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州火炉山顶峰的石头是人工造成还是自然形成呢
自然形成的。
火炉山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的五山地区,长约三公里,面积600公顷,主峰白架顶,海拨321.8米的最高点可看到广州的地标广州塔。因状似从天空俯视其形状象葫芦,原名为葫芦山,因其山上泥土多为红泥土,空中看上去为火红色,所以称火葫芦,又简称“火炉”,因此又名火炉山。
火炉山景区平均海拔150米,中部最高峰主峰白架顶海拔321.8米。此山山势浑圆,坡度平缓,山间大石遍布,形状各异。火炉山山顶的一些石头表面浑圆,没有棱角,是经过了球形风化而形成。
所谓球形风化,是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球状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的风化过程。它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
发生球形风化现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岩石在内力地质作用下抬升,裸露于土层表面,在太阳,雨水,风,温差的综合作用下表面开裂,形成如龟壳般的节理。
2.龟裂的岩石在外动力作用(风的吹蚀,流水侵蚀,地球重力作用)下表面一层逐渐剥离,掉落地表形成残积土,或者在流水搬运作用下被移至山脚形成坡积土。余下的岩石继续接受风化作用,此时岩石表面基本光滑而无棱角。
3.岩石表面风化作用进行的同时,岩石与地表接触处的缝隙也逐渐发育,在风化作用下一步步往内扩装,剥离后形成的残积土也在外力搬运下被一点点地移走。
火炉山是花岗岩性山体,在内力作用下台升,随后接受大自然的风化作用,广东地区雨水丰富,流水作用在次地作用明显。所以在内力地质作用与环境的外力作用条件下,山上的岩石渐渐脱落岩基而独立形成一整块浑圆无棱角的“石蛋”,正是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贰’ “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是什么意思
是指那些美好的东西只是瞬间的短暂的。夏日百的鲜花,在盛开的瞬间便极力的展示自己的美丽,全部植物的生命在花开的一瞬间达到了顶峰,完美而又盛大的绽放自己的希望度,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常用来形容性轻盈如雁之身姿。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来远望而言。有个成语叫做“惊鸿一瞥”,很快的看一下。
只是匆匆一眼,却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泰戈尔的有一名句“生如夏自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2)顶峰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首先呢,先分析一下字面意思,活着就应该像夏天的花一样绚烂无比,死的时候就像秋天的落叶安静唯美。
当然呢,这是字面意思,深一点的应该是说一种生活态度。哪怕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天,都要像夏花一样绚烂绽放,即使秋天会凋落,但是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一定要活的快乐、精彩、热烈。
“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
说“生如夏花”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
‘叁’ 2010版PPT谁会(3)将所有幻灯片背景设计为“顶峰”。顶峰到底是个图片还是个什么东西 ,该怎么
在“设计”选项卡里。那里有很多PPT主题,点主题框右边那个下三角,会有很多主题出来。
把鼠标停在其中一个主题的图上,过一会它会显示出这个主题的名字,找到“顶峰”,选它就行了。
我用的Office是2016版的,跟你版本不一样,没找着“顶峰”。
‘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什么意思
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春江花月夜》,诗句的意思: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原诗选段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话文释义: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4)顶峰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伍’ 八达岭长城的好汉坡和好汉碑到底在哪里(附图)
好汉坡: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即北八楼。
好汉碑:在八达岭长城顶峰,即北八楼,上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取自毛主席诗句。
图片上长城的最高点即为好汉坡,好汉坡上有好汉碑,但是因为中间有一段路被封住了,所以只能走到最高点下边的一段台阶上。
拓展资料:好汉坡因毛泽东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得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为诸侯各国防御之用。秦统一中国后,在原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新的长城。汉代在阴山以北修筑了一道“外长城”。明朝前后历时200年筑成了西起嘉峪关,东抵鸭绿江,全长12700多里的明长城,其中嘉峪关至山海关一段,由于工程质量较高,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娘子关、嘉峪关等是长城最着名的关隘。
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俗称“不到长城非好汉”,愿天下有志者竞游长城。在八达岭长城一带,好汉坡是一段陡坡,顶峰海拔868米,上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取自毛主席诗句。
(资料来源:网络:好汉坡)
‘陆’ 中国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间
是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潘多成功登顶珠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圣火登顶珠峰,实现了奥运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的传递,这一壮举深刻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6)顶峰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珠峰的气候条件: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
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气温可达-50℃,平均气温在-30℃左右。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风季过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渡至风季的秋季,在这两个季节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据珠峰脚下的定日气象站的无线电探空资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气温是-27.1℃,最热月是8月,平均气温是-10.4℃,年平均气温是-19.6℃。
‘柒’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意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望岳》、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词语解释】
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割:分割。
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
会当:一定要。
【诗文赏析】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7)顶峰唯美图片扩展阅读: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