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素材 » 中西美食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ps图片加链接吗 2025-07-29 00:15:50
女人好看的阳道图片 2025-07-29 00:11:12

中西美食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5-31 03:41:17

① 关于中西饮食文化的图片 文章或音乐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薯仔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着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http://image..com/i?word=中西方饮食文化&ie=utf-8&tn=image-- 作者:bill
参考资料:Minicity-合肥论坛

② 美味小吃图片 特色小吃

米酒,酒酿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③ 您认为的美食的照片有哪些

孜然烤牛排,麻辣毛血旺,还有那个红烧狮子头,糖醋里脊,还有糖醋排骨,红烧鲤鱼呀,酱香大骨啊,红烧猪蹄儿啊,尤其是那个猪蹄儿,看起来红彤彤的那个样子,特别的让人馋。

④ 经典美食图片

下b站吧,美食视频贼多,随便截图

⑤ 求绵阳特色小吃图片

难找,
看看这些怎么样
1.串串: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1%F4%C3%C0%CA%B3&in=19904&cl=2&cm=1&sc=0&lm=-1&pn=8&rn=1
2.绵阳米粉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1%F4%C3%C0%CA%B3&in=27507&cl=2&cm=1&sc=0&lm=-1&pn=2&rn=1
3.回锅肉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1%F4%C3%C0%CA%B3&in=1886&cl=2&cm=1&sc=0&lm=-1&pn=26&rn=1
4.窝窝店包子
http://www.mapforyou.com/shop/dishizhou/mianyang/2006052601.html
5.钟兔子(店面)http://wc.abzta.gov.cn/web/photo.jsp?img=/upload/1125467172556.jpg&title=钟兔子
6.肥肠粉
http://wc.abzta.gov.cn/web/photo.jsp?img=/upload/1125467350848.jpg&title=肥肠粉
7.蒋记豆花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E0%D1%F4%C3%C0%CA%B3&in=2674&cl=2&cm=1&sc=0&lm=-1&pn=48&rn=1

⑥ 谁有西关美食资料和介绍(最好附加图片)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现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多万,常住外来人口20多万。西关地理位置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分为上西关和下西关,其中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通商口岸誉古今--“十三行”早在明末清初,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沙面岛过去是英、法等国的租界,是当今中国最具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之一,岛内拥有上百栋集欧美各国20世纪初风格的建筑,古树林立,眺望珠江白鹅潭,更有江阔天高、气象万千之感。“西关美食”甲天下--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结合,享有“食在荔湾”之盛 誉。美食数量多达几百种,如南信双皮奶、欧成记上汤鲜虾云吞面、德昌咸煎饼、荔湾艇仔粥等等;以陶陶居、趣香饼家、莲香楼、荣华等为代表的广式月饼蜚声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 咬蔗须: 咬蔗须,要睇毛,短毛输,长毛赢,无毛吾算数。 斗柑: “篾”开柑,数柑核,边个核多就边个赢,吾准手赖就甘缩骨。 拍大骳: 拍大骳,唱山歌,人人话我无老婆,嘀起心肝娶返个,有钱娶个娇娇女, 无钱娶个豆皮婆,豆皮婆,食饭食得多,屙屎屙两箩,屙尿冲大海,屙屁 打铜锣。 凼凼转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吾睇,睇鸡仔, 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猜呈沉: 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吾食香口胶,要食豆沙包。 伏垒垒: 一就预备,二就垒埋,三就开盘,四就嚟到,彭到算数。 捉大贼: 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 估手指: 估手指,要估中,边个吾中,就唔中用,裤浪底见个窿。 点虫虫: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 骑牛牛: 骑牛牛,牛牛走,牛牛响前咪回头,若然回头就打箩柚。 打波子: 大眼鸡,咸鱼头,你屙尿,吾洗手。 咕碌咕碌: 咕碌咕碌一,咕碌咕碌二,咕碌咕碌三,准备开炮打敌人! 跳橡筋: 董存瑞,十八岁,为国牺牲炸堡垒,炸到堡垒咯咯脆,全国人民流眼泪。 碌铜仙: 碌铜仙,打铜钱,全凭眼界手出变,叮响铜钱俾个仙。 打泥炮: 打泥炮,泥炮响,唔使揸枪上战场。 飞麻鹰: 折纸机,麻鹰飞,飞来飞去唔落地,麻鹰有条尾。 踩脚趾: 咚啄,酸姜,你阿嬷,缠脚娘。 趿跛跛: 趿跛跛,跳跳脚,咚咚咚,上跳下跳似麻雀。 撞跛脚: 趿跛跛,跛佐蹄,无米煮,煮泥沙,无屋住,住楼梯,楼梯有只鬼,吓到你钻落床下底。 顶手掌: 伸长手,顶手掌,死人都要顶硬上,依牙崩哨就猫甘样。 劈友: 劈友,劈友,快嘀走,走得快,好世界,走得磨,冇鼻哥。 斗远: 斗远掟石头,因住咪甩手,石头最无眼,掟亲吾好眼泪流。 掟砖头: 掟砖头,斗大够,一掟掟到西门口,溅起浪花抛浪头。 捞鱼仔: 花手巾,真引人,基边捞鱼好过瘾,一兜一条好手运,千其吾好牟(蹲)到你头晕。 黐塘尾(蜻蜓) 黐塘尾,塘尾飞,飞到菜田基,田基有条蛇,吓亲你两仔爷。 煮饭仔: 煮饭仔仔先落米,风炉透火柴对齐,千其唔好咁拿西,我哋系细蚊仔。 打马仔: 一人骑角马,两人骑猪乸,三步要埋头,撞到面就打。 斗辣椒: 红辣椒,绿辣椒,平时你镲嘴藐藐,今日你无胆同我撩。 放臭屁: 鬼叫你甘贪心,闻佐我个屁,索入佐个鼻,我要你赔返二两四。 味水底: 味水底,摸泥沙,摸到泥沙当金龟,摸吾到系契弟。 钻台底: 陈德贵,住得矮,床下底有只鬼,吓到佢钻台底。 扯大缆: 一二三,三二一,肥婆跳舞顶第一! “雪”滑梯: 细蚊仔,雪滑梯,因住跌落嚟,咪学陈德贵,成日流鼻涕, 跌亲个箩柚唔好睇。 过天梯: 过天梯,虾矮仔,人在云东过到西,唔怕米贵就最怕矮。 做大戏: 黑面李逵,红面关公,三国水浒乱晒龙,打败清兵系英雄。 弹象棋: 打棋子,靠眼屎,全凭眼界靠本事,唔好睇错认够屎。 画乌龟: 乞儿仔,画乌龟,一人一笔咪乱嚟,最后果个人衰仔!

⑦ 中西美食

一、意大利面(美食来源:意大利)
意大利面又称之为意粉,是西餐品种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因为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的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等特点,所以其制成的意大利面通体呈黄色,耐煮、口感好。正宗的原料是意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条件。而且久煮不糊也是其最大特色之一。除了普通的直身粉外还有螺丝型的、弯管型的、蝴蝶型的、贝壳型的林林总总数百种。一般情况下,意大利面酱分为红酱(Tomato Sauce)、青酱(Pesto Sauce),白酱(Cream Sauce)和黑酱(Squid-Ink Sauce)。红酱是主要以番茄为主制成的酱汁,目前是见得最多的;青酱以罗勒、松子粒、橄榄油等制成的酱汁,其口味较为特殊与浓郁;白酱以无盐奶油为主制成的酱汁,主要用于焗面、千层面及海鲜类的意大利面;黑酱是以墨鱼汁所制成的酱汁,其主要佐于墨鱼等海鲜意大利面。
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有说是源自古罗马,饿国人人,也有的说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经由西西里岛传至整个欧洲的讲法。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数量种类之多据说至少有500种,再配上酱汁的组合变化,可做出上千种的意大利面料理!最早的意大利面约成型于公元13至14世纪,跟现在我们所吃的意大利面最像。到文艺复兴时期后,意大利面的种类和酱汁也随着艺术逐渐丰富起来。在意大利有超过130种不同形状的干面,例如常见的字母面(Alphabets)、通心粉(Macaroni,短于4CM才叫通心粉哦,大了就是另外的种类了)、天使面(Angel Hair, Capellini ,细长如发丝,意大利人亲切地称之“天使的发丝”)、大通心面(Manicotti,也加袖筒面,直径很大,内部可填充馅料)、蝴蝶结面(Butterflies)等等。
二、鹅肝酱(美食来源:法国)
鹅肝酱的取材可谓是不够人道,也被营养学家称为不健康食品,但都丝毫无损于这一美食依然风靡全球。不过口感偏于清淡的国人恐怕大都难于接收了。
鹅肝酱的主要材料肥肝的原产地以法国的西南部地区为主(大约在波尔多市一带),饲养者采用特别的鸭鹅品种。由于当地也出产法国美食的另一个至高无上的调味料:松露,或称块菰,肥肝中有时会加入这种法国的“黑宝”(这也就是为什么肥肝中间有时会出现一个小的方形黑点)。
口感方面,鹅肝酱口感细致绵密、丰美多汁的,有滑腻且入口即化的感觉,这是它之所以受美食家赞不绝口的原因。而鸭肝的口感就不如鹅肝的细嫩精致,但比较浓郁的风味中带有一些田园气息,加上价格的平民化,使得鸭肝也拥有相当的喜好者。在享用鹅肝酱时若有法国波尔多Sauternes区的贵腐型甜白酒相左,那就更是绝配了。
三、德国香肠(美食来源:德国)
提起德国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国香肠,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喜欢吃香肠。他们制作的香肠有1500种以上,许多种类风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个人干掉它。
事实上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烹饪方法以烤、焖、串烧、烩为主。蓝格的桌布上摆着一筐面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国面包很有咬劲,牙齿好的人才能品尝出味道。德式的汤一般比较浓厚,喜欢把原料打碎在汤里,这大概与当地天寒地冻的气候有关。据说德国人生性比较俭朴,水煮香肠,一锅浓浓的马铃薯豆子汤,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一顿饭便打发了。
此外,德国美食还有着名的德式清豆汤、德式生鱼片、德式烤杂肉、德式肉肠、酸菜、德式苹果酥、煎甜饼等。
四、寿司(美食来源:日本)
说过德意法三个美食大国,再说说我们的邻国日本。
寿司(SUSI)或称(sushi)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日本人常说“有鱼的地方就有寿司”,这种食物据说来源于亚热带地区,那儿的人发现,如果将煮熟的米饭放进干净的鱼膛内,积在坛中埋入地下,便可长期保存,而且食物还会由于发酵而产生一种微酸的鲜味,这也就是寿司的原型。 寿司虽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来自中国。寿司亦作“鮨”,这个字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的鱼肉叫鮨(qí,ㄑ-ˊ)。
现在日式料理中寿司的种类可以说不可胜数了。例如:卷寿司(maki-zushi)、太卷(futo-maki)、细卷(hoso-maki)、押寿司(oshi-zushi)、稻荷寿司(inari-zushi)等等。制作时,把新鲜的海胆黄、鲍鱼、牡丹虾、扇贝、鲑鱼籽、鳕鱼鱼白、金枪鱼、三文鱼等海鲜切成片放在雪白香糯的饭团上,一揉一捏之后再抹上鲜绿的芥末酱,最后放到古色古香的瓷盘中……如此的色彩组合,是真正的“秀色可餐”。吃寿司,讲究的是食用的完整,就是整块寿司要一口吃下,唯其如此,饭香与生鱼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将齿颊间填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那浓香的滋味无处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一波三折。
寿司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海道、青森县的鲑鱼寿司,鲑鱼寿司是将新鲜的生鲑鱼(即三文鱼)片与萝卜一起加饭和曲渍制成。另外还有秋田县的鰰鱼寿司,千叶县的沙丁鱼寿司等等。
五、叫花鸡(美味来源:中国江苏常熟)
中国的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不可一一列举。就说两道笔者比较喜欢的菜式。
叫花鸡也有称富贵鸡的。叫花鸡各地都有做的,不过原料相去甚远,口感上也有所区别。其中以江苏常熟的叫花鸡最为闻名。
常熟叫化鸡采用当地特产—鹿苑三黄鸡为原料,此鸡肥大鲜嫩,以每只1700克左右的为最佳。将鸡宰杀干净后,经腌制入味、包裹涂油、上火烘烤等工序。其制法与周代“八珍”之一的“炮豚”相似,“炮豚”就是用粘土把乳猪包裹起,加以烧烤,然后再进一步加工而成的菜。在食此菜时,打开泥壳,满屋飘香,入口酥烂肥嫩,风味独特。若配葱白,甜面酱进食,口味更佳。它常熟地区传统名菜,也是苏州三鸡之一。
关于叫花鸡还有两个有名的典故。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叫花子,沿途讨饭流落到常熟县(今常熟市)的一个村庄。一日,他偶然得来一只鸡,欲宰杀煮食,可既无炊具,又没调料。他来到虞山脚下,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柴草,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鸡熟,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脱去,露出了的鸡肉。约100多年以前,常熟县城西北虞山胜地的“山景园”菜馆根据这个传说,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创制此鸡。另外,传说当年干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干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吃毕,便问其名,叫化头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干隆对这鸡赞不绝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六、西湖醋鱼(美味来源:中国杭州)
西湖醋鱼顾名思义是以西湖草鱼为原料的一道江浙名菜,也是杭州传统风味名菜。
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鱼肉以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肉滋别具特色。当然西湖醋鱼烹制手法各有不同,味道也略有差异,不过都脱不了一个“鲜”字。
西湖醋鱼的年代可追溯到宋朝,可谓是历史悠久。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赵大官人有一次游湖,路遇一个在湖边浣纱的妇女,见其美姿动人,就想霸占。派人一打听,原来这个妇女是宋兄之妻,就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恶势力的侵害,使宋家叔嫂非常激愤,两人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他们哪知道,当时的官府是同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跟踪前来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嫂嫂: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嫂嫂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嫂嫂饮恨的辛酸。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嫂嫂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走,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道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嫂嫂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嫂嫂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嫂嫂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嫂嫂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嫂嫂接回了家,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后又问古代有人吃了这道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誉西湖醋鱼胜过味美适口的松江鲈鱼),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诗的最后一句,指的就是"西湖醋鱼"创制传说。

⑧ 美食图片加资料

木须肉做法:
将鸡蛋打入碗中,加精盐搅拌,在油锅中炒熟鸡蛋。锅内再加猪油,葱末炝锅,放入肉丝煸炒,放入料酒,酱油,味精,随后放入鸡蛋,木耳翻炒即可

龙井虾仁制作过程:
一、将虾去壳,挤出虾仁,换水再洗。这样反复洗三次,把虾仁洗得雪白取出,沥干水分(或用洁净干毛巾吸水),放入碗内,加盐、味精和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粘性时,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浆。
二、取茶杯一个,放上茶叶,用沸水50克泡开(不要加盖),放1分钟,滤出40克茶汁,剩下的茶叶和汁待用。
三、炒锅上火,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找散,约15秒钟后取出,倒入漏勺沥油。
四、炒锅内留油少许置火上,将虾仁倒入锅中,并迅速倒入茶叶和茶汁,烹酒,加盐和味精,颠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

溜肉段做法
(1)先把肉切成二分厚的片,再改切二分五宽、八分长的斜段,用绍酒、精盐喂一会儿,再用淀粉加香油调糊浆好。
(2)用一小碗加绍酒、香油、白糖、醋、味素、酱油、淀粉对好汁卤备用。
(3)勺内汁卤加宽油,烧至七层热时,把肉段下勺内炸成金黄酥脆时捞出。
(4)大勺少留底油,下葱、姜、蒜、黄瓜片、冬笋片炒几下,放炸好的肉段,再把对好的汁卤泼入勺内,颠翻几个个,滴香油出勺装盘

北京炸酱面作法:
1、把老抽和黄酱倒入一个大碗内,然后加入150毫升清水用筷子慢慢调匀;京葱切成碎末备用
2、炒锅内倒入比炒菜更多的油烧热,油热后放入京葱末翻炒半分钟后倒入肉末一起翻炒至变色脱生,然后倒入调匀的黄酱用最小火慢慢翻炒7、8分钟即可
3、把洗净的绿豆芽放入沸水中焯烫一下马上捞出;黄瓜洗净后切成丝;大蒜剁成蒜末备用
4、把烫过绿豆芽的水烧开后放入面条煮熟,然后捞出面条浸入冷开水后捞起盛入碗内
5、最后把绿豆芽和黄瓜丝夹到面条上再盛入1勺炒好的炸酱大蒜末,再倒少许醋拌匀即可
1、炒炸酱的猪肉最好选用半肥瘦,油也要比炒菜的油稍微多一些,炒酱的时候要用小火慢慢炒出来的酱才会特别香
2、绿豆芽在开水中焯烫5秒即可,不要烫得太软,有点脆脆的口感才好味哟
3、我个人觉得醋和大蒜是炸酱面的精化,最好不要少掉这两样,我见很多北京人吃炸酱面都是就着整个大蒜生嚼,受不了的还是像我一样剁成蒜末吧
4、正宗的炸酱面是在餐馆吃不到的,只有自家做得才美味,而且要是自己做的手擀面那就更棒了

辣子鸡做法:
1,把鸡肉切成小块,然后放入料酒,盐,酱油,花椒粉和少量淀粉抓匀,味上半个小时;把葱切葱花,蒜切蒜片,姜切成片。
2,把事先味好的鸡肉放到油锅中炸到表面金黄捞出。
3,重新起锅,倒入少量的植物油爆香葱姜蒜,然后加入花椒麻椒和辣椒翻炒,炒出香味后放入事先炸好的鸡肉继续翻炒,注意不要把辣椒炒糊了,临出锅的时候洒上一点糖,喜欢的话也可以洒上一些熟芝麻什么的,就大功告成了!

口水鸡做法:
1、洗干净鸡腿,去掉皮下脂肪,烧开锅,先大火蒸5分钟;
2、给鸡腿翻个个,再大火蒸5分钟,关火后继续焖10分钟;准备一盆加冰块和姜片的冰水,把鸡肉泡进去,直到彻底变凉;
3、切些黄瓜段,调汁:红油4勺、白糖2勺、醋2勺、生抽2勺、花椒油2勺、黄酒1勺、芝麻2勺、香花生一小把、辣椒碎一勺、香葱末、姜末、味精1/4勺、盐3克,冰水1/4杯混和均匀;
4、鸡肉斩块,把调好的汁浇在上面,拌匀后进冰箱冷藏30分钟就可以吃了,辣辣麻麻的很好吃

可乐鸡翅做法:
1)锅中倒入水大火煮沸后,放入鸡翅焯烫2分钟后捞出。用清水洗净鸡翅表面的浮沫后,沥干备用。大葱切段,姜去皮切片。

2)锅中倒入油,大火加热至4成热时,放入丁香,八角,花椒,桂皮和香叶,煎出香味后,放入葱节和姜片爆香。

3)把鸡翅倒入锅中,翻炒1分钟后,倒入可乐和清水。再倒入老抽搅匀后,盖上盖子改成中火,焖煮20分钟。

4)打开盖子,改成大火,煮约3分钟,待汤汁粘稠即可

咖喱鸡块做法:
1.将鸡肉剁成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葱切段,姜切片;
2.将鸡块焯水,去除血水;
3.在锅内加入油,烧至四五成热时,把鸡块放入,用油滑至七八成熟时捞出;
4.锅内加底油,放入葱段、姜片煸炒出香味,再放入咖喱粉稍微煸一下,之后放入鸡汤、料酒、盐、味精、鸡肉,用小火烧;
5.待鸡肉酥烂时,挑去葱、姜,待汁收浓时出锅即成。

家常炒面做法:
1.卷心菜切丝,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葱切末。 2.准备好材料后就可以煮面条了,把手擀面放入开水锅中煮熟,然后取出马上过凉,控干水分后拌入少许植物油,这样做是为了让面条不粘连。 3.炒锅倒入适量油,烧热后放入葱花炒香,然后放入肉末,炒至变色后加入辣椒酱,酱油、盐,鸡粉,料酒略炒,然后下入卷心菜炒匀,再下入面条,把菜和面翻炒均匀,加少许水,盖上锅盖,略煨一会,把面和菜拌匀即可出锅装盘。

回锅肉做法:
.锅内倒入少量油,因为五花肉会出一些油,油7分热时下肉,可以把肉多煎一会,将肉里的油煎出来;
2.肉煎到有一点泛金黄时,将加好水的郫县豆瓣酱倒入锅中,翻炒一小会;
3.倒入尖椒(或其它配菜),翻炒至将熟;
4.即将熟时加入水淀,收汁出锅。
小贴士:
因为郫县豆瓣酱很咸酱本身也有味道,所以不需要在加其它调味料味道也是很好的,如果口味比较轻,一定少放郫县豆瓣酱。

红烧肉做法:
1、将五花肉切成3×2公分的小块;
2、用水放入冰糖开镬,加入豉油煮成糖胶,放入切好脯肉、酒、盐拌匀,然后加入川椒八角、南乳,慢火焖熟;
3、将焖熟的脯肉,整齐摆放在扣碗内,然后扣在碟上便成。

锅包肉做法:
1.猪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长、5厘米宽、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盐、料酒拌匀码味;用水淀粉及少许色拉油调成稠糊;另用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等对成滋汁。
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六七成热,先将码好味的肉片与稠糊拌匀,再一片片展开,逐一下入锅中,炸至外酥内嫩时捞出沥油。
3.锅留底油,投入姜丝、葱丝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匀后起锅装盘,撒上香菜即成。

宫保鸡丁做法:
1)鸡胸肉切1cm大小的丁,加入盐(1/2茶匙),料酒和干淀粉搅拌均匀后,腌制5分钟。葱切成比鸡丁稍微小点的粒,葱姜切成末。青红椒切粒。
2)将蒜葱姜放入碗中,调入盐(1/2茶匙),白糖,米醋,酱油,清水,水淀粉调成汁备用。
3)锅烧热,倒入油,再添加少许香油,趁油冷时放入花椒,待花椒出香味,颜色略变深后,放入干辣椒爆香。
4)放入鸡丁炒至变色后,将青红椒粒放入,翻炒10秒钟,倒入调好的料汁,大火翻炒1分钟后,倒入炸好的花生米即可。

干炸里脊做法:
1. 将里脊肉切成菱形块;
2. 将猪肉块用味精、盐、白糖5 克、姜汁5克、料酒10克抓匀入味,腌制10 分钟后再用湿淀粉挂一层薄糊;
3. 炒勺上火放花生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里脊肉逐块下勺,炸至表面绷住改用小火蹲炸;
4. 待肉炸透后勺再回到旺火上,烧至外干肉熟,色泽金红时,立即捞出装盘,带花椒盐上桌。
干炸里脊的制作要诀:
1. 蹲炸是指此菜要求开始时用旺火热油,中途改用小火蹲炸,才能把肉炸得里外一致,炸时不能一直在旺火上猛炸,以防外糊里生;
2. 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花生油1000克,实耗40克。

地三鲜做法:
1、茄子和薯仔去皮,切成滚刀块;;青椒手掰成小块;
2、锅中倒入多一些的油,七成热时,先将薯仔块放入,炸成金黄色,略显透明时捞出备用;
3、再将茄子倒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加入青椒块即一起捞起;
4、以少量热油爆香葱花及蒜茸, 加高汤、生抽、糖、盐、茄子、薯仔和青椒块 略烧;
5、加入水生粉大火收汁即可。

板栗烧鸡做法:
1.将净鸡剔除粗骨,剁成长、宽约3厘米的方块。板栗肉洗净滤干。葱切成3厘米段。姜切成长、宽l厘米的薄片。
2.烧热油锅,烧至六成熟,故入板栗肉炸成金黄色,倒入漏勺滤油。
3.再烧热油锅,至八成熟,下鸡块煸炒,至水干,下绍酒,再放入姜片、盐、酱油、上汤焖3分钟左右。
4.取瓦钵1只,用竹箅子垫底,将炒锅里的鸡块连汤一齐倒入,放小火上煨至八成烂时,加入炸过的板栗肉,继续煨至软烂,再倒入炒锅,放入味精、葱段,洒上胡椒粉,煮滚,用生粉水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糖醋里脊做法:
1、将肉排松后切成约四厘米长、一厘米见方的条,在肉条里放黄酒、盐、味精拌匀码味,将白糖、醋、老抽、盐、味精、淀粉一大匙放一个碗里,打入鸡蛋兑成芡汁,葱切碎,姜、蒜切末。
2、锅置火上放油大火烧至六成热时,将肉条与全蛋淀粉糊拌匀,逐条下锅炸至刚呈微黄色时迅速捞出。
3、锅内油温回升到七成热时,再将肉条下锅复炸至呈金黄色时关火捞出沥干油。
4、锅内的油盛出时,留底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姜末、蒜末炒出香味,再放入葱碎,加约三汤匙水。
5、加约三汤匙水,烧沸后烹入碗里兑的芡汁。
6、收汁后淋在肉条上即成。

皮蛋豆腐做法:
1、内脂豆腐一大块用开水烫过放凉,皮蛋切小块;
2、皮蛋放在豆腐上,撒上鸡精、盐、葱花,淋酱油、香油放香菜即成;
3、吃时搅拌。

重庆辣子鸡做法:
1. 把整只鸡切成小丁;
2. 在鸡丁上洒上生抽、盐和味精,调好味,放入料酒中码味30分钟左右;
3. 烧热油后,先倒入葱、姜丝及蒜炝锅;
4. 再倒入码好味的鸡肉翻炒;
5. 然后再放进干红辣椒、花椒,急火翻炒,煸出香味;
6. 最后放盐、味精、白糖调味,盛出即可

京酱肉丝做法:
1、将葱切成细丝后铺在盘中,备用;
2、制作秘制甜面酱:甜面酱1袋、香油2大勺、糖2大勺,混合均匀,盖保鲜膜,上锅蒸,开锅后5分钟就可以了。 酱可以一次多做点,密封好放冰箱,可保存2周,随吃随取。
3、猪里脊肉切丝,上浆:第3步上浆的步骤:
(步骤一,入味吸水:
首先把切好的猪里脊肉丝里放盐,酱油,味精,胡椒/姜粉,并加入适量水,用手或筷子搅拌均匀,放30分钟左右,记住,一定要加水,水大概是肉重量的五分之一,肉越小,纤维组织破坏面越大,水就要多加一些,如果有苏打也少放点,可以使肉多吸收水。大约30分钟后,会发现水都被肉吸收了,肉也比刚切好的时候变大了点,做出来自然就嫩了。
步骤二:加入鸡蛋、淀粉和油
给入好味的猪里脊肉加鸡蛋(全蛋)和淀粉,主要起到把水分包在里面的作用。一般一斤肉加一个鸡蛋就够了,然后加干淀粉,要一点点加,边加边搅拌,把肉丝用手抓一把出来,不会手指缝里淌出水就可以了,然后倒点油进去,搅拌均匀。
总结一下,步骤就是:基本调料和水,放30分钟,加蛋,加淀粉和油。这样肉丝就腌制好了。)
4、起油锅,油稍微多一点,大火烧热后,放入腌好的肉丝,快速滑熟,将肉丝捞出备用。滑熟肉丝一定要急火快滑,通常不超过1分钟肉丝就变色熟了,刚刚变色就可以捞出了,这是肉丝滑嫩的第二个秘诀。
5、锅里留少量油,将姜末爆香,然后加入秘制甜面酱2勺,番茄酱1勺,煸炒出香味
6、然后放入以滑熟的肉丝,快速翻炒几下,即可盛入铺有葱丝的盘上,食用前搅拌一下。

⑨ 真实的美食图片

1, 东坡肉可谓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相传宋元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大家纷纷给他送了许多肉和酒,他便将其一起烹制,没想到竟味美无比。于是大家纷纷仿效,并流传闻名至今。

拓展资料:

世界各地的美食介绍:

1、青岛崂山茶爆鲜贝属于鲁菜里的胶东菜,选用沙子口当地的上好鲜贝柱,经过精心加工与崂山名茶一起烹制,其特点是既有崂山名茶的清香味,又保持了鲜贝色泽洁白口感细嫩、滑爽、鲜美的特色,盛器美观,引人食欲。
特点:色泽鲜艳,香鲜味美。崂山茶爆鲜贝是青岛海鲜名菜。

2、扒原壳鲍鱼,是青岛的一道名菜。此菜将鲍鱼肉制熟后,又分别盛在各个原来的壳内,它的造型美观又名贵。是一种造型和盛器双重配合的杰作,原壳置原味,面目一新。此菜色香味俱佳,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再浇以芡汁,透明油亮。

3、油爆双脆
油爆双脆乃济南传统名菜,相传此菜始于清代中期,为了满足当地达官贵人所创。当时济南厨师以猪肚尖和鸡胗片为原料,经刀工后,沸油爆炒,将原来必须久煮的肚头和胗片,快速炸熟。该菜问世不久,就闻名于世,原名“爆双片”,后来改为“油爆双脆”。油爆双脆特点是口感脆嫩滑润,清鲜爽口。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损、身体瘦弱者食用。猪腰子具有补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之功效;但猪腰子中胆固醇含量较高,固血脂偏高者,高胆固醇者忌食。油爆双脆具有补虚养身调理、壮腰健肾调理、健脾开胃调理的功效。

⑩ 收集美食图片

发动大家帮你搜,也算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