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禅---禅意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
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禅那与禅定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两者的分别在于,禅那的范围窄而定的范围宽。禅那专指色界以上的四禅境界,而欲界诸定因智慧狭小,不能称为禅。《大智度论》卷28:“四禅亦名禅,亦名定,除四禅,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不名为禅。”因为佛陀与其弟子多以四禅力证入涅盘,所以四禅又称根本定〈dhyana-maula〉。
《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着,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心经》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就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
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下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清楚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中所包含的贪、瞋、痴,当下就把它照破,所以,对外境不起攀缘染着,自内照而不昏沉无记是也。
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
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1)禅意唯美图片意境修行扩展阅读
禅与知识
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
因为在禅师的心目中,花不一定是红的,柳不一定是绿的,他们从否定的层次去认识更深的境界。他们不用口舌之争,超越语言,因而有更丰富的人生境界。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完全是在与迷妄的分别意识挑战,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着。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心灵境界。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六祖曾说:我有一物,无头、无脸、无名、无字、此是何物?
神会接口答道:此是诸佛之本源,众生之佛性。
六祖不以为然,明明告诉你无名无字,什么都不是,偏偏你又要指一个名字相(佛性)出来,这岂不是多余。禅的教学是绝对否定一般分别意识;不容许意识分别来参杂其中。
在佛门中,被人们赞美为知识广博的智闲禅师在参访药山禅师时,药山问他:“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智闲禅师愕然不能回答,于是尽焚所藏经书,到南阳耕种。有一天,当他在耕地时,锄头碰到石头,铿然一声,而告顿悟。“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这就是药山不用知识来教授智闲的原因。他要让智闲放下一切知识文字的迷障,来返求自心。这种超然的教学,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在一般知识界里,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这是禅的另一项特色。
⑵ 禅意的句子 唯美有哪些
禅意的句子唯美有:
1、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梦醒了无痕。
2、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
3、长安楼里,我数细雨,煮红尘一樽以念卿。
4、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5、流云千丈堪醉卧,是谁月下独酌。浮生谁能一笑过,明灭楼台上灯火。
6、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7、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
⑶ 关于禅意的唯美句子
禅意唯美句子
琴弦上的兵马都退回了来世。观世音依旧昼夜观心。转经筒更叠着一个又一个朝代。臣民们却紧紧地团结在王者的宠爱中。从小恩小惠的深处不能自拔。于是,众生失忆。离家出走的人渴望被一场战争蛊惑。你是谁呀,谁又是你。我只能爱你一世。却不能爱你一时。失敬。失敬。
万法无常,缘起性空。万物既是因缘和合而生,亦会因缘而灭。晚云收,即使倦鸟回巢时。佛说苦海无崖回头是岸,每一次归返都是回头,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无论前方路有多远,消除我执,此后风餐露饮,海天云阔,都是归属。
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照见本心,识自本性。心性开阔,灵台自明。抬眼处皆是菩提花开。回眸便是月白风清。愿我身似莲荷,心似琉璃。内外明澈,净无暇秽。
花看半开,酒饮半酣,茶至半盏,食取半钵,也是一种美妙的禅境。 不贪心,不妄求,安心自在的惜取当下,静心修得禅心之妙。
趁我们都还年轻,多走几步路,多欣赏下沿途的风景,不要急于抵达目的地而错过了流年里温暖的人和物。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心的。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也许,我们无法留驻时光,但我们可以从容而优雅的老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境随心灭,心随境无。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⑷ 有哪些比较有佛性和禅意的句子或是文案
1、佛曰:若无缘,与之言多,亦废;若有缘,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2、曾经,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终只是浮烟; 曾经,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都只是无果; 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痕累累; 三界之内,你渡难而去,落泪,错信三生石上缘。
3、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往往可以化险为夷。
4、人生不是物质的盛宴,是灵魂的修炼。可以心存幻想,也能计较与索取,但别过度,会磨损心性,沉重步履;沉浸太久的痛苦,会消减斗志。有相聚,有别离,有黑暗,有风雨,才更真实。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收获都必须努力。花儿有她的芬芳,落叶有她的归宿。一个人,一个生命,一颗心,凡事随缘,心安是家。
5、许愿,不如发愿;还愿,莫若行善。佛菩萨本无求于众生,如果说佛菩萨有什么需要众生做的,那就是行善积德。求佛菩萨,不如学做佛菩萨。当一个人真正懂得如何依循佛陀教法、心怀菩萨慈悲时,一切祈愿,自然皆会如愿。
6、世界上最极致的东西是什么?是心。它可以最快也可以最慢,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可以最真也可以最假,可以最弱也可以最强,可以最残忍也可以最慈悲。心是每个人最大的秘密,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所以,调心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7、禅宗将人生分成三重境界:“落叶空满山,何处寻芳迹”,此第一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此第二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第三境界。
8、有些时候,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很多时候,我们谈“空”,却难免落入对虚无的执着。人生,总在迷悟之间,当你执着于虚空堪破时,一切难免索然无味、心如枯木。没有过痴迷,你不会懂得放下时的释然。红尘纷扰,万事不可逃避,与其假装不见,不如使心淡然如风,过而不留。
9、佛曰:放不下是看不破,看不破是太执着。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于奋斗,人生的意义则在于积累。不要乞求太多,每天一点点就足够了。所有的失望和不满都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贪婪。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们就会拥有整个世界。
10、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养一颗平常心。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就不会去较真,不会有不满,就如慧海禅师所说,“吃饭时不百般索取,睡觉时也不千般计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乐。
⑸ 一个人走向寺庙的高清,带着禅意的意境图
先发几张,机子里发现一些好素材,没空做了,以后有空做了再告诉你。
捎带再附送句话,凡是演员能演得出来的。花钱能建得起来的,都不是佛教导的要点,咱看看过过眼瘾就得。
祝你吉祥!
⑹ 佛主拈花一笑有何禅意
佛主拈花一笑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不着形迹、超脱一切,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极高的境界。
佛祖拈花一笑,笑的时候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静态,这个静态,一个人手拈一朵花,微笑着静静的看着,看不到他在乱想什么,只看到他静静的享受着什么。看的是这个简静的场面,而不是乱猜佛祖拈花在笑什么,不是猜佛祖笑,不是猜花中有什么秘密。
(6)禅意唯美图片意境修行扩展阅读:
故事的起因有两个说法,一说是佛祖上课的时候,从花盆里拈起一朵花。另一种说则是大梵天王为了请佛祖在灵鹫山上讲经,献上了一朵珍贵的金色婆罗花。但这都不重要,两种版本的发展都是佛祖手拈花朵,宝相庄严,似露微笑却一句话没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弟子们当然明白佛祖此举含有深意,然真正能理解到的,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令众僧人更是不解。然佛祖却知道迦叶领会了禅意,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意思是说我有领悟佛经的妙法,方才已经传授给了迦叶尊者,如果你们想知道,就去向他学习吧。据说佛祖还把自己的金缕袈裟、钵盂授与迦叶。这便是“衣钵真传”的典故。禅宗因此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
⑺ 禅意唯美句子
答:禅意唯美句子
1、尘世之繁芜,人性之丑恶,爱恨之纠缠,今生前世,不过浮生一梦,梦尽缘散,再无牵挂之理,再无念想之事。
2、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我愿倾尽天下之力,换你真心一笑。
6、江河湖海,天地万物,心不在其外,而融合一致,非忧非伤,而是一种自得。
7、人与白云栖,月照花影移,红尘如梦醉一场。试问如何洗去人间落寞心,去听吧,再看是曲醉人还是人醉曲。
8、幽风传来了谁的轻吟?昔日羽冠少年郎,今朝却向了何方?手把琵琶无心独酌,只恐独落了心伤。才子天涯两两相望。夜凉如水佳人如梦。
9、我站在年华的这头,为逝去的青春默哀。你听见我的轻声的叹息,如泪轻弹。
10、曲非不动情,只因未到动情处。
11、惊鸿初见,若曾相识引思遐,无意重逢,揭一生波澜横划。
12、人生一世,不过百年的凄凉。冥冥中,忘记一切又怎样。
13、天涯水湄,云雨朝歌,唱得不过就是这样一场梦的传奇。
14、多少离别才能点燃梧桐枝的'火焰,我在尘世间走过了多少个五百年。
15、岁月无痕,浮生若梦。唯有你拂去的雪花,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那曾经凋零的希望,与月光不断摩擦,渐渐燃起,在风中摇曳。
⑻ 谁有一些禅意的图片,比较唯美的
⑼ 禅意是什么意思
“禅意”的意思是:指清空安宁的心。也做佛教术语。指禅心,清静寂定的心境。
1、读音:chán yì
2、词性:名词。
3、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翻译:面对着溪旁的野花和寂静的禅意,觉得颇为投契,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
(9)禅意唯美图片意境修行扩展阅读: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翻译:我一路所经之处,青苔上都留下了脚印。白云停驻在寂静的小沙洲上,春草丛中只见关闭着的屋门。我观赏雨后的松色,顺着山路一直走到溪水的源头。面对着溪旁的野花和寂静的禅意,觉得颇为投契,我还需要说些什么呢。