用竿长为3.6~5.4米。
两用竿在我国被称之为两用竿的是指具有手竿和海竿两种功能的钓竿。在其钓竿上装有绕线轮和过线导眼。做为手竿使用时,可通绕线轮放出与钓竿等长或长出30~50厘米的钓线,或少于竿长30~50厘米的线,按手竿的操作方法使用。不同的是,当钓者钓到大鱼时,两用竿可放线、收线,不容易出现由于鱼的挣脱力过强发生断竿、断线的现象。如做为海竿使用时,可投远延伸钓点。其竿长一般为4.5米、4.8米、5.4米、6.3米、7.2米,两用竿的称呼是我国钓鱼爱好者的习惯叫法,在曰本则被称之为“矶上物竿”。它不同于一般海竿的特点是:过线导眼小,防止做为手竿使用时挂线;竿体较细,特别是钓竿前尖节较细。

I. 折 断 的 鱼 竿

阳光是那样明媚,
微风是那样轻柔;
就连天空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
líng lóng tì tòu(玲珑剔透 )
tiān zhēn làn màn(天真烂漫 )
【竟然】
chōng jǐng ( 憧憬)
【猛然】
jīng xǐng ( 惊醒)

他想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觉得自己不该钓,就把鱼竿折断了。

J. 飞鱼抛竿断了如何购买断节

抛竿断节不用买,看看下面处理方法是否实用,
一,鱼竿卡节的处理方法
鱼竿卡节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果是第一、二节卡住,那么先拆开。取第一二节和第四节,把一二节套在第四节里,左手把第四节垂直立在木板上,右手捏着第一节提起,掷下,提起,掷下,稍微用一点点力即可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是杆梢卡住了,多半原因是架竿时竿尖长时间没入水中造成,可用电吹风烘烘或者是放在阴凉处慢慢凉干就可以了,决不可以放在太阳下暴晒。
如果是竿体中间竿节卡住了,可以用两块干布分别包住接头部分加点机油。然后两手分别往反方向用力拧试试。但不可用力过猛。否则竿节变弯会断。
鱼竿是由碳素组成,导热性强,鱼竿卡住了可以在卡住处包上锡箔纸,用火慢慢均匀加热,加热后竿节会松动,切不可用明火烧鱼竿的竿节处。
鱼竿打蜡是防止鱼竿卡节的好办法,方法是打开鱼竿的后盖,放上一小块蜡,在平时它会不断的磨损,碎屑会充满各个角落,就自动打蜡了。

二、鱼竿脱节的处理方法
鱼竿脱节了是因为下节的口径大于上节的末端,这是长期乱用力插拔节磨损造成的,可以在五金店购买自动喷漆,均匀地喷于脱节根部,根据脱节的松紧程度决定喷漆厚度,一般半天左右喷漆即可干燥,再用砂纸磨光至适当厚度即可。
鱼竿脱节了也可以用502胶水涂于竿子的细节根部,再在上面再均匀撒一层粉末,待其固化,用锉刀或砂纸磨光至适当厚度即可。缺点有浸水易溶的毛病,一旦浸水,过不了几天,竿子就又脱节了。

三、鱼竿断节的预防
钓鱼时操作不当是造成鱼竿断节的主要原因,断节了那就只能换节,笔者要讲的是怎样预防断节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断竿梢的几率极少,往往断的是第二节,溜鱼、取鱼摘鱼操作不当是造成鱼竿断节的主因,该如何做才能预防鱼竿不断节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钓鱼收竿时,当收到最后两节时要留处30公分的长度不收,先将鱼线拆了,然后再收竿梢。当溜鱼进抄网后切记要放下鱼竿再拿抄网,有的初学者一激动,手不管不顾的,一手拿着鱼竿一手拿着抄网,弯腰去取鱼,这时鱼竿就断了。还有就是溜鱼时不是弯弓而是竖竿的角度太直,这样也容易造成断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